![]() ![]() ![]() |
|
|
|
2009/01/05 14:42:17瀏覽1046|回應2|推薦1 | |
這學期教認知心理學是一件愉快的事。 從語言到記憶,再講到認知發展,每一次的講題都在事先備好的英文檔案裡傳授給學生。當然,心裡清楚用英文檔案授課對學生而言是吃力的,但是想到自己學的是英文版本的心理學,實在不知道台灣的翻譯名詞為何,再加上通常中文翻譯對英文專有詞彙來說在理解上幫助不大(可以回想唸化學時的專有名詞中文翻譯還是不瞭解名詞意義),索性就以英文檔案授課,從開學初到學期末。考量學生吸收程度,在授課時多加入中文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意義,吸收知識。由於這樣的授課方式對學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經驗,擔任授課教師的我心裡明白學生需要時間適應。隨著時間遷移,我看到學生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專注力,當下知道學生在進步。 學生的期中報告對我而言是感動的。 從學期初交給學生一份補充讀物,絕大部份與大腦知識相關,共三十二本書,要求學生在當中選擇兩本主題相近或一致的書於期中考週報告,學生共分為六組,原本對學生報告不抱太大期望的我,看到他們的表現也著實令我驚訝。報告的主題清楚,內容豐富,電腦檔案的製作也非常精彩。學生的學習力強,而且在報告末尾都加上生活應用部份,因為擔任授課教師的我一直強調知識必須要與生活結合,知識才是活的,不是印在書本上的字,是經過消化吸收的觀念。當然,我給他們的肯定也直接表現在打的分數上,不論團體表現或個人表現。 與學生互動增加幫助教學效果。 若從教師的角度談這門課可以進步的地方,我會說再增加多一些與學生的互動。由於認知心理學是一門活用科學,對將來當中等學校教師的在校種子們而言也是一門實用學科。受限於學生先前對認知心理學知識完全不瞭解,在課堂上要學生做深入探討有其困難性,為此設計了回家作業要學生針對課堂上學習到的觀念與知識做練習,當中不乏看到用功的學生,回家作業品質優良,成為學生觀摩的對象。若日後再有機會教認知心理學這門課定會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如此便能進行互動教學,增加教學相長的機會。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