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閒聊一下劉屏兄的中文文法~~^^
2014/06/12 14:46:02瀏覽1923|回應0|推薦2

拜讀昔日華府舊識劉屏的「中國時報」專欄文章《美國學生的作文課》,對文中所提國人(包含媒體工作者)整體中文素質低落一事深表同感,但有關「英文影響中文」的論述則有不同看法,特別在此與同學們分享。

劉兄痛陳英文「抽象名詞」中文一概被加上「性」字的誤謬,如「積極、全面」寫成了「積極性、全面性」(如上圖),幾乎已到了無「性」不可的程度。

其實這是一個中文文法的問題與英文無關。英文當中「名詞」就是「名詞」,要轉換成「形容詞」或「副詞」字型會改變 (並非適用所有「名詞」),否則就要放在「介係詞」之後形成「介係詞片語」。

舉例而言,creativity 是「抽象名詞」,「形容詞」是 creative,而「副詞」是 creatively,也可以用「介係詞片語」with creativity 做為「後位修飾語」,取代 creative 和 creatively 的功能。但是中文並非以「字型」來做詞性變化,按照道理 creativity 翻成中文是「創意」,那麼 creative 中文必須講「創意的」,而 creatively 則是「創意地」,但中文實際使用上不像英文那麼有邏輯,因此可以不管詞性全部當成「名詞」用。例如,My boss is very creative. 中的 creative 是「形容詞」(有創意的),但中文不會翻成「我的上司是非常有創意的。」,而是將 creative 當成「名詞」翻成「我(的)上司很有創意。」

可是別忘了 creativity 另一個衍生的名詞形態是 creativeness,中文如果不翻成「開創性」,請教劉兄要翻成什麼?「開創」? 還是「創意」?

劉兄所說的「積極、全面」因為沒有上下文,很難判定和「積習性、全面性」之間何者較佳。例如講某一支球隊「缺乏積極性與全面性」(名詞),絕對沒問題,但如果硬把「性」拿掉,變成「缺乏積極與全面」,相信沒人看得懂。再如表示政府「缺乏積極性與全面性配套措施」(形容詞),把「性」拿掉之後變成「缺乏積極與全面配套措施」,同樣讀起來不倫不類。

中文名詞 (或形容詞) 中「性」字氾濫固然令人不敢恭維,但並非劉兄所言要一律「無『性』化」,而是執兩用中通盤考量「性」字使用的「適切性」與「必要性」。

劉兄另外一個偏頗的論點是「動詞非『做』不可」。「報告」固然是「動詞」,但是也可以當「名詞」。中文「報告」當「動詞」,可以講「他向總統報告了當地的災情」,當「名詞」則是「他向總統做了當地災情報告」,前者的「報告」隱含了下屬對長官不拘形式的「口頭說明」之意,但後者則是行禮如儀正式隆重的提報,同樣是「報告」兩字,「動詞」與「名詞」的實況可說天差地遠。

同理,「調查」跟「做調查」也不能任意互換。如「調查身家」(動詞) 和「做身家調查」(名詞) 意思大致差不多,但如果把「做田野調查」也如法炮製寫成「調查田野」,那不鬧笑話才怪!相信「示範」/「做示範」也可以輕易找到反證。由此可見,中文雖然缺乏邏輯,跟高度邏輯的英文不能相提並論,但其中還是有一些亂中有序的道理,值得有心從事翻譯工作的同學們進一步深思鑽研。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hchien180&aid=1411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