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這是什麼時代?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能力?
什麼樣的能力能夠讓自己居上不居下?

什麼樣的教育能夠培養出這些能力?

文章數:6
極品教育---學習共同體
創作另類創作 2013/09/21 19:57:07

從事學校改革,最重要的是從內部做起,在小學中,阻礙學校內部發起改革最大的障礙,往往是教室這座無形的高牆。美國史丹佛大學教育學者泰亞克將美國的小學,形容為「教育學的哈林區」;校長清一色男性,各教室自成密室,在密室中多為女性教師,女教師之間彼此缺乏聯繫,和校長更是毫無交集。

如果不先跨越學校的高牆、構築以實現孩子學習為中心的同僚性,小學教育改革不可能成功。

關於學校內部溝通,也有現實上的限制。學校應該是非常重視對話的場所,但學校往往成為唱獨角戲的場所。舉凡校長的發言、教職員室以及教室內教師的發言,幾乎全都是獨角戲教學,甚至連教室中孩子的發言,也都淪為單方面的獨角戲。若不改變此獨角戲為對話的語言,就無法實現對話式的溝通,遑論把學校打造成一個共同體。

學校本應是重視民主主義的場所,但現實上,學校總是輕忽民主主義,成為非民主的場所,除了經常出現問題行為的學生、成績特別優異或特別差的學生,以及社團表現優秀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幾乎不會在教職員室中引起話題。因此在學校中,有些學生受到比其家長繳稅數字十倍以上的待遇;卻有大多數學生接受其家長繳稅數字不到十分之一的待遇。

關於校長的指導力,也有必要做根本性的檢討。學校的公共使命及責任,在於實現每一位孩子學習的權力,核心人物就是校長。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保障其學習權力,可說是校長核心責任,然而,對此責任有自覺的校長,卻令人驚訝的稀少。如果校長對此責任有所自覺,就不會忙於校長室雜物及校外會議,而是把時間花在教室的觀察、教師的支援以及活化課程內容。

此外,熱心於教學研究的學校,未必是好的學校。相反的,因為學校熱心於研究,將焦點放在研究成果及教師的教學技巧上,而非保障孩子的學習權力。在這樣的學校裡,往往只有少部分教師和學生較為活躍。此外,在上述學校中,往往無視於教師的出勤時間,導致教師長時間工作,生活過於狹隘短淺。此種學校多認為改革教學方式,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然而,事實上,教師的工作是以高度的教養為基礎,也需要高度專業知識及實踐智慧。

許多學校紛紛參與「學習共同體」的教育改革,並且帶來所謂的奇蹟般成果。在這過程中,教師們開始重新定義許多教育概念和學校改革相關的三種概念,包括:

一、對「學習」的重新定義:「學習共同體」中所指的學習,應該重新定義為實踐與世界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以及與自我的對話。因為學習是認知的文化,對人的社會及存在的實踐。

二、「教師」的職業也應被重新定義:從古至今,教師都被定義為教育專家,但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需同時為「教育專家」及「學習專家」,此外,「學習共同體」,將教師的專業能力,以省查自我實踐的經驗、相互學習同僚實踐的經驗為基礎,重新定義為「反省的實踐家」。

三、「公共性」及民主主義概念的重新定義:在「學習共同體」中,將「參與民主」重新定義為「審議民主」,並且逐漸深化。課程的改革也是如此。推動「學習共同體」改革的學校,都以「科學對話的教育」、「藝術技能的教育」以及「公民性的教育」為三大課程設計主軸展開實踐和摸索。(學習的革命P.238-242)

 

 

學習共同體,發源於日本,風靡國際,台灣去年引進。

以前和台灣一樣被教科書壓得喘不過氣、從學習逃走的日本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快樂成長,它被喻為翻轉日本教育的救命丹。

台灣的莘莘學子是否有福服下這顆救命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