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家啟動創造力:55個超簡單的親子手作,拼拼貼貼玩出好教養
2013/01/28 06:29:08瀏覽137|回應0|推薦4

孩子的創作,就像家的新鮮空氣,帶來新意,營造家的清新氛圍。
用愛引領,用創意澆灌,創造力的樹苗就此發芽伸展。

  腦神經科學告訴我們:從小刺激孩子的多重感官,有助於大腦開發。知名部落客Selena認知到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是最能自由運用的童年時光,因此透過手的動作──撕、剪、貼、裁、揉,與孩子共同完成許多天馬行空的創作,啟動孩子的創意。

  56個手作,隨著時令,跟著節慶,Selena從孩子在意的情感、熟悉的環境、親密的家人、個人的喜好出發,在安全和愉悅的家庭中,營造滿滿的幸福。拼拼貼貼的手作不僅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加強孩子的自信,無形中也涵養他們在藝術、創造各方面的能力,打造出完整、正向的大腦與人格,更培養出親子的情感與樂趣!

  孩子的喜愛如此單純,如此充滿生活感!從孩子喜愛的事物開始,循著他們的路線,在生活中恣意創作,將是他們樂在生活的基本元素。創作,就從生活中開始吧!

本書特色

  1. 知名教養部落客Selena:有意識的認知到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自由時光,透過親子共同創作,啟動孩子的創意,也幫助全家人動腦練身體。

  2. 超簡單手作:作者針對九大主題、帶領讀者玩55個遊戲,讓手作變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更藉由這些活動促進孩子的五感發展,增進家人之間的親密交流。

  3. 素材簡單、容易取得:瓦楞紙、軟性磁鐵、樹葉、石頭、膠帶……就能跟著季節的更迭,春天剪隻花蝴蝶、端午節包糖果粽、秋天拓葉脈,春節畫平安符,帶給親朋好友滿滿的愛與祝福。

  4. 手作工具介紹:善用工具,透過揉麵團、捏粘土、穿線串珠、貼貼紙、練習剝水果、摺色紙等活動,幫助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發展更完善。

作者簡介

Selena

  「一開始就不孤單」部落格格主,其部落格獲選為2009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的年度最佳「親子家庭」

  部落格、2009教育部落格大賽家長部落格第一名。育有一對念小三的雙胞胎女兒zozo、yoyo,擅長以創意遊戲在家帶孩子玩。著有《一開始就不孤單》、《一開始就不孤單2:吃愛的孩子》。

1【自己∕家人】
畫自己一比一的大身體
五歲的自畫像
認識家人:家譜用畫的
黏在冰箱上的磁鐵作品
祝福全家平平安安—製作「平安符」

2【生日∕節日】
生日搓搓樂驚喜盒
爸爸生日禮物:爸爸專用OK繃
端午香包DIY:用不織布做香包
端午節糖果粽
瘋狂萬聖節:摺紙、紙袋面具、鬼鬼蛋包飯
a.摺紙:萬聖節特集
b.紙袋面具嚇死人
c.鬼鬼蛋包飯
孩童的創意紅包
亦柔亦剛的獅王
做一個自己的元宵燈籠

3【衣服∕裝扮】
我是服裝設計師
選一塊布,做一件衣
獨「衣」無二:穿自己畫的衣服
屬於自己風格的帆布小包

4【家屋】
我想像的住家地圖
紙箱大房子
紙盒小房間
做一個兒童房的門把吊牌
a.木片吊牌
b.瓦楞紙吊牌
廢棄光碟片變時鐘
鐵罐大改造:筆筒與垃圾桶

5【玩具】
爸爸做的玩具:紙盒巴士、洗澡玩具
a.紙盒小巴士
b.塑膠瓶洗澡玩具
自己做紙娃娃
簡單戲偶、戲臺動手做
a.筷子玩偶
b.戲偶
c.戲臺
小小電視機
大家來釣魚:釣魚箱創作
自己做的木頭手機
a.膠帶手機
b.木片合蓋式手機
用瓦楞紙做勞作:小豬、車子與水塔

6【遊戲】
陷阱很多的「捲軸迷宮」
用生活用品畫西瓜棋棋盤,玩西瓜棋
洞洞銅鑼燒烤盤
自己的沙畫圖案最特別
「有條件」的畫人
動動身體的遊戲
a.兒時記憶:跳房子
b.讓文字有表情:用肢體動作詮釋文字
動動腦遊戲:居家I SPY遊戲
a.攤開地圖找路線
b.書櫃中的答案
c.數位相機來出題
d.一路不無聊

7【大自然教室】
來一隻漂亮的花蝴蝶吧!
觀察植物:撿葉子、畫葉子、拓葉脈
現地創作
枯色果實色彩化
用大自然素材做木頭人
漂流木立體作品
純樸的項鍊:漂流木項鍊

8【塗塗抹抹】
聆聽小小聲音的的禁止標誌
拼圖自己畫
小朋友在家做版畫
水墨的世界
紙箱改造變成收納箱

9【學校∕學習】
世界上多了好幾國:設計國旗
彩繪小學椅子
感恩的教師卡
留下蛋糕盤,留下你的作品
a.蛋糕盤上來作畫
b.當英文字母遇上蛋糕盤
DIY終點式紙上遊戲:上學去
用一張紙做小書
認識時間-手動時鐘DIY

作者序

  女孩們現在在學校裡,傍晚四點鐘得去接她們下課。

  細想從前那段帶著左右姊妹長大的日子,因為生了一對雙胞胎,有「難以出門」的困境以及組成「小班制」的基本條件,我將那對工作的熱情,轉移到女兒身上,為了讓zozo、yoyo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玩,也為了讓自己在持續的工作中成長,我們自組「小熊班」,在家裡天馬行空,做各種適合孩子的創作。

  所以,左右姊妹學齡前時期,我得像老師一樣,在前一晚「備課」,選取繪本童書及勞作材料,構想親子活動。等到她們上小學後,這兩人制的迷你小班已畢業,成了互動緊密的團體,我們全家人常常一起討論,一起計畫著可以玩什麼?甚至她們也開始提出想法並自行創作,我發現很多時候,都是那個「小熊班」的經驗在她們身上發酵,延伸著、連結著新的生活世界。

  小學一、二年級的她們雖沒有從前那樣自由的時光,但還能在自我努力下擁有一些課後時光,她們寫完功課後,在房間裡、客廳、餐廳……等家裡的各個角落,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作品,我有時參與其中,有時只需要欣賞,有時還得學會放任,不管爸爸、媽媽支持的模式是哪一種,她們都能怡然自得,找到樂趣。

  有人問我,「為什麼zozo、yoyo可以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想了想,告訴她,或許是因為家中沒有電視的干擾,而她們沒有上安親班,有較充裕的自由時光,但再仔細回想,或許我多年來的陪伴,讓她們有充足的經驗掌握各種工具、挑選各種素材,想著各種創作的可能性,由於在家的創作時間裡,從來沒有猶疑與阻礙,她們那充分的自信,使她們在其它場合裡,能坦然面對讚美與質疑,我想,她們已經明白,真正的創作已融合「自娛」的元素,是一種在創作中找到樂趣並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之一,當然,她們也非常享受將作品呈現在爸爸、媽媽眼前時,所得到的真心認同。

  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全天課程增加不少,要享受半天課程的福利得等上好幾天。這對習慣自由生活的孩子來說,是拘束生活的開始。學齡前的日子,時間掛在時鐘上,好多時刻都是完整無缺,自由度百分之百,孩子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學校生活開始,時間不只掛在時鐘上,很多是填補在上下課的鐘聲上,孩子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愈來愈少,自由度急速的下降,孩子可以做的只能在繁重功課完成後,才能爭取一些零星的時間。

  早在女兒兩、三歲時期,我就有這樣的認知,我意識到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0~8歲),對孩子來說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因為它的寬鬆與自由度是可以掌握的,在這段期間(尤其是上學前)與我女兒有許多親子共同的創作,我們透過手的動作,撕、剪、貼、裁、揉去完成每一件孩子腦子裡天馬行空的創作,我們運用共讀繪本的過程,延伸做一系列的活動。

  這幾年當中,我們做過近百種的創作,讀過上千次的繪本,完成許許多多的延伸旅遊與活動。

  從生活層面出發

  孩子的創作不管是依循時令開始,或是從豐富的創作材料與素材著手,我發現其最主軸的基底都是從生活層面開始拓延,從孩子在意的情感、熟悉的環境、親密的家人、個人的喜好作為出發點,因為對孩子來說,那代表著安全,愉悅,不會讓自己感到陌生或是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它的過程是充滿幸福感受的。所以孩子心裡的聲音以及不同階段的需求,正是我安排創作活動的主要方向。

  孩子心裡的聲音及需求是什麼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在乎、在意的事物,孩子在乎自己穿得美不美?帥不帥氣?頭上的帽子好不好看嗎?他在乎自己的玩具,喜歡抱著玩偶睡覺到天亮,希望爸爸、媽媽永遠在身邊,因為家人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他們也愛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間,動不動就會說我們家如何又如何,他們喜歡在家裡玩遊戲,也喜愛我們陪著外出摸索探險,像是堆沙堡、玩遊樂器材、嘗試各種遊戲、和大自然交朋友,撿樹枝、收集果實與石頭、在林間找尋新奇的事物。

  上學後,孩子在意朋友是不是和他「同一國」,學校老師如何帶他們玩遊戲,學校所學的歌謠一遍又一遍地歌唱。其實所有的事件中,他們最在意的就是生日時,坐在蛋糕前,吹蠟燭的快樂,還有,不管心情好與不好,畫畫塗鴉是他們最安靜、最喜愛的事,對大人而言,那是轉移注意事項、發洩情緒、穩定情感的最佳方法,對她們而言,那是他們瞬間隱形的小世界。

  孩子的喜愛如此單純,如此充滿生活感!從這些喜愛的事物開始,循著孩子的路線,在生活中進行創作,這些將是他們樂於其中的基本元素,創作就從生活中開始吧!作者序

  女孩們現在在學校裡,傍晚四點鐘得去接她們下課。

  細想從前那段帶著左右姊妹長大的日子,因為生了一對雙胞胎,有「難以出門」的困境以及組成「小班制」的基本條件,我將那對工作的熱情,轉移到女兒身上,為了讓zozo、yoyo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玩,也為了讓自己在持續的工作中成長,我們自組「小熊班」,在家裡天馬行空,做各種適合孩子的創作。

  所以,左右姊妹學齡前時期,我得像老師一樣,在前一晚「備課」,選取繪本童書及勞作材料,構想親子活動。等到她們上小學後,這兩人制的迷你小班已畢業,成了互動緊密的團體,我們全家人常常一起討論,一起計畫著可以玩什麼?甚至她們也開始提出想法並自行創作,我發現很多時候,都是那個「小熊班」的經驗在她們身上發酵,延伸著、連結著新的生活世界。

  小學一、二年級的她們雖沒有從前那樣自由的時光,但還能在自我努力下擁有一些課後時光,她們寫完功課後,在房間裡、客廳、餐廳……等家裡的各個角落,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作品,我有時參與其中,有時只需要欣賞,有時還得學會放任,不管爸爸、媽媽支持的模式是哪一種,她們都能怡然自得,找到樂趣。

  有人問我,「為什麼zozo、yoyo可以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想了想,告訴她,或許是因為家中沒有電視的干擾,而她們沒有上安親班,有較充裕的自由時光,但再仔細回想,或許我多年來的陪伴,讓她們有充足的經驗掌握各種工具、挑選各種素材,想著各種創作的可能性,由於在家的創作時間裡,從來沒有猶疑與阻礙,她們那充分的自信,使她們在其它場合裡,能坦然面對讚美與質疑,我想,她們已經明白,真正的創作已融合「自娛」的元素,是一種在創作中找到樂趣並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之一,當然,她們也非常享受將作品呈現在爸爸、媽媽眼前時,所得到的真心認同。

  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全天課程增加不少,要享受半天課程的福利得等上好幾天。這對習慣自由生活的孩子來說,是拘束生活的開始。學齡前的日子,時間掛在時鐘上,好多時刻都是完整無缺,自由度百分之百,孩子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學校生活開始,時間不只掛在時鐘上,很多是填補在上下課的鐘聲上,孩子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愈來愈少,自由度急速的下降,孩子可以做的只能在繁重功課完成後,才能爭取一些零星的時間。

  早在女兒兩、三歲時期,我就有這樣的認知,我意識到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0~8歲),對孩子來說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因為它的寬鬆與自由度是可以掌握的,在這段期間(尤其是上學前)與我女兒有許多親子共同的創作,我們透過手的動作,撕、剪、貼、裁、揉去完成每一件孩子腦子裡天馬行空的創作,我們運用共讀繪本的過程,延伸做一系列的活動。

  這幾年當中,我們做過近百種的創作,讀過上千次的繪本,完成許許多多的延伸旅遊與活動。

  從生活層面出發

  孩子的創作不管是依循時令開始,或是從豐富的創作材料與素材著手,我發現其最主軸的基底都是從生活層面開始拓延,從孩子在意的情感、熟悉的環境、親密的家人、個人的喜好作為出發點,因為對孩子來說,那代表著安全,愉悅,不會讓自己感到陌生或是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它的過程是充滿幸福感受的。所以孩子心裡的聲音以及不同階段的需求,正是我安排創作活動的主要方向。

  孩子心裡的聲音及需求是什麼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在乎、在意的事物,孩子在乎自己穿得美不美?帥不帥氣?頭上的帽子好不好看嗎?他在乎自己的玩具,喜歡抱著玩偶睡覺到天亮,希望爸爸、媽媽永遠在身邊,因為家人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他們也愛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間,動不動就會說我們家如何又如何,他們喜歡在家裡玩遊戲,也喜愛我們陪著外出摸索探險,像是堆沙堡、玩遊樂器材、嘗試各種遊戲、和大自然交朋友,撿樹枝、收集果實與石頭、在林間找尋新奇的事物。

  上學後,孩子在意朋友是不是和他「同一國」,學校老師如何帶他們玩遊戲,學校所學的歌謠一遍又一遍地歌唱。其實所有的事件中,他們最在意的就是生日時,坐在蛋糕前,吹蠟燭的快樂,還有,不管心情好與不好,畫畫塗鴉是他們最安靜、最喜愛的事,對大人而言,那是轉移注意事項、發洩情緒、穩定情感的最佳方法,對她們而言,那是他們瞬間隱形的小世界。

  孩子的喜愛如此單純,如此充滿生活感!從這些喜愛的事物開始,循著孩子的路線,在生活中進行創作,這些將是他們樂於其中的基本元素,創作就從生活中開始吧!

Copyrightc 2011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lizon&aid=726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