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瀕危物種」和「生態保育」這些資訊不斷地在生活周遭以各種形態出現,再再提醒著我們要去關心因人為開發而造成劇烈變遷的大自然;其中最受全球關注的焦點,且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屬外表黑白分明、專吃竹子的大貓熊了。
大貓熊的原始棲息環境受到濫砍森林、墾荒耕種及交通開發等影響,在一九六○年代呈現了大幅減少及破碎化的現象,致使野生大貓熊的族群數量一度降到了全球僅剩一千隻以下。所幸,在全球核心動物園及保育組織的協同努力之下,推動棲地保護、停止森林砍伐,與設置自然保護區及保育繁殖中心,讓大貓熊的數量逐步增長,不但圈養繁殖的個體數超過三百四十二隻,全球族群總數量回升至一千六百隻,也為大貓熊回歸原始棲息地的野放計劃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臺北市立動物園肩負物種保育及環境教育的責任與使命,對投入全球瀕危物種的保育繁殖計劃更是責無旁貸,在硬體設施及專業團隊的努力下,於二○○八年迎接大貓熊團團和圓圓的到來,積極參與全球瀕危物種保育合作,邁入新的里程碑。這不僅是對臺北市立動物園工作團隊的激勵和肯定,更是藉此提升同仁們的專業涵養和執行保育策略的能力。藉此,深化對臺灣本土瀕危物種的保育,發揮更大的實質效益。同時,在大眾的引頸期盼和大貓熊專業團隊的努力下,終於在二○一三年七月六日,貓熊寶寶圓仔順利誕生。圓仔的誕生,不僅再次凸顯了臺灣及臺北動物園相關專業團隊的能力,在相關資訊揭露的歷程中,藉由民眾對圓仔的關心,圓仔更儼然成為動物保育的親善大使,充分發揮向大眾推廣保育教育的絕佳魅力。
今年是臺北市立動物園忙碌和充滿喜悅的一年,除了大貓熊寶寶圓仔的誕生之外,還有鮮少有繁殖紀錄的臺灣穿山甲、在原始棲地面臨絕種危機的緬甸星龜、馬來長吻鱷及犀牛鬣蜥等瀕危物種都傳出了繁殖成功的好成績,讓動物園在域外保育的工作上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面對野生動物天然棲息地頻頻失守的現況,動物園界長期扮演移地復育和環境教育的角色更顯迫切及重要。
二○一四年適逢臺北市立動物園建園一百周年慶,我們深切地期盼大貓熊圓仔專書的出版,不僅讓大眾有機會一窺大貓熊的繁衍奧秘及圓仔成長的歷程,也能引領著大家一起來關切野生動物所面臨的生存危機,進而起身和我們一起加入保育動物、保育大自然的行列!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金仕謙
圓仔的誕生
歷經三年的催生、七次「人工授精」的努力,動物園正式宣佈,團團、圓圓晉升為爸爸、媽媽!園方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祝福,這個活潑又健康的小生命誕生後,立刻成為全民注目的焦點。有媒體就把大貓熊寶寶取名「肉圓」,但是依照動物園的命名規則,是要拿媽媽名字中的一字放在寶寶名字的第一個字,所以肉圓出局。雖然也有管理員想要叫牠「吱吱」,但是圓圓的孩子(仔),當然是叫圓仔啦!用臺語唸多順口啊!
圓仔剛出生的時候,連黑白色的大貓熊裝都還沒穿上,只有透紅的粉色皮膚,體重也只有183.4公克,大約是成熟大貓熊的千分之一,如此懸殊的比例即使在哺乳動物裡也是相當罕見的。而相較於平均85到140公克的初生大貓熊寶寶,超過180公克重的圓仔可說是個超級寶寶喔!從牠響亮的哇叫聲,就可以感覺到這是一隻非常健康的大貓熊寶寶。
圓圓在剛產下圓仔之後,小心翼翼地想要將牠叼起來,但剛出生的圓仔不斷亂動,圓圓費了好大一番努力才成功地將圓仔叼起來擁在懷裡。但因為圓圓是個新手媽媽,剛開始時還抓不到叼小孩的訣竅,不小心在圓仔的左邊鼠蹊劃出一道小傷口,經保育員發現後,為了避免在照顧時發生意外,也擔心身體還沒有抗體的圓仔會因為傷口感染影響健康,於是決定將圓仔暫時帶離母親的身邊,改以無菌的保溫箱進行人工照顧,等到圓仔狀況穩定以後再將牠交還給圓圓。
2013年7月7日
才說萬事OK呢,保育員們第二次把寶寶拿出來的時候,大家就完全傻眼了。
在圓仔的鼠蹊部旁邊有個大大的傷口,長度相當於人類腿上有15公分的傷口。應該是圓圓太急著把寶寶叼起來了。
獸醫幫圓仔縫了三針,不過因為大貓熊寶寶還太小了,不能打麻醉。在手術的過程中,圓仔不停地唉唉叫,旁邊的保育員聽了都覺得好可憐。
2013年7月8日
為了避免圓仔的傷口受到感染,目前牠就待在保溫箱裡面,睡飽吃、吃飽睡。
圓仔剛開始喝的是從圓圓身上擠出來的初乳,初乳帶點黃綠色,還真的有竹子味呢。
圓仔每次肚子餓跟想便便時都會大叫,叫聲聽起來跟貓叫春的聲音其實有點像,工作人員拿圓仔的叫聲當手機鈴聲的時候,都會引人側目、遭受嫌棄……
想聽圓仔的叫聲,可以拿手機掃描左邊的QR code喔!
2013年7月9日
圓仔的臍帶今天早上掉下來了,可惜不能拿去做肚臍章。
Copyright © since 1995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詳細介紹網址http://www1.c2b.com.tw/redirect.php?k=7665d6458e5d1940fafca28d581e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