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如何開始改變台灣?
2007/07/01 11:18:28瀏覽110|回應0|推薦1

馬英九如何開始改變台灣?     2007.7.1.

建議主題:創新思維,「致力改革創新」,停止愚民時代的二分法對立思維,俾柔軟靈活因應奪取政權的挑戰。 2007/5/7 再修正 6.30. 最終修正

建議事項:

一、民進黨數年來以「分化」、「汚名化」、「去中化」及「去蔣化」等不同手法,抑制國民黨改造或形象整飾之努力。

二、國民黨近年來,疲於應付民進黨「所訂」的「遊戲規則」,遊來遊去都只在求解除其各式各樣「金箍咒」,竟然毫不自知,況乎求得解脫或跳脫其所設「賭局」,甚至自創一場新遊戲,自立一套新規則 ,贏得戰爭? 究其主因,乃長久以來缺乏創新突破的思維。

欲求創新,首要在破與立的決心,及提出革命性的創見,不宜因循舊規,而貽誤時機。 經國先生嘗惕厲曰:「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人心豈能不變?

英國新任首相布朗 (Golden Brown) 在就職記者會演說上,展示其變革決心,聲明工黨未來施政優先順序,將改變為著重在經濟發展上,而非在政治議程上,他要創新英國,蛻變為本世紀全球最成功國家的傳奇 ; 並且道出一句語重心長的話:「大家共同開始致力改變吧! (Let’s work for a change begin !) 」

其對手政黨總統候選人也藉用日本「明治維新」的政治概念,提出「台灣維新」,訴求焦點也是集中凸顯「創新與變革」。

只要是有理想的選民,都會要求執政者創新求變,尤其是絕大多數的熱血青年。請勿忘:我們也曾經年青過!我們豈會忘記年青時的夢,我們那能任意放棄那個夢,任其隨著時光褪色、流失?

三、創新思維首在改變對未來這場「戰爭」的主導意願,也就是跳脫民進黨的「遊戲」,自創一場「戰爭」,開闢新的戰場,堅持自己的戰場管理,製訂新的戰場規則,主導新的戰爭遊戲,讓敵手疲於應付,最後,我方才能手到擒來,否則,就是我方被敵手到擒來,有如當前慘狀。

四、今年和明年的競選主軸訂為:「變是唯一的生命、真理和道路。」其中的意義應包含:政黨再輪替、創新黨的思維理則、調整台灣主體性的生命意涵、改變兩岸僵化的政策、開通台灣經濟活路、創新台灣的國防與外交思維等等面向的創新與改變。

五、舉例而言,對於民進黨的「去中化」與「去蔣化」,我方如能巧妙轉化力量,協同藍綠知名文化人士,共同提出「保護台灣歷史文化,打倒假民主,反對真破壞」的系列論述、主張及各種實際做法,方能切中時局。譬如,舉辦各種維護類似台灣歷史文物的活動,指責民進黨破壞台灣歷史文化的「 文化暴行 」,呼籲保存各種隨同國民政府遷台的文物、歷史等,要如同保護荷蘭、明鄭、清朝及日據等各時代的文物一般,轉化民進黨破壞台灣歷史文化的野蠻行為 ; 則必然也能夠達到維護國民黨先賢有形無形遺產,成為台灣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台灣的生活,合而為一,台灣才能成為黨立命生根之基,否則,永無立身之地,逢處遭受排擠,則「政黨再輪替」談何容易?

故 日本、韓國、越南等歷史上深受中國文化移植影響的周邊國家,縱然在近代歷史上,曾經力圖實施各類各式的「去中化」,欲擺脫中國文化,進行「脫亞入歐」等等策略,以圖自立自強,最後,其文化元素仍舊必須包涵各種根本因子,含有固有移入的中國文化,揉合各國本地文化,成為當代的日本文化、韓國文化、越南文化。

相同地,執政黨在創建台灣的新文化進程上,無論如何講求祛除中國化的影響,從人類整體文化演變歷史過程詳加觀察而論,中國文化的因子將會潛藏在台灣的任何角落,無法完全拔除,剔除乾淨。關鍵在於如何創建「台灣新文化」,是否把中國文化妥善處理?例如,那些地名、人名、國民政府遷台後的台灣歷史 … 等等,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參考美國各地都保有原來母國的地名,東部、西部各處都是,甚至連華盛頓州東部有個叫「莫斯科 (Moscow) 」的鎮,歷經冷戰時代,依舊屹立不搖,就是值得好好深思的例子。

六、若能進一步提出:開創台灣新民主時代的 「建設新台灣」 理念,倡導追隨 「當代台灣民主之父」蔣經國 腳步,再創台灣新奇蹟系列運動,諒可創造新議題與開啟新的風氣。其簡要構想如次:

( 一 ) 0715 解嚴廿週年 :做為紀念「台灣民主之父」第一波活動主軸,規劃系列創新主題活動,由各個團體認養辦理 ; 其主要任務在 塑造蔣經國先生為「台灣民主之父」歷史地位,並倡導「打倒假民主」、「貫徹經國先生民主成就,深化台灣民主」。 黨若不進行本案,民進黨政府也會大肆慶祝,亟力誇大該黨致力「民主解嚴」的歷史成就,若再考量其他可能產生的各項後果,則先人立下的功勳不僅拱手予人,尚且任由歷史顛倒,後輩何能面對先祖?何況馬英九先生還是經國先生嫡門弟子。

( 二 ) 1102 開放兩岸人民交流廿週年 :經國先生為開放兩岸政策始祖 ; 馬英九為陸委會副主委,曾追隨蔣經國先生,擔任其英文秘書,係經國先生嫡傳弟子之一,有幸直接參與兩岸歷史創舉,突破僵局,開創兩岸交流歷史先河,更應 藉此提出兩岸新政策與規劃 ,做為啟發國人兩岸新思維的重要著力點。

( 三 ) 明年 (97)0113 經國先生逝世廿週年 :選前二個月,藉此重要日子,再次強化 「建設新台灣」、「台灣新民主運動」 ,馬英九先生應再以經國先生嫡傳弟子的名義,誓師完成其建設台灣,善盡道地台灣人的光榮和責任之職志。

( 四 ) 其他類似具有歷史意義與台灣文化之形塑活動,另可委請各地黨部酌情辦理。例如,今年黨慶主題設為:「中國國民黨 — 台灣最早的第一個政黨」,其宗旨為「構建國民黨在台灣的正當性,改變國民黨為不公不義的標籤」,以及達成馬英九先生一再強調「連結台灣」的理念。

( 五 ) 國民黨的菁英結構要拋棄「吹台青」的「老人政治」, 蛻變為「吹台生」的「新台灣人政治」 ,俾適應台灣新時代的挑戰。否則,「台灣最早的政黨」會變成「最老的黨」,如何與一個 20 歲的年輕政黨競爭?

七、進行第六項工作時,若能結合所有經國先生的昔日「門生」,例如:李煥、郝柏村、錢復、蔣家遺屬,甚至宋楚瑜、李登輝等當代人物,共同努力,其效益必將倍數以計。

八、又如因應「正名制憲」的策略,即應跳脫固有僵化思維及敵手的賽局設計格局,提出類如「在現行憲法增修授權下,制訂『台灣共和法』,創造合適台灣的新制度。」本項構想不見得是最好的,可是若不去做,肯定是處於被領導的地位。所謂「 台灣共和法」,不是「台灣共和國憲法」,亦非「台灣基本法」、「台灣地區政府暫行條例」或「台灣自治法」。係跳脫統獨,致力務本之道的「新憲法」,既不自我矮化,亦不落入「台灣獨立」兩岸對抗,係折衷之道,走在中間路線,符合「維持現狀」,且可「創新突破」,不至引發國際或兩岸嚴重紛爭,卻可引領議題,領導趨勢。另外,亦合乎台灣本土化追求務本變身,蛻變「轉大人」為成熟的「民主政治」所需,也可成為統一過渡前的根本憲法功能,有如德國統一前的基本法。其所採取之修憲程序為:首先經過憲法授權,再由立法院修訂「台灣共和法」,做為新台灣追求自主自立發展所需的合時、合身、合用的共和憲法與憲政體制。

九、目前兩黨競爭態勢,明顯可以區分一個是在求創新、求改變,另一個是停留在維持現狀,不求改變,自詡「理性改革」的情勢。人民追求幸福,在於整個制度、情勢能跟隨國際與國家環境的變動,進行動態調整 ; 予人民有創新的觀感和新希望,才能獲得人民信任,人民才願意交付政權給有活力創新的政黨,以保障自己的未來。深值本黨詳加思考研究。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oichi2006&aid=10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