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2 15:47:33瀏覽3591|回應0|推薦3 | |
中庸證釋疏解 中庸一書原自禮記中提出,係參及伋其門人弟子其間所記,後孟軻繼為述之。亦如大學,初未嘗分章節也。後儒以便於講讀,因而意為別之。 大學以明德為本。中庸以明道為本。 明德即是明道;明道亦是以明德。 中庸有言:「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修行不管下手如何?都由「誠」字出發。 所以,中庸又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當動詞講、用也)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誠者,天之道也。誠者(天之性、中也。),是不勉而中(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是不思而得,是從容中道,聖人心也。 如孟子有言:「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當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以上所言皆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之。 誠之者(率天之性、和也。),人之道也。誠之者,能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如中庸有言:「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顏回,得一善即誠之。拳拳服膺即執固其中,不曾亦不敢遺忘,謹言慎行,戒慎恐懼。 中庸講明道即是在修養、在致誠、在立德、在學行。 修養貴在戒慎。致誠貴在慎獨。立德貴在問學。學行貴在實踐。 大學講明明德即是,在正其心、在誠其意、在致其知、在格其物(格、致、誠、正)。 元卜撰寫於福正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