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注現在七情與六欲
2024/06/17 11:09:54瀏覽80|回應0|推薦0

專注現在七情與六欲

何謂七情?一般的講法是指喜、怒、哀、樂、愛、惡、懼等七種心。何謂六欲?色、聲、香、味、觸、法等六項塵事,七種情志或六項塵事現象,現在的人統括講它為是情緒。

是情緒,是一個現象。有時顯像,有時不顯像。有時隱藏,有時突顯。

中庸有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又云:君子之道費而隱。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之未發是指「隱之事」。之未發是「潛在的無」,隱微無用即是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發而是指「費之事」,發而是「現象已發的有」。廣大有用即是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禮之用,和為貴。人生要做得了君子,合群與人要恰到好處與適中。

君子之道,費而隱。有用以和為貴,無用以忠恕為心,以慈悲為懷,以清淨立心。

處事以不過猶不及,顛倒是非,黑白不明,為警惕。他人有了福祉,自身也能幸福,大家平安。

國家社會家庭是個連結體,三角頂點,那個弱了,任何一方皆會受其牽絆影響。顧全大局也得細部分工,整體完善更須團結一致。

人的脾氣與毛病,不也是一般如此。外境與內境皆在境中,境產生了變化,心要主導其境,是順是逆,皆須順應中道,不偏不倚,執其兩端,仔細觀察,用其中與心,符合道與德。

中節兩字,中可說為良心,節可說為良能。大學講「致良知」,即是中庸講「致中和」。大學講實踐了良能,才是真正有了良知。中庸講實踐了中道,才是真正有了和德。

中可說為無之。節可說度有講,天地萬物均有其情節刻度,有隱有顯,人可觀照之,亦可為無之。

發而皆中節。發而即是顯像後或隱藏之,皆,通通或全部的意思。譬如天地突刮起一陣冷空氣,即可觀照到會有下雨的狀況。譬如人臉色一沉,即可觀照到此人會有脾氣暴出的現象。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難捉摸的不是大道也不是天地,而是人的情緒起伏不定難猜測,比起大道天地,更難捉摸。

俗語話說:死鬼難逃,活鬼歹捉。人的情緒一上來,是很難控制,除非自愛自求,否則真的難測亦難料。

七情與六欲是神識的延伸。咱們為什麼有時會,譬如眼神不定,心神不寧,主因是「六神無主」,自己無法作主。

六神無主的關鍵是「無法」,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守法又無家規,當然橫行,一昧橫行,鐵定無法,無法最後結果,不能直了成佛。

身口意就是一個國家,不守法又無家規,脾氣拗,毛病多,歪理一大推,一昧橫行,不把七情六欲管好管緊管實,任由發展,菩提無了性,不直如何成佛。

不專注現在,當下心是善或是惡,不覺知,不理會,不知道,三部曲一起上,豁著地獄走黑暗,光明不現前,陰私路前唱高歌,壯著膽而已!何必呢?

救救自己,別人也佔不了便宜,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修吧!把壞的修好,往後的路不是更好走嗎?

七情六欲隨時有,調正調好靠自修,

六神主宰能作主,天堂有路地獄休。

 

元卜說藏真寫於福正113.06.15

-生活多一點佛性,日常保持道德心。-元卜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357883&aid=18072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