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9 22:08:13瀏覽1301|回應1|推薦72 | |
打寸子 詞牌:相見歡 漁翁島上爭揮,躍高搥, 寸子草坡前向,滾翻飛; 三交戰,奮奪冠,盡歡時, 勁準全憑功到,樂融怡。 吾人言及「打寸子」,必然提起西嶼鄉。此于全澎湖流傳至今百年以上之古早遊戲,亦西嶼鄉所特有之民俗活動。 類棒球運動場上,以棒擊球的運動 何謂「打寸子」?蓋手持「寸槌」打「寸子」也。「寸槌」為長約 如何「打寸子」?如何決勝負?遊戲規則,隨人而定。競技之時,先于起點劃一道線,寸子擺于線內,對準前方平放;後,以寸槌點擊寸子向內一端,時,寸子略偏內側彈起,說時遲、那時快,猛力揮擊,擊其中段,使之飛出,越遠越好;俟落地後,再以同樣方式敲擊。視比賽方式而異,通常參賽者,每人打三次,以加總遠度,決定輸贏;或以三次之中,最遠一次距離,判定勝負。(寸槌點擊寸子時,莫可點於外端,「寸子」則偏向外側彈出,打擊者輒揮棒落空矣!) 互較手勁與準頭,增添生活的樂趣 西嶼鄉民「打寸子」活動,據傳百餘年前甚至更遠之時,于西嶼鄉蔚成。夫秋收農忙過後,朔風狂拂之時,既不下田耕作,又難出海捕魚,村人多組隊於大馬路上或較避風之草坡上「打寸子」。一則互較手勁與準頭,一則增添生活樂趣。是時,村中俗諺云:「死那睏,台頭那打寸。」是謂:「死了就好像睡著了一般,被殺頭也不過像是被打出去的寸子一樣。」頗有生死置之度外胸襟。然而時代變遷,漸為年輕輩者淡忘,吾愛吾鄉特有,豈能任它式微?由是,鄉公所於十餘年前起,乃藉由舉辦比賽、文化研習‧‧‧讓人認識,免於失憶,延續傳統,希冀恆常。 一揮中的樂無極,親切快樂的回憶 如年年鄉運會,或各國小運動會時,輒推出「打寸子」,以其容易勾起童心,大人、小孩,尤其七十|八十歲之阿公、阿婆,亦不禁要下場比試,重溫兒時舊夢。或是鄉土活動舉辦之時,吸引好奇者,來看究竟。如文化局曾於二崁辦理一場別開生面之「文化之旅」:體驗早期娛樂|「打寸子」,延請當地「打寸子」達人,一不詳其姓氏之老伯,講解「打寸子」技巧,並引導於山坡進行體驗。「先讓寸子彈高、再揮擊,比比誰打得遠。」別看小小寸子,如若不得要領,一揮落空,使盡力氣,猛揮不飛;如若拿捏得宜,一揮中的,望其飛遠,樂喜無極。此遊戲,乃人們親切又快樂之回憶! 十餘年來,經文化局、西嶼鄉公所與鄉內學校,輔導整合後,西嶼鄉各項古早童趣及活動,包括:打盞仔銀、滾鐵箍、打寸子、採罐仔、捉迷藏‧‧‧林林總總,不下10項,其中屬「打寸子」最膾炙人口,管他大人、小孩,皆可一對一、或組隊競技、或兩隊攻防。至若詢其緣由,人皆莫名所以,只知古早傳來。 畬族農閒時,遊藝競技娛樂的習俗 本縣文史工作者、旅遊導覽解說專家-許耀彬,是有心人也,亟欲追根究柢,數年前赴大陸泉州,得諸天后宮「閩台文化」第五期期刊,學者洪慧撰文指出:「打寸子」原為居住閩浙之少數民族—畬族,于農閒時,遊藝競技娛樂之習俗,也是具有特色之民間體育活動,原名為「打尺寸」或「打竹寸」。然不論是活動必備之棍或寸,抑或玩法,與西嶼之「打寸子」,兩相較之,如出一轍。 「‧‧‧用來打擊的『尺』長約三十| 內蒙古地方,也有「打寸子」活動 二○一一年一月,內蒙古藝術大學教職員工來澎參訪,許耀彬陪同至西嶼鄉,為渠等一行導覽解說,方介紹至「打寸子」時,內蒙人員言其家鄉亦有此活動,亦稱之「打寸子」。由是觀之,「打寸子」是中國民間農事餘暇,一項重要之休閒民俗活動,殆無疑義!而明末清初,有大量漳、泉移民至澎,「打寸子」應是隨之而來,於農閒時候消遣,乃成西嶼鄉自古至今,具有特色之民俗體育活動。然則,「打寸子」之妾身既明,證諸兩岸文化移徙及血脈同源,亦自不待言! 圖:打寸子(摘自網站)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