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1 12:57:20瀏覽1331|回應0|推薦3 | |
抱墩 石堆圍築細經營 水退還將網放行 喜有游魚皆進駐 去墩獵物好心情 抱墩,澎湖古老漁法之一。「墩」者,石堆也,俗稱:「鱖仔厝」。 抱墩必先「造墩」,造墩石材有二:一則玄武岩石塊,一則咾咕石塊。進墩者,多玳瑁石斑、鸚哥魚、笛鯛、寒鯛,馬拉巴石斑,間有老鼠斑。離岸較近者,墩較小,反之則大。小墩直徑一公尺許,高50—60公分,漁獲較少;大墩直徑一、五公尺,高可80公分,石材約百四十塊,漁獲自是較多。若夫下海道具,得先綢繆,若耙仔、浮具、盛具、固定繩、網具、鐵叉等是。 方潮漲之際,多種岩礁性底棲魚,則進駐其內。退潮,乃以網圍墩,去石材,起網得魚也。 先是,耙仔以清障礙物,以利圈網;浮具托載塑膠盛具,以盛漁獲;盛具之上,面封細網,僅留一口,以杜魚兒遁逃;繩則繫牢,以阻浮具、盛具流失;網具(俗稱纑仔)大小不一,兩端各以木柴固其網肉,網口8-9尺、網深3-4尺;鐵叉以捉穴中之魚,或伺候裸胸魨。 抱墩之法:先除去週遭之咾咕石,網口朝逆流方向按下纑仔,一廂去零碎石塊,一廂腳踏趕魚,俾使魚群集中也。方拆墩之時,先搬動大石塊,自外而內拆之,墩愈拆愈小,網愈縮愈小,俟石塊搬盡,雙手緊握木桿,合住網口,向上起網,魚在網中,倒入「活水」盛具,一墩之作業,迺大功告成。拆墩之後,另築新墩,須俟下一水(約半月)方可集魚、作業,所謂:一水之內,一墩不可以兩拆也。 曩者抱墩,一日漁獲可數十斤,年年遞減,即如二斤,不可多得。矧捉蟹者翻倒之,破生蠔者拆之,加諸毒魚猖獗,釣者釣墩,漁獲所賸無幾,抱墩業者無奈!「抱起抱落過一水,撿墩拆墩又一年。」抱墩之未來?誰知? 至若「散墩」,赤崁村民習於中秋之後。其時,馬尾藻(方出現時,即有石斑幼魚)已漸式微,石斑魚跟著下港(水深處)。風捲浪起,石墩滿佈咾咕叮、沙泥,翌年3—4月重新整理,謂之「撿墩」。 余不擅抱墩,君欲抱墩,可就教方家。不然,洪老師國雄「走過潮間帶」「人工魚礁外一章—抱墩甘苦談」可參考。 圖:抱墩(洪國雄攝)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