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空之秘/干支由來
2008/08/28 13:41:54瀏覽296|回應0|推薦0
 是干支之學,因為古來曆法常更變,其間又有「年有少月、月有少日」的現象,以致干支排序,其實已非遠古之干支,也不是徐子平近古的干支;再加上八字的產生竟是後人不求甚解、誤以為李虛中論命只用年月日而不用時之觀念,致使有此以日干為主的論斷新法。這一連串的問題,使得我們後來學習干支之學者,無怪乎會有此學「易學難精」之嘆。

  於是重新探索干支源起,見《三命通會‧論支干源流》言「干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據《說文解字》言「名者,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也就是說名是發聲之音,也就是原始先民或未群居之時,因不知是否有同類,於是發聲嘶吼以待同類回應。

  然後有同類回應之後,《三命通會》又言「地皇氏則爰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因人類進化而知日子有不同、當區別之,於是以不同聲音表不同日子,但當時各族群亦各有各自聲音代表不同的日子。

  《三命通會》待人皇氏時「干支始各有所屬焉」,人類再進化,為使族群相融,然後有統一的聲音代表特定的日子,然後時至伏義氏「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作甲曆而文字生焉」。

  如此人類先有無意義之聲,然後進化到有意義、但不統一的聲音,再進化至統一而有意義的聲音後,文字才有發生而具一定聲義的過程,不單是干支發生的源流,亦是各種文明發生的源流。

  故《三命通會‧論干支源流》引浚川王氏之言曰「昔大撓作甲子名,數無有窮已,便於紀時,偶爾定之」而已,並不是干支產生時就有特定的含義與影響力。

日期: 2007/09/07 11:56
姓名: 丁長青
網頁: http://210.201.59.28/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ding2003&aid=216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