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里村史計畫 陳瑞旭 纂寫動機
1纂寫動機:1.梅州里村史,依據彰化縣「大家來寫村史」計畫作業要點,擬提出本計畫。本計畫希望藉由里史文化、產業資源調查,成果整理為村莊史。2.早期洪雅平埔族開墾,從清朝「厲樟之地成為桑田」,如何砍大樹?如何挖樹根?如何搬木頭?葉茂杞老師:「只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媽」,多數娶平埔族人為妻,雖然當時是一片沙地,丘陵,樹木雜草橫生,可是面對一片蠻荒,沒有選擇,只能動手耕。4到了日本時代如何吃地瓜乾?5.兩蔣時代如何消滅萬惡共匪?4如何計劃光復大陸國土?解救鐵幕裏的同胞?6.地方產業方面,如何從農業社會,轉變成為工商業社會?7.地方人士,開始推動社區營造。8梅州里,原為大新莊的荒埔地,至清末才有廣東省梅縣〈今嘉應〉,客籍人移來此開墾,故以梅州為地名。居民以葉、蕭姓者多,以務農為主。9. 相傳於一九O六年出閃姓神父,目睹沙仔崙街,佈道所不堪使用,看中了離田中市街,約一公里處,有一塊地勢較高的農地,租下這塊農地,面積正好八分,閃神父即籌經費,興建新聖堂〈天主教堂〉二年後此地聚集成了村落,也把聖堂取名為『八分天主教堂』。10農民葉秋謨多,年苦心研究,成功引進,鳳梨釋迦,為自己爭取到,今年全縣十大傑出農民奬。葉茂杞老師遺稿中,有很多深度的史觀。 進一步的認識習俗,產生互動與瞭解;喚起集體記憶,進而達到社區關懷、相互照顧的目的。並增進社區民眾愛鄉愛土的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