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淚(上)新修改
2006/05/06 00:17:52瀏覽434|回應2|推薦13
數淚(上)新修改 陳瑞旭
(背景:竹籬笆,老兵回憶)
楔 子:
愁予風,愁予雨
愛一場,瘋一場
夢一場,哭一場
………………………………………………….
追夢
最傷最痛是後悔
擂動的口水
回甘在喉嚨
一路咀嚼回憶

受不了山河陷裂的傷害
從愛你一念
使我勇敢扛起士兵的肩膀
皺紋攀越眉頭
眉頭站著權臣
嘶牙繞在鼻樑上
轉身讓情慾發洩吧.
腥羶遍地,味更濃
撩起上衣,窺見
脊背上的瘀血
紅色的血絲
膩膩的……黏黏的……
黏附黃沙的唇印
鹹鹹的汗水
滾落,短暫的秋海棠

輾轉不及,拜別父母
眼球細縫中蹦出
父母模糊的影像
嚥下飢渴影像.
忍不住用筆來畫
筆微微的顫抖
酒精催促著呼吸
血液分辨出媽媽的基因
潮水聲不斷擴大
媽媽叫著他
他突然轉過來,
風,還原成最初的坡路
發酵,己在天邊

戒指是蕩漾中,
唯一可抓住的
消化生命 ,過癮
研磨孤獨,濕熱
奉獻給今天
會潰散,會昇華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cc5c&aid=263472

 回應文章

西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重讀席慕蓉兼評其新集《迷途詩冊》 copy沈奇
2006/05/18 08:03
邊緣光影佈清芬──重讀席慕蓉兼評其新集《迷途詩冊》 copy沈奇


上:copy
在兩岸新詩界,恐怕沒有哪一位詩人像席慕蓉這樣,遭受閱讀之狂熱與批評之冷淡的尷尬境遇。就閱讀而言,「席慕蓉旋風」持續颳了十多年,至今在兩岸擁有數量可觀的讀者群,保持著最驕人的紀錄;就批評而言,卻一直乏善可陳,至少在大陸詩評界,除中國社會科學院陳素琰女士一篇題為「不敢為夢終成夢││席慕蓉的藝術魅力」的長評,頗具份量外,再難見到有詩學價值的批評文本。有意味的是,批評失語,編選卻從不缺席,台灣九歌版的《新詩三百首》(張默、蕭蕭編)和大陸北京出版社版的《中國新詩三百首》(譚五昌選編)兩部「世紀之選」以及其他許多重要詩選,都收入了席慕蓉的詩,顯然對其作品價值不乏認同,那麼,又是怎樣的原因,使兩岸詩評家們面對「席慕蓉現象」如此少言寡語呢?

新詩發展到當代,漸趨成熟,有了一些可通約的共性,創作也便呈多層面的展開,不再一味唯求新求變是問。如此,一部分詩人為不斷提高新詩的藝術品質,探究其新的生長點與可能性,堅持前衛性、實驗性的寫作,從而使尚且年輕的新詩之進步,有持續前瞻的牽引力,以拓展新的藝術天地;另一部分詩人則吸收已然為創作與欣賞均普遍認同的詩歌質素,落實於整合性、常態性的寫作,使新詩的總體發展,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以穩固並豐富其已有的成就。前者是拓荒者,是詩人中的詩人,為詩人的寫作;後者是耕種者,是普通人中的詩人,為詩愛者的寫作。二者只是路向的不同、使命的不同,只要是本質的行走,姿態之高低皆為次要,關鍵在於是否忠實於自己的氣質。以此來看席慕蓉的創作,顯然屬於後者││一位新詩園地中虔敬而辛勤的耕耘者,且只問耕耘,不計較收穫,「獨有一股清芬」(蕭蕭評語)而「成功地維持了她自己」(張曉風評語)。或許,正是這「獨有」的「清芬」和忠實於自身藝術氣質的本質性寫作,使席慕蓉意外地獲得了詩愛者的青睞,但它並非是詩人刻意追求的成功,而係機緣的造化。當前衛詩人們探索的腳步將讀者過於遙遠地甩在身後時,人們遲早會將他們普泛的詩美目光,聚焦於一位可靜近的常態詩人身上,於是命運選擇了席慕蓉。

席慕蓉的詩歌寫作,本質上是私人化的,是一條總是懷著年輕心事的小河,唱給光與影的歌。這條河,「不影響詩壇上的任何流向,詩壇上的任何水流也無法影響她的清澈」(蕭蕭《青春無怨 新詩無怨》),她只為她自身而流淌著,有如寫給另一個自己的私人郵件,在多夢的夜裡,記錄一點如蓮的心曲。這樣的寫作心態,在造勢爭鋒的八、九○年代的兩岸詩壇,都屬稀有,而由此生成的清逸、清純、清麗之詩美品質,更有如一朵青蓮,恬澹自適於浮躁喧鬧的詩壇邊緣。於是,無論是在詩壇還是在人間,當整個時代的文化心態由歷史風雲轉而退回到個人天空之時,與席慕蓉詩歌的不期而遇而生發的意外的親和以至熱愛,在普泛的詩歌讀眾那裡,就成為一個必然要發生的「美學事件」。輕柔、瑩潤、略帶傷感的純淨的抒情、青春、光陰、一剎那間的美與永恆的愛的題旨,以及較少難度的閱讀快感和容易親近的語言形式──完全為個人烹製的燭光晚餐,一時成了詩歌大眾的夢中盛宴,席慕蓉由此陷入既驚喜又尷尬的境地。
感恩、練筆、搏感情、求進步,西西深深的祝福您。

西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向陽論詩,〈泥土與花〉‧‧‧摘錄向陽
2006/05/06 00:52
向陽論詩,〈泥土與花〉‧‧‧摘錄向陽
詩藝 1語言與詩的思考
2最快速而全面性的探索,是理解詩人的「論詩詩」。

花在風和日麗中飽滿
而奕奕地開放了,以妖冶
而嫵媚的臉顏仰望青空
睨視腳下的泥土,並且招展
她一貫強調的美學
在恆溫的氣候中,向曠野
大聲宣佈:所謂象徵
是她身上一切瓣一切蕊
所謂純粹是,不染塵埃
遠離泥土、通向天堂的梯階

泥土默然,木訥地負載著花
及其驕狂,一句話也不說
只是夜裡拼命蒐集雨露
供花日裡大加揮霍
只是日裡努力聚合養料
護衛不斷向體內進逼的
根鬚,讓花有所吸收
無所謂純粹,無所謂超越
只是粗糙、駁雜而堅穩

花愈艷麗,泥土愈加低頭
花在炫耀誇張下日形憔悴
泥土因容納而日漸肥沃
當狂風疾雨一夕驟至
瓣與蕊紛紛背離了枝頭
投入始生與歸宿的泥土
從頭學習在塵埃中生活
在綻放與凋謝間,花似死
而實生;而在施與受中
泥土依舊木然地迎接
另一朵花的誕生及其喧鬧
感恩、練筆、搏感情、求進步,西西深深的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