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字體:
訪客簿  我要留言 共有 1173 則留言
☆ 本部落格訪客簿 歡迎你留言唷!
   

♥ 敏 ♥
格主公告
「 換雨移花濃淡改,關心芳草淺深難 」


敏 ~ 藏文閣 ~
 
頁/共 118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2/25 08:18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8:22 回覆:
三件讓人幸福的事情

三件讓人幸福的事情:

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

有人愛,

⋯⋯ 不僅僅是被人愛,而且有主動愛別人愛世界的能力;

有事做,
讓每一天充實,事情沒有大小,只有你愛不愛做;

有所期待,
生活就有希望,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

期待明天,期待陽光,人就會從卑微中站起來擁抱藍天。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8:25 回覆:
如何獲得幸福


人類盲目地追求幸福,結果卻與幸福背道而馳,而且引來無盡的痛苦。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 1、從認知上——消除不合理信念


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


(1)為了追求成功而不惜犧牲生命和愛情,這是現代人的認識上的死角,也是現代人的悲哀。其實,人類本來就沒有比生存更有意義的事情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幸福地生存。


(2)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就某個具體的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他周圍的人和物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生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們就會受不了,感到難以接受,難以適應並陷入情緒困擾。


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認識其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現實之處,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以減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


2、從情感上——學會知足


獲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種廉價的方式。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總是不滿足,不會有幸福感;而知足者,卻能在極為簡單的物質條件中,得到滿足和快樂。對一切美好事物心存滿足吧,人一生被美好事物包圍,那便是幸福。


3、從行為上——廣種福田——行善


廣種幸福、多行善事,開發生命中幸福快樂的源泉,就能得到無窮無盡的幸福。


4、在技巧上——懂得在資源不變的情況下最大化人們的幸福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奚愷元先生提出了增強幸福感的方法,旨在財富一定的情況下最大化人們的幸福。


(1)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開享受


如果你有幾個好消息要公佈,你是該分開宣布呢,還是把它們一起發布?答案是:好事一起分享不如分開享受。分兩次聽到兩個好消息等於經歷了兩次快樂,這兩次快樂的總和要比一次性享受兩個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更大。


(2)壞事分開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如果你有幾個壞消息要公佈,你是該分開宣布,還是把它們一起宣布呢?人們常常討厭雪上加霜、火上澆油的做法,可是再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快刀斬亂麻來得更加爽快一些。因為大家知道兩個壞消息的痛苦程度並沒有分兩次知道兩個壞消息的痛苦程度的總和那麼大。把兩個壞消息一起告訴對方,只會給對方造成一天的不快樂;如果把兩個壞消息分兩天告訴對方,卻會讓對方兩天都不快樂。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要追求幸福,有一個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認知來得到。幸福並不是依靠外在的物質或名譽,而你依靠內在的真實體驗。總之,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認知,積極地看待一切,主動增強自己的幸福體驗,就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8:29 回覆:
【勵志感人故事】感謝,真正該感謝的人!

那晚,佳芬跟媽媽吵架之後什麼都沒帶,就隻身往外跑。

可是,走了一段路,佳芬發現,她身上竟然一毛都沒帶,連打電話銅板也沒有!

⋯⋯
她走著走著,看到前面有個麵攤,香噴噴的,好想吃!

可是,她沒錢!過一陣子後,麵攤老闆看到佳芬還站在那邊,久久沒離去,就問:「小姐,請問妳是不是要吃麵?」

「可是...可是我忘了帶錢..」佳芬不好意思地回答。
「沒關係阿,我可以請妳吃阿!」

麵攤老闆熱心地說:「來,我下碗餛飩麵給妳吃!」

不久,老闆端來麵和一些小菜。佳芬吃了幾口,竟然掉下眼淚來。

「小姐,妳怎麼了阿?」老闆問。
「沒有了阿,我只是很感激!」

佳芬擦著淚水,對老闆說道:
「你是陌生人,我們又不認識,只不過在路上看到我,就對我這麼好,願意煮麵給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媽媽,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趕出來,還叫我不要再回去!...你是陌生人都能對我這麼好,而我自己的媽媽,竟然對我這麼絕情!....」


老闆聽了,委婉地說道:「小姐阿,妳這麼會這樣想呢!妳想想看,我只不過煮一碗麵給妳吃,妳就這麼感激我,那妳自己媽媽,煮了十多年的麵和飯給妳吃,妳怎麼不會感激她呢?妳怎麼還要跟她吵架?」

佳芬一聽,整個人楞住了!


是阿!陌生人的一碗麵,我都那麼感激,而我媽一個人辛苦地養我!也煮了二十多年的麵和飯給我吃,我怎麼沒有感激她呢?

而且,只為了小小的事,就和媽媽大吵一架。
匆匆吃完麵後,佳芬鼓起勇氣,往家的方向走...

她好想真心地對媽媽說--「媽,對不起,我錯了!」

當佳芬走到家巷口時,看到疲憊、著急的母親,已經在四處張望地...看到佳芬時,媽媽就先開口說:「阿芬阿,趕快回去吧!我飯都已經煮好,妳再不趕快回去吃,菜都涼了!」

此時,佳芬的眼淚,又不爭氣地掉了下來!


‧有時候,我們會對別人給予小惠「感激不盡」
卻對親人,父母的一輩子恩情「視而不見」!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8:26 回覆:
快樂會傳染

快樂是有傳染性的,而只有使別人快樂才能讓自己快樂。
偉大的心理治療家阿佛瑞德.安德爾有過一個最驚人的說法:“如果你遵照我的處方去做的話,你的病會在14天之內治好,就是每天想一想你怎樣才能取悅別人。”

安德爾醫生要我們每天做一件取悅別人的好事,那麼,這是怎樣的好事呢?先知穆罕默德說,“就是能使別人的臉上露出歡樂微笑的事。”
⋯⋯
為什麼每天做一件好事就能給自己帶來這麼大的好處呢?因為在試著使別人高興的時候,就會讓我們不再只想到我們自己。因為只想到我們自己,就會產生憂慮和恐懼以及憂鬱症。

不管你的處境多麼平凡,你每天都會碰到一些人,你對他們怎樣呢?你是否只是望一望他們?還是會試著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比方說一位郵差,他每年要走幾百里的路,把信送到你的門口,可是你有沒有費心去問問他住在哪裡?或者看一看他太太和他孩子的照片呢?你有沒有問過他的腳會不會酸?他的工作會不會讓他覺得很煩呢?或者是雜貨店里送貨的孩子,送報的人,在街角上為你擦鞋的那個傢伙。這些人也都是人,都有他們的煩惱,他們的夢想和他個人的野心,他們也渴望有機會跟其他的人來共享,可是你有沒有給他們這種機會呢?你有沒有對他們的生活流露出一份興趣呢?這些事情就是我要說的。你不一定要做南丁格爾,或是一個社會改革家,才能幫著改善這個世界,你可以從明天早上開始,從你所碰到的那些人做起。

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這會帶給你更大的快樂,更多的滿足,以及你自己心中的得意。亞里士多德稱這種態度為“有益於人的自私”。古波斯拜火教的始祖佐羅亞斯特說:“為別人做好事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快樂,因為這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快樂。”富蘭克林的說法更簡單:“當你勸別人好的時候,就是對你自己好。”

多為別人著想,不僅能使你不再為自己憂慮,也能幫助你結交很多的朋友,並得到很多的樂趣。
如果我們打算“為他人改善一切”——像德萊塞所宣揚的——那麼我們就趕快去做,時間是不能浪費的。

“這條路我只會經過一次,所以我所能做到的任何好事,和我所能表現出來的任何仁慈,都現在做到吧。讓我既不拖延,也不忽視,因為我不會再經過這條路了。“

所以如果你想消除憂慮,培養平安與幸福的心態,就要對別人感興趣而忘掉你自己,每一天都做一件能給別人臉上帶來微笑的好事。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8:19 回覆:
人到中年須具備的修養


一.沉澱朋友  “窮在大路無人問,富住深山有遠親”。也別管他是親戚還是“朋友”,勢利眼的人多著呢,隨便一抓就是一把一把的。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時,向你伸出溫暖的那雙手才是你的朋友。千萬不要相信在你富貴時的那些甜言蜜語——假的;因為狗戴上帽子後也會迷惑你的眼神兒:“嘿,哥們兒,酒去。”這酒杯一端“感情深一口悶”的豪氣,鄰桌的疑似你好像也帶著他那樣的帽子

  二.淡定心情  這個年齡段已經不允許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你已經⋯⋯完成了從“看不慣”到“看得慣”這個過程了,如果你還不習慣,說明你心裡還不夠成熟。不要怨完山神怨土地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自己給自己添堵。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及之事,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這樣的善良要經常播種,不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來。播種善良是在給自己“修心”。

  四.培養愛好  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總有一款適應你,一定要給自己培養一種愛好。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鋪陳你的浪漫。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時,更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和享受。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是日子中的味精,點點滴滴中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滋味

  五.得失隨緣

  塵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世間最苦是鍾情,縱然是夫妻也莫過如此,有緣則聚,無緣則散。好在這年齡已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冷靜自己還是有一定把握的。說到底,人生都是獨行者。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歷煉一次;豐富一次。你的苦痛和煩惱不要指望別人的憐憫和同情。自己夢自己圓,解鈴還需系鈴人,這才是你心靈之痛最好的補藥。

  七.常念感恩

  經歷了是一種財富。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的珍惜。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還會讓你淡漠某種無形的壓力,平撫你的慾望和爭鬥,更多的時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覺也往往來自於此。

  八.勤於讀書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別人的經驗,長自己的智慧,何樂而不為。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你的有些思想來源於此,有些見解也來源於此。並且還能醫愚,還會長久地保持你的個性魅力。

  走紅走紫,走馬走燈,不如走個真人生;求權求位,求金求銀,不如求個好心情。
♥ 敏 ♥(cc99) 於 2013/03/04 08:29 回覆:

生命最有價值的兩句問話

1.「你在世上的 這一生快樂嗎?」

2.「那你在世上 這一生有沒有幫助別人找到快樂?」

一年多前我看 過一部電影叫「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講一個 人聽到自己罹患絕症噩耗時,會 想做什麼事?故事從一個億萬富 翁(由傑克尼克遜所飾演)在病 房遇到了另一個修車工(由摩根 費里曼所飾演)講起,兩個人都 因癌症住進醫院,走到了人生盡 頭。

過世前想看、想體驗的事

有一天,億萬富翁看到技工一直在書寫,很好奇追問才發現他在寫人生清單,他剛進大學時,哲學老師叫他們列出的一份人生清單,寫出他們在過世前想做、想看以及想體驗的事。

億萬富翁聽了之後覺得這個點子太棒了,隨後也列出自己的人生清單,兩個人還結伴做了許多想做的事,包括賽車、打獵和旅行,在世界各地留下許多快樂的足跡。

有一天到了埃及金字塔,技工突然變得很認真 嚴肅,不管是表情還是話語都很慎重,他說埃及人一直有個傳說,說人死後到天堂門口會被問 兩個問題,回答的內容會決定你往哪裡走。

第一個問題 是:「你在世上的這一生快樂嗎?」

億萬富翁聽了之後沉默不語,因為他雖然擁有私人飛機、豪宅和美食,十分富有,極其享受,但他回答不出來,因為他的確不快樂,他知道有很多東西不是金錢能換得的。

他無法回答,催促著趕快說第二個問題,技工說:「那你在世上這一生有沒有幫助別人找到快樂?」

億萬富翁聽了更加沉默,甚至生氣,因為他是個大老闆,對人極為嚴苛,常常挑剔找麻煩,不要說幫助人快樂了,甚至還讓人很不快樂,是別人痛苦的來源。加上自己還離過 四次婚,唯一的一個女兒不相往來,他這一輩子從來沒幫助別人快樂過。

減少批評、責備、抱怨,才會快樂起來

我對那一幕印象極為深刻,我們現代人都忙著工作,競爭壓力很大,如果我沒猜錯,很多人跟我一樣,從來沒想過第一個問題:「我這一生快不快樂?」而對第二個問題,反應還會是:「問了還不是白問,我還能怎麼樣?還不是得上班、下班?」

實際上是不是 這樣?當然不一定。

同樣的環境職場,同樣的工作,如果我們很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感恩惜福,也會在逆境中抱持正向態度,可 以讓自己快樂的程度就不一樣。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幫助別人更快樂?」可以想的東西就更多了, 似乎跟第一個問題關係很密切。

一個不快樂的人,很難帶給別人快樂,因為想法、作為都是負面的。

卡內基講得很清楚,人要減少批評、責備、抱怨和挑毛病,才會快樂起來,也才有可能跟別人好好相處溝通,帶給別人快樂。

我有個朋友是快遞公司總經理,有一天他的助理跟他說:「總經理,拜託你不要這麼愁眉苦臉的好不好?」

他生氣地說:「難道我連自己不快樂的權利都沒有嗎?」

那位小姐說:「你真的沒有權利愁眉苦臉,因為你害得我們的工作士氣也很低落。」

在家裡也是,如果父母愁眉苦臉,孩子也沒辦法快樂起來,影響一家人。自己積極正向,不僅自己能快樂,也會大大 影響別人的。

學會讚美,帶給別人快樂

我最近在看巴菲特的自傳,裡面提到員工都很喜歡跟他一起工作,因為他很會讚美別人。

其實巴菲特以前並不是快樂的人,內向、害羞和退縮,他是在二十幾歲參加卡內基訓練之後改變的

他在自傳裡提到卡內基有16次之多,講到 他如何從退縮害羞變得有自信, 懂得跟別人溝通,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甚至讓他娶到老婆。那是他在一次訓練得獎後,十分 開心快樂,晚上才有自信開口跟女朋友求婚,結果一舉成功,更 加深他日後持續改變,愈來愈有信心。

我們在台灣長大的人,特別是4060歲的人,不太會也不好意思讚美別人。

但要帶給別人快樂,就要先學會讚美別人和聆聽別人說話,這部份我們以 後慢慢再談。

寫「追逐日 光」的尤金·凱利是美國KPMG會計事務所的總裁兼執行長,他也是在發現自己得腦瘤,生命只剩100天後,寫下最想做的事,結果發現前幾項都是想去跟別人說感謝和讚美的話。

他寫信給一個高中同學,說自己跟他在一起時有多開心,結果對方沒回應,他乾脆打電話去,才知道對方根本沒收到,他就在電話裡說了起來,對方也很真誠地回答他:「你在我們班上什麼都是跑第一的,第一個當總裁,第一個做什麼什麼的,現在連去天堂都是第一個的,但我們早晚都會在天堂見。」

尤金·歐凱利在死前給我們的建議就是,不管你現在幾歲,身體健康狀況如何都要把你想做的事情儘量往前移,不要等到五十幾、六十幾才做,現在就去做。

我看完書,立刻打電話給我在法國的妹妹,告訴她我們以前在家裡有多快樂,最佩服她不記仇,不會對人懷恨在心,我講完後好開心,她也好開心,這就是我講的,自己快樂,對別人說出讚美肯定的話,就能帶給別人快樂。

在未來的歲月裡,不管你是做哪個行業,什麼樣的工作,每天進辦公室前,都可以先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我快樂嗎?」、「我能不能幫助別人更快樂?」

那麼,一天的工作就會很不一樣。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2/25 04:29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4:41 回覆:

"寫給七十歲時的自己"(iDATA)

 

我的身份證...登記出生於民國33222...今天起我正式(公認的)快邁入七十歲大關...在此轉寄一篇(我保存了五年的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五年來一直努力的學習這「六不一想」...確實不容易做到!還得繼續加油!。

 

一、不貪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裡的「得」就是「貪得」,想要擁有什麼的物質欲望。
人老的時候為什麼要「不貪」?因為你的體力、精力、記憶力、拚鬥力....,都大不如前,這時如果仍然和年輕時一樣,什麼都想要,你的日子肯定會過得十分辛苦。這時候要放下貪念,也就是孔子說的:戒之在得。

 

不貪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又是什麼?凡是「基本生活」不需要、用不到的,就不要。什麼是基本生活所必須的?你能吃多少、喝多少、穿多少、住多少、玩多少!例如財富,如果已經累積足夠的養老金,再多的要了有何用?為兒女做打算嗎?你已經七十歲,你的兒女年紀有多大?那麼大的兒女,如果還需要你的經濟照顧,除非他是智障、殘廢,否則這種沒出息的兒女不要也罷。

 

除了不應有物質的貪念,也不應有物質的「比較心」。好比說名牌皮包、手機,不要因為別人都有,所以自己也想擁有一個,而不問自己是否需要?不管是什麼東西,沒有需要就不要,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人到七十,還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下,這不悲哀嗎?我就是我,管你如何看我、如何想我,我還是我。也因此,在人生剩下的歲月裡,除了基本生活所需,其餘都不要,這就是孔子說的:戒之在得!

 

 

二、不嘮叨

 

世間的萬般事物之所以如此,都有它的道理。管你是喜歡它或是討厭它,它還是如此。什麼政治啦、利害啦、黨派啦、社會亂象啦....,管他那麼多幹什麼?至於家人; 好比說老伴、兒女、孫子女....,你已經管了那麼多年,如果他們依然故我,再管下去又有何用?

不管什麼事情,都不要嘮叨,囉囉嗦嗦像唸經似地唸個不停。如果實在看不下去,溫和地提醒一聲,最多兩聲,也就足夠了!再說下去就是「令大家都討厭」的嘮叨。想想當年你年輕的時候,父母以為愛你,不停地在你的耳邊「叮嚀」,你當時有什麼感覺?人生最可怕的,是不能記取教訓,以致日後成為自己當初所討厭那一型的人!年輕時如果你討厭長輩對你嘮叨,將來當你成了長輩,也請不要對你的晚輩嘮叨。

 

 

三、不活在過去

 

最怕老人談自己往日的「豐功偉業」。第一次也就算了,還有一點新鮮感。不幸的是,很高比率的老人活在過去,喜歡不斷地、重複地談論往事。尤其是「當年勇」,一聊起來就沒完沒了,而且是同樣的一段老故事。可能見了十面,就會個七、八遍,到後來倒背如流、兩耳長繭。當然,喜歡活在過去是人的天性,不要說老人,曾經有段時間我也喜歡談「當年勇」,一旦談到這些話題,我頓時覺得精神格外振奮、言語格外犀利,大有欲罷不能之勢。直到有一天,年輕人聽得不耐煩了,皺眉問我:這些都是過去,你講它有什麼意義嗎?頓時之間,我暗暗慚愧。從此,我曉得暗自檢討自己和別人聊天的話題,也開始留意別人談話的內容,這才發現「活在過去」是大多數人的毛病,而且越老越嚴重。
希望我老了以後不要犯這個毛病!回憶,只須跟「和你有共同記憶 」的朋友一起分享。其他無關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少跟他們談 自己的過去。

 

 

四、不堅持己見

 

堅持己見從別人的角度看,就是固執。越老越固執,聽過這句話嗎?這是事實,也是普遍現象。老人為什麼固執?可能原因如下:


1、老人累積了許多的人生經驗。當他碰到新事件,立刻會拿它和以往的經驗做比較,並迅速做出結論:是好或壞、是對或錯、是可行或不行!

2、老人不太能接受新事物。這讓老人的許多想法,例如人生理想、生涯規劃、生命的價值觀....,和年輕人的認知都有一段差距。

3、人越活,會為自己設定越來越多的框框,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而且,只要自己衣食無慮,往往就會不顧一切地堅持下去。

4、面子問題。年輕時如果長輩教訓你,即使心裡不服,還是會忍下來。可是,等
到你成了長輩,如何能再忍受年輕人對你的糾正?

綜合以上四個原因,老人便成了年輕人眼中的老頑固。我將來可不希望成為老頑固。

 

如何做呢?

我管不了的事,例如國務政策、選舉輸贏、水電漲不漲、核電廠要不要...老實說,我想都懶得想。家人的事,例如兒女要不要補習、選哪個學校、進哪個系所、娶誰、嫁誰、住哪、從事什麼行業、進行什麼投資....,我只盡勸告的義務,最多說一、兩次,絕不堅持。

與我有關的事,如果是小事,像是外出吃什麼、去哪兒玩、坐什麼車、看什麼電影、穿什麼衣服....我也不堅持。唯有大事,我才會考慮是否要堅持己見。什麼是大事呢?那些日日夜夜,會長時間影響我生活的事情。畢竟我已經老了,生活上有一些老習慣,即使在別人眼中是壞習慣,只要沒有違法亂紀,別人有什麼資格要求我改變?。

 

 

五、不怨天尤人


最討厭和別人聊天,一開口就他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張三、抱怨李四...好像普天下都欠他。真有誰對不起你嗎?別忘了,人生如戲!假如碰上一個不稱職的搭檔演員,你可以選擇「拒絕繼續再演下去」。也別忘了,這本來就個不公平的世界。有人出生在父親是賭鬼、母親是毒蟲的家庭,他的公平又在哪兒呢?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自己過,也應由自己負起完全的責任。

 

 

六、不後悔


管他過去曾經犯了什麼錯誤,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後悔有何用?人生已經夠苦了,不要再自尋煩惱。人生要面對的是現在!尤其是你已經七十,人生沒有剩下多少「現在」。掌握現在,規劃短期的未來,讓自己有限的人生更加美滿,這才是七十歲的你應該做的事。

 

 

一、想做,就去做


子 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

我以為「從心所欲」就是:一想做,就去做!人已經活到七十歲了,還有幾個「健康」、「從心所欲」的日子可以過?

上個月參加友人的婚禮,席上遇到一位朋友,他從事的工作非常特殊....瀕死研究。據他講,最近兩、三年為了做研究,他經常前往安寧病房,曾經和幾百位重症病患長談。綜合他和這些病患談話的心得,深深感覺人在病危之時,不會後悔自己曾經「做了什麼」,只會後悔自己「什麼還沒做」!好比說,應該善待某人卻沒有善待,想去某個地方卻沒有去,想做某件事情卻沒有做...如今即將死亡,想想再也沒機會了,心中好後悔啊!沒錯啊,何必臨到鬼門關前才後悔呢?想做什麼,趁現在還有時間、還有體力、還有財力,就去做吧!管它體重、血壓、膽固醇....想吃什麼,就去吃。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和想法。此外該用什麼、該穿什麼、該花什麼、該玩什麼....只要自己還有這個能力,全都不必節省。不要等躺在病床上還在掛念衣櫃裡面那件價值好幾萬元,準備留著重要場合穿著的衣服,到今天一次都還沒穿過呢!以上就是我對未來七十歲的我的自我期許。


總合這六項期許,大體上可 以歸納成三個小結論:


一、 言語要收斂。
二、 思想要正向。
三、 行動要積極。

 

人生匆匆,回想我還是那個調皮搗蛋的小鬼,往事猶歷歷在目,卻不料一眨眼我已踏入「老人」之林。
想到歲月如梭,再沒幾年我就可能染上「老人病」,趁著此時還有幾分精力,寫下這篇文章,留待日後警惕自己。如此這般,活在我身邊的親友才會快樂,我自己也會快樂。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2/25 03:57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3:58 回覆:
【 人生就像坐公車 】 網路文章分享

《人的一生就像乘坐一輛公車,我們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

※ 有的人行程長,有的人行程短;
※ 有的人很從容,可以欣賞窗外的景色;
⋯⋯ ※ 有的人很窘迫,總處於推搡和擁擠之中。

然而與懸掛在車門上、隨時可能掉下去的人相比,似乎又感欣慰,獲得舒適與優雅,座位是必不可少的機會,因此總被人們爭搶有的人很幸運,一上車就能落座。

有的人很倒霉,即使全車的人都坐下了,他還站著。
有時別處的座位不斷空出來,唯獨身邊這個毫無動靜。

而當你下定決心走向別處,剛才那個座位的人卻正好離開。
為了坐上或保住座位,有的人漠視良心,甚至傷害他人。
有的人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得不將到手的座位讓給他人。
有的人用了種種的方式,歷了長長的等待,終於可以坐下。
但這時他已經到站了。

※ 人生就像坐車,愛情停停走走,朋友去去留留,有人中途下車,有人半路上車,多少人在你的生命列車上與你擦肩而過,只有知心朋友和愛你的人留到最後陪著你。

※ 人生就像是一趟沒有回程的公車,人生的意義並不是要忙碌得停不下腳步,急急忙忙地跑到終點了事,人生應該是豐富多採的。

※ 《人既要朝前看,也需要常常回首從前。》

那些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忙於奔命,忙得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來不及靜下心看風景的人,有一天生命的列車突然到達終點,會不會覺得有許多的遺憾呢?

是啊!《或許有吧,也或許沒有,每個人的旅程都不一樣。》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4:00 回覆:
~【 咖啡人生 】 網路文章分享

※ 煮一杯咖啡,填 壓 沖 泡,譬如人生.盡萃風華。
※ 喝一口咖啡,苦 澀 酸 甜,宛如人生.餘韻無窮。

◎ 問我咖啡是什麼 ? 《我說是人生歷練 !》
⋯⋯ ◎ 問我人生是什麼 ? 《我說喝口咖啡吧 !》

咖啡宛如人生,金錢、地位就像杯子,可是人們往往看重外頭的包裝,忘了內涵.忽略了縱使杯子價值連城,但到頭來,大家喝的還是杯裏的咖啡。

我們為工作、為生活忙碌,有時候真的會忘卻人生意義?

《 別理什麼平價杯、貴族杯,人生就是要開開心心,有什麼會比跟好友共聚時來杯咖啡的輕鬆愉快,所有的苦澀也都會變成甘甜。 》

是啊!對順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讓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 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4:01 回覆:
【 縮小自己,則海闊天空;擴大自己,則無路可走。 】
♥ 敏 ♥(cc99) 於 2013/12/02 10:33 回覆:
珍惜現時,享受餘生

文章作者:陳松鶴【紐約】 修 改 :Henry


又一位同學好友悄悄上天了,從生病到離走,才幾個月。
進入花甲老年的我們這代人,難免會有兔死狐悲的驚慌。
天堂路可遇不可求,人間道還得往下走。

康熙“還想再活五百年”,只是說說而已,
毛主席“萬歲”,只是叫叫而已。

我們離七、八十歲的平均壽命
(美國78歲,中國大陸73歲,香港82歲,台灣79歲),
不到二十年了,彈指之間。

扣除“看不見,食無味,走不動,
全忘記”的終老期之外,
可以自我支配並自由享用的時間還有多久呢?
步入老年,順應自然,及早退下,不與天公試比高。

過去的已經過去,永不回復;
未來如海市蜃樓,尚不可知;
只有現時才是老天贈予每個人實實在的禮物,
唾手可得。

好好珍惜身邊的,時時在乎眼前的,
細細享用到手的,美美品味口中的。
真真切切、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
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最受用的、最幸福的。


決定生命長短有三大要素:

基因、遺傳;生存環境; 思維及生活方式。
唯有後者完全能由自己把握和掌控,
對於提高老年生活的品質,其作用並不亞於物質條件。

中年進入老年,
人體經歷了激素失衡後自動適應的過程,
然而思維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調整,
必須依靠自身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心態上要確立三視。

視身漸老: 不急不趕,不爭不火,量力而行,防病治病;
視心不老:繼續老愛好,發現新興趣,
接受新事物,與時俱進,學習到老;
視死如歸:來自大地回歸大地,坦然而歸,
“質本潔來還潔去”,安樂而去。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觀念上要學會三自。

自立:
儲財防老,立足自身,
不靠福利,儘早規劃好餘生;

自助:
學會做家務,學會打理自己的事,
學會獨處和孤獨,適應二人天地,甚至獨身的世界;

自樂:
自找樂子,自娛自樂,尋回童趣,自得其樂,
興致勃勃,豁達開朗,原諒傷過你的人,
忘卻讓你傷心的事,
還清你欠人的情,無怨無憾,自由自在。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生活上要堅持三不。

不煩:
遠離勞力事和利益事,人不煩,
迴避麻煩事和是非事,心不煩,
懂得糊塗,要會捨棄,學習說不;

不省:
心儀的東西要買,想去玩的地方要去,
該享受的要捨得,應當用的錢要化,
眼睛一閉,錢就是紙;

不等:
箱藏的靚衣即穿,感興趣的事快做,
沒有實現的老夢要圓,未回報的舊恩去報,
想做的好事就做,時不待我。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健康上要遵循三動。

動手:
動肢舒筋活血,做操、散步、旅遊、
跳舞、打拳------,
動則活,動則通氣,動則勃勃生機;

動腦:
讀書、看報、寫作、下棋、學電腦------,
觀察、分析、思考,不鏽的大腦才是生命之本;

動心:
看重交情,善於交流,聚舊雨,交新友,
淺則人際交流、信息交流、經驗交流,
深則思想交流、信仰交流、心靈交流。
手腦一心的循環和互動正是人體生命力之所在。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與兒孫相處要注意三少。

少管:
留給雙方多一些空間,距離就是美,
兒輩已中年早就斷奶,孫輩更無撫養之責;

少留:
給兒孫留財不如留才,
為不肖子孫留財,
可能反而害了他(惰、賭、嫖、毒),
爭氣的後輩掙得比你還多,
守住老本,拒絕啃老;

少望:
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路,
莫把兒孫的成敗,當作自己的勝負,
少把養老和孝道的希望,寄託在兒孫身上,
少一份期待,少一些失望。

親情是愛的雙通道,並非單向的奉獻。
有多少華人老年父母“望子成龍”、
“養兒防老”的美好願望,
反成拔苗助長、龍頭蛇尾的無奈結局,
甚至落得房財二空(房被佔錢啃光)、
累苦終老(服侍第二第三代)的悲慘餘生,要引以戒。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與老伴的關係做到三相。

相得益彰:
投合迎合配合,展開後半段人生的再次磨合,
同趣同愛同好,求大同存小異;

相敬如賓:
互尊互敬,至愛至親,善待善終;

相依為命:
互幫互助,互扶互靠,
共擔艱辛困苦,共嘗酸甜苦辣,
共享夕陽美景,共走茫茫天路。

老伴老伴,不是各自分飛的同林鳥,
而是志同道合的老伴侶,更是心手相連的生命共同體。

對於上班族來說,退休後才有時間、金錢、健康

三者皆全的這麼一點點黃金歲月,
是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應成為人生的制高點。
尚存的“看得見,食有味,走得動,不忘記”的美好時光,
彌足珍貴,稍縱即逝,務必牢牢抓住,緊緊把握。

(上文刊載於美國華人報紙)


身體有使用期限

生命有一定長度

總有一天會必然消失無蹤

當自己告別人間時

是無悔? 無憾? 還是無牽掛?

太陽西下,明天會再升起

生命只有一次不復回

來此人間一趟要珍惜

活長活短老天有安排

精彩充實才是真幸福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1/09 04:54
♥ 敏 ♥(cc99) 於 2013/01/09 05:01 回覆:
你發覺了嗎?

⋯⋯
愛的感覺,總是在一開始覺得很甜蜜,

總覺得多一個人陪,多一個人幫你分擔,

你終於不再孤單了,至少有一個人想著你,

戀著你,不論做什麼事情,

只要能一起,就是好的....



... ...




....但是慢慢的,隨著彼此的認識愈深,

你開始發現了對方的缺點,

於是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發生,

你開始煩,累,甚至想要逃避,

有人說愛情就像在撿石頭,

總想撿到一個適合自己的,

但是你又如何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撿到呢?

他/她適合你,那你又適合他/她嗎?


其實,愛情就像磨石子一樣,

或許剛撿到的時候,你不是那麼的滿意,

但是記住人是有彈性的,

很多事情是可以改變的,

只要你有心,有勇氣,

與其到處去撿未知的石頭,

還不如好好的將自己已經擁有的石頭磨亮,你開始磨了嗎?

很多人以為是因為感情淡了,

所以人才會變得懶惰。

錯!

其實是人先被惰性征服,

所以感情才會變淡的。

在某個聚餐的場合,
  有人提議多吃點蝦對身體好,
  這時候有個中年男人忽然說「十年前,當我老婆還是我的女朋友的時候,她說要吃十隻蝦,我就剝二十只給她!
  現在,如果她要我幫她剝蝦殼,開玩笑!我連幫她脫衣服都沒興趣了,還剝蝦殼咧!」
  聽到了嗎?明白了嗎?
  難怪越來越多人只想要談一輩子的戀愛,
  卻遲遲不肯走入婚姻。
  因為,婚姻容易讓人變得懶惰。
  
如果每個人都
  懶得講話、
  懶得傾聽、
  懶得製造驚喜、
  懶得溫柔體貼,
  那麼夫妻或是情人之間,
  又怎麼會不漸行漸遠漸無聲呢?

所以請記住:
  有活力的愛情,
  是需要適度殷勤灌溉的,
  談戀愛,更是不可以偷懶的喔!
  

有一對情侶,相約下班後去用餐,逛街,

可是女孩因為公司會議而延誤了,

當她冒著雨趕到的時候已經遲到了30多分鐘,

他的男朋友很不高興的說:

你每次都這樣,現在我什麼心情也沒了,

我以後再也不會等你了!

剎那間,女孩終於決堤崩潰了,

她心裡在想:或許,他們再也沒有未來了


同樣的在同一個地點,另一對情侶也面臨同樣的處境;

女孩趕到的時候也遲到了半個鐘頭,

他的男朋友說:“我想你一定忙壞了吧!”

接著他為女孩拭去臉上的雨水,並且脫去外套蓋在女孩身上,

此刻,女孩流淚了

但是流過她臉頰的淚卻是溫馨的。




你體會到了嗎?

其實愛,恨往往只是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愛不僅要懂得寬容更要及時,

很多事可能只是在於你心境的轉變罷了!

懂了嗎?

當有個人愛上你,而你也覺得他不錯。

那並不代表你會選擇他。


我們總說:“我要找一個自己很愛很愛的人,才會談戀愛。”

但是當對方問你,怎樣才算是很愛很愛的時候,

你卻無法回答他,因為你自己也不知道。


沒錯,我們總是以為,我們會找到一個自己很愛很愛的人。

可是後來,當我們猛然回首,我們才會發覺自己曾經多麼天真。

假如從來沒有開始,你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很愛很愛那個人呢?

其實,很愛很愛的感覺,是要在一起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才會發現的

或許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心目中百分之百的伴侶,

所以,還是仔細看看身邊的人吧!他或許已經等你很久了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愛到八分絕對剛剛好。

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只有七八分,剩下兩三分用來愛自己。

如果你還繼續愛得更多,很可能會給對方沉重的壓力,讓彼此喘不過氣來,

完全喪失了愛情的樂趣。


所以請記住,

喝酒不要超過六分醉,

吃飯不要超過七分飽,

愛一個人不要超過八分


如果你也正在為愛迷惘,或許下面這段話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愛一個人,要了解,也要開解;

要道歉,也要道謝;

要認錯,也要改錯;

要體貼,也要體諒;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

是寬容,而不是縱容;

是支持,而不是支配;

是慰問,而不是質問;

是傾訴,而不是控訴;

是難忘,而不是遺忘;

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是為對方默默祈求,

而不是向對方諸多要求;

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費;


`*不要隨便牽手,

`*更不要隨便放手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3:50 回覆:
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那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日前在聯合副刊看到一篇讀者投書,作者叫佳佳。內容如下:
有一對父母,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上班了,有了收入,所以父母不再給零用錢。

可是入了社會的小孩,用好的,吃好的,追流行,錢根本不夠用,結果丟了一句話給父母:「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那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看了打了個冷顫,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父母?我們要怎樣教我們的孩子愛物惜物?
我今年二十歲,目前因故休學,在一家安親班打工。
安親班鄰近便利商店,孩子很喜歡去那裡買東西。
常見包子吃一口就丟,飲料喝半罐就不要。
洋芋片才吃兩片,就買一包別的來吃。
這些孩子平常也喜歡偷藏別人的東西開玩笑,愛看人家著急的神情。
我曾多次制止,他們卻毫不覺得不妥,甚至腦筋還動到我的火車月票上。
我生活一向儉約,身上很少帶超過五十元。
失去月票,我回不了家,只能投宿朋友家。
而我怎樣也沒有想到--竟是他們偷拿我的東西!
他們非常聰明,一直等到月票過期了才拿出來還給我。
我說,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會寫在聯絡簿上告知家長。
這些孩子竟然從錢包掏出兩千元摔在我面前:「小氣鬼,才兩千,賠妳就是了!」
「才」兩千元嗎?
我還不到可以老氣橫秋地說:「我們那個年代啊……」的年紀,我也沒嘗過貧窮的滋味,但那兩千元也是我辛苦從生活費中儉省下來的,是我半個月的生活費啊!
這些孩子竟然可以這麼不屑地從錢包掏出來摔在我面前!
這讓我想起之前某一次當家教,我看那個孩子家中並非十分富裕,醫科生的我,時薪是可以索價五百到七百元的,但我只要了時薪三百元。
我認真地教他,無奈學生不用心,總是想聊天,不想聽課,後來竟挑明了說:「要不是我媽說,上妳一小時課.給我五百元,我才不想聽妳講這些無聊東西呢!」
原來請我當家教,比請他當學生便宜多了!我不知道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的很富裕,但他們生活的態度簡直像暴發戶。
這樣對孩子好嗎?
父母不能供應孩子一輩子!
是不是應教會"孩子節儉",比期望孩子以後能賺大錢,維持闊綽生活,可實際多了。
昨天我在教室的白板上心痛地寫下:「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諺語,但我不認為這不合時代。
教給孩子這個美德,是留給他們一項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的資產。
因為自己小時候過得辛苦,便盡量給孩子好日子過的家長"請深思",這樣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更苦!
許多父母養小孩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上,怕他凍著、怕他餓著、摔著...
其實這種過度的保護,只會讓他更低能、更依賴、更不知如何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3:52 回覆:
生活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生活,請用心經營的,別處處計較...
感情,請用心維繫的,別時時考驗....
家人,請用心疼愛的,別動不動傷害...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1/09 04:51
♥ 敏 ♥(cc99) 於 2013/01/09 05:30 回覆:
主旨:***富裕病毒***已蔓延到台灣

富裕病毒~—這一代就已面臨的生命課題

其實富裕病毒包括:

沒能力煮飯:被外食餵食習慣了˙像家中豢養的動物沒有尋找新鮮乾淨食物的能力。

沒有工作價值:太有錢沒有工作的必要˙太聰明社會付出的功能消失。

社會需求消失˙工作需求消失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這是現代社會的多數現象。


妳,還在當「孝子」「孝女」嗎?
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臺灣……看完這篇覺得花點自己的辛苦錢享受人生或投資賠點錢也不一定是壞事,避免小孩得富裕病。

  美國調查:繼承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2成放棄工作,多數一事無成;他們得到越多,越不滿足,甚至失去奮鬥目標。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臺灣……

  「好好待妳的小孩,但不要給他們太多財產。」這是今年一月,美國《商業週刊》出版的25個最佳觀念專題(Thebest25 ideas),報導開始的第一句話。配合一張皺著眉頭、不開心的小孩照片,這句話格外引人好奇:為何要這麼慎重其事的談這事?
  答案在文章中的一個單字:「富裕病」(affluenza)。先前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AvianInfluenza),讓大家看到富裕病的英文時,感覺好熟悉。沒錯,富裕病這個名詞是1990年代後期才發源於美國,由兩個單字「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於父母供給太多,造成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後遺症。





童年富裕、長大負債
  美國年輕破產族,每年增加16%。當美國嬰兒潮世代到達人生成就最高峰,即將擁著四百一十兆美元退休,甚至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的階段,卻
突然發現,他們的兒女或孫兒女,正受到富裕病毒的威脅。
  根據美國消費者聯盟的一項調查,2003年有31%的大學生,有超過三千美元的信用卡債,比2000年增加了67%;二十五歲以下因為負債而破產的人數,過去十年也以每年16%的速度快速增長(二十五歲以上破產人口的增加速度只有5%)。不是因為年輕人沒錢,而是因為他們太愛亂花錢,所以如今美國許多大學將消費性負債,列入學生退學的評量因素之一。

臺灣也不遑多讓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最新統計,臺灣所有卡債中,五分之一是由二十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所「貢獻」。他們主要用於購買奢侈品所積欠的現金卡、信用卡卡債,共計一千四百七十八億元,相當於政府兩年的高等教育經費,或未來八年的全國治水經費。
  而根據研究,美國的破產族當中,超過七成都來自於中產或者更高收入的家庭。他們的人生因為負債搞得一塌糊塗,並不是他們資源太少,反而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資源的供給非常充裕,甚至是太充裕了。

美國興起反思浪潮,

五分之一富豪寧捐出財富不留給子女

  今日的美國,百萬富翁在十年內成長了400%,對財富卻出現了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學募款人柯立爾估計,全美三百二十萬名百萬富翁中,約有六十萬人因擔心會寵壞子女而將捐出大筆財富。他說:「許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好讓他們擁有快樂婚姻,並且養育快樂子女。」
  那麼這些新富會留多少錢給子女?柯立爾表示,資產超過三千萬美元的富豪,會留給子女每人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這筆錢可用來買一幢房子,且受良好的教育。連續十二年蟬聯《富比世》全球富人排行榜第一名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則早在一九九九年時宣布,他和妻子將他們兩個孩子的遺產繼承金額,限制在一億美元以內。蓋茲目前的身價有五百億美元,卻只留下五百分之一給孩子,剩餘的財富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和社會福利事業。
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華人社會而言,如何恰當的給孩子金錢、資源?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中國傳統上避諱談錢;其次,我們的傳統都還是留遺產給孩子,而非將財富留給社會。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四月二十七日在交通大學演講時表示,他有二女一男,但三個子女現在還不知道,老爸到底會不會留財產給他們。他說:「我錢很多,留一些給子女到底要留多少?」這個問題對他而言,遠比經營事業還困難。
  不只有錢的許文龍覺得很難,對大部分中國人的父母而言都不是簡單的事。從事跨文化,本土心理學研究的中研院院士楊國樞指出,包括臺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東亞儒家文化圈,是集體主義的社會,「至今我們民法的『父債子還』,還是延續這樣的『家族共產主義』精神。」

富留子孫種下惡果,孩子變得只知享受,不知義務

  今年四月十六日,臺南市爆出一家四口燒炭自殺的人倫悲劇,二十八歲的張智凱帶著妻子與五歲長女、五個月大幼女,輕易的結束四條寶貴的生命,自殺原因只因為高中音樂老師退休的媽媽不借給他三十萬元!
  悲傷的母親,即便面對兒子指控「媽媽愛錢更甚我的生命」,深痛之餘,仍然替兒子說話,認為是媒體亂寫,「他其實很乖」。老鄰居看到的則是,失婚獨立扶養張智凱長大的陳玉霞,在張智凱從小到大的成長中,只要是張智凱開口要的東西,幾乎沒有說不的。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東吳大學社會係副教授吳明燁觀察指出,在這個家「呈現的似乎是孩子只有權利,沒有義務。」這個永遠只負責享受的孩子,最後走上的是富裕病的最惡後果。
  外國人稱臺灣為BossLand,因為臺灣家族對子女高度的經濟支持,讓許多人不需要理性計算風險,就可以隨性創業。「因為得來容易,所以臺灣創業的年輕人投資報酬率常算不清楚。」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說,同樣的,在花錢時,年輕人也預期將來會從家裡繼承財產,而有恃無恐。

讓孩子走出「金鳥籠」,教導正確用錢觀念,為自己負責

  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但這並非打不破的魔咒;深入了解一些能夠富過好幾代的家族,對如何與財富相處,都有非常嚴謹的教養。翟本瑞舉例,德國最老的投資銀行梅茲勒(Meztler)家族,富過三代的秘訣只有一個:不讓孩子關進「金鳥籠」;他們的小孩上地區最普通的學校,每天走路去搭公車上學,與所有同學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同樣食物。
  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沃爾瑪集團的華頓家族,已逝的董事長山姆.華頓(SamWalton),奉行的財富教育核心理念是「勞動讓人有價值」。老華頓從來不給孩子們零用錢,他的四個孩子很小就開始「打工」,在商店裡擦地板,幫忙修補倉庫的房頂,晚上幫助裝卸簡單的貨物,老華頓則根據一般的工人標準付給他們「工資」。
  這一代華人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是在「漏斗型」的資源灌注下成長──臺灣出生率是世界倒數第一,全臺平均值衹有1.2%,居民社經地位最高的臺北市,出生率更低至1.04%。因此,富裕病毒對華人的考驗,將比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更為嚴峻。妳的孩子,做好防疫措施了嗎?妳的財富教育啟動了嗎?
♥ 敏 ♥(cc99) 於 2013/01/09 04:52 回覆:

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作者:洪蘭

面試時翹二郎腿,離開時不推回座椅。現在年輕人抱怨進不了研究所、找不到工作,但誰願意和粗俗無禮的人共事?最近去替一個研究所作甄試委員,因為這個領域現在很紅,所以報考的人很多。問了一整天,結束後,所長很過意不去,因為公家給的車馬費只有兩千元。她就自掏腰包請我們吃飯。

用餐時,大家談起剛甄試過的學生,都頻頻搖頭,因為現在的學生坐 沒坐相。有的坐下來,腿就翹起來了,甚至叉開來成八字形。只有少數學生腿有併攏,而且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離開時,把椅子推回去。
⋯⋯

所長很感慨地說,現在知識翻新得這麼快,兩年前的教科書已經沒有 人用,五年前的就廢紙回收。科技日新月異,學生只要肯學,其實不必管他現在知識有多少,但人品不端,以後會令系所蒙羞。

席間有位教授說,他去某大學演講,回家後,一堆學生寫電子信來要投影片。原來,該課要寫報告。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直接跟老師要投影片。有學生還特別註明「請務必回」,讓他哭笑不得。

話匣子一打開,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最普遍的就是「不具名」。也就是說,向老師請益,卻不告訴老師你是誰。這種信只好直接退回,因 我們不處理匿名信。所長的先生說,他公司招考員工時,他一時興起 ,走進去看他的人事主任如何篩選新人。只見主任很客氣跟考生遞名片,那考生轉身看到他,便把手伸出來,大剌剌地問,「那你的呢?

他吃了一驚,不能相信有人這麼魯莽。他說,在別人的地盤,人生地不熟,不可以擺出高姿態。看到陌生人,一定先探別人的底,不可先假設別人地位低。

他雖然是開玩笑地講,但是意思很明顯:你們大學教了什麼?怎麼教出 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的學生來?其實不只學生,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出了問題。很多人把無禮當作性格,把邋遢當作時尚。其實,不注意衣著,蓬頭垢面,不修邊幅,不是豪邁,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粗俗也不是率直,是沒有品味。

一些描寫性器官的話,不可在廟堂上講。它不代表草根性,它只反映出沒教養。前警察大學的教務長黃富源說得好,率直是良好的品質,禮貌是永 遠不變的價值。直來直往、不做作,很好,但是必須有禮貌,不然就是粗魯。冷漠也是一種更大的粗魯。

我們從小被教導,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當大家都守規矩,社會自然安定和睦。現在新聞娛樂化,天天大幅報導藝人結婚、外遇、緋聞,讓孩子誤以為這就是人生,行為就該這樣。

又因為這些無營養新聞,嚴重壓縮國際新聞和一些重要民生經濟議題,使學生沒有視野、無法判斷是非。念了很多書,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人家什 麼樣的觀感。當他們抱怨找不到工作時,能怪誰呢?誰願意和粗俗無禮又自大的人共事呢?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切莫等閒視之。有才無德是毒品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在他家住了 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週費用美金五千元,還不包括機票。

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誠而耽誤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我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年輕人如果位 子都沒有坐熱就換工作,會給人好高騖遠,沒有定性的感覺。如果一個人一年換十二個工作,你敢用他嗎?尤其接受了公司的栽培後,馬上跳槽是不厚道的。

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享受完利益後,拍拍屁股走路。這不叫為「私情」,這叫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不論是什麼樣的進科技社會,只要是人的社會,「忠誠、正直、公平、正義」還是核心的價值觀。作生意,誠信為上,人性之美在於「誠」,人性之貴在於「信」。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當你快餓死時,人家給你兩個饅頭,你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找工作,才活了下來。十年後,你發財了,你說你還他兩個饅頭,外加一個饅頭的利息,用三顆饅頭還掉這個債,像話嗎?」他說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你什麼經驗都 沒有時,他願意僱用你,讓你在職訓練、栽培你,他是你的伯樂,你要感激他。

換工作不是不可以,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且在同一個工作做久了會沒有挑戰性,但是剛受完訓回來就立刻跳槽,甚至帶舊客戶的名單,帶槍投靠是非常不厚道的。

新僱主只要想一想,你會因為他的薪水高,背叛原來的老闆來投靠他,難道你以後不會因為別人的薪水更高而背叛他嗎?

司馬光說: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皆才有餘而德不足。除非人類的品德能跟得上文明的腳步,不然文明越進步,人類 越不快樂。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年輕人比現在更勢利。

有句話說得好: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多麼可怕,它毀家傷人,作老師的怎麼還可以鼓吹學生做毒品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1/09 04:41
♥ 敏 ♥(cc99) 於 2013/02/25 08:03 回覆:
千金難買少年窮萬世修得千金富~王永慶的外孫女


楊元寧 - 雖然她是王永慶的外孫女,當你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請拿掉這個因素。


比爾蓋茲的母親曾經撐著羸弱病體,在他的婚禮派對中,公開敦促他︰「得天獨厚的人呀!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


楊元寧也是如此。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門,是王永慶的外孫女,她的父親楊定一則是長庚生技董事長,從小就是天才兒童,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院,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


楊元寧16歲就出版了7本發人省思的童書,17歲為「紐約時尚週」走秀,18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修習生物學與東方哲學雙學位,並在大學二年級就修完哲學系的應修學分。


※特殊教育,感悟哲思人生:

她的成績除了來自聰穎的天賦,更重要的是楊定一特殊的訓練 ── 朗誦古典文獻。身為科學家與醫師,楊定一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朗誦古文時,兒童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不僅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至於為什麼要挑選古代聖哲的著作?他認為這是讓孩子們直接與大師對話,他更要求帶領朗誦的大人不要解釋字義,他相信孩子們有足夠的智慧了解,而這些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


從6歲起,楊定一就帶著她與兩個弟弟讀經書,從孔子、老子到佛家思想,楊元寧笑笑說:「小時候這樣讀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


在這麼多經書中,最讓楊元寧有所感悟的,則是《六祖壇經》,經書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對她影響深遠。9歲時,她與父親參加5日禪修,在第5天打坐要結束時,楊元寧忍不住嚎啕大哭,楊定一緊張地以為5日禪坐讓孩子身體不適,沒想到楊元寧卻哭著說︰「原來人生是一場空。」


16歲那年,楊元寧出版了7本童書,《大地醫生》《不再恐懼》《活在沉靜中︰讚頌大地》《整體療法》《記得快樂》《大笑老人》《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小男孩吉多因為透過與爺爺對話,體會了生命的意義。書中處處充滿佛家哲思,她坦言書中寫的道理,都是給大人看的,而智慧爺爺則是父親楊定一的化身。她甚至談到連成年人都講不清的「業力」,在《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中說,人生的一切都是將石頭丟在水中,激起陣陣漣漪,引發善惡因果,更說︰「我們的靈魂或是精神,不論我們叫它什麼,也是一樣的。即使拋去了這個肉體,我們的靈魂還是永存。真相是,我們原本就是美麗的靈魂。暫居在這皮骨袋裡。靈魂是無限地光明,永遠不滅地閃耀著。」


※傳承門風,成為他人天使:


出身豪門,對楊元寧最大的意義,不是揮霍不盡的金錢,而是最好的教育環境,以及好家庭的「家風」 ── 盡力、勤儉、助人。


從小,家族裡的長輩就身體力行︰「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一旦立定目標,就要盡全力。」問楊元寧:「你人生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她認真地想了想,回答:「沒有,我一定盡力完成。」


她承認自己有完美傾向,常常連楊定一都拜託她放輕鬆。申請大學時,她比別人早兩個月寄出所有的申請表格;老師建議她不要超過6所大學,她卻一口氣申請了12所,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費盡心思,強烈表達她渴望入學的欲望。最後她被哈佛大學以提前申請的方式准許入學,在哈佛所有的入學方式中,是最困難的。當她獲准入學後,輕輕鬆鬆放假,別的同學們還在拖延著,直到最後一刻才拚命。


勤儉,自然是這個家族最為人所知的門風。王永慶先生總是一條毛巾用到破。楊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規矩,他不准孩子們有剩菜,他說︰「吃飽,不是理所當然,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


楊元寧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愛奢華,她很少買衣服,特別是學期中,寧願把時間拿來念書,也不花錢血拚;好不容易可以買衣服,總是平價實穿得體就好,一件衣服穿個4、5年很平常。


助人,則是楊定一從小教育楊元寧時,最重要的觀念。楊定一在巴西見過太多窮人,知道他們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所以他從小告誡楊元寧︰「妳很幸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更應該幫助人。」


楊元寧的心比父親期望的還要柔軟。從小只要有同學生病請假,楊元寧除了打電話關心,還會幫同學準備好缺漏的功課。曾經有個猶太媽媽握著楊定一的手說︰「楊元寧真是個小天使。」


從賓格利高中(The Pingry School)畢業時,楊元寧除了在學業上獲得無數獎項,最讓她驕傲的,則是「羅斯奈爾獎」(Russ Neil Award),由全校250位同年級學生選出得獎者;另外最高榮譽的「勞丹帝獎」(Magistri Laudandi Award),得獎評語則是:「其他獎項或可表揚『最可能締造成就者』,但該生乃因『最能夠幫助眾人締造成就』而獲頒此獎」。


※台上綻放,要求完美表現:


進入哈佛後,楊元寧幾乎投注所有心力在智識的追求,夜夜苦讀,兩三天就讀完一百多頁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或者生物學理論。念書累了,她就去湖邊跑步,睡前爽快地做上百個仰臥起坐當遊戲。


她永遠提前把老師交付的功課做完,兩年來科科得A。楊定一勸她放輕鬆,甚至開玩笑︰「只要妳有一科得B,我就請妳吃飯!」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楊元寧都沒吃到爸爸這頓「拜託不要拚命」的晚餐。

但別以為楊元寧是個無趣的書呆子。17歲時,她在朋友慫恿下參加試鏡,成為平面模特兒,楊元寧總是從紐澤西開車進紐約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直接面對被挑選的殘酷,以及被選上後嚴苛的工作。第一次當模特兒,她是現場最小的菜鳥,做造型要忍受髮型師拉扯頭髮,拍照一站就是12小時。


她曾為美國《Vogue》雜誌拍照,在「紐約時裝週」走秀,上了哈佛大學後甚至擔任起模特兒指導。新手走秀難免膽怯,她上台前告訴自己︰「妳一定要相信自己是美麗的!」


不過她這個模特兒也很特別,拍照現場當大家都在閒聊,她卻帶上耳機,抱著書本苦讀。尤其接近大學申請前,有無數的先修科考試(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她一邊走秀一邊讀書,還得個全A。

元寧做模特兒,除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去吃苦。別以為模特兒光鮮亮麗,每一次面試都要殘酷地被挑選、到了現場要毫不保留,勇敢地展現自己,更別提在冬天穿薄紗拍照的痛苦。楊元寧開玩笑說︰「我爸爸覺得吃點苦很好,所以很支持。」


※助人為本,願世人都得福:


她若不是天才,怎麼會如此優秀?楊定一卻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大人能夠放下。」楊定一從不限制孩子們的選擇,唯一在意的,是希望孩子放下「我」,他說:「如果把自我成就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到後來一定會失望。」


楊定一常說,人生最重要的是「願」,有了希望,自然會走向它。他在小小楊元寧心中種下「助人的願」,已長成一棵不斷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樹,只求濃蔭庇人。有了奔向藍天的目標,自然不會迷失。


楊元寧在學校曾經為了幫助中國兔唇的孩子籌措經費,舉辦時尚走秀活動募款;參加不同的非營利性組織,為貧苦的人找希望。


楊定一在瓜地馬拉推動的「住屋計畫」,楊元寧更是重要幫手。那是一個為了當地貧民所興建的計畫,分別為「希望之村」與「光之城市」的計畫。「希望之村」建造了環保而美麗的房屋,每戶只要1萬1000美元,目的是讓中低收入戶的貧民能夠有屋可住;「光之城市」則是造鎮計畫,包含2000戶住家、商用建築、學校、醫院等。


回美國的楊元寧,常想起那些貧窮景象,貧窮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住破爛鐵皮屋,一出門就被男人毛手毛腳,每天還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去工作,楊元寧就忍不住難過。於是,楊元寧在繁重的課業外,還主動提出要幫忙製作說明書,她打了幾十通國際電話,跟不同單位要來詳細資料,消化後寫成易懂的簡介,在瓜地馬拉總統面前簡報自己的夢想與實踐方法。


在新書《哈佛心體驗》最後她寫著:「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為志工企業家之後,我希望能幫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和諧、均衡的生活。我希望在某一天,即使是孤兒與棄兒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並體驗世界的美好。」


為別人付出,回報是什麼?她笑著說:「看到被幫助的人開心,就是最棒的。」對楊元寧來說,哈佛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我真要想趕快畢業,趕快去幫助人。」


電影《蜘蛛人》裡,影響蜘蛛人最深的一句話,是養育他成人的叔叔所說︰「Remember,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愈強,責任愈大。)」楊元寧才20歲,讓人欣羨的天賦家世,滋養她,也考驗她。然而,最終能讓她閃閃發光的,不是出身豪門名校,也不是美貌與才華,而是慈悲心。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1/09 04:22
♥ 敏 ♥(cc99) 於 2013/01/09 04:32 回覆:

記住十句話歡樂一輩子

第一句,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

不是常說知足常樂嗎?樂什麼,就是樂我們的心富,

雖沒有多少財產,收入也沒有在職的高,但我們心無牽掛。

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二句: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

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

昨天已經過去,是過了期的支票,

明天還沒有來到,是不可提取的支票,只有活在今天是最現實的。

第三句:人生只不過來去走一遭,是來圓緣,

不必斤斤計較,讓自己怒火攻心。

語雲“年不過百,常懷千歲憂。百事從心起,一笑解千愁”

如果想到我們都是來去匆匆的過客,

只不過是到世間走一遭,還有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計較呢?

第四句:活得簡單不難,只需懂得為自己而活,

為美好而生,為幸福而做。需求越小,

自由越多;奢華越少,舒適越多。

第五句:多一分快怡,少一分憂傷;

多一分真實,少一分虛偽;

多一分悠閒,少一分忙亂。

這四多四少很重要,有了它們就活得心情舒暢。

老年人完全可以自主地安排好生活,善待自己,這樣便會內心富饒。

第六句:少氣多閑,身忙心閑。

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

老年人安度晚年一定要有閒心,當然幹點家務事也好,

如果什麼事都不做也無聊,但是不要身忙心亂,要身忙心閑。
第七句:改變一下自己的態度去適應不同的情況,

心情輕鬆舒暢,不要心鬱氣結,跟自己過不去。

人到老年,什麼事都看透了,無論如何自己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一定要善待自己莫煩惱。

第八句:人生一場,別人追屋逐堡,

我只要風花雪月,花棚石凳,小坐微醺,歌一曲,茗一杯,自得其樂。

住宅舒適方便就行了,何必非要樓上樓下。

一首歌,一杯茶,養養花,養養魚,享受自然之美不是很好嗎?

第九句:因為生活簡單,我多了聆聽松濤、靜觀風雨、

仰望星空、敞開心扉的機會,靈性俱足。

千萬不要錯過欣賞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機會,

一輩子不容易,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

第十句:心境簡單了,就有心思經營生活;

生活簡單了,就有時間享受人生。

我們要學會經營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

也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這就需要經營日子。

塵世中有太多的喜怒,太多的悲歡,太多的煩惱和痛苦。

惟其如此,要活得簡單才快樂。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1/01 04:30
♥ 敏 ♥(cc99) 於 2013/01/09 04:34 回覆:
身體健康才是人性尊嚴最後的守護神
每個人都要有這樣子的心理準備與建設、也要設身處地的想想!
人老了,病了,就沒法談尊嚴了,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我 95歲的老爸,在他90歲時,尿濕了,拉了,自己在洗手間磨蹭磨蹭,我們做女兒的在外面喊:爸!要幫忙嗎?他總是說:不用,不用!漸漸的,他不再說話,。。。
現在他完全臥床,任人擺佈,傭人嘟囔:不要再給他吃啦,吃的多,拉的多,麻煩死了。。。
老爸,我可憐的老爸,就再也不開口說話了。。。
單國璽病中感言病痛掏空自己治療虛榮心七月卅一日,樞主教單國璽寫下病中感言,以「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為題,發表在天主教教友週報。他舉自己三次病中出糗的經驗,讓他原本與一絲不掛地懸在十字上垂死的耶穌,有一段距離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感覺莫大輕鬆感。單主教文中記載,第一次出醜是六月底,因肺部積水住進高雄市聖功醫院,醫生讓他吃一種強烈利尿劑,以便將肺部積水排出,他毫不知情,正在舉行聖祭 時藥性發作。開始他強忍,讀經後褲子已尿溼一半,不得不去洗手間,地板上也撒滿尿水。
這是他晉鐸五十七年來,舉行彌撒時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糗事,「使我的尊嚴和顏面盡失,在修女和醫護人員面前,真感到無地自容。這是天主治療我虛榮心的開始」。
第二次是由高雄轉到台北耕莘醫院後發生。「因為兩天沒有大便,吃一些瀉藥,半夜 藥性發作,便叫醒熟睡的男看護攙扶去入廁。剛進入化粧室,還未到馬桶前,糞便不自禁地 撒在地板上。」當時男看護不小心踏上一堆糞便,滿腹不高興,一邊用水沖洗,一邊抱怨。 「他將我弄髒的睡衣脫下,讓我赤裸裸地坐在馬桶上,用水沖洗我兩腿上的糞便,同時如同大人訓斥小孩子一樣,教訓我這個九旬老翁:『離馬桶兩三步,你都忍不住!給我添這麼多麻煩!」單國璽寫道:「這時我感覺自己好似剛滿週歲的小孩子,無言以對。他的每句話猶如利刃,將我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等一層層地剝掉了。」但次日早晨,那位男看護還是畢恭畢敬地照顧他,好似不知夜間那件不愉快的事。
「感謝天主利用那位男看護不但治癒了我心靈的宿疾,使我煥然一新,恢復了兒童的純樸、天真、 謙卑...也治療了從小養成的羞怯,絕對不要人看到自己赤身一絲不掛。自從那夜被脫去睡衣沖洗糞便以來,這種羞怯已完全消失。」 
第三次是兩星期前,他剛住進耶穌會頤福園內。因為腳水腫,早飯後,在不知情下,醫護人員給他吃一種強烈排尿劑,但那一天上午他必須去耕莘醫院接受放射性治療。一個排尿器具都沒有準備。途中藥性發作,強忍了十分鐘,終於不能再忍下去,便尿溼了半條褲子 和輪椅坐墊。到了醫院後要排隊入廁時,又有尿液排出,褲子更溼。就這樣上了腫瘤科放射台,醫護和技術人員看得很清楚...」。
 
「這時的我,連最後一點尊嚴也喪失了。其實九旬病翁一生累積的榮譽、地位、敬愛...等,對於牧靈、福傳、拯救人靈、愈顯主榮,雖然有了不少助益,但有時,至少在下意識裡,讓他自滿,洋洋得意,有時甚至成了他追求的目標。」這些「愈顯主榮」的墊石,反而成了他親近「掏空自己」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之耶穌的「絆腳石。」
【對待生病中的人,親屬都未必會顧及患者的感受,何況是只有僱傭關係的看謢?
我小弟曾說,病人是沒有尊嚴的,他也曾大病過一場,從手術台、加護病房,到回家靜養,躺在病床上的無力感,想必深刻,才會有這麼的一番話。
當一個人生活瑣事不能自理時,談尊嚴,真的是太沈重!
朋友切記 : 身體健康才是人性尊嚴最後的守護神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1/01 04:29
♥ 敏 ♥(cc99) 於 2013/01/01 04:34 回覆: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
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

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 ……

累了,就把心事放下來

最近認識一位美國籍的出家師父,是個很有趣的事情。
特別是他叫我舉起蕃茄汁,跟他說話的經驗。
我們約在新竹的一家茶館,用英文談論著心經,
師父用英文跟我解釋因果、輪迴這些事情,這都還不稀奇。
有趣的事情在後頭呢!

師父一聽完我跟他提到~個人煩惱的時候,
他索性要我左手提起~他剛買的三罐番茄汁,
一邊提著,一邊跟他說話。
可想而知,我左手感覺到疲勞的程度,跟時間成了正比。
也懊惱著為何師父要我一邊提著三罐蕃茄汁,
一邊跟他說話。
受不了這樣的酸楚,我自行把左手放下,
卻聽到師父跟我說:
Hold it up, and keep talking to me.
聽到這樣的話,心理不免起了疑心,
我手提的那麼酸,
為何不讓我放下手上的重物,
輕鬆地與他對談?
約莫過了15分鐘,我的左手實在承受不住了,
才聽見師父跟我說:「Now you can put it down.」。
看著我狐疑的臉,師父居然笑了出來。
「你不喜歡提著重物跟我說話,
為何你卻喜歡帶著煩惱,過著你的生活呢?
手酸了,放下就好,對待煩惱,不也是這樣?
或是這些煩惱,就像是那些番茄汁一樣,
是你自己用手把它們給舉起來的呢?」
有趣的經驗,對吧?
最近我開始這樣的練習,
一手舉起有重量的東西,一邊想著事情。
手酸了,自然會放下手上的東西,
看看有一天,我會不會也學到,心累了,
就把心事給放下來。
我們能很容易的放下有形的重物,
卻很難放下無形的重擔。
執著的人生~會讓自己承擔莫需有的重擔。
學習放下執著~也就在學習人生自在。

♥ 敏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11/25 06:11
♥ 敏 ♥(cc99) 於 2012/11/25 06:16 回覆:

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藝術家,可以彩繪自己的人生世界;

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師,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
感恩是
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

在人前,所向盡通; 在人前,寸步難行。

可以看出 做事能力; 可以察知 品德修養。

不懷恨,不怨尤,就會少煩少惱;

不計較,不比較,必然多助多緣。

忙,像一把鋒利的慧劍,能斷妄想的葛藤;

忙,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為神奇;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

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勇者創造命運,弱者依賴命運,

仁者靜觀命運,智者改變命運。

待人厚道是美德,令眾人敬爱;待人刻薄是缺德,令眾人厭惡。

為人處事,要能如「」;遇山水轉,遇岸水轉,遇石水轉;

無論遇到誰,我轉。

柔和的音聲令人心生歡喜正義的音聲使人盪氣迴腸

慈悲的音聲讓人終生難忘讚美的音聲給人如沐春風

運,總是垂青於勇敢的人;

報,總是降臨於厚道的人。

一忍可以擋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一勤可以成百業,一心可以做百事,
一善可以消百惡,一念可以超百劫。

頁/共 118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