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吳彰裕老師居家風水課~老師談到屋外附近地理環境也很重要:重點整理如後:
a~好山好水(山旺人丁!水旺財!)
b~文教區(風氣好!子孫好學!)
c~1:後背有靠2:左右有抱3:堂前有照(廣場或陽光)4:照中有水(水旺財!)
d~財位在廚房!廚房大則財庫大!爐灶位置代表財佳否!
e~1:官運運途看前陽台!2:子孫運途看後陽台!(別貪圖屋子使用率大~前陽台後陽台千萬不能拆掉!)
f~1:房子不能有缺角!2:家中需通風三面採光!3:不能睡樑下!不能睡沒有對外通風窗戶的房間!
4:廁所不通風~易得糖尿病中風!廚房廁所不同門較佳!5:屋中隔間有三角形缺角可以用高櫥櫃~實心屏風 隔間!
g~居家屋外馬路要直!
H~不買不住:四合屋(東南西北四邊都蓋屋子)常住會沒鬥志!只適合退休者居住!
吳彰裕老師提到<新莊媽祖廟>附近有2條大溪河交會!風水特好!唸輔仁大學時竟然沒去參拜真是慚愧!上網查資料與大家分享這255年的超級古蹟大福地風水寶地:
「慈祐宮」位於新莊市新莊路二○八號,俗稱「新莊媽祖廟」,是新莊市裡年代最為古老的寺廟。是一座面寬三開間四進兩廊式平面配置廟宇,坐北朝南,呈街屋型長條狀配置,計有前埕、前殿、內埕及牆廊,拜殿及正殿、中內埕及牆廊、後殿、後內埕及牆廊、開山殿及後花園等。
早年由大陸來台開墾的先民,必須橫渡風浪險惡的台灣海峽,才能夠到達台灣。而先民在安全抵達這片土地後,不僅必須先適應這裡的新環境,且要防備原住民的攻擊,因此故鄉的神佛,尤其是航海的守護神媽祖,往往成為移民者的精神寄託。
那些移民而來的先民,從家鄉媽祖廟求來的香火,除了視為保身的護身符之外,若是經濟能力許可,便建闢廟宇加以膜拜。「慈祐宮」相傳創建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先是以小廟方式崇祀,並稱之為「天后宮」;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新莊街大火,天后宮受到無情大火的波及,於是眾多信徒建議將天后宮重修,並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將「天后宮」更名為「慈祐宮」。
《創建的傳說》
慈祐宮的創建年代,坊間流傳著許多不同的傳說:
傳說一:
依據連橫所著《台灣通史》:「慈祐宮,在興直堡新莊街,康熙廿五年建,祀天上聖母」。
傳說二:
在《台北廳志》裡沿用《台灣通史》的說法,加上新莊人的口語相傳,大都沿用康熙年間所建之說辭。
傳說三:
余文儀的《續修台灣府志》裡記載:慈祐宮於雍正九年(1703年)所闢建。
傳說四:
陳培桂的《淡水廳志》則表示慈祐宮為乾隆十八年(1753年)所建。
傳說五:
根據廟中所嵌,同治十二年(1873年)立的《重修慈祐宮碑記》裡明確記載為雍正七年(1729年)。
《興起的原因》
十八世紀前葉,閩粵等地漢人紛紛遷移來台,在清朝康熙時期,許多漢人陸續來到新莊地區開墾,一時之間,新莊聚集了不少人口。當時,由於新莊是大嵙崁溪旁的良港,所以雍正年間從大陸來的船隻,紛紛停靠在這裡,因此人潮聚集快速、往來頻繁,新莊很快就成為台灣北部的商業重心。
乾隆十五年(西元一七五0年)八里坌巡檢司移駐新莊,新莊便一躍成為北台的行政和商業中心。隨著新莊平原的拓墾發展,以及移民而來的民眾愈來愈多,香火也隨之日益鼎盛。到了雍正年間,新莊因地利之便,成為南北交通要衝與貨物集散中心,成就「千帆林立」的景象。
當時由大陸來台開墾的先民,因為必須橫渡風浪險惡的台灣海峽,所以都會請求航海的守護神媽祖保祐,因此媽祖也都成為移民者的精神寄託,待安全抵達台灣後,便興建廟宇祠奉媽祖。當這些移民而來的民眾在生活安定富足之後,為了感念媽祖的庇佑,就將過去奉祀媽祖的小廟,改建成相當規模的「天后宮」,經過幾次的重修之後,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將「天后宮」更名為「慈祐宮」。
慈祐宮的正殿中央奉祀媽祖及千里眼、順風耳,左右次間配祀伽藍王爺與福德正神;後殿供奉觀音佛祖以及韋陀尊者、哪吒太子爺,左右配祀達摩祖師與註生娘娘;開山殿設有歷代重修的先賢祿位、歷代住持比丘牌位與捐奉媽祖田的信士兄弟。
「慈祐宮」不僅是航海者的守護神,更具有保平安、祈福求財的作用,除了是移民開墾拓荒的心靈依靠,更是新莊人精神上安全的寄託。
《演變與發展》
乾隆十三年(1748年)新莊街大火,天后宮亦受波及,於是眾多信徒便發起重修,同時為了避火山之氣,在正殿後面開闢池塘引水鎮火,因當時後村圳以北尚無任何的建築物,池水倒映著觀音山影,因此有了「美人照鏡」、「倒照觀音」之美名。
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颱風暴雨年年侵襲,慈祐宮屬早期木結構的廟宇、樑棟易朽,有傾圮的可能,因此新莊巡檢倡議重修慈祐宮。經過卅餘年,到了嘉慶十七年(1812年)七月,原新莊縣丞(後改艋舺縣丞)曹汝霖提議重修,次年修竣,此次修建正值新莊早期發展極盛時期,工匠皆自大陸禮聘。
「慈祐宮」於同治六年(1867年)、光緒元年(1875年)、民國十六年(昭和二年)、民國廿五年(昭和十一年)、民國五十四年陸續進行修建工程。在民國七十八年「慈祐宮」被列為古蹟後,也進行了一次修護,保存原有之色彩形貌、採用原用或相近的材料、使用傳統之技術,在非必要不得解體重建的原則之下,保持了慈祐宮的歷史性與文化性。
慈祐宮在民國六十七年成立管理委員會,每年舉行春秋兩次祭典;春祭於媽祖生辰農曆三月廿三舉行;秋祭則在農曆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的日子舉行。
《建築與文物》
「慈祐宮」裡擁有生態活現的雕龍畫棟,塑造精巧細膩的鳳鳥花木、故事人像及前殿神社龍雕工…等,不僅是極具藝術價值的古蹟,宮內更保有乾隆、嘉慶年間所留下之口匾、古碑、木刻楹聯…等文物,歷史價值極高。
除此之外,在慈祐宮中尚有一前埕花崗岩,為昔日廟前碼頭挖取舖設。而在前殿的蟠龍圓柱石獅,造型雅緻、風格獨具,為嘉慶時期石雕作品。正殿前殿的蟠龍柱,為當時大陸石師傳雕成後運送來台,全台灣僅有二對,非常珍貴。
前殿左右兩壁,保存了七件碑記,大多為修建所留之碑記;最早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所立的〝聖母香燈奉憲立石〞碑;另有匾額式碑記,刻有財產目錄及媽祖田地圖,也是台灣地區罕見的碑記。
不僅如此,慈若宮正殿中央奉祀的千里眼、順風耳,所戴之官帽、穿著之官服與靴子,也不同於一般媽祖廟之配祀,非常特別。
《交通資訊》
一、聯營客運:
(一)235:民安站-台北市國父紀念館
(二)299:輔大站-台北市永春國中
(三)615:丹鳳 -台北車站
(四)618:民安站-台北市大南路口
(五)99 :民安站-板橋市南雅站
二、三重客運(經新莊市):
(一)泰山-台北市圓環
(二)公西-台北市北門
(三)迴龍-台北市圓環
(四)樹林-台北市北門
(五)八里-板橋
(六)迴龍-板橋
(七)泰山-台北市博愛路
(八)輔大-台北市火車站
(九)迴龍-台北市火車站
(十)貿商二村-台北市博愛路
(十一)台北市-三峽
(十二)513:忠孝西路重慶南路口
(十三)635:台北-中興橋-迴龍
(十四)636:迴龍-圓環
(十五)637:台北-中興橋-泰山
(十六)638:泰山-圓環
三、首都客運(經新莊市):
(一)台北市-三峽
四、指南客運(經新莊市):
(一)1:泰山-政治大學
(二)3:泰山-台北國家動物園
(三)9:樹林-台北市北門
五、台汽客運(經新莊市):
(一)台北-新竹
(二)板橋-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