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5 09:59:29瀏覽264|回應0|推薦0 | |
一連串讀了張戎的[鴻],張愛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戀],被書裡面描繪的慘況,壓的我透不過氣來。
[鴻]寫的是祖孫三代女人的真實故事,從民初一直到60年代文化大革命。[秧歌]和[赤地之戀]則是以50年代解放之初為背景的小說。三本書描寫的是同一個時代,同樣的悲慘。 [鴻]裡面張戎的姥姥,代表著中國舊社會的女性,沒有半點主權和地位,麗質天生的她變成父親登龍附會的工具,被配給軍閥作小妾。 張戎的母親,成長於兵荒馬亂,政權不斷交替的東北。她要擺脫舊社會的桎梏與不平等,滿腔熱血地投身共產黨,同時與一個資深黨員結為夫妻。 張戎自己,生長在一個高幹的家庭裡,曾經是一名驕傲的紅衛兵,對黨和毛澤東有著如神一般的崇拜。但是她目睹身為忠貞黨員的父母,受盡了批判鬥爭的折磨。在經過了被壓抑而麻木的青春期,看盡了被共產黨扭曲的真相以及嘗盡了下放的艱苦之後,累積在心裡的疑問,最後終於化成理性的訴求。 這本自傳,是共產黨早期暴政的最佳見證。它不再是小時候教科書裡的反共宣傳,而是一個目擊者的親口傳述。讀這本書,就好像是走入了時光隧道,許多發生過的真人真事,活鮮鮮的展現在你眼前。 善打游擊戰卻對建設一竅不通的毛澤東,提倡全民煉鋼的經濟大躍進,把全國變成一個大熔爐,將人民賴以為生的一些家當鐵器全部投入焚燒,來製造鋼鐵大砲,以為這樣就可以建立起強大的中國。結果卻造成了全國大飢荒,把一片國土變成了哀嚎偏野的墳地。 毛澤東善攻心計,又長於奪權鬥爭,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發動了前所未聞,令鬼哭神泣的文化大革命。經由高壓詭詐的手段,把人性最卑微,最醜陋的一面極度擴大,人變成是一個沒有思想的鬥爭工具,人性的尊嚴被踐踏殆盡。 上億的中國人,不過是在毛澤東玩弄奪權鬥爭的把戲中,進行沙盤推演的一堆沙子。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飢餓中死亡,或是在凌辱下毀滅。“命如螻蟻” 正是他們那輕易被踐踏的生命的寫照。如果毛澤東不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筷子手,那他是什麼?真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聽到中國人對他的審判。 張愛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戀],透過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窮困和忍受的精神壓迫。虛擬的角色,代表著成千成萬可悲的真實人生。 胡適在[秧歌]的序言裡,說全書描寫的只是一個“飢餓” 。“民以食為天”,世上有什麼是比餓肚子更難受的呢?以為被共產黨解放後將要翻身的農民,結果卻連果腹都奢求。所謂土地改革,不過是藉由窮人之手,把農村現有的資產由人民手上搶過來,交到國家手中。 農民除了挨餓之外,還被逼去上政治課接受改造,生活在隨時會被檢舉整肅的恐懼之中。更可笑的是,他們還要口口聲聲稱頌共產黨,感謝毛主席。共產黨的洗腦伎倆,會讓人發毛。 [赤地之戀]描寫的原該是一對青年男女的戀情,但是從頭到尾,聽不到他們之間一句情話。在那個時代,黨就是一切,掌管了你的思想,你的行動,甚至你的情感。兩個相互傾慕的戀人,卻只能在不安中掩飾住愛情的火焰,默然地接受黨的安排,面對生離與死別的命運。 寫出這些感想,胸口的悶氣,才稍為舒坦了一些。中國人啊,你們經過了一場什麼樣的浩劫啊! 今天,在號稱經濟強國的榮耀之下,在令人驚嘆的奢侈繁華之中,中國人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那些早年被當作炮灰,被活活餓死,或是被鬥爭致死的中國人,是不是可以在地下安息了,因為祖國已經到達了她的“Promised Land”? 但是在那些光輝榮耀的背後,仍然看到一把血淋淋的屠刀,以及一張張悲戚的臉龐,做著無聲的抗議。那些為共產黨犧牲的中國人,早已經被歷史的洪流給淹沒掩埋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