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威霸春秋,西子定吳越(5)
2012/03/16 11:35:46瀏覽261|回應0|推薦1
東周列國志第 17 回
是時楚方強盛...至文王熊貲,稱王已及二世。
有鬥祈、屈重、鬥伯比、薳章、鬥廉、鬻拳為輔,虎視漢陽,漸有侵軼中原之意。
卻說蔡哀侯獻舞,與息侯同娶陳女為夫人。蔡娶在先,息娶在後。
息夫人媯氏有絕世之貌,因歸寧於陳,道經蔡國。
蔡哀侯曰:
吾姨至此,豈可不一相見 ?
乃使人要至宮中款待,語及戲謔,全無敬客之意。息媯大怒而去。
及自陳返息,遂不入蔡國。息侯聞蔡侯怠慢其妻,思有以報之。
乃遣使入貢於楚,因密告楚文王曰:
蔡恃中國,不肯納款。若楚兵加我,我因求救於蔡,蔡君勇而輕,必然親來相救。
我因與楚合兵攻之,獻舞可虜也。既虜獻舞,不患蔡不朝貢矣。
楚文王大喜,乃興兵伐息。息侯求救於蔡,蔡哀侯果起大兵,親來救息。
安營未定,楚伏兵齊起。哀侯不能抵當,急走息城。息侯閉門不納,乃大敗而走。
楚兵從後追趕,直至莘野,活虜哀侯歸國。息侯大犒楚軍,送楚文王出境而返。
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計,恨之入骨。
楚文王回國,欲殺蔡哀侯烹之,以饗太廟。鬻拳諫曰:
王方有事中原,若殺獻舞,諸侯皆懼矣 ! 不如歸之,以取成焉。
再四苦諫,楚文王只是不從。
鬻拳憤氣勃發,乃左手執王之袖,右手拔佩刀擬王曰:
臣當與王俱死,不忍見王之失諸侯也 !
楚王懼,連聲曰:「孤聽汝 ! 」遂捨蔡侯。
鬻拳曰:
王幸聽臣言,楚國之福。然臣而劫君,罪當萬死。請伏斧鑕 !
楚王曰:卿忠心貫日,孤不罪也。
鬻拳曰:王雖赦臣,臣何敢自赦 ?
即以佩刀自斷其足,大呼曰:
人臣有無禮於君者,視此 !
楚王命藏其足於大府:「以識孤違諫之過 ! 」
使醫人療治鬻拳之病,雖愈不能行走。楚王使為大閽,以掌城門,尊之曰太伯。
遂釋蔡侯歸國,大排筵席,為之餞行,席中盛張女樂。有彈箏女子,儀容秀麗。
楚王指謂蔡侯曰:
此女色技俱勝,可進一觴。
即命此女以大觥送蔡侯,蔡侯一飲而盡。還斟大觥,親為楚王壽。
楚王笑曰:
君生平所見,有絕世美色否 ?
蔡侯想起息侯導楚敗蔡之仇,乃曰:
天下女色,未有如息媯之美者,真天人也。
楚王曰:其色何如 ?
蔡侯曰:
目如秋水,臉似桃花,長短適中,舉動生態,目中未見其二 !
楚王曰:
寡人得一見息夫人,死不恨矣 !
蔡侯曰:
以君之威,雖齊姬宋子,致之不難,何況宇下一婦人乎 ?
楚王大悅,是日盡歡而散。蔡侯遂辭歸本國。
楚王思蔡侯之言,欲得息媯,假以巡方為名來至息國。息侯迎謁道左,極其恭敬。
親自闢除館舍,設大饗於朝堂,息侯執爵而前,為楚王壽。
楚王接爵在手,微笑而言曰:
昔者寡人曾效微勞於君夫人,今寡人至此,君夫人何惜為寡人進一觴乎 ?
息侯懼楚之威,不敢違拒,連聲唯唯,即時傳語宮中。
不一時,但聞環珮之聲,夫人媯氏盛服而至,別設毯褥再拜稱謝。楚王答禮不迭。
媯氏取白玉卮滿斟以進。素手與玉色相映,楚王視之大驚。
果然天上徒聞,人間罕見,便欲以手親接其卮。
那媯氏不慌不忙,將卮遞與宮人,轉遞楚正。楚王一飲而盡。
媯氏復再拜請辭回宮。楚心念息媯,反未盡飲。席散歸館,寢不能寐。
次日,楚王亦設享於館舍,名為答禮,暗伏兵甲。息侯赴席,酒至半酣,
楚王假醉謂息侯曰:
寡人有大功於君夫人,今三軍在此,君夫人不能為寡人一犒勞乎 ?
息侯辭曰:
敝邑褊小,不足以優從者,容與寡小君圖之。
楚王拍案曰:
匹夫背義,敢巧言拒我 ? 左右何不為我擒下 !
息侯正待分訴,伏甲猝起,薳章鬥丹二將,就席間擒息侯而縶之。
楚王自引兵逕入息宮,來尋息媯。息媯聞變,嘆曰:「引虎入室,吾自取也。」
遂奔入後園中,欲投井而死。
被鬥丹搶前一步,牽住衣裾曰:
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 ? 何為夫婦俱死 ! 息媯嘿然。
鬥丹引見楚王,楚王以好言撫慰,許以不殺息侯,不斬息祀。
遂即軍中立息媯為夫人,載以後車。以其臉似桃花,又曰桃花夫人。
今漢陽府城外有桃花洞,上有桃花夫人廟,即息媯也。
唐人杜牧有詩云:

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楚王安置息侯於汝水,封以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忿鬱而死。
楚之無道,至此極矣 !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東周列國志》,偽也 ! 〈曹洞風騷金剛鉤〉今破之 !

(1)
卻說蔡「哀侯獻舞」,與息「侯」...

這就是所謂的「厚此薄彼」。這是歷來「邪教金剛乘」偽經常犯的錯誤,請參考: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8/12/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10/4_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975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1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0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2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616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83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1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476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939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565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391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2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57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37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5_2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2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57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6/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662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3/4_14.html
又,這就是偽造動機 !
所以,人類史上(非歷史課本中),根本不曾出現「息侯」這個人。

(2)
息媯大怒而去...楚文王大喜...蔡哀侯果起大兵...息侯閉門不納,乃大敗而走...
息侯大犒楚軍...以佩刀自斷其足,大呼曰...藏其足於大府...楚王使為大閽...
大排筵席...命此女以大觥送蔡侯...還斟大觥...楚王大悅...設大饗於朝堂...
楚王視之大驚...寡人有大功於君夫人

這就是所謂的「詞窮廢言」,乃是漢地文學最痛恨的東西。

(3)
楚文王大喜,乃興兵伐息...

這個人難道是白痴嗎 ? 難道他不怕其中有詐嗎 ? 這就是偽造動機 !
所以,人類史上(非歷史課本中),根本不曾出現「楚文王」這個人。

(4)
楚文王回國,欲殺蔡哀侯烹之...

這就是偽造動機:「殺人食肉」乃是中國固有文化、漢唐傳統美德。
「邪教金剛乘」為了推廣他們「殺生食肉」、「無上瑜伽雙身法」、「一統天下」等教條,
不只偽造或篡改大量的佛經,也偽造或篡改了:
《孟子》、《韓非子》、《老子》、《左傳》、《鬼谷子》、《論語》、《中庸》、
《韓愈/原道》、《國語》、《唐詩三百首》、《戰國策》、《百戰奇略》、《將苑》、
《三略》、《尉繚子》、《司馬法》、《吳子》、《六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管子》、《陶淵明/桃花源記》、《劉禹錫/陋室銘》、《李斯/諫逐客書》、
《蘇軾/超然臺記》、《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史記》、《賈誼/過秦論》、
《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王羲之/蘭亭集序》、《陶淵明/歸去來辭》、《尚書》、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蘇軾/前赤壁賦》、《蘇軾/後赤壁賦》、《荀子》、
《歐陽修/醉翁亭記》、《劉基/賣柑者言》、《朱用純/朱子治家格言》、《孫子》、
《司馬光/訓儉示康》、《宋濂/秦士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濟公全傳》、
《袁宏道/徐文長傳》、《王應麟/三字經》、《李毓秀/弟子規》、《孝經》、
《周興嗣/千字文》、《大學》、《劉勰/文心雕龍》、《韓愈/送石處士序》、
《陸機/為陸思遠婦作詩》、《莊子》、《五燈嚴統》、《封神演義》、《菜根譚》、
《晚明二十家小品》、《王國維/人間詞》、《紅樓夢》、《幽夢影》、《金瓶梅》、
《無文道璨/是亦樓銘》、《無文道璨/紀夢詩》、《悟真篇》、《周易參同契》、
《關聖帝君、城隍爺公/一百籤詩》、《天上聖母、觀音佛祖/六十籤詩》、《木蘭詩》、
《增廣昔時賢文》、《列仙傳》、《黃庭經》、《坐忘論》、《推背圖》、《陌上桑》、
《易經繫辭傳》、《易經說卦傳》、《易經大象傳》、《易經彖傳》、《黃帝內經》、
《辛延年/羽林郎》、《飲馬長城窟行》、《鬼谷仙師天德經》、《王獻之/桃葉歌》、
《陶淵明/歸園田居》、《吳錫麒/重修朝雲墓碑》、《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列子/愚公移山》、《白居易/和晨霞》、《太上感應篇》、《蘇軾/謝賈朝奉啟》、
《江左誰庵/醉春風》、《浮生六記》、《白居易/與元微之書》、《韓愈/論佛骨表》、
《了凡四訓》、《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韓愈/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
《韓愈/袁氏先廟碑》、《柳聖花神成語》、《好大喜功成語》、《韓愈/南海神廟碑》、
《韓愈/故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來自觀音祖先的一則信息》、《列女傳》、
《王安石/宰嚭》、《柳宗元/貞符並序》、《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韓愈/讀荀》、
《三遂平妖傳》、《今古奇觀》、《東周列國志》等。
「邪教金剛乘」一派,為了「魔化世界」,也算是卯足全力了。

(5)
王方「有事」中原...

敷衍 ! 看來,這位偽造者和另幾位造者,關係匪淺。請參考: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1/1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1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0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0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0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0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0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9/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941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12/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1/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6/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7/1_1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0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1/4_2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1/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1/3.html

(6)
蔡侯一飲而盡。還斟大觥,親為楚王壽...蔡侯遂辭歸本國。
楚王思蔡侯之言...來至息國。息侯...設大饗於朝堂,息侯執爵而前,為楚王壽。

怎麼一天到晚在生日呀 ? 白痴劇情 !

(7)
楚王指謂蔡侯曰:
此女色技俱勝,可進一觴。
即命此女以大觥送蔡侯,蔡侯一飲而盡。還斟大觥,親為楚王壽。
楚王「笑」曰:
君生平所見,有絕世美色否...

沒有笑點,這就是所謂的「無義廢言」,乃是漢地文學最痛恨的東西。
延伸閱讀: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1/10_451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1/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0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2/21_764.html

(8)
目如秋水 / 臉似桃花

目是臉的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的「重覆廢言」,乃是漢地文學最痛恨的東西。
延伸閱讀: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08.html

(9)
畢竟「息亡」緣底事...楚王安置息侯於汝水,封以十家之邑,使「守息祀」...

矛盾 !

(10)
息媯聞變,嘆曰:「引虎入室,吾自取也。」

別忘了「邪教金剛乘」的「反轉」原則哦 !
原來,楚王的名字就是「息媯」,而且這位楚王並不是「楚文王」。
至於,這位名叫「息媯」的楚王姓什麼呢 ?
延伸閱讀:
http://blog.udn.com/bu9650/6204617
http://blog.udn.com/bu9650/6207950
http://blog.udn.com/bu9650/6208689
http://blog.udn.com/bu9650/6214746

(11)
楚王曰:寡人得一見息夫人,死不恨矣 !

再次證明,秦始皇對韓阿房的「愛情告白」。
延伸閱讀: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8/4_16.html

(12)
蔡侯曰:以君之威,雖「齊姬宋子」,致之不難...

依據最新歷史常識(不一定和你手上的歷史課本相同),
上古「夏、商、周」,乃是三國,而非三代。
BC 771 年,夏國女王姒褒龍與晉文侯的愛情故事,結束了上古「三」國時代。
雖然夏國消失了,但是商國還是存在的。
在春秋五霸時期的商國改名為宋國。
所以,齊姬/宋子,這二個「並列」的人是指誰呢 ?
(當然,這二人並非春秋之人,偽造者畢竟不是漢人,不能太苛求其歷史常識。)
延伸閱讀: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2/10.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622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