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6 22:31:35瀏覽941|回應0|推薦7 | |||
美國蝸居正流行 2010年01月10日 09:40:17 來源:新華網綜合 在3.6×2.2米的小房間?,Felice的床布置在閣樓上,離樓頂只有58厘米。 衛生間(右圖)更有挑戰性:為了不使膝蓋撞到浴盆,如廁時只能坐馬桶的一邊。這間房的房租是700美元。 自由撰稿人Eddie Rahon入住公寓時為只有800美元房租高興。他覺得在紐約繁華路段,這簡直是物美價廉。 據《深圳商報》報道,本周一則“日本失業者640美元月租住進棺材大小膠囊旅社”的消息引起大家高度注意和廣泛討論。路人皆知,日本東京寸土寸金,但如此悲情的生活狀況,還是十分令人震驚。“蝸居”,似乎成為這一輪“經濟危機”中世界的共象。在危機發端地美國,“蝸居”也普遍存在。 沒有窗戶的地下室 每天一睜開眼,小雲就會想今天會是什麼天氣,然後習慣性地尋找窗戶。可是沒有窗戶,因為她的住所是波士頓一棟私人房屋的地下室。雖然政府明文規定地下室不得出租住人,但勤儉持家的華人房東還是把原本用來洗衣、堆放雜物的地下室簡單裝修成了一室一廳一衛搭簡廚的單室套。 廚房?原本有個透氣的小窗,但太高,小雲不站在凳子上根本夠不著,而且又出于保護隱私的目的,還多加了一層窗簾,因此小雲的居家生活可以說暗無天日。但不窩在這陰暗潮濕的地下室,就得搬到人口密集的摩頓或昆士,在老舊的房子?租一個小房間,每天和一大堆來自五湖四海的室友分享有限的資源,早上搶衛生間,晚上搶廚房,半夜還要聽晚睡的人唧唧喳喳打電話的聲響。 為孩子“擠” 老陳一家人住在波士頓西郊、風景如畫的霍普金頓鎮一棟四室兩廳大房子?。去年雙胞胎女兒去報考著名的波士頓拉丁學校,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沒想到雙雙被拉丁學校錄取。 由于拉丁學校屬于波士頓市屬公校,要求入讀學生必須家住市區,這就給在西郊工作並供著大房子的老陳出了一大難題。房市不好,他們也不願低價將房子脫手,又心疼自己剛剛裝修完的家租給陌生人住幾年,猶豫來猶豫去,到開學時間顧不上許多,趕緊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兩居室的公寓。公寓挺舊,兩間房間一大一小,老陳夫婦自己住小間,兩個女兒一人一張小床、一張書桌住在大間。老陳自己在客廳一角留了個辦公區,太太就在小房間?看書上網,總而言之,用老陳的話來說,就是“很擠”,有點“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覺。 別墅的房東 房東和房客同住一個屋檐下,小袁一直以為從學校畢業找到工作後,就不會再重復那樣的生活,但現在倣佛又回到從前,只是角色發生了變化,小袁從昔日寄人籬下的房客變成了今天處心積慮的房東。 三年前在通勤便利的沃森市買下三居室的房子,夫婦二人工作,供房壓力不大。一年後,孩子出世,父母過來幫助,一家人住正好合適。後來老人回國,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太太幹脆辭掉工作,在家做了全職太太,準備養精蓄銳,再生老二。 不想經濟形勢惡化,小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努力工作,在逃過最初兩輪公司裁員波後,最終于去年年初被裁。最初幾個月,遞出的簡歷如石沉大海,滿世界似乎都是相同經歷、相同背景、削尖腦袋找工作的人。同時被裁的美國同事已經開始挂牌售屋,糟糕一點的在等待銀行拍賣,而得益于中國人有儲蓄的良好習慣,小袁夫婦的積蓄還可以維持數月的開銷。 自然地,小袁想到了招房客。拿到第一個月的房租,小袁夫婦覺得輕松了許多。于是夫婦二人商量,反正一個也是租,兩個也是租,不如把寶寶的房間也騰出來,增加點收入。于是現在小袁家?住得滿滿當當,四個大人一個小孩。夫婦倆帶著孩子住一個大間,客廳還得保持清爽整潔,所有暫時不用的雜物只有堆放在車庫?,隨用隨拿。居住質量雖然下降許多,但兩份租金讓小袁喘了口氣,短時間內不用太擔心彈盡糧絕的那一天。 比“蝸居”更糟:帳篷城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市有一座由無家可歸者搭建的“帳篷城”。一些在金融危機中失去工作和住房的人逐漸聚集到這“安營扎寨”,以簡陋的帳篷為家。 當地媒體報道,“帳篷城”缺乏基本衛生設施,沒有廁所,更沒潔凈水源,一些慈善機構每天到這?為居民發放免費食物和生活物資。 薩克拉門托是美國住房抵押贖回權喪失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據當地一些救助機構估算,最近一年內遷入“帳篷城”的居民中,大約10%是“衰退難民”,即在金融危機中破產的中產階層。 50歲的吉姆·吉布森之前有一份承包商的工作、一套位于薩克拉門托市區的公寓。如今,他在“帳篷城”?仍不忘竭力保持原來生活的整潔,每天出門前把頭發梳理得一絲不亂。他說,2004年到2009年,他丟了兩套住房、4份工作。他眼下能找到的唯一工作卻是“在街角舉廣告牌”。 博伊德·齊默爾曼也是一年前加入“帳篷城”的“衰退難民”之一。他曾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當司機,日子過得挺滋潤。失業後,他和未婚妻被迫賣掉住房,但低迷的房地產市場讓他們“幾乎什麼也沒換來”。兩人隨後搬往薩克拉門托,住進“帳篷城”。 建築工人吉姆-吉布森來“帳篷城”前一直在舊金山海灣地區工作,失業後迅速花光了積蓄,被迫搬入汽車旅館,沒有收入的他只能靠變賣財產度日。最後,他用僅剩的30美元購買了一頂單人帳篷,來到了“帳篷城”。在他的帳篷中,只有幾件換洗衣物、一個睡袋以及毛毯。吉姆的妻子已經去世,他有5個成年孩子,但他沒有告訴孩子們他的下落。他說:“他們不知道我在哪?,我不想成為他們的負擔。但是我擔心,有一天他們可能也會花光支票,跟隨我的腳步來這?。” (彭 琰 整理) 日本"蟻族"無奈爬進"蝸居" 失業者棲身"膠囊旅社" 2010年01月04日 07:53:37 來源:新華網
東京的膠囊旅社 現年40歲的中西淳(音譯)去年聖誕節失業。對他而言,雖然也生活在大都市東京,但他的家比一臺臥倒的立式冰箱大不了多少,美國《紐約時報》2日的報道更加悲情地用“棺材大小”描述中西淳的“格子間”。 受金融危機傷害,日本大城市不少失業或面臨失業的“蟻族”不得不入住只能橫著爬進去的“蝸居”——“膠囊旅社”。 爬進門 《紐約時報》記者田淵弘子(音譯)日前來到中西淳入住的“膠囊旅社新宿510”採訪。放眼望去,旅社樓道兩旁是兩排整整齊齊的格子間,好似火車臥鋪。格子鋪共分上下兩層,每個格子間深不過2米,寬和高不過1.5米。 格子間全密閉。一個人在格子間?最多能半躺半坐著,根本站不起來。格子間還沒有門,只有一個薄薄的屏風作遮掩。 每個格子間只配有一盞燈,幾個衣架,一條薄毯,一個枕頭和一臺小電視。小電視只能用耳機聽聲音,因為格子間隔音效果差,就連輕微咳嗽聲都能被“鄰居”聽到。 空間小,“蟻族”也得把所有生活用品都堆放在格子間內。整間旅社設有統一餐廳和公共衛生間,樓道?滿是煙味,攝像頭到處都是。 中西淳告訴記者:“這兒就是一個爬進來睡覺的地方。你得適應一下。” 這名中年男子邊說邊把一套黑色西裝往旁邊推了推。他說,自己只帶了兩套西裝,因為根本沒有衣櫥。 躺著住 “膠囊旅社新宿510”20年前開業,一開始只為服務那些因為喝醉酒趕不上最後一班車回家的上班族。 旅社經理說:“以往,這?的主要客人是那些誤了最後一班列車的上班族。” 他說,但是兩年前,開始有客人連續幾周、甚至幾個月“窩”在這?。今年,旅社還專門為月租客提供優惠價格。現階段,旅社300間格子間中有三分之一住著月租客。 政府近期還特批這些長期租戶可以將膠囊旅社地址當做個人臨時地址,以方便他們在找工作時填寫表格等。 中西淳說,他2009年打了幾份零工,在汽車組裝車間工作,在賭場打零工,還當過保安。今年4月,他住進了這家膠囊旅社。 畢業于一所地方大學經濟係的中西淳一直夢想成為律師,他白天在格子間中溫習法律課程,晚上還要到快遞公司值夜班。 然而,去年聖誕節開始,中西淳又回到失業大軍中。他說,沒有經濟來源,不知道還能住在這?多久。 中西淳說,膠囊旅社的格子間雖小,但“上鋪”月租金高達5.9萬日元(約合640美元)。盡管如此,因為可以免費淋浴、蒸桑拿以及使用定期換洗的床品,640美元比在東京租一套公寓房要便宜很多。 正因如此,中西淳對蝸居生活還算“知足”,盡管只要在家,就只能躺著。 何處睡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居無定所總比流離失所要強。這或許是中西淳“知足”的另一個原因。 許多新近失業的上班族由于不能繼續居住公司提供的住房或沒錢租房子,逐漸成為無家可歸者。《紐約時報》援引日本政府的統計數字報道,日本現有1.58萬無家可歸者流落街頭。 但社會救濟組織說,實際人數不止如此,僅東京就至少有1萬名無家可歸者。這1萬人中還不包括類似膠囊旅社租戶這樣的隱性無家可歸者。此外,還有很多人因為囊中羞澀而不得不在24小時網吧或桑拿房中過夜。 日本總務省去年11月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11月日本失業率為5.2%。與此同時,申請社會救濟的日本家庭數量激增。日本現階段貧困率達15.7%,“高居”發達國家榜首。 東京大學教授石田宏(音譯)說:“當國家經濟快速增長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會等級劃分逐漸模糊,而當經濟低迷時,等級區分就日益明顯。” 為扭轉這一態勢,新上任的首相鳩山由紀夫2009年底提出今後10年經濟發展目標,包括新增將近500萬個就業崗位、年均經濟增長率超過2%等。 鳩山還在新年來臨之際拍攝宣傳片,呼吁無家可歸者入住地方政府為他們準備的住處過年。這段視頻已于去年12月26日上傳至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 東京都、愛知縣等10個地方政府已決定租用民間公寓、職工宿舍和旅館等,為失業者和流浪漢提供過年場所。無家可歸者可于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4日入住這些房間,全部租金由中央政府負擔。 然而,無家可歸者只能享有這項福利一周時間。在東京一家救濟所內尋求幫助的46歲失業者岩谷直人(音譯)說,他曾在機場做垃圾處理工作,但上月底丟了飯碗,只能在救濟所內呆到1月4日。 “那之後(4日後),我真不知道去哪?,”岩谷說。(杜鵑) 只能爬進去!日本人的蝸居生活 2010年01月19日 10:21:36 來源:發展論壇 中西淳先生入住的“膠囊旅社-新宿510”。 現年40歲的中西淳(音譯)去年聖誕節失業。對他而言,雖然也生活在大都市東京,但他的家比一臺臥倒的立式冰箱大不了多少,美國《紐約時報》2日的報道更加悲情地用“棺材大小”描述中西淳的“格子間”。 受金融危機傷害,日本大城市不少失業或面臨失業的“蟻族”不得不入住只能橫著爬進去的“蝸居”——“膠囊旅社”。 在英國感受"兔棚生活" 住處小的像兔子窩一樣(圖) 2009年11月18日 11:07:08 來源:環球時報 鬧市“豪宅”又小又貴 迷你家具大有市場 早就知道英國人“住得不寬裕”,《環球時報》記者在英國生活多年,切身感到這句話的含義,當地人自嘲說生活在“兔棚英國”,意思是說不少英國人的住處都小得像兔子窩一樣。 最“窄”房屋?只能側身洗澡 倫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園路是英國最高檔豪華生活區之一,這?可謂是寸土寸金。但海德公園路10號是棟褐色磚混的迷你型公寓,被英國人評為最“窄”的房屋。它被兩棟大型私人住宅擠在中間,入口處的寬度不超過一米。 這棟總面積不到20平方米的迷你住宅一共只有兩個房間和一個狹小的淋浴室,而這個洗澡的地方只夠側身淋浴。目前這棟私宅售價將近60萬英鎊,甚至超過了周邊的一些更為寬敞的私人住房。這棟房屋的管理公司告訴記者,之所以賣這麼貴不僅是因為這?曾經居住過上世紀80年代著名的德國攝影師尤爾根·泰勒,算是一處名人故居;也是因為這處位于倫敦鬧市區的住宅的確“小”得太有特色了,始終不缺有興趣的買家。 迷你家具賣得好 事實上,這樣的小房小屋不僅在首都倫敦可以看到,在英國其他城市也一樣存在。在英國人評出的“最小的房屋”中,北威爾士小鎮康威的一棟3米高,1米寬的紅門石磚小屋早就成為當地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屋?的各種家具都是迷你版,主人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如今,迷你版的家具在英國很熱銷,但價格並不便宜。 在倫敦生活過的不少歐洲人都承認英國人住得的確是“太緊張了”。人們用“兔棚英國”來形容這個國家住房現狀,都像住在小小的兔窩?一樣:進門就到了浴室門口,屋?只能擺張床,連請朋友享受一杯下午茶的地方都沒有。 據了解,英國的房子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是關鍵所在。伴隨越來越多歐盟移民涌入這個比較富裕的成員國,英國房屋市場即使是在眼下的金融危機打壓之下,依舊供不應求。雖然政府不斷要求開發商興建新房,但事實上新建的房屋也越來越小。英國新開發的多數房屋都縮小了甚至沒有了傳統的家庭儲藏室面積。英國建築與建成環境委員會調查顯示,英國的新建房屋面積和平均面積在歐洲都是最小的。比如,法國新建房屋平均面積為26.9平方米,而英國只有15.8平方米。 挖地洞擴展空間 一些英國人不滿于狹小的房屋空間,于是在地下做起了文章。不少民眾在自家“深挖洞”,和以色列人挖洞建地下掩體不同,與一些歐洲人把地下室作為酒窖也不同,英國人“掘地三尺”主要是為了擴展空間,他們在地下挖出了私人健身房、遊泳池、多媒體娛樂間,有的甚至還把廚房搬到了地下。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人通常挖一層還不夠,甚至挖上三四層。但是挖地下室是需要獲得建築許可的,否則房子倒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
和世界人民一起“蝸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