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8 21:45:56瀏覽5588|回應0|推薦1 | |
真的存在有超強記憶的人嗎?過目不忘的秘密 2009年05月18日 09:53:29 來源:現代快報 ■能記住所有事情的她為何煩惱叢生? ■黃藥師的妻子靠什麼強記了整本《九陰真經》? ■超強記憶力能不能補出來? 這條新聞是真是假?世界上真的存在擁有超強記憶的人嗎?我們是否也能做到過目不忘? 她的過目不忘其實是一種病 這名叫吉爾·普萊斯的美國女子出生于1965年,她經常沉浸在自己的過去中。她家裏有2000個錄像帶,無數的錄音磁帶,還有超過5萬頁的日記,她使用的是一種幾乎無人能閱讀的方式書寫。可是研究人員發現,其實她患有一種罕見的記憶強迫症,她的超強記憶,就是這種強迫症的副產品。患上此病的人個個記憶超群,然而生活卻並非人們想象那般順利,反而煩惱叢生,因為有許多痛苦的回憶,他們怎麼也忘不掉。那麼,什麼是記憶強迫症呢? 南京腦科醫院精神二科副主任姚志劍醫生說,記憶強迫症是屬于強迫症的范疇,跟記憶本身無關,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患了這種病的人,一方面有意識地自我強迫記憶,一方面又有意識地自我反強迫,明知道這種強迫症狀持續存在是毫無意義且不合理的,卻不能克制地反復出現,越是企圖努力抵制,反而越感到緊張和痛苦。 其實,患有記憶強迫症的人,他的記憶能力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差別。他們之所以能記得所有的事,並不是說他們在記憶方面有超常的能力,只是因為他們經常反復強迫自己去記憶,結果把短期記憶過度到了長期記憶,所以才能記得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強迫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記憶依然會漸漸淡忘。 人的記憶過程,究竟隱藏著哪些秘密呢? 普萊斯的記憶程序比普通人少了一個步驟 在記憶產生過程中,有識記、保持、回憶/讀取、遺忘這幾個過程。 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新的信息時,先要經過識記過程來學習和獲取它,然後就會有規律地讀取它,以達到儲存信息的目的,這就是保持過程,而回憶/讀取就是提取和整理信息的過程,遺忘就是記憶信息的丟失或是因信息間的競爭而導致讀取失敗。而遺忘,是人的記憶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如果將這個過程還原到最簡單的生化過程,就是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復雜的分子網絡,大腦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是神經元,記憶的過程就是通過這些神經元的活動而產生。神經元是一種能激動起來的細胞,神經元活動時有一種特定的膜電位變化,可以用來傳遞信息,一種經歷或經驗帶來的刺激,可以引起它的電負荷的輕微變化,並且以電波的形式從神經元體向其周圍支線運動,從而刺激下一個神經元。神經元之間通過化學物質形成功能連接點,且連接點的強度可以改變。通過神經元的活動和傳遞,信息便在人的大腦中儲存。而如果要使它不會消失,就要不斷重復記憶過程中前三個過程,否則就會到達最後一個過程——遺忘。 兩種原因堵塞了你的記憶之路 人為什麼會遺忘?其實有兩個原因:一種叫消退,就是你記了某些信息,但不經常去回憶,那麼它在人腦中的印象就會逐漸減弱,以致最終消退掉。也就是說,本來有條神經通路是通順的,但因為神經電流不經常走這條道了,電流就不存在了,道路就堵塞了,自然到不了目的地;還有一種叫幹擾,就是腦子裏記的東西太多了,常相互重疊、相互混淆,要想回憶清楚某一個問題,一下子很難找到,往往經過反反復復的苦想才能想起來,或者想到一點兒。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神經電路通道太多太密集,相互幹擾,不小心這條道路岔到另外一條去了,或者很多條道路堵在一個路口,誰都走不通,信息自然也就讀取不出來。 所以,沒有人可以做到不會遺忘,除非像吉爾·普萊斯這樣不停地重復強迫記憶,否則,很多對我們平常沒什麼用的信息,就會不自覺地丟失掉。 那麼是否可以這樣說,這世上就不存在過目不忘的神奇本領?但是在著名影片《雨人》中的主人公雷蒙,他並沒有像吉爾·普萊斯那樣重復地回憶和記錄過去,他為什麼也有超強的記憶力? 現實中真有過目不忘的人嗎 影片《雨人》講述的是一對兄弟之間情深義重的故事,查理的哥哥雷蒙是一個自閉症患者。查理本來只是為了要奪取父親留給哥哥而沒有留給自己的那份財產,但在和哥哥不斷的接觸中,查理終于明白了兄弟間情感的珍貴。雖然雷蒙不諳世事,沒有與人交往的能力,生活方式單調呆板,但他能歷數近年來重大空難發生的時間,能很快背下電話本上從A到G的電話號碼,牙簽盒碰倒在地,他能立即說出掉落在地的牙簽有多少根。雷蒙在記憶力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而且他的內心非常純凈。像雷蒙這樣的記憶天賦,又來自哪裏呢? 姚志劍說,許多孤獨症或者阿斯伯格綜合徵(即成年孤獨症)的患者都擁有超強的記憶力,甚至牛頓、愛因斯坦也都有孤獨症的症狀。為什麼這樣心智有缺陷的人,他們的記憶力卻超群呢?姚志劍說,可能與他們的基因突變導致全腦大部分功能減退,而獨留個別腦區功能亢進所致。但具體原因,目前科學還尚未發現。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記憶力超群的正常人,他們的記憶力究竟是天生還是後天的呢? 神童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 姚志劍的學生、目前正在南京醫科大學攻讀碩士的劉海燕說,人類的記憶分為三種:遺傳記憶、神經記憶和免疫記憶。遺傳記憶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記憶能力,而神經記憶是後天培育出來的記憶能力,免疫記憶則是因為某些疾病導致人體產生了某些特定的記憶。不過,免疫記憶跟我們平常所說的記憶沒有太多關係。 記憶是智力的重要內容,要問記憶力的好壞是否來自遺傳,不如來講一下智力是否能夠遺傳。 目前的研究認為,智力是有一定的遺傳性的,即基因的作用,但環境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環境對于個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目前的數學模型估計智力的遺傳率約為60%,大約40%的智力水平歸因于環境差異。而小神童們記憶超強的本領,也是受到先天和後天這兩者共同影響導致的。 黃藥師妻子強記《九陰真經》的秘密武器 劉海燕還告訴記者,其實我們通常說的過目不忘都是指的短時記憶,而短時記憶是屬于神經記憶的一種,平常我們所說的“這位老人的記憶力差”或“這個小孩的記憶力真好”,都是指人的神經記憶。神經記憶是人在後天的環境和學習培養中慢慢形成的,它又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兩種。 早餐吃的什麼、當天有什麼電視新聞、一個新的電話號碼等,這些當天或某一時刻發生的事情,可以被短期記住,過目不忘就是這種短時記憶。 但短時記憶不可靠,一分神或未進一步加強,轉眼就會忘得一幹二凈。比如《射雕英雄傳》中,黃藥師的妻子就用過目不忘的本領很快記下了《九陰真經》的內容,但她必須要馬上記錄下來,否則過去的時間長了就會記不住。 通過培養,我們也可以做到過目不忘嗎? 過目不忘的本領能後天培養出來嗎? 姚志劍介紹說,通過使用一些記憶的方法,可以起到增強記憶速度和能力的作用。比如靈活運用分類記憶、特點記憶、諧音記憶、爭論記憶、聯想記憶、趣味記憶、圖表記憶、縮短記憶及編提綱、做筆記、卡片等記憶方法,均能增強記憶力。興趣是人們獲得記憶的最有效的方法,並且能夠將人的短時記憶自然過渡到長時記憶,如果某個信息可引起人的很大興趣或很大震動的話,那麼短時記憶可能會轉變為長時記憶甚至終身記憶。 另外,還可以通過掌握最佳記憶時間來加快記憶的速度。劉海燕說,每個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記憶階段。 人的記憶最佳年齡自然是在青年時代,年輕人較容易集中精神,並且學習速度較快。之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記憶力相對下降,人們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記住某一信息。但對于年齡大的人來說,雖然記憶的速度變慢了,但他們提取信息的時間卻要比年輕人更快,因為一個人的年齡越大,所儲存的信息相對就越多,當涉及重新提取信息時,年齡大就構成一個優勢。 而每個人在一天中的最佳記憶時間,一般來說,是上午9~11時,下午3~4時,晚上7~10時,利用上述時間記憶難記的學習材料,效果較好。但最佳記憶時間也因人而異,有些人習慣于規律作息,記憶效率在某一時間段如清晨8-9點鐘特別高;有的人習慣于夜戰,一到夜間就像貓頭鷹那樣的活躍,腦細胞進入高度興奮狀態,記憶效率在這一時間段特別高。人在什麼時候記憶力最好,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差異,不一定人人都適合“一日之計在于晨”。 超強記憶力能否通過吃補品補出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信息,都說吃什麼什麼可以提高兒童智力、增強記憶。飲食是否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記憶呢? 劉海燕說,飲食與記憶的關係是營養神經學的一項重要研究內容,大腦神經網絡中神經傳導物質和化學信使——傳遞遺傳信息的化學物質(神經細胞的樹突),與營養物質的供應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處于發育期的兒童,營養物質的攝入狀況對記憶力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一些食品,本身就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易消化,對兒童髓鞘的發育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不一定要專門去購買一些化學合成或植物提取的所謂補品,即使真的要買,也最好在醫生建議指導下,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飲食中,常見的健腦食品有很多,比如水果中的葡萄含豐富的維A、C及B族,對記憶力有幫助;橙含豐富的維C,有助于促進腦功能。另外牛奶、雞蛋(尤其是蛋黃)、魚類、花生、菠菜、胡蘿卜及海藻等飯桌上的常見食物,分別因為含有不同的營養物質,均有改善記憶力及注意力、促進腦功能的作用。所以對于兒童來講,最重要的是不要挑食,合理均衡營養飲食,父母不可因“望子成龍”讓他們過度補充補品。 姚志劍也說,現實中很多父母喜歡買魚肝油之類的補品給孩子補腦,魚肝油含有豐富的維A和維D,而維A和礦物質鈣、磷、鐵等,對提高記憶力確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但是過量食用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常見症狀為毛發脫落,食欲不振,容易激動等,所以吃補品都要根據需要,而且要適量。 人類的記憶將來能否隨意被抽取? 對于記憶,目前還有很多未解之謎,首先對于大腦是如何記憶的,科學界目前就還沒有一個成型的框架,科學家們只是在不斷地提出假說並通過實驗去驗證。動物就成為科學家們常用的實驗對象。 動物是否也有記憶呢?姚志劍說,動物也是有記憶的,動物的記憶與動物腦的智力發展有關,不同的動物記憶力也不一樣,記憶的特點和方式也有區別。動物的記憶力與存在于腦中的核糖核酸、乙酰乙酯等物質有關。這種核糖核酸可以抽取注射,因此動物的記憶力也可以轉移。 世界著名的神經化學家喬治·昂加爾認為:動物的記憶力並非不可捉摸,而是一種具有化學物質的特性,由細小的蛋白質分子有序排列組合而成。他通過訓練大白鼠受電擊時發生恐怖情緒使之產生記憶力,然後把這種恐怖記憶物質抽取出來,又注射到另一只大白鼠身上,結果這只大白鼠沒受過電擊,就已經產生出那種恐怖的情緒,這說明前者的記憶力已被後者繼承了。 姚志劍說,對于人類記憶,現在新研究發現電極刺激腦下丘的一個特殊區域可能有助于恢復記憶。但出于倫理角度的考慮,人類還沒研究到諸如可以抽取記憶這一步。 而且,動物記憶和人類記憶有著很大的區別。動物的記憶還屬于最簡單的記憶,也就是一種程序記憶,是關于技術、過程“如何做”的記憶,通常不易改變,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會自動行使,如動物單純的反射動作,這是一種內隱記憶。最早的動物實驗巴甫洛夫實驗中,當喂食時一搖鈴鐺,狗就會流口水,因為鈴鐺聲刺激觸發了狗的味覺等記憶,這就是條件反射。在人類記憶中,也有一部分屬于程序記憶,這在胚胎中即已存在,不依賴意識的參與,如幼兒吮吸母親的乳汁、穿鞋係鞋帶等都是程序記憶。 但人類的大部分記憶是同事物的意義相聯係的語義記憶。語義記憶涉及熟悉的事物、概念、語言成分,是運用語言所必需的記憶,屬于明義記憶。我們同母語的關係就是很好的例證,掌握母語就是我們逐步認識那些在詞條、文法規則和句法結構中存在的復雜關係的成果。 因為人與動物的區別,要解決關于記憶的難題,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地挖掘。如果能夠闡明並掌握人類的記憶基因,那麼首先老年性癡呆、失憶等疾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甚至可以掌握超強記憶的訣竅,培育出更多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 本版主筆 見習記者 戎丹妍 延伸閱讀 6個讓大腦不生銹的方法 2009年05月04日 11:29:59 來源:39健康網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產生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又改變大腦”,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道出了大腦塑造的循環規律。臺灣《康健》雜志4月刊就撰文稱,大腦是不是能發光發熱,關鍵在于你自己。現在就教你6個讓大腦不生銹的方法。 大腦越開心,學得越好。 帶來快樂感覺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是提升學習效率的要素之一。東京工業大學教授茂木健一郎認為,模倣是大腦重要的學習方式,特別是模倣自己欣賞的人,能激勵自己。 愛運動,頭腦更聰明。 《大腦當家》的作者麥迪納指出,運動會使腦細胞得到更多氧氣和養分,還能增加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濃度,幫助神經元生長。常做運動的青少年,能運用更多的認知資源做作業,保持良好的成績。建議利用午休時間散散步,在學習和工作間隙,做做肢體活動。 努力、好奇、放松有助創意。 大腦想不出新東西時,不要再鑽牛角尖,做做別的事,出去走走,睡一覺都可以,或找一個單獨放松的場所,比如浴室。 提高大腦注意力。 一是分段落,在接觸某個信息時,最好從基本概念開始理解內容,循序漸進地學習,不要囫圇吞棗似的學習。二是不能一心多用,如果一個人作業過程中一直被打斷,錯誤率會提高50%。三是用情緒刺激別人,當你說話時,大約每10分鐘左右,發現別人眼神渙散時,可以用和主題有關的故事或能引發情緒的事件,重新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理解、圖像有助記憶力。 一是分散比集中記得牢,時常把以前的東西拿出來復習一下,再加入新的相關資料一起思考,就能將新舊知識都記住了。二是搞清楚信息的意義,多結合真實的經驗和例子來理解主題,就容易記憶了。三是利用圖片優勢,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視覺化,或讓他們彼此產生聯係,就更容易記憶了。四是多練習。 睡得夠才能學得會。 午休半小時,可以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作息習慣自己感覺每天睡幾小時舒服,就睡幾小時,但不要熬夜。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