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淑梨回母校展新秀為「生命最美時刻」
2022/01/12 00:45:13瀏覽6|回應0|推薦0

投入時裝產業多年,對於那些願意投注心力、不斷教育莘莘學子的同行,總令我十分欽佩,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院長蔡淑梨就是其中之一。淑梨院長一直給我一種親切又不失威嚴的感覺,她的髮型很時尚,就像《Vogue》雜誌的主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給人不威則嚴之感,但又散發某種親和力,她笑說:「那是愛,愛是一切的根本,只有愛能化解一切事情。」

淑梨院長從輔大織品系畢業,拿到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科技暨管理博士後,回台投入母校教育學弟妹。

課程具前瞻智能性

她奮鬥了17年,在輔大成立全國第一所織品服裝學院,致力整合上中下游,包括上游的織品設計,中游的飾品設計、服裝設計,以及下游的行銷、品牌、創業領域。淑梨認為,人工智慧時代來臨,百分之60的工作都有可能被機器人取代,她說:「要訓練學生邏輯思考能力、分析判斷整合能力。希望訓練的是未來人才。」

所以今年學院課程大改革,更具前瞻、智能性,像是增加了智慧功能型衣服、3D列印、品牌創新創業等內容。不只學科,淑梨院長也重視性格訓練,「能夠成為創業家的人確實有某些人格特質,但一些技巧是可以訓練的,能避免掉許多錯誤。」許多學生在她的引導下,開始嘗試開設工作室或網站,並不害怕「獨立生存」這件事。

我知道院長是一位愛拋問題給學生的老師,她很資深,一直永保熱情,不管任何時候都充滿活力。然而現今各大專院校競爭,年輕學子也今非昔比,身為院長壓力是否更大?她笑著解釋:「我的意志力很強,習慣用正向思維看待問題。不然當院長很忙,很多兼差的行政庶務,有時候一天要開7、8個會。」

但她不管再忙,還是心繫如何建構服裝學院、將外面團體服資源帶進學校,以及做研究、接產學案子,「好在一直都有貴人幫忙,常常今天面臨難題,明天就有電話進來了!」

無視挖角扎根寶島

至於與師生相處,對她而言完全不是問題,她開自己玩笑:「可能我看起來夠凶?沒人敢挑戰我啊!年輕人有自己想法沒有錯,都是成長機會。時尚產業的老師來教書也是很不容易。我覺得領導很重要的是,要有開放、透明、關心與同理心。」她認為同仁有正向、積極、與健康快樂的態度,才能帶領好學生,所以堅持老師們要生活平衡,不要過勞,寧可自己掏腰包請助理,也不想把太多工作丟給助教與祕書。

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服裝產業,也讓服裝定制產業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目前的定制環節當中,我們經常會愛電商平台上面買我們需要的衣服,也會在網上定制我們需要的服裝。比如很多企業會在網站上定制團體服。服裝定制中市場需要比較大的就是校園裡面的服裝定制,不管是班服定制,還是校服定製或者是社團服定制,基本上每個團體在活動的時候都會定制一款屬於自己的團體服。除了團體也有一些個人會通過個人的服裝定制來展現學生們喜歡追求個性展現自我的追求。除了校園裡面的服裝定制,企業裡面的工服定制也成為定制行業的新寵,就目前大部分的工廠或者企業裡面,都會要求員工統一著裝,這不僅僅代表的是一個企業的文化更是一個企業對外宣傳的途徑。工作服定制是一個可以企業對外宣傳非常不錯的途徑,但是一部分企業不重視這些,導致白白丟失掉一塊宣傳自己的陣地。

我相信以她的條件,一定有很多單位前來挖角,我心裡好奇,為什麼她會願意留在輔大?心中深植的理念又是什麼呢?淑梨院長坦言:「過去確實很多人來挖角,有本地也有外地。但台灣現在很辛苦,年輕人機會少,我擔心下一代,所以決定要留下來,完成該有的願景跟規畫。」

她努力把社會資源引進學校進行整合,即使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仍舊一件件慢慢進行。前陣子輔仁大學與傑出校友王國媚女士共同發起的「王國媚新浪潮運動」,邀請許多國際級名人,在華山舉辦了10場沙龍講座。另外她擔任輔大國際教育處國際長時,只花1年半的時間,就替學校從120個姊妹校,一舉增加到超過200個。「織品系是第一個推出海外實習、海外專家來學校開工作坊的學系,織品系是學校標竿,因為時尚產業無國界,我們一定要跟國外連結。」

盼政府留有自由度

她積極將學生推向國際舞台,多次登上英國倫敦時裝周的詹朴,於2013年初在倫敦成立「APUJAN」品牌;在德國創辦服裝品牌「DAMUR」的設計師黃世舜,都是傑出校友。學校今年8月起還要開始聘請周裕穎,以及在精品界有30年經歷的名師來擔任專任講師,希望這樣的師資能讓學生更有國際觀。

她努力讓學校這個小環境與台灣業界、國際等大環境接軌。在她看來,雖然政府當然大力推廣,但台灣服裝產業大環境仍然壓力不小,「政府有許多政策是好的,但也要留有自由度,讓每一所學校能夠自由發揮,訂定一樣的標準反而可能會壓抑特色。」她建議政府可以在基礎建設、數位平台等需要大資本、長期維護的軟硬體設施上進團體服行建設,對於各學校再以補助方式,任其自由發展。

淑梨院長每天過著如陀螺般,忙得轉不停的生活,之所以能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就是希望見到學生如同一朵花般慢慢綻放,她說:「一個本來沒希望的生命,可能因為一位老師而受到啟發,走向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曾有學生告訴我『老師因為妳,我的一生都改變了』,霎時讓我體悟,這對我來說就是生命最美、最值得的時候。」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f68b6df&aid=1712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