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06 15:06:32瀏覽453|回應0|推薦3 | |
危機四伏的鷺鷥林 一、鷺鷥林是怎麼形成的 台灣的鷺鷥林主要是由小白鷺、黃頭鷺和夜鷺所組成的,在每年繁殖期間,常聚集數以千計的鷺科鳥類,利用相思樹林、木麻黃、紅樹林等築巢,地點多選在人為干擾較少的偏僻地區、海邊、湖畔、廢棄魚池附近,食物容易取得的地方,尤其是海邊,漲潮或退潮時,常有許多小魚蝦,爲追尋微生物而跟著進出,常引來成群的水鳥跟著爭食。還有廢棄的魚池、捕完魚的魚池、漁夫會把水放乾,這些不要的小魚,便是水鳥的最愛,漁夫們也樂得讓他們幫忙,清除掉不要的小魚,以免下次再養時,消耗掉餵魚的飼料。 小白鷺和夜鷺都以魚蝦為主,但兩者的習性不一樣,夜鷺喜歡在夜間或晨昏時間活動,以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常會耐心地站立在水邊等待;小白鷺則喜歡快速追逐,或以腳振動的方式,讓魚蝦跑出來再啄食,捕食的時間,以白天為主,兩者重疊的時間不大,但偶爾也會發現夜鷺和小白鷺爭食的現象。黃頭鷺則四處覓食,以昆蟲、蛙類、蜥蜴等為主食,三者在一起,不會增加競爭的壓力。小白鷺、黃頭鷺和夜鷺,在鷺鷥林內,各自築巢,就像住公寓一樣甚至於比鄰而居,亦能相安無事。遇有警訊,不分彼此,成群升空,以震撼的叫聲,威迫驅離敵人。 二、孵化的先後,關係日後的生機 鷺鷥林雖然都發現在比較偏僻、食物容易取得的地方,但在育雛期間,數以千計的水鳥聚集在一起,所以需要食物的量非常龐大,食物的多寡,常決定繁殖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就以小白鷺來說,每巢約下一至三個蛋左右,孵化的順序亦有先後,雛鳥以二至三支最為常見,也有一巢四隻的情形,最先孵化的雛鳥,活動力和體型常超過其他弟妹,而親鳥餵食時,也常以索食動作最激烈,嘴巴張得最大的優先,直到牠滿足為止,才會輪到其他雛鳥。曾經在海邊觀察到一隻繁殖期間的小白鷺,陸續地捕食約二十條小魚才飛回去,這些小魚,經消化液的浸泡、軟化後再吐出餵食,餵食時,由雛鳥直接從親鳥口中索取,所捕捉的小魚,也會因雛鳥的成長而變大,食物的來源如果充沛,每隻雛鳥都能順利成長,體型差異不大,如果食物不足,便會從最弱小的雛鳥開始死亡,存活的體型也有明顯的差異。表面看起來,是一件很殘酷的事實,其實這是牠們唯一生存的方法,如果親鳥把食物平均分配,則可能因營養不良而全部死亡,或者是養成虛弱的下一代,因無力和其他鳥類競爭而滅亡,只有把有限的食物,集中在最強壯的雛鳥身上,才有機會培養出健康的下一代。 三、離巢前夕是最危險的時刻 鷺鷥林的鳥巢,是以細小的枯枝穿插築成的,看似鬆散的碟狀鳥巢,其實隱藏著高度的技巧,透氣而不易被強風吹散,有時枯枝不易插入,還會以震動的方式,慢慢插進。由於架構的巧妙,才能承受的起,親鳥每日不斷地起飛、降落,和逐漸成長的雛鳥,日夜的踐踏。雛鳥的成長很快,需求日增,親鳥更顯得消瘦與失去光澤,雖不停地來回奔波也難於滿足小鳥的需求。雛鳥為了爭取更多的食物,還會擠到鳥巢的邊緣,張嘴鼓翅,吵鬧不休,有的甚至於冒險登上較高的樹枝,如果不小心被擠落或掉到樹下,就算沒有摔死或淹死,親鳥也不會再來餵食,結果不是活活餓死,就是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因此,離巢前夕,和開始獨立面對陌生的挑戰,是死亡率最高的階段。 四、鷺鷥林未來所面對的危機 記得第一次,見識到鷺鷥林壯觀的場面,是在偏僻的海邊,木麻黃的防風林地,才開始接近,就引起一陣騷動,厲聲尖叫,群起飛舞,鳥糞就像雨點般,飄灑而下,只好離開,再以偽裝的方式逐步進入,才相安無事,但刺鼻的腥臭味,讓你難以忍受,這也是附近的人很少進入的原因,加上肉和蛋都少利用價值,因此在這方面並不構成威脅的原因。而食物也沒太大問題,最近在淡水河邊,曾遇到一位撒網捕魚的人,在漲潮時,隨便一網撒下,就有兩百多條,這些都是多刺不受歡迎的小魚,足足浪費了他約半小時才拆完丟回海裏去,只留下兩、三條較大的烏魚,這些人們不愛的小魚,都是水鳥們的最愛。因此,捕捉和食物的問題可能都還在其次,最重要的問題出在棲息地的破壞,產業道路和步道不斷地增建、開發,海邊觀光休閒的區域不斷地擴大,原來棲息的地方不斷消失,而新的地點又很難找到,因此,有必要在食物充足,適合繁殖的地區,畫出足夠的空間,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讓牠們能安心地繁殖下一代,而人們只能在水域的對岸,護欄外或隱蔽的步道內觀察。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