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介石一生作過不少錯誤的判斷,但是,其中最大的誤判可能就是以為毛澤東跳不出他的「一握
2011/01/25 05:58:52瀏覽355|回應0|推薦0



重慶談判 蔣介石欲扣毛澤東






楊天石






January 23, 2011 06:00 AM | 930 觀看次數 |  | 5 5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圖片 1 / 2

1945年美國大使赫爾利(中)赴華調停國共之爭,並促成蔣介石(右)與毛澤東(左)重慶談判。(歷史圖片)






 


 



抗戰勝利,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家大計」。毛澤東本不想去,但是,抵不住蔣介石三電邀請,斯大林(史達林)兩電勸說,美國赫爾利又出面保證他的
安全,於是,毛澤東決定由劉少奇代理職務,同時命令劉伯承、鄧小平回到前線,要他們「放手打」,因為「你們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談得越好」。
8月28日,毛澤東身穿藍灰色中山裝,頭戴巴拿馬式的盆形帽,腳穿黑布鞋,微笑著到達重慶。

9月3日,毛澤東通過周恩來、王若飛提出11條談判要點,主要內容是:

一、確定和平建國方針,以和平、團結、民主為統一的基礎,實現三民主義。

二、擁護蔣主席之領導地位。

三、承認各黨各派合法平等地位,長期合作,和平建國。

四、承認解放區政權及抗日部隊。

五、嚴懲漢奸,解散偽軍。

六、重畫受降地區,解放區抗日軍隊參加受降工作。

七、停止一切武裝衝突,令各部暫留原地待命。

八、實行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作。

九、由國民政府召集各黨派及無黨派代表的政治會議,各黨派參加政府,重選國民大會;由中共推荐華北五省主席、六省副主席、北平、上海、天津等四市副市長。

十、公平合理的整編全國軍隊,解放區部隊編成48個師,駐地集中於淮河流域及隴海(鐵)路以北地區;設北平行營及北方政治委員會,任中共人員為主任。

十一、釋放政治犯;保障各項自由,取消一切不合理禁令,取消特務機關。


毛澤東等人來到重慶,蔣介石最初是持「誠摯」、「寬大」、「忍耐」的方針,但使他反感的是中共提出的第九、第十兩條,即要求華北五省主席、六省副主席、四
市副市長、北平行營主任等職,以及編組其軍隊為48個師等。蔣在日記中認為他們獅子大開口,「要求無厭」。至於是第四條「承認解放區」,則認為「絕對行不
通」。他指派王世杰、張群、邵力子、張治中為談判代表。

9月27日,蔣介石的心態發生180度大變化。他在日記中指斥毛澤東
為「害國殃民,勾敵搆亂第一人之罪魁禍首」,企圖扣留並加以「審治」。29日,他在日記中寫下了中共「資抗戰之名義,而行破壞抗戰之實」、「擁兵自衛,割
據地槃(盤)」等「罪惡」,為其實施拘留計畫做準備。但是,毛澤東為兩黨談判應邀而來,蔣介石不能不考慮此舉的國內外反應;其中他最擔心的是蘇聯會以此為
藉口,出兵占領新疆,拒絕從東北撤兵。之後幾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反復思考扣留毛澤東的利弊得失,但最後覺得不能「稍有孟浪」,「使內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
紛擾」,決定拋棄這個計畫。

至10月8日止,雙方共會談13次,
10月10日國慶日的下午,雙方代表共同簽署「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這份「紀要」由周恩來起草,共12條,雙方一致確認: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
國的新階段」,必須「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在蔣主席的領導之下,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雙方也一致確
認:「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法,為達到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

關於政治民主化問題,「紀要」宣布,雙方一致主
張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協商國是。人民自由、黨派合法、廢除特務機關、釋放政治犯、地方自治等問題,雙方一致同意或基本一致。
在軍隊整編數目上,雙方意見趨近。關於國民大會問題,中共堅持代表重選,延緩召開,國民黨則堅持1936年原選出之代表有效,名額可以增加。雙方同意將此
問題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解決。關於解放區地方政府問題,中共先後提出四種方案,國民黨均以「政令統一必須提前實現」為理由加以拒絕,中共方面提出,願繼續商
談。

「紀要」的簽字是大喜事。飽經戰爭之苦的中國人終於向避免內戰、化干戈為玉帛前進了一大步。同日,國民政府發布授勛令,
對大批抗戰文武有功人員授予「勝利勛章」。蔣介石為了使中共方面「有所感悟而為之悔改」,特別在受勛人員名單中加進了朱德、彭德懷、葉劍英三人,又加進了
毛澤東和董必武,還加進了鄧穎超。

同日下午4時,蔣介石到桂園訪問毛澤東,為其送行。毛澤東提出,當晚住到蔣介石的林園官邸去。蔣介石表示歡迎。當晚,蔣和毛、周一起乘車到國民政府禮堂參加國慶慶祝酒會。

10月11日晨,蔣介石約毛澤東共進早餐。餐後,二人再次對談,蔣介石向毛澤東強調,「所謂解放區問題,政府決不能再有所遷就,否則不能成為國家。」毛澤東則答以此事留待周恩來與王若飛在重慶繼續商談。9時半,陳誠代表蔣介石到機場送行,張治中則一路將毛澤東送到延安。

10月12日,蔣介石回想他和毛澤東在重慶的多次接觸,日記云:「共毛態度鬼怪,陰陽叵測,硬軟不定,綿里藏針。」不過,他仍然充滿自信,相信可以戰勝毛澤東。其「反省錄」云:「斷定其人決無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礙我統一之事業,任其變動,終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蔣介石一生作過不少錯誤的判斷,但是,其中最大的誤判可能就是以為毛澤東跳不出他的「一握」。(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近史所榮譽學部委員)(系列之四)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重慶談判 蔣介石欲扣毛澤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82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