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时代周刊:中国共产党真的控制着其军队吗?
2011/01/17 16:25:12瀏覽266|回應0|推薦0

时代周刊:中国共产党真的控制着其军队吗?







【多维新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9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2日结束中国之行,美中关系似乎处于了回暖阶段。但是美国《时代周刊》12日刊文,以《中国肩膀上的危险芯片》为题,解析了影响美中关系现阶段发展的一些“危险的”中国因素。


文章称,在近期有关美中关系的一个晚宴上,话题转向了中国和日本在东海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一位著名的银行家不耐烦的打断了讨
论,称美国和中国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谈,而不是去谈论海洋中的一小片石头。这位银行家所谓的重要事情就是指贸易赤字等问题。尽管这是对于国际关系的显著
误解,但这种现象在一些商业领域普遍存在。


国际冲突的历史就是一个大的构造力量,就像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担心、嫉妒和恨一样。看似是非常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故都能螺旋式上升为大国之间的竞争,甚至是战争。当时萨拉热窝发生的小的危机又有谁能预测最终发展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呢?


亚洲处于繁荣之中,这是因为它处于和平以及广泛的政治稳定之中。但是,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亚洲地域政治的结构,华盛顿依然是亚洲最具实力的政治和军事玩家,因此,在帮助控制正在失衡的亚洲能力上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使用得当,美国将能够帮助确保亚洲例如“海洋上一片小石头”这类的争论不会最终演化成伴随着政治性贸易协定、军备竞赛以及代理冲突的新冷战。如果新冷战发生的话,届时的亚洲将与世界目前看到的亚洲有很大的不同,而亚洲对于那些银行家来说,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在某一层面上,美中关系处于一个良好状态之中,从尼克松(Richard
Nixon)总统时期起,美国的历任总统都致力于将中国加入到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之中。就其本身来说,中国已经将经济发展视为其主要任务,采取与美国合作
而非对抗的方式。中国现代化之父邓小平指示北京在其对外关系中采取一种谦逊战略以及一种与美国的隐性同盟关系。双方的成长似乎都是合理的。


但是,文章称,两国之间新的压力促使两国形成一个更为好斗的关系,只需要听听美国国会有关中国的辩论便可知一二。而在中国,更为控制的、理性的战略决策系统让政策看起来更加不可预测。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中国用一种莫名其妙的方法对待奥巴马政府。奥巴马总统从执政起,就讨论大国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与中国战略对话的极端重要性。他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当时的旅行被各种象征性的中国方式所协调。


除此之外,中国明显用一种战斗式方式对抗奥巴马。中国对于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Dalai
Lama)以及美国对台军售作出过度反应,而这两项事宜都是可以预测的常规活动。中国也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羞辱”了奥巴马。这些行为可以被视为是一系
列的误解以及单个事件,但是当这些事情与中国在亚洲新的自信联系在一起时,就暗示着有一个更大的趋势存在。


在中国观察家中有着对于是什么导致这样的转变的很多猜测,可能是由于即将于2010年发生的领导层改变,或者是新一代年轻的共产党官员的崛起,又或者是中国的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性,再或者是由于不断增长的中国民族主义。


对中国外交部有着很大影响的国务委员戴秉国近日撰写了一篇9,000字的文章,列举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拒绝任何替换或者挑战美国霸权的谈话。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依然遵守着邓小平时期的和解路线。


但是,中国的另一个权力中心则可能没有把事情看得如此光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体系的一个力量,并坚定的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也都拥有军事授
权。在过去的15年中,这一状况似乎并不属实,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给予了更大的预算和更大的自主权。在美国防长盖茨此次对中国的访问中,盖茨提及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机试飞的情况。胡锦涛主席似乎并不清楚有关试飞的具体细节。


文章最后称,中国军队或许由于这些预算以及他们意识形态和战略思维定势,似乎认为美国是中国的劲敌,相信北京的华盛顿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目前美中关系最大的疑问就在于,所谓的成长真的处于控制之中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真的控制着其军队吗?

 


(何可丰 编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多维新闻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80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