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霸权轮回:该轮到中国了?
2010/12/11 17:42:18瀏覽218|回應0|推薦0

2010年12月03日 08:07 AM

霸权轮回:该轮到中国了?






 









谁也说不清中国,谁也看不透中国,但谁都在解读中国,谁都在预测中国。



1978年,当邓小平开始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不仅西方人,就连中国人自己,也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30多年过去,中国经济这列火车,
虽然磕磕绊绊,虽然经历了许多危机,但居然没有翻车,反而越驶越快,让铁轨两边的旁观者看傻了眼,也让车上向外赏景的乘客闪昏了眼。



预测中国何时超过美国,如今已经成了西方经济分析师类似赛马赌注般的嗜好,每次预测都会缩短好多年。最新的预测是美国大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上个月的估算: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2年超过美国。



2012年?这么近?不是拐个弯就能到的吗?不是伸出手就能摸的吗?但那些花花哨哨的理论呢?那些婆婆妈妈的告诫呢?不是说没有文化的彻底改造、没
有政治的配套改革,中国经济这列超载的火车迟早要出轨吗?不是说没有科学精神的牢牢扎根、没有企业文化的深厚培育,中国经济这架过时的飞机不可能真正地起
飞吗?但为什么如今这列火车仍在摇摇晃晃地疯跑、这架飞机仍在颤颤悠悠地高飞呢?难道早已成为笑谈的大跃进口号“超英赶美”,如今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难道中国真的时来运转,暴发户真的就要赶上老贵族了?



海内外的学者也跟着凑热闹。美国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去年出了新书《中国大趋势》,忽悠得中国人眼湿心热;英国的前马克思主义学者马丁·雅克也在今年专门推出了中英文的《当中国统治世界》,煽乎得中国人鸟飞雀跃。



《为何西方统治世界——暂时》便是当代无数试图解释东西差异、试图解读中国崛起的专著中最新的一本。



初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刚刚读完《当中国统治世界》,当时的我,对这类谈论谁在统治世界、谁将统治世界的书有些“反胃”,但看到该书封底推荐此
书的人中,有许多我喜欢的学者,诸如美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出于好奇,我开始阅读这本长达750页的
历史书。



还好,这本书并非预测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的赶时髦的应急之作;还好,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并无艰涩的学术术语堆砌。



该书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英文书名是“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目前尚无中文译本,为方便中国读者,我暂且给它起了一个不那么文雅的中文书名:《为何西方统治世界——暂时》。



在造成大半个伦敦城瘫痪的12月初的一场大雪中,我终于读完了这本的最后一章。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本书说的“西方”是广义的,除了现代欧洲人或欧洲后裔所居住的国家之外,还包括古代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旧世界西半部的所有文明。但此书所说的“东方”却是狭义的,主要指中国,最多再加上日本和朝鲜,但似乎不包括蒙古和东南
亚诸国,更不包括印巴次大陆和中亚诸国。



虽然此书主旨并非预测中国何时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全书主题自始自终没有离开中国。引言之初,作者虚构了一个故事:19世纪中叶,中国炮舰开入英
国泰晤士河,清朝要员在伦敦干预操控英国内政,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则被迫离开妻子,出使中国,如同人质,长期被困紫禁宫,留起了辫子,潜
心研习儒学。但历史真相却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炮舰开进中国长江,阿尔伯特亲王未去中国,反而是一条北京犬被洗劫颐和园的英国军人带回家乡,送给维
多利亚女王作为宠物,被女王赐名为Looty。

这位出生在英国的作者接着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19世纪的历史结局不是阿尔伯特亲王去中国,而是Looty来英国?



从此,这个问题便像个幽灵,不时地出没于全书不同的章节中。但作者的答案听上去却简洁明快:地理。



用如此简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本750页的历史书,似乎有些不太公平。虽然莫里斯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在东西方文明差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他的理论似
乎并非简单的地理决定论。最近他在BBC新闻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官方媒体“人民网”也马上翻译转载,引发许多中英网民跟帖,此文中有一段话,也许能
够更好地概括莫里斯的理论:“世界上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为什么有些群体固守狩猎与采集的生活方式,而其他群体却能建立帝国和经历工业革命呢?其原因
与人种、信仰、态度或伟人无关,只与地理有关。地理决定了社会如何发展,但是社会如何发展同时也确定了地理的含义。”



具体到他在引言中提出的那个问题,他的答案是:地理因素使欧洲人比中国人更轻易地跨越了长度只有太平洋一半的大西洋,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地理因素
与社会发展互相推动,使英国最早实现了工业革命,最早实行了议会民主,最早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奥秘,最早成为了全球海上霸权,进而可以跨越半个地
球,把炮舰开到中国长江。




生常谈?多少有些。如果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在为英国为何打败中国、西方为何领先东方寻找原因,那也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因为在这本书出版前,此类专著早已汗
牛充栋。这本书的新鲜之处在于,它更多的是对西方人的一种警示:不要以为西方会永远领先,东方很快就会赶上来,换句话说,就书名而言,它的重点不在“为何
西方统治世界”,而在“暂时”。



不过,莫里斯字典里的“暂时”一词,也是数百年,他的“长期”一词,则是一万六千年。中国有个典故:坐井观天,印度也有个典故:盲人摸象,两者讲的
都是空间上的错觉,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外一种错觉:时间上的错觉。我们看不清藏匿在更久远厚重的历史尘埃中的长期走势,常常把“暂时”的文明消长看成是某
种固有的、不变的、锁定的现象。



莫里斯试图克服这种“时间上的错觉”,他在这本书中努力穿越16000年的历史隧道,以更长远的眼光来把握历史的走势,独创了“社会发展指数”:用
四个量化指标(1、能源获取;2、城市人口;3、信息技术;4、战争能力)来衡量不同时间点和空间点上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并描绘了相应的曲线
图。



初看这幅走势图,我也吃了一惊。原来16000年的历史竟然可以如此“一目了然”!莫里斯深知他的曲线图一定不会十分精确,一定会引起争议,但他仍
然认为,对历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即使是有争议的量化标准,也要胜过那种毫无量化指标的、模糊的、文学化的定性描述。根据莫里斯的曲线图,我们似乎
终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走出时间的“孤井”,摸一摸历史的“全象”了。这个曲线图至少显示出两大历史走势:一、在这16000年中,无论东西方,社会发
展在90%以上的时间内基本是水平线式的渐进发展,只是到了近几百年,才突然变成了垂直线式的突进发展;二、在这16000年中,西方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
领先东方,但大约在公元541年左右,东方的社会发展分数超过了西方,结束了长达14000年的西方领先时期。而此后的一千多年中,中国的社会发展指数一
直领先于西方,而西方只是在最近几百年才领先于中国。

莫里斯说,这个曲线图至少削弱了两个理论的根基:一是认为西方社会发展程度一直比东方高的“长期锁定论”,二是认为东方社会发展水平一直比西方高、西方在近现代超越东方不过是一种偶然事件的“短期意外论”。



所以,在莫里斯看来,西方才是“暴发户”,中国才是“老贵族”;中国人一直追求的“超英赶美”目标,也不过是回归数百年前的“正位”。



在西方,分析文明盛衰消长的专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书还有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大卫·兰德斯的《富国穷国》和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几本书我都有幸仔细阅读过,获益匪浅,但看完这些书,我仍然有一些不满足的感觉,仍然有一些疑问未获解答。



至少《枪炮、病菌与钢铁》与莫里斯的这本新书都或多或少地淡化了文化因素的作用,这是不是因为他们担心被人指责为歧视弱势文化或政治不正确,而不适
当地低估了文化因素的作用?或者因为他们没有在东方文化环境中生活过,所以缺乏对东方文化保守性、压抑性的切肤之痛?而五四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把中国近现
代落后的原因归咎于儒家文化,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进一步仔细阅读和研究了莫里斯对文化因素作用的论述之后,我又感到,莫里斯所说的地理因素的决定作用,指的是地理因素的初始作用:文化毕竟是后生的现
象,而最初导致文化形成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在莫里斯看来,就是某一文明或文化所产生的地理环境。莫里斯有一句话,反复在他的这本新书中出现。这句话就是:
“任何时代都会产生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思想”,大概可以概括他对文化因素作用的理解。



但文明兴衰是否由单一因素所决定?即使有相对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不是就是莫里斯所说的地理因素?人们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争论也一定会持续下去。



除了强调地理因素的作用之外,莫里斯还反复以文明核心和文明边缘的不断转换来解释文明的消长兴衰,颇有新意。在他看来,人类最初有几大农业文明,都
有其核心和边缘,其中尤以西方文明的核心转换特别频繁、剧烈——原来处于边缘的国家或地区,后来转变为新的核心:“在旧世界的几个农业核心中,最西端的农
业核心位于西南亚,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文明的基础。到了公元前500年,它已扩张到欧洲,其重心移至地中海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到了公元1500年,
它又进一步扩张,其重心移至西欧。到了1900年,它再跨洋扩张,其重心移至北美。”但莫里斯认为,东方农业文明的核心,则基本上在中国境内的黄河和长江
之间转换。



根据莫里斯的说法,近现代全球化的出现,使得人类最初的几个农业文明核心全部转变成为西方工业文明核心的边缘,但昔日的几个边缘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
参与全球化之后,也在变成新的核心:“在20世纪,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转而吸收亚洲的资源。随着集装箱货船和喷气式飞机把浩瀚的太平洋变成一个小水塘,
那些处于落后边缘的国家或地区,先是日本,接着是亚洲小虎,最后是中国和印度,纷纷成为更新的全球核心。”



在他看来,古今所有文明的核心与边缘的转换,其原因都是地理因素与社会发展的交互作用。



当然,作为历史学家的莫里斯,也抵御不住偶尔兼职一下未来学家的诱惑——他在BBC新闻网发表的那篇文章中预测说,21世纪中国的崛起,可能会重新安排全球核心和边缘的分布:“当我们步入21世纪中叶之时,权力和财富将跨越太平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可惜的是,历史学家比较擅长的研究领域似乎是过去,而非未来。



在莫里斯这篇文章后,第一个跟帖的英国读者这样写道:“我岁数比较大,还记得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唱衰亚洲、预测非洲复兴的时候。”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邮箱:weicheng_ft@yahoo.co.uk 作者微博:http://t.sina.com.cn/weichengft





















魏城上一篇文章:


“越来越瞎搞”的中国房调 2010-11-12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位85后读《活法》 2010-11-22
评布莱尔的《旅程》 2010-09-13
书评:《亚洲有被美国孤立的危险》 2010-08-27
本文涉及话题:东西方
中国与世界
书评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排序:
评论总数 [ 186 条 ]

2010-12-03 09:47:54匿名 来自美国
虽然经历了许多危机,但居然没有翻车,反而越驶越快





===

可惜里面的乘客已经死了小一半,剩下的一大半在等死,只有列车长室里的几个人逍遥自在。
转贴 回复 支持(1066) 反对(102)
2010-12-03 09:57:32boss6tg 来自河北省廊坊市
大清国的GDP大于英国,但还是敌不过英国。

现在的中国靠卖地皮、制造袜子、打火机累积起来的GDP也不少,但是靠这些东西成不了霸权。中国是否有自己的微软、IBM、波音 空客 sony TOYOTA 三星 LG ?没有,一家都没有。你能想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居然没有一家具有真正实力的高科技跨国企业?

我们能否在世界经济金字塔往上爬升(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产业升级”),这还是个未知数。
转贴 回复 支持(830) 反对(51)
2010-12-03 11:04:40davide_woo 来自上海市
“可惜的是,历史学家比较擅长的研究领域似乎是过去,而非未来。

在莫里斯这篇文章后,第一个跟帖的英国读者这样写道:“我岁数比较大,还记得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唱衰亚洲、预测非洲复兴的时候。””



亮点总在最后!呵呵!
转贴 回复 支持(343) 反对(9)
2010-12-03 11:12:41littleyuyu 来自香港
看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反而越来越困惑



也许要到醍醐灌顶的最终境界,才能看透这些,但是就算是能到那个时候,八成已经活不久了
转贴 回复 支持(240) 反对(2)
2010-12-03 17:28:18hjr0379 来自河南省
中国有资格说霸权回归了吗?恐怕还不能。创新的问题解决不了,全球最大的统一大市场的劣势一定会暴露。而在一个追求高度统一意志的国家实现“创新”又谈何容易?

想起管经济的温总理居然谈起政改。他自从发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成为了全球一流大学"之后,一定有人悄悄告诉了他可信的答案。没有政改,没有自由的思想,何来创新,何来产业升级?永远跟在西方后面,在技术上是必然的,在文化上更是必然的。霸权之说就是天方夜谭。
转贴 回复 支持(215) 反对(10)
2010-12-10 14:18:30liulang1193720587 来自湖北省黄冈市


来自河北省廊坊市 [ boss6tg ] 的原贴:

大清国的GDP大于英国,但还是敌不过英国。

现在的中国靠卖地皮、制造袜子、打火机累积起来的GDP也不少,但是靠这些东西成不了霸权。中国是否有自己的微软、IBM、波音 空客 sony TOYOTA 三星 LG ?没有,一家都没有。你能想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居然没有一家具有真正实力的高科技跨国企业?

我们能否在世界经济金字塔往上爬升(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产业升级”),这还是个未知数。

要知道我们迟早会有的,我才开放30年兄弟,别人的知名企业一般都是有上百年历史的。
转贴 回复 支持(2) 反对(5)
2010-12-10 12:55:45zhywoo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


来自河南省 [ hjr0379 ] 的原贴:

中国有资格说霸权回归了吗?恐怕还不能。创新的问题解决不了,全球最大的统一大市场的劣势一定会暴露。而在一个追求高度统一意志的国家实现“创新”又谈何容易?

想起管经济的温总理居然谈起政改。他自从发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成为了全球一流大学"之后,一定有人悄悄告诉了他可信的答案。没有政改,没有自由的思想,何来创新,何来产业升级?永远跟在西方后面,在技术上是必然的,在文化上更是必然的。霸权之说就是天方夜谭。

赞成楼主的意见,试想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我们需要领导世界的发展的时候,我们拿什么领导世界?我们目前还在模仿,没有能力创造ipad,没有能力设计实用的CPU……我们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啊,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任重道远
转贴 回复 支持(4) 反对(1)
2010-12-10 12:52:28zhywoo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


来自河北省廊坊市 [ boss6tg ] 的原贴:

大清国的GDP大于英国,但还是敌不过英国。

现在的中国靠卖地皮、制造袜子、打火机累积起来的GDP也不少,但是靠这些东西成不了霸权。中国是否有自己的微软、IBM、波音 空客 sony TOYOTA 三星 LG ?没有,一家都没有。你能想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居然没有一家具有真正实力的高科技跨国企业?

我们能否在世界经济金字塔往上爬升(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产业升级”),这还是个未知数。

我很难认同这个观点,这个观点跟愤青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在建国初期抱怨我们不能制造汽车,在50年代抱怨火箭,在60年代抱怨电视,70年代抱怨粮食,80年代抱怨民主……的人有什么区别?



你问问韩国是在什么时候才有的三星?美国是什么时候有的IBM?

看到我们的差距,这自然是国家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不能赞成楼主的意见
转贴 回复 支持(2) 反对(2)
2010-12-09 15:52:56mypyysys20 来自云南省昆明市

国目前作为世界上的第二经济体,但是如果要称霸可能还是具有较高的难度。我们确实缺少许多的高新科技企业,但是我认为说中国一无是处那是不对的。我记得原
来有人评价中国的和平崛起内在意义的时候,用了十六字来评价“韬光养晦,潜龙在渊,暗度陈仓,曲线称霸”来看的,虽然我们目前的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似美好前
途一片光明,但是我相信国家目前并没有任何的松懈。可以说几乎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因为越是美好,可能潜在危机就更加的多。中国政府并不是一个无能或者是
你都知道看得清的问题,国家不可能不知道。毕竟它必须从一个全局观念来看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是你认为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根本上我是赞同中国政府及执政党
的。
转贴 回复 支持(9) 反对(10)
2010-12-09 13:15:58appletreeblessing 来自北京市

重复 [ 2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河南省漯河市 [ zuifugui ] 的原贴:

确实如你所说。宋朝的政治氛围是极为轻松自在的。转载一篇文章,或许可以佐证之: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很特别。



对外战争方面,总是不如秦汉那么让人酣畅,不如唐朝那么傲视四海。这是一个讲究“宽仁”和“忠厚”的三百年王朝。皇帝不好战,大臣也不担心脑袋随便就落地了。有时候,估计也是经常的事,大臣们还联合起来,用“祖宗之法”约束、顶撞想痛快做事处罚官员的皇帝。



最典型的记载来自侯延庆《退斋笔录》,说的是重用王安石的神宗的不痛快事:



因为陕西打仗时宋军失利,神宗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作出批示,杀一个负责漕运的官员。



皇帝不可能亲自拿刀去杀,必须大臣去办这事儿。问题就出在大臣身上。



第二天,宰相蔡确就来跟皇帝说事了。其事,是来“教育”皇帝的。这宋朝的大臣就是牛,为什么,因为他有“祖宗之法”可以依仗。



神宗不高兴地问他:“昨天我批示你去杀一个人,事情办了吗?”



蔡确不慌不忙地对曰:“我正要跟陛下说这事儿呢。”



神宗问:“你对这事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蔡确看了看神宗,理直气壮地说:“祖宗以来都没有杀过士人啊,我不想让陛下开这个不好的先例。”



神宗听了,沉默了很长时间。他肯定心里非常矛盾:这帮家伙老是不听我的话,这祖宗们怎么这么仁慈啊?不行,不能轻饶了他,我的圣旨怎么也要有点效果啊。



最后,神宗说:“不杀可以,那就刺面吧,把他发配到最荒凉的地方去!”刺面就是类似武松那样,在脸颊烫字,然后发配,这是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



估计宰相来之前,和其他人商量好了,一起对付皇帝。这时,宰相不说话,旁边的另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大臣章惇(门下侍郎,宋朝职权为副宰相,不同于唐朝)说话了。



章惇的名字很有意思,“惇”是敦厚、劝勉。这敦厚还要论证,因为有人说他陷害我们尊敬的苏东坡,但是劝勉确实是这样的,因为这次“劝勉”神宗的事而名垂千古了。



下面看章惇怎么说。



他的口才真是了得,还能绕弯子把神宗绕得迷糊了。



他先这么说:“如果这样刺配的话,还不如杀了他呢!”



神宗果然上当了,说:“为什么呢?”



章惇说:“士可杀,不可辱。”因为在官员脸上刺字,以后就永远磨不掉了,是耻辱。



神宗一听就恼了,声色俱厉地嚷道(也不顾皇帝仪表了):“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



这一句重要的,而且是皇帝的原话我保留了。



大家一起研究一下,一个含义是我这个皇帝的话你们不听,老拿祖宗家法反对我。二是我这样窝囊地做不成痛快事已经不止一次了。第三,这古汉语记载估计也是加工了的,原始的话我们猜测应该是“我靠!他娘的朕就不能做件痛快事吗?你们就不能按朕的意思办一件利索事吗?!”



面对暴怒的龙颜,换哪个朝代也难以找出敢顶嘴的大臣来,这个可以再讨论。



起码这个章惇哥们儿做到了,他软不软硬不硬,说的好听点就是刚柔相济地顶了皇帝的嘴:“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



因为古汉语没有咱们现在进口的丰富标点,用感叹号和用句号意思就大不一样了。或许,章惇真的大声嚷着顶嘴了,这也有可能啊。



最后,两个忠于祖宗家法的重臣赢了想杀人的皇帝。这在宋朝很合理,其他朝代难说。



宋朝,现在看来,对于大臣们来说是幸福的王朝。宋朝讲究宽仁和忠厚,讲究遵守祖宗家法,所以宋朝没有暴君,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残酷的党争和杀戮。宋朝防范的是谋反大事,防范有野心的大臣和将帅。所以,岳飞的悲剧出现也容易理解了。



宋朝初年,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做得很对,避免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其他很多措施,也为后来的子孙们创造了坐天下的政治环境。



宋朝一得一失很突出,军事弱,政治文化和生活稳定和谐。对于军事,花钱买了平安。



宋朝可算是一个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了。



来自江苏省 [ bobbeready ] 的原贴:

宋 不管是政治 还是经济 还是文化 还是科技都是其他朝代很难比拟的
我小学老师就告诉我 宋那段期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据说是很难可能率先改变制度 可惜的是 唯一 在那资本家的力量还差那一段
皇帝的力量开始薄弱的那段期间内 来了一个杀人狂魔 虽然可惜 历史不可能改变 不过有两点 但是可以商讨下 铁木真到底是怎样的人
超越目前生产力的制度是不是好的制度

你老真搞笑,宋的时候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历史书被狗啃了吧,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在明朝好不好,在江浙一带,出现了织布之类的手工作坊。

我倒听说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是挺繁荣的,照着明朝的政治发展下去,搞不好中国得发展成君主立宪制,但是被大辫子一锅端了。明朝末年,国家就组织
了一批人翻译西方传过来的那些科技书籍。明朝的政治也有意思,皇帝20年不上朝,因为内阁的存在,国家照样运转。皇帝,内阁大臣也经常受言官弹劾,不受弹
劾的都不好意思说是在朝廷做官。虽然皇帝亲信太监,但是太监的权利还是由皇帝说了算。别看王振,刘瑾权利那么大,皇上不信任了,权利就被收回了。没有出现
像唐末那样太监可以废立皇帝的事。
转贴 回复 支持(5) 反对(4)
2010-12-09 13:12:22h12566 来自山东省青岛市
对自己的百姓霸吧!?
转贴 回复 支持(9) 反对(0)
2010-12-09 12:46:34splendid 来自北京市

重复 [ 6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吉林大学 [ fengxxy ] 的原贴:

寄望于红色家族,事实证明,与虎谋皮

人们等待过,30多年了

民主并不是简单的药民主,而是尊重宪法的基本章条,这是最简单的目的

民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一点我不想在这里讨论

我要说的是:我们不是要简单打倒谁,或剥夺谁,而是希望民族呈现一个良性循环,即民族的创新来源于多样性

而30多年的实践证明,红色家族无力也不能承担者责任,相反正是他们在竭力阻碍

所以,实现全民和解(主要是与红色家族)实现共生的想法是我们最初的幼稚,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根本不屑

你的想法和我几年前的想法类似

改革我们不认同,因为这种改革不是为民族的改革,而是延续他们继续获取的改革

中国必须变革(不是革命),否则民族在所有方面(道德、制度、资源、后代安全、人才延续、世界共处安全系数、创新能力……)将衰落



来自北京市 [ 匿名 ] 的原贴:

盼望红色家族和普通民众的和解?也盼望红色家族我们一起走向民主?



偏远乡下的小丫头也整体都在盼望来自大城市里的公子哥能够娶她,从而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改变生活的梦想(她们甚至还开会议,集体讨论如何嫁帅哥,在会议上他们热烈争执)....结果是被免费玩了,还挺着肚子在村口傻傻的等



其实,帅哥的确真诚过:在他想和小丫头免费上床的时候,他是真诚的,前后只有5分钟。



小丫头,你怎么不自己想想,人家的富贵是用鲜血换来的(不然怎么叫红色贵族呢),除了经血,你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来换呢????



期盼由红色贵族和你们共同实现民主?!?!民主意味着权力的分享,人家的祖上“贡献”过鲜血,你的祖辈和你贡献过什么????你什么贡献都没做,凭什么和你分享??

愚蠢得不知道自己是愚蠢的想法

事实上红二代所谓的祖上献血不过是一个精心编制谎言。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得到应得的照顾,留下的人大多恰恰是战争中没有流血的幸存者。更何况还有很多没上过战场靠耍笔杆子抱粗腿见风使舵的政客也一样身居高位。



事实是,当年流血牺牲的多数人的后代仍然是贫贱的农民子弟。而所谓红色、流血只不过是为持续享受特权的官二代编造的借口而已。今天如有外敌入侵,这些人跑得比兔子还快。
转贴 回复 支持(16) 反对(0)
2010-12-09 09:53:08你是在玩偶那“言论自由” 来自北京市

重复 [ 5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68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