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別無死守之地 嗎(張大春)
2010/05/19 05:41:13瀏覽297|回應0|推薦0

別無死守之地 嗎(張大春)


2010年05月18日蘋果日報



歷史人物之留名者,往往以一二事端論功過、取榮辱,這樣約分定位,大多冤枉。大人物得大判斷,後人仔細推敲,代為不服,時而翻案,聚訟於千百年以後,紛紜
更多;小人物缺少奧援,往往隨風而逝,誰也不見得有時間心力鑽研他們的想法、體貼他們的處境,萬一留下了甚麼言行功過,也就只能任後人觀微知著,以小見

大,其真實的人生真相便在時光中無限凝縮,謂之「劫灰」,誰曰不宜?民國學者王國維自己「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遺言並未說清他在頤和園魚藻軒投水而死的
真相,但是我每讀此公論學之文,就覺得他對歷史上的小人物特別衷情,這是學問家將材料當人生來親切認識的可貴精神,於今確不多見。
王國維曾為一

題為《黑鞭事略》的筆記做過一篇跋文,在最大程度上為一段湮沒了的歷史撣塵埃、撇垢沫,也稍稍翻轉了一個小人物的歷史評價。這個小人物就是《黑鞭事略》的
作者彭大雅。彭大雅在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宋、元商量聯軍攻打金國的一次秘密盟會中擔任書記官,《黑鞭事略》就是隨行北上與會之後所寫的行記。
詳細敘述了蒙古風土、語言、民俗、官制、貿販、軍備等事,而且細節描述極有精神,是難得的報導文學佳構。


《宋史》在彭大雅這
人身上所著筆墨不多,重點顯然只有一個:這人「後半截」的仕宦生涯官箴不好。彭大雅任四川擔任制置副使──在南宋時代,此官時為抗金抗元而設,是方面軍的
副司令官,一個以軍領政的職務;可想而知,在其位者很容易專擅和貪婪。
而王國維卻披荊斬棘,獨獨看出了彭大雅在戰時創建重慶的事功;認為重慶
一城能夠開築,屏蔽夔峽,成就四川(主要是西蜀方面)作為「復興基地」的根
柢,也就因此而讓南宋得以苟延殘喘了二十年,這都是彭大雅的功勞。但是,兵馬倥傯、矢石交加之間居然築成一座深溝高壘的城池,畢竟招致了民怨。元代一部無
名氏所撰寫的《三朝野史》,其中一則記載了彭大雅自己說明如何建城的話,而今聽來確實顢頇極了:「不把錢作錢看,不把人做人看,無不可築之理!」


保育與開發的戰爭

歷史的縮節之論並沒有還彭大雅一個公道──除了王國維,還真不容易
發現替他翻案的文字,彭大雅也就以 「貪」、「黷」定評了。然而,沒有這個反面人物,元末的明玉珍不能據之而稱帝,抗戰期間也不會有這麼一個「陪都」。最初重慶城在戰火中完竣時,官署請彭大
雅立碑誌功,他只寫了兩句話:「某年某月某日彭大雅築此城,為西蜀根本。」日後,凡是在四川一帶流離無可歸的百姓,大多群聚於此,以為棲止依傍,彭大雅之
雄圖遠略,還真得以千百年的歲月來驗證。

台北近日有文壇前輩跪求總統保留202兵工廠綠地的新聞,對於那38公頃的濕地各有主張
的人看來都是從一
個崇高的綱領上演繹出環境或經濟的前景,淪為媒體事件或論戰了,雙方也只能勾勒出不利於彼方的簡陋草圖,我們看不到任何一方持之以成其論的技術細節,卻連
殺人脅迫之說都繪聲繪影地冒出來了。無庸置疑:這還是一場保育與開發的宗教戰爭。
在已經無法「不把錢作錢看,不把人做人看」的現代社會裡,歷史

訓其實很簡單:彭大雅別無死守之地,中研院的生技園區也別無死守之地嗎?至於前輩作家之一跪,則恰可以見:在應該把人當人看的時代,還是要把總統當神明看
的招數才能驚動視聽。


作者為作家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04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