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評-兩岸協商從量變到質變--由賺大陸錢賺世界財--越密切戰爭危機越小--再合作30年至少強過日本!!!
2010/05/18 21:19:29瀏覽203|回應0|推薦0

社評-兩岸協商從量變到質變--由賺大陸錢賺世界財--越密切戰爭危機越小--再合作30年至少強過日本!!!


  • 2010-05-18
  • 旺報
  • 【本
    報訊】

圖為ECFA第二次專家商談共識一覽。


     馬政
府上任兩年,在兩岸政策推動上,成績斐然。2008年5月20日馬總
統就任時即揭櫫「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以及「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兩岸政策基本原則,為促進兩岸和平與繁榮,開啟歷史的新
頁。兩年來,台海和平及兩岸關
係快速改善,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也凸顯台灣作為「和平締造者」的關鍵角色。


     政府兩岸政策的核心是推動兩岸協商。我方海基會及大陸海協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中斷10年的制度化協商,自2008年6月至
2009年12月雙方已進行4次「江陳會談」,簽署12項協議,並達成1項共識,內容涵蓋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包機、海運及空運直航、郵政、食品安全、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金融合
作、定期航班、陸資來台、農產品檢疫檢驗、產品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及漁業勞務合作等,成果至為豐碩。


     兩岸13項協議及共識的陸續執行,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也逐漸改變長期以來兩岸人員、資金、技術「去多來少」的嚴重失衡
問題。迄今為止,大陸觀光客
來台已超過百萬人次,陸資企業也已開始在台灣進行布局,直航班機及貨客輪亦帶動很多商機,兩岸往來的日益熱絡更吸引大陸各地企
業爭相來台採購,這些實質效益,不僅為台灣經濟帶來活水,也增強台灣對抗國際經濟變局的因應能力。


     兩年來,兩岸協商是在「先
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雙方共識下,以攸關人民利益、爭議最小的經貿議題作為協商主軸;對於雙方累積協
商經驗及建立互信,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隨著經濟議題複雜度日益升高及兩岸情勢的快速發展,兩岸協商已面臨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


     從備受各界關注、預定在第五次「江陳會談」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來看,在實質內容上,已等同是兩岸間的自由貿易協
定(FTA),涉及到貨品、服務
業及投資市場全面開放,其牽涉層面的廣泛及可能引發各層面的效應,已不是單純經濟議題可以涵蓋。因此,雙方對這種高複雜度
協商議題的安排及處理,必須建立新的模式,才能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


     再者,兩岸交流的深度及廣度遠超過以往,衍生的各種問題都有必要透過協商解決。因此,兩岸後續協商不可能再局限於經貿議題,應該延伸到文
化、教育、體育、新聞等各個層面,協商的功能及層次才能夠進一步提升


     至於政治性議
題,包括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議等,因已觸及主權問題,且在台灣內部尚無共識,現階段尚無條件啟動正式協商及對
話。不過,政治議題協商都需要長期的耕耘與客觀環境的營造,政府應該有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與作為,例如可以鼓勵「二軌」、「三軌」進行深度的學術研究及討
論,以為日後協商創造條件。


     我們期待兩岸協商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也期許馬英九政府再接再厲,為追求兩岸和平發展願景作出更大貢獻。


更多
新聞請看《旺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04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