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CFA讓台灣金融業鹹魚翻身(林建甫)
2010/04/14 16:37:31瀏覽366|回應0|推薦0
 

ECFA讓台灣金融業鹹魚翻身(林建甫)



2010年04月14日蘋果日報








台灣的金融業,在金融海嘯後,銀行存放款的利差剩不到1%。藉此也逼迫金融業者產生過度殺價競爭,形成同行血流成河的悲慘局面。金融業成了十足的艱困行
業,除了產生難看的財務報表,更製造現金卡、信用卡的雙卡風暴。

然而金融業更是很特別的,因為其為特許行業:沒有政府點頭,什麼都不能做。於是金
融業在過去兩岸的經濟交流中就成了被犧牲的可憐蟲。民國76年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隔年中國國務院公布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後,各行各業爭先恐
後的登陸。例如中小企業,可能幾位員工或老闆一個人過去,公司就西進了。製造業,連工廠、機器設備都可以想盡辦法搬過去。雖然企業赴中國投資,政府設有登
陸上限的規定,但迂迴、繞道,從海外免稅天堂轉進的公司,都不在少數。唯獨金融業沒雙方政府的首肯,是行也不得。

去年年底兩岸終於簽署金融監理合
作了解備忘錄(MOU),台灣金融業終於可以開始參與大陸市場。但是,因為我國是以已開發的身分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大陸是以開發中國家的身分進
入,我們金融市場對大陸是立即開放,大陸對外國的金融業登陸,則有一堆的限制。



深度廣度齊頭並進


句話說,MOU讓我們拿到進入大陸市場的許可證,就好像是列入大聯盟棒球的40人選手名單,但唯有透過ECFA才讓我們真正下場打球。也就是要讓台灣的金
融業能夠取得實質的對等,必須在ECFA的早期收穫機制中,特別放寬「准入條件」,才能給予台灣金融業有立即的商業機會。

具體來講,我們希望爭取的內容,以銀行業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不必三年分行、兩年獲利的等待期,可立即設分行承做人民幣業務及參股陸銀不受外資
20%上限限制;以證券業來講,爭取全資全照獨立券商的設置,不受必須參股大陸券商最高33.3%的限制,另外要能夠承做A股的股票業務。以保險業來說,
則是調降532門檻(資本額50億美元、成立30年、分行兩年),壽險業合資比可提高到50%以上,合資對象打破單一家的限制。

台灣金融業的實力兼具軟硬實力。優質的承銷、顧問服務、良好的產品設計、豐富的理財規劃,相信可在大陸的金融界輕鬆佔有一席之地。台灣金融業登陸
後,不但可提供大陸人民更好的選擇,相互競爭下更可優化大陸金融業。另一方面,可提供台商多元融資管道,有利台商進一步發展。最重要的是,大陸的利差有3
到5個百分點,藉此可提供台灣金融業獲利的基礎。金融業是服務業的火車頭,也會拉動其他服務業讓台灣經濟得到立即改善,包括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降低失業
率、提振消費……功效。

總之,當ECFA將金融業放入早收清單後,藉由同文同種、同語言的優勢,台灣金融業將得以深耕大陸市場,在深度與廣度兩方面齊頭並進。則目前艱困
的狀態問題將可迎刃而解。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394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