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 灣囝仔吳寶春 世界麵包大賽奪金
2010/03/30 09:11:18瀏覽744|回應0|推薦0

台 灣囝仔吳寶春 世界麵包大賽奪金
2010/03/11
【聯
合報╱記者羅建怡�𨰃x北報導】
台灣麵包師傅吳寶春(中)
十日在法國樂斯福杯麵包大賽首屆麵包大師個人賽, 獲得麵包大師頭銜。(中央社)

台灣麵包師傅吳寶春,昨天在巴黎世界杯麵包大賽個人賽上, 勇奪全球第一面麵包大師世界金牌,不負行前吳揆授旗與民眾
期待, 成為最新「台灣之光」。
○八年獲得同賽銀牌的
他,有「麵包詩人」之稱, 這次以八小時獨力完成七種、兩百五十個麵包,創意、 美感與 口感讓評審驚艷而更上一層樓摘金。

吳寶春說,上台領獎的那一瞬間,現場播放台灣國歌、 國旗在會場飄揚,他內心充滿感動與感謝, 他從沒想過一
個小小的麵包師傅,竟也能讓台灣站上世界舞台。 他感謝生命中所有的貴人,也要將榮耀獻給在天國的母親。

來自全球十七國、廿四位超級頂尖麵包師都想爭取唯一的「 麵包大師」獎,吳寶春抽到最後一位、法國時間九日上午六點進 場,
參賽者須在玻璃窗內工作,一舉一動都在眾人注視下, 公開透明所有製作過程,若非身經百戰,很容易緊張出錯。他說, 以兩
百分的準備應戰,沒有壓力也不覺緊張。
主辦單位在賽程
中,臨時發現發不出酸裸麥麵粉, 吳寶春非但不抗議,還臨機應變,為自己解套, 評審團主席特 別肯定誇讚。吳寶春說,「以不變應萬變」
是參賽最重要的準則,應該立刻面對並解決問題。評審團講評說, 吳寶春的作品用心,美感與意涵 兼具;且做出了「 最好吃的法國麵包」。

吳寶春觀察日本隊的水準不容小覷,賽前他與日本隊一起練習,
彼此都備感壓力;他說,日本是他學習烘焙的地方, 也 會持續到日本習藝。他預計十二日晚間返抵國門。
 
 
 


他,國中畢業 獲國際麵包賽大獎
2010/02/26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吳寶春2008年參加世界麵包大賽,獲得亞軍,
3月要代表台灣參加第一屆個人麵包大師冠軍賽。寶瓶文化/提供

出身屏東內埔鄉下,因為家境貧寒,國中畢業就沒有再升學。 靠著苦學,麵包師傅吳寶春前年代表台灣,拿下世界麵包大賽
亞軍, 並取得2010年第一屆個人麵包冠軍賽資格, 3月要遠赴法國為國爭光。

個小時候最遠只到過屏東市區的鄉下小孩,雖然沒有漂亮學歷, 卻靠著苦學、自學,拿下素有「烘培界奧林匹克」 世
界麵包大賽中第二名,還被外國麵包師傅稱為「 法國麵包做得最好的人」。

寶春下午發表自傳式新書「柔軟成就不平凡」, 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出席授旗, 預祝他能在3月的世界麵包個人 大賽中,再次拿下大獎。

吳寶春上午受訪時表示,他的父母親都是文盲;因為家境貧寒,
除了大哥國中畢業繼續念士校,其他小孩最高學歷都只國中 畢業。

吳寶春2008年參加世界麵包大賽,獲得亞軍,
3月要代表台灣參加第一屆個人麵包大師冠軍賽。寶瓶文化/提供

17歲那年,同村的國中同學到台北學做麵包,問他要不要一起學。 當時他對未來完全沒有想法,一心認為只要能學到一技
之長, 順利當上麵包師傅,將來就能成功。 於是在對製作麵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糊里糊塗北上, 從當個小學徒開始學起。

回想自己從麵包小學徒,到出國比賽拿下大獎的過往, 吳寶春形容當兵之前,做麵包只是他的謀生之道, 他只想
靠麵包安身立命。當完兵之後,做麵包是他的成功階梯, 他開始真正愛上麵包。

在,他則自許為「麵包藝術家」,老麵、食材、麵粉、 烤箱都是他的創作工具和素材。尤其,老麵更深深吸引他, 他
甚至為了研究老麵,努力自學日文和艱澀的微生物學。

年參加世界麵包大賽時, 更不辭辛苦從台灣帶著他花了八年時間培養的老麵到法國。 為了維持老麵的溫度,在 法國旅館,
半夜還要起床放熱水用蒸氣保持室溫,避免老麵菌種凍死。

然自己只有國中畢業,靠著對麵包的熱愛功成名就,擁有一片天。 但正因為自己讀書少,學做麵包的過程看外文書、學電 腦、
微生物學更加困難,他奉勸年輕人還是要好好念書, 才不會像他學得這麼辛苦。

也以自己成功經驗,建議為人父母者,等子女的學業告一段落後, 父母親就該放手讓子女自由追求興趣、自由發揮。吳寶 春說,
有一名女學生,從小到大學畢業功課都是班上前兩名, 因為男友也是麵包師傅,後來跑去跟他學做麵包。

但女孩的母親極力反對,認為大學畢業至少可以考個穩定的公職, 何必辛苦做麵包。但這名母親自看他做麵包後,觀念完全
改變, 不再反對。
為了準備3月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個人
麵包大賽, 吳寶春近兩年來每天苦練16個小時,從早上8時開始, 幾乎每 天練到晚上12時才休息,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原來的褲子褲頭都鬆了。

但他一點都不以為苦,強烈的學習慾望反而讓感覺非常棒,
因為麵包早已經成為他生命一部分。吳寶春說,麵包對他來說, 除 了要好吃,還代表感情和幸福,每次做麵包就像在和麵包對話。
他也絕對有信心,要在3月的比賽中,把冠軍獎盃帶回台灣。
【2010/02/25
聯合晚報】










 


麵包詩人 靠台味闖天下
2010/02/26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𨰃x北報導】



在二○○八年代表台灣拿下世界麵包大賽亞軍的吳寶春, 為了參加三月的國際麵包大賽,準備了一年,春節前, 主
辦單位才通知要在八小時內,多做一百二十個麵包。 他的第一個反應竟是「太好了」,「這樣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熟知他的朋友說,
這就是他,面對壓力時,永遠從容接受。
今年世界麵包大
賽將於三月九日在法國開賽; 吳寶春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近乎閉關的練手藝,以「兩百分的準備」 從
容上場。這回他想要以法國人聽都沒都過的「米釀荔香麵包」, 讓國際麵包界,聞到台灣的香味。

吳寶春上次得獎的麵包用了老外沒見過的龍眼乾, 這次他要用的是連很多台灣人也沒聽過的荔枝乾。

他說法國人及很多歐洲人都很喜歡荔枝的味道, 但很少有機會吃到新鮮的荔枝,所以他才想到要荔枝乾、小米酒、 玫
瑰花三種「很台灣」的食材入餡,要讓麵包有更多可能, 也實現對屏東山地門鄉小朋友的承諾,將小米酒帶向世界。

平常話少容易害羞的他,一談起麵包,像個詩人, 形容的美味讓空氣中頓時充滿香甜氣味。他說, 米釀荔香麵包
像幅字,小米像墨汁,荔枝香是充滿力與美的頓處, 花香則是優雅的筆尾,細嚼慢嘗,麵包不只有生命, 也有層次與深度。

比賽的作品,也早已畫在他的腦海裡。巴黎鐵塔上, 數百隻翩翩起舞的台灣蝴蝶(米釀荔香麵包), 形與味都是
東西方的美妙結合。
吳寶春且已準備好下一個目標,他要
挑戰日本電視冠軍。 挑戰日本人對完美的偏執,也挑戰自己的極限。

吳寶春 探索麵包最高境界


自屏東鄉下的吳寶春,只有國中畢業,十七歲到台北當學徒前, 最遠只到過屏東市。

寶春早年因營養不良, 初到台北麵包店當學徒時只有一百三十八公分, 手上還有數不清的燙疤,每月只休兩 天、 忙時一天只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服兵役前,吳寶春待過三、四十家麵包店,以為該懂的都懂了,
但進了部隊才發現,「聽不懂別人講的話」, 思 索後他發覺問題出在「沒讀書」,開始跟著大專兵學讀書。
直到現在,他都還保有閱讀的習慣,「缺什麼就學什麼」。

寶春說很想知道麵包的最高境界在哪裡,這股力量, 讓他勇往直前。對於壓力,他認為「只要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就 不會害怕」。

 
 
人生好樣的�甞i闖麵包英雄會



【聯合報╱文�瓈d寶春】
2010.01.31 05:06 am
 


圖�瓈d孟芸

連續六小時的高強度操作,我其實已筋疲力盡,
平常輕而易舉就能拿上拿下的烤盤,此時卻得用盡兩臂的力氣, 才 能將裝了麵糰的烤盤舉高送入烤爐……
2008
年3月,為了參加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之譽的「 樂斯福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我們一行人輾轉飛往法國巴黎。

報到的日子,所有的選手都聚集到巴黎烘焙展覽會的會場, 準備開幕與抽籤。我們進入會場前,看到外面展覽館的旗桿上, 青
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與其他十一國的國旗一起飄揚,激動又開心。
我想到自己不過是一個國中畢業
的鄉下小孩, 小時候最遠只去過屏東,如今卻來到法國比賽! 兒時的夢想成了現 實,我們有機會成為台灣的驕傲。
規則嚴峻分秒必爭
超級隊伍也失誤了

賽分三天進行。經過抽籤,我們分到第二天與墨西哥、阿根廷、 土耳其同組競賽。第一天是美、日、法、荷四隊, 是
熱門的超級隊伍。他們果然很厲害,但新規則確實很嚴峻, 即使每個人都忙得像風車一樣,但到結束時, 來衛冕的日本隊因其中一位選手受
傷,造成整體的延誤, 超出時間八分鐘後才完成,被扣了不少分。 賽後他們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大概已經知道衛冕無望。

賽中每一秒鐘都很重要,要好好把握。 由於比賽要求製作的麵包數量大幅增加,因此,時間相對變少, 留給失 誤的空間更小。例如我要做的法國棍子麵包,
一般師傅完成時間約一分三十秒,我本來最好的紀錄是三十秒, 後來經過特訓,潛能被充分開 發,十五秒內就能拉到位。

困難絕不止於此。大會對於使用的麵粉型號、重量, 以及出爐後的重量、數量、大小,甚至造型,都有嚴格的規定。 即
使你麵包做得再快,但如果形狀大小不一,造型零零落落, 也是勝利無望。
而且,大會除了注重
選手個人的技藝外, 還注重團體間的協調與默契。我們三個人只有一個烤爐, 要如何利用這 唯一的烤爐來烤所有人的麵包,
讓大家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各自完成負責的項目,的確是一大挑戰。
難怪這個比賽號稱「烘焙界的奧
林匹克」。
情況雖然嚴峻,不過,我還是對我致勝的祕密武器──老麵有信心。
我特別將花了八年的時間培養出來的老麵, 不 辭辛苦遠從台灣帶來法國,途中更是費心維護。 為了維持其休眠時攝氏三度至零度的低溫,
在飛機上我還拜託空中小姐幫我放進冰箱。
到了法國旅館,為了讓菌種在二十七度的環境中發酵,
我將室溫十八度的旅館當成SPA,在浴缸裡放滿熱水, 以 蒸氣保持溫度。半夜溫度下降,再起來換熱水, 而且八小時餵一次麵粉和水,以免酵母菌餓死。

第二天一大早六點,我們正式上場。我負責法國長棍、 特殊麵包和三種三明治,文世成負責維也納式甜麵包和一種三明治, 曹
志雄負責藝術麵包。調好八小時時間的馬表倒數計時開始, 腎上腺素噴射,血液立刻沸騰。
狀況百出臨機應變
靠意志力撐到最後

一道難題就是「被拿掉標籤的麵粉」, 考驗你能否找到自己要用的麵粉?比賽用的烤爐我也從未使用過。 還好
在比賽前一天,我向路易先生請教了歐式烤爐的使用方法, 參考前兩天的經驗,臨機應變。
這個
比賽最要考驗的就是選手臨機應變的能力與意志力、耐力, 因為這些是一個優秀麵包師傅的必要條件。

賽節奏緊張,一向穩健的曹師傅這次也出了狀況。 他的藝術麵包這次是做祥獅獻瑞的造型,其中背景包括一棵松樹。 結
果他將基座挖得太大,樹一放上去就會倒, 得想辦法重新補救地基,也浪費了十幾分鐘。
在八小
時的比賽過程中,我們除了偶爾喝兩口水外, 沒有一個人休息或上廁所。
到了最後兩小時最是難
熬,連續六小時的高強度操作, 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平常輕而易舉就能拿上拿下的烤盤, 此 時卻得用盡兩臂的力氣,才能將裝了麵糰的烤盤舉高送入烤爐。

我真的能撐到最後嗎?
這時,我忽然聽到場外的台灣啦啦隊傳來加
油打氣的聲音。 我也想到自己對媽媽的承諾。
於是,我再次煥發生命力,又得到了力量。

比賽後議論紛紛
大家都在講台灣

到了最後階段,我的三種三明治實在是來不及了,趕快向隊友求救。 隊友們二話不說,一起動手來幫忙做三明治。 我
們終於趕在時間結束前三分鐘完成所有的作品, 是當天比賽四隊中第一支完成作品的隊伍。
比賽
結束後,評審們以及現場的許多麵包師傅都在議論紛紛, 談話中不時會冒出「台灣」的字眼,大家都在講台灣, 語 氣中帶著驚訝與讚嘆。

離開會場時,我又看了一眼在風中飄動的國旗,心裡很滿足, 想不到像我這樣的一個小人物,也可以對國家做出一點貢獻。

第三天,賽程結束後,成績就要揭曉。
我和曹志雄分別取得參加第
一屆個人組麵包大賽中歐式麵包和藝術麵 包項目的優勝資格。
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們心裡有數,
既然有兩人獲得優勝, 整體成績應該不差。
接下來,評審團的摩洛哥籍主席艾蘇拉米宣布「
2008年世界杯麵包大賽」得獎的前三名。
義大利團隊獲得第三名。當他宣布第二名,「台灣」
兩字從他口中溜出的那一剎那,全場歡聲雷動, 我看到高聲 歡呼和鼓掌的人,不止黃色的臉孔,許多都是外國人。
我們上台領獎,高高舉起獎杯和獎狀,向觀眾致意, 另一波的歡呼聲響起。
地主隊法國隊也不出
所料,奪得冠軍。
高舉著比我的頭大上兩倍的獎杯,我在心底暗暗的說:「媽媽! 我做到了!」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即將出版《柔軟成就不凡──
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吳寶春、劉永毅合著)


>>上聯合便利貼 (iPost.udn.com)
週週送筆電!
【2010/01/31 聯合報】@ http://udn.com/
 
 
 
 



 
5398036-2271716.jpg
43K  

  
  
linedot.gif
1K  
  
  
f_236951_2.jpg
39K  
  
  
f_238893_1.jpg
23K  
  
  
logo_small.gif
1K  
  
  
f_236951_1.jpg
32K  
  
  
f_236942_1.jpg
68K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389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