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大危機並非兩岸衝突?葉俊榮當《一日客座總編輯》點出賴政府「4大課題」待解
2024/04/01 15:25:58瀏覽11|回應0|推薦0

最大危機並非兩岸衝突?葉俊榮當《一日客座總編輯》點出賴政府「4大課題」待解

 
2024-04-01 10:00 

1187 人氣

 
 
 

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葉俊榮於《風傳媒》活動《一日客座總編輯》中剖析,準總統賴清德政府眼下不僅對內有各式挑戰,對外也將面臨更多考驗。(鍾秉哲攝)

全球2024超級大選年上月由台灣拉開序幕,新任立委已在本月走馬上任,準總統賴清德則將在5月20日宣誓就職,而在新國會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的新政局下,賴政府看似挑戰重重。然而,曾任行政院政委等政務要職的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葉俊榮,於《風傳媒》十周年特別企劃《一日客座總編輯》中剖析,賴政府不僅對內有各式挑戰,對外也將面臨更多考驗,台灣應高度聚焦及面對4大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大選1月13日落幕後,美國也將在11月進行總統及參眾兩院選舉,且不僅台美,今年共有76個國家將舉行選舉,影響全球過半人口,使2024年被視為超級大選年。葉俊榮指出,在今年各國的選舉過程當中,國際隨著地緣政治的發展,除了區域衝突外,還有許多在科技、經貿等各方面的競逐。

「全世界都很不平靜!」葉俊榮分析,台灣在完成民主大選後,國會忙著重新定位秩序,重新摸索在三黨不過半下的運作邏輯,而賴清德政府的內閣組成,外界也紛紛揣測閣揆與閣員,選後政治權力配置備受矚目,尤其台灣即將在2年後迎來九合一地方大選,因此政壇正忙於尋求秩序的穩定。

不過,葉俊榮說,與此同時,台灣至少有4個關鍵性議題,是不能在動盪過程中忽略,且不能任由時間經過卻未認真思考;他點出,地緣政治下的台灣路、人口危機下社會投資的反思、人工智慧(AI)科技的隱形風險,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不只考驗著全球的未來發展,同時也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課題。

籲強化與東協連結 葉俊榮:接軌國際利基不只科技

美中衝突與台海情勢長期牽動台灣在地緣政治下的角色,但葉俊榮認為,台灣長期糾結在中國框架下的困境,若能將中國視作亞洲的部分,在亞洲大框架下就能有更長遠的思考;舉例而言,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不應停留於逃避中國的權宜措施,其實應與對日、韓密切合作相同,更扎實的扎根東協(ASEAN)。

葉俊榮直指,東協6個主要國家發展都非常迅速,台灣也都與其有密切關聯,無論是在人流、經貿、科技或教育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合作,但台灣應更近一步的認真經營雙邊關係,以尋求在國際政治紛擾下的更大著力點;台灣要與其土地、人民有所結合,不應僅單純的投資賺錢,人流往返也不該只停在觀光。

葉俊榮呼籲,台灣要與東協國家的土地、人民有所結合,不應僅投資、賺錢,人流往返也不該只停在觀光。圖為第35屆東協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葉俊榮坦言,在以美中為核心的衝突下,台灣與各國皆面臨著如何自我定位,並憑藉自身優勢避險的難題;而台灣過去參與國際運作的機會較少,有時還會缺乏信心,但若能掌握自身優勢,台灣其實不僅在科技,還有民主和文化的優勢,甚至生態多樣性的豐富資源也都是優勢,這些均為台灣接軌國際的利基。

超高齡化、少子女化衝擊 葉俊榮拋2大解方

談及台灣內部人口結構改變所帶來的挑戰,葉俊榮說明,我國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意即國內將有2成老年人口,而在另一方面,台灣也面臨著少子女化挑戰;前述問題同時存在於我國,雖並非台灣獨有的困境,但我國的問題卻顯得更為極端,這不單影響到台灣的人口紅利,更影響到教育內涵。

葉俊榮表示,面對高齡化問題時,台灣除了加強投入醫療、照顧等方面,其實可以更寬廣的看成健康與快樂的問題,強化培養疾病預防觀念、運動與飲食健康,這些都比生病才就醫更為重要,也能最正確的使用國民健康資源;而前述倡議可藉由體育署與國健署結合,透過獎勵輔助以健康聚焦老年化政策。

葉俊榮認為,台灣面對高齡化問題時,應更寬廣的看成健康與快樂的問題,才能最正確的使用國民健康資源。圖為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資料照,顏麟宇攝)

葉俊榮提到,少子女化的難題並非1、2年即能改善,因此政府不僅應加強育兒津貼,為家庭生兒育女減輕負擔,還需結合教育及人才進駐,讓外國人才能透過教育或其他方式銜接台灣,且不只是在台求學更須留住人才,使台灣能擁抱更多的國際人才,進而解決教育及人口結構面臨的問題。

示警AI發展3層風險 葉俊榮:立法是重要防線

近年飛速發展的AI已成當代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葉俊榮指出,儘管AI為人類社會創造許多生活及產業的便利,卻也造就不少風險;而首個要面對的挑戰就是工作與財產上的風險,要如何將部分工作被動式移動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正是AI正義的問題,好的政策與議題發展,必須要兼顧到正義層面。

葉俊榮續指,AI可能造成的另個問題,表現在對民主政治及個人決策的風險,倘若難以掌握AI世界中的訊息來源,再加上演算法等技術,假訊息小則影響個人判斷,大則恐影響國家選舉、公共決策;而目前我國政策多以強化國民的民主素養為主,但哪些範圍應予以管制、哪些應仰賴民主韌性,仍有努力空間。

葉俊榮指出,目前國際已陸續對AI畫出紅線,台灣未來如何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防線。圖為科技公司開發AI人形機器人。(資料照,美聯社)

葉俊榮再指,AI可能造成問題還有人文風險,當獨立自主、能做出決策的人,從某天起是由機器來主導決定,「這樣的AI發展,其實是人類文明的終結。」他認為,目前國際已陸續對AI畫出紅線,台灣未來如何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防線,也許能夠引導AI產業未來在台灣的發展,也為科技發展增添可預測性。

缺電只想增加供給?葉俊榮:減少需求才真轉型

面對現任總統蔡英文政府已設定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葉俊榮表示,賴政府要應對的第4個課題就是氣候變遷,這不僅影響產業、社會韌性,甚至對民主制度也帶來挑戰;尤其,淨零碳排絕非做不做得到的問題,異常氣候帶來的災損,更是國人未來都會碰到的挑戰,也可能加劇不平等社會下對弱勢的難題。

葉俊榮提醒,台灣面對缺電時討論多停留在增加能源供應,但迎合供給正是跟氣候變遷背道而馳,除了不斷強調再生能源的電力供給,台灣應思考如何在滿足生活需求、維持經濟動力下,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需求,才能真正達到能源轉型;而低碳也不應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公民的基本素養。

葉俊榮直指,台灣面對缺電時迎合供給是跟氣候變遷背道而馳,應思考如何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減少需求。圖為經濟部召開「0303停電事故」記者會。(資料照,柯承惠攝)

「轉型的過程當中,要能夠照顧到臥室。」葉俊榮進一步說,因應氣候變遷的轉型,不僅牽涉透過經濟誘因,讓產業往低碳足跡方向發展的產業轉型,同時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也至關重要;他舉例,將全台交通號誌全數換為發光二極體(LED)燈的觀念,進一步擴大到公私部門,就是有效加強能源使用效率。

葉俊榮強調,台灣選後所要面對的上述4大課題,都是必須非常長遠且認真面對的問題,若各界能聚焦、有效解決,不僅能降低損害,更能強化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也讓台灣充分了解自身利基與困境;他也說,現有太多資訊在分散社會注意力,浮動的人心加上浮動的政治,往往導致社會無法扎實洞穿自身的機會,「我們要做1個負責的台灣人,我們要擁抱世界,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人物》比柯文哲更早警告!民進黨有挺陳重文者 林世宗聯手王世堅追北市監視器案

‧ 本周最強內幕》基隆忙著罷免謝國樑,柯文哲能左右戰局嗎?基本法23條斷了回鄉路,絕望港人示警台灣人(相關報導:深坑大火惡臭禍首!鋰電池2不穩定特性難撲滅 電車充換電站成不定時炸彈更多文章

‧ 【新新聞】海外資訊大廠投資喊停、壓垮巷口早餐店 電價上漲帶來產業危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8045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