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社論/戰爭稅不是最糟,接下來的生命稅才恐怖
2024/03/23 18:46:09瀏覽34|回應0|推薦0

聯合報社論/戰爭稅不是最糟,接下來的生命稅才恐怖

2024-03-23 03:18 
財政部長莊翠雲20日表示,兩岸如果真的打仗,為籌措戰費,可能徵收戰爭稅。記者潘俊宏/攝影

財政部長莊翠雲在立法院被問到萬一台海有事,台灣的「金融韌性」如何?她答道,財金部門去年做過「金融兵推」,為籌措戰備資金,可考量增加戰爭稅,但須立法。國安局長蔡明彥被問到此事,則說政府對各種緊急狀況「都有準備」。但行政院發言人隨即嚴正駁斥,稱那只是兵推的「情境推演」,政府並無為籌措軍費擬課戰爭稅之事。經此一描一否認,「戰爭稅」的輪廓反更清晰了。

「戰爭稅」是個極敏感之詞,除象徵戰亂逼近,更意味人民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負擔,也難怪行政院要大張旗鼓否認。但行政院公開否認,不代表此事純屬子虛烏有。去年傳出我國將引進十萬印度移工,政府也矢口否認;但上月台印簽訂《移工合作備忘錄》,證實傳聞不假。事實上,戰爭稅一事由政治敏感度較低的財政部長在立法院說出,反而顯得比較真實可信,至少不似其他政客的遮三掩四。

俄烏戰爭中的交戰雙方,都開徵了戰爭稅。二○一四年俄國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烏克蘭即開始對人民課徵一.五%的戰爭稅,迄今已長達十年。二○二二年俄烏戰爭開打後,烏國去年增加「軍人免繳」的規定,鼓勵公民參戰;今年起則將戰爭稅提高至四.五%,以支付不斷擴增的軍費開銷。俄國方面,普亭連任後,計畫下半年對高收入公民和企業加稅,依所得分別提高二到五個百分點的稅率。戰爭沒有贏家,領導人在乎的是自己的顏面、權力和榮耀,但雙邊的國民誰不深受其害?

事實上,名曰「戰爭稅」,也可能以更隱諱的形式出現。例如,政府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大筆軍購經費,就能以比較「無痛」的方式拔百姓的毛,同樣達到課徵戰爭稅的目的。又或者,政府利用年度稅收超徵,以整筆方式貼補國防及軍購經費,立法院審查不到經費的用度、流向和細節,同樣能成功偷渡戰爭稅。問題是,一旦戰爭形勢緊繃到一個程度,當社會上的經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政府的稅收便不敷使用;屆時要再另覓財源,戰爭或備戰也只好拿出來當成課稅的藉口了。有趣的是,連在野黨立委都好心提醒莊翠雲,要籌措戰備基金,最好採取「捐」的名義,不要直呼「戰爭稅」,比較不會引起民眾反感。

我國今年國防預算高達六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因為正好遇到軍購付款高峰。但這個數字,比起中共一.五兆人民幣(約六.八兆新台幣)的軍費,也只是小巫見大巫。真正可怕的,其實不是民眾要繳納多少「戰爭稅」足堪應付的問題;可怕的是,百姓付完戰爭稅還要上戰場,那樣的話,人民要納的就是「生命稅」了。

近兩年兩岸關係惡化,年輕人要服更長的兵役,台灣多處紅色海灘要布雷,各個大樓要設避難所,學校要加強戰傷醫護訓練,氣氛詭譎。最近,民進黨更上綱到要防止戰時「傀儡政權」的出現,要擴大鎖定所謂的「在地協力者」,還要增課戰爭稅。這些思維,一波波地推進,果真是不把台灣變成烏克蘭不罷休嗎?

賴清德競選時說,如果他當選總統,相較於另兩人,「兩岸發生戰爭的機會最小」。如今他還沒就任,財政部長已提出課徵「戰爭稅」的兵推,試問,這不是在為開戰作準備是什麼?儘管蔡政府口口聲聲說「備戰才能避戰」,但這話似是而非,把手段和目的混為一談。真正的問題在,當執政者不存有任何「謀求和平」的念頭,這口號只會把國家和人民推向戰爭,這正是蔡政府的現在進行式。

社論
兒童節怎麼過?!7-11 隨便挑,udn 買單>>登入領購物金🛒

延伸閱讀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804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