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執政的根本方針
2024/01/28 17:38:42瀏覽17|回應0|推薦0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執政的根本方針

2018/01/18 來源:有信有望就有愛

劉先銀山水畫《福壽齊天源遠流長》

老子道德經第49章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執政的根本方針

侯王,國家領導人如何執政,如何治國,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十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明確方針,第65章說:「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指出治理國家絕不能憑個人的聰明才智主觀妄為,那樣必然害民害國,成為國之賊,國之罪人。反之,不以個人的聰明才智而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為國家為人民造福。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治國呢?

close
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
Pause
00:00
00:14
01:31
Unmute

老子在49章指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道之君領導人民治理國家不是依個人固有的思想,而是依照百姓之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善良的百姓我好好地對待他,不善良的百姓,我也好好地對待他,這是以善德待人。誠信的百姓我以誠信相待,不誠信的,我也以誠信相待,這是以信德待人。有道之君時時為天下百姓著想,營造出淳樸善良的社會風氣,使百姓耳濡目染,人人向善。有道之君應該愛民如子啊。「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可謂治國之良方,永桓之真理,完全值得我們今天學習。我們今天常說「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就是「以百姓之心為心」嗎!國家,本應是全體國民之家。國家領導人應該為全體人民服務,為全體人民著想,使人人自由平等幸福,這樣才能達到國泰民安,國家領導人不能貪圖享受,而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不敢為天下先),這一方面,道德經講得很多。

道德經第75章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這段話的意思是:百姓之所以受飢挨餓,是因為當權者賦稅太多。百姓之所以難於治理,是因為當權者強為妄作。老百姓之所以不惜犯死,是因為當權者貪圖享樂,百姓無法生活才冒死犯上。只有當權者不為貪圖享受而橫加征斂,那就是最賢明的舉措了。

老子在57章中列舉了四項古聖人明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意思是:我順民心辦事,則人民自然歸化。我清靜無邪,人民自然純正。我不無事生事(不打仗,不橫加征斂)人民自然富足,我沒有貪心,人民自然淳樸。老子在78章中還列舉了古聖人對君主的要求:「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即是說:能承受舉國的屈辱,才能稱得上社稷之主;能承受舉國的災殃,才能稱得上天下之王。」

老子在第十三章還提出:「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教導君主要以天下為自己所貴,以天下為自己所愛,老子還提出:「我有三寶」,要求君主們「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意思是:第一,對人民要有慈愛之心,第二對物要有節儉之心,第三,對社會要有先人後已之心。並警告說:現在的君主,捨去愛民之心而逞勇互相征戰,捨去節儉之心廣為征斂,捨去先人後已之心貪圖安樂享受,不顧人民死活,這就快要滅亡了。老子的這些理念與方針,完全是符合宇宙自然規律的治國良方,是天人一體、天人一理的理論經典。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實踐體驗。同時也是對於古代大同社會實踐和理念的繼承與發展。孔子曾讚頌堯說:「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說堯取法於天,按天道行事。孟子《滕文公篇》講到堯對待人民的態度:「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是說百姓努力工作的,要加以慰勞,百姓自願來歸附的,當加以獎勵,招他到來。人民若有錯誤,就教導他,使他改正。幫助人民安居樂業,保護人民不受侵害,使人民自得其樂,勤勞發展。孟子甚至說:「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足見堯之重民愛民。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eN0JnL.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8030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