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肛門出血 小心直腸癌找上身
2011/05/15 21:42:20瀏覽445|回應0|推薦0

【台灣新生報╱記者高碧蓮/台北報導】
2008.04.23 09:12 am
肛門出血是患痔瘡嗎?小心大腸直腸癌找上身。大腸直腸癌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惡性腫瘤,內科醫師林南宏表示,如果發現有下腹疼痛、血便的情形發生,千萬要到醫院去做大腸癌統合式篩檢,以期早發現早治療。

醫師林南宏提醒,只要大於50歲的民眾,假如有貧血、排便習慣改變或大便有血絲、體重減輕,均要速往醫院檢查,而大腸癌高危險族群,尤其需要提高警覺。

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平時多半沒有症狀,也因此通常在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有轉移的情形,結果導致只有50%左右的病人能被治癒。事實上,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是由大腸直腸的息肉演變而來,而且其演變的時間長達五~十年,因此,若是能及早發現及移除息肉,癌變的情形或許就可以被預防。大腸直腸癌若能在早期被發現並且接受治療,則其治癒的機會通常可以提高到80%,甚至是更好。

大腸直腸癌最簡單的篩檢工具除了肛門指檢,就是檢測糞便中少量且看不到的出血,這就叫做糞便的潛血反應檢查。這個試驗非常簡單而且快速,但不幸的,它僅在大腸癌或是息肉出血的時候被檢測出來,大概只有50%的大腸直腸癌和10%的息肉症有足夠的出血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反應,而且常常受到食物影響而導致偽陽性機會升高,因此,須搭配其他檢測工具。

大腸鏡檢查是利用軟式纖維內視鏡提供醫師們直接觀察大腸和直腸內部狀況的一個檢查。當一個息肉或是大腸癌被腸鏡偵測出來,便可以直接切除息肉或是作病理切片進一步化驗。大部份的大腸鏡檢查可以安排在門診完成,但病人會感到一些不舒服及不方便是一大困擾。大腸鋇劑攝影通常是用來偵測較大腫瘤的方法,因此對於比較小的腫瘤和息肉一般較沒辦法準確的確定,另外殘存的糞便亦會影響到正確的判讀。

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上,有其一定的角色,估計大腸直腸癌的一等親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較一般人高二至三倍,若是遺傳性的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症候群的親屬,更有高達一半的機會得到大腸直腸癌。

另一與大腸直腸癌有極密切關係就是飲食習慣食物,過去許多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高油脂的食物,更會影響到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因此有學者認為大腸直腸癌發生上,遺傳因素的角色僅佔30%,而其他百分之七十是因環境因素,特別是飲食習慣所決定。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wesome2000.tw&aid=52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