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人IC設計公司回歸故土茁壯成長
2011/04/08 17:58:35瀏覽1125|回應0|推薦0

華人IC設計公司回歸故土茁壯成長  

中國台彎地區的IC設計產業在發展近三十年之後,產業規模現僅次於美國。從早期一無所有到今日果實累累,可以想像這其中融入了多少人的努力,才共同孕育出這片肥沃的土地,從播種到成林,如同一片生命力旺盛的森林。台彎地區IC設計產業近來更是吸引著眾多華人創立的新興公司紛紛將總部從國外移回來,他們希望能在自己家園故土的滋養下,將來也能茁壯成長為紮根深厚的參天大樹。三年前將公司從美國矽穀搬回台彎的淩泰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敦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確立目標 一路向前 

淩泰公司成立於1996年,那時候的張敦凱才33歲。“不怕做錯,就怕不做。”是張敦凱創業時的座右銘,也正是有著這股勇於實踐的想法,看上去外表談吐一派斯文的張敦凱卻是一位不屈不撓的勇敢的行動者。 

他回憶道:“我早在大學時期就已經有創業的想法,之後到美國讀書就業的選擇也都是基於這樣的規劃,一步步朝著實現理想的方向前進。小時候我的數理成績表現不錯,那時候的願望是希望自己長大能成為一位科學家,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現自己的能力或許還不足以成為一位科學家。在大學時期一次社團活動中,我遇到一位學醫出身的朋友與我分享他的創業夢想,我當時非常欽佩他那種勇魚做夢的精神。” 

領悟到有夢想才有希望之後,創業的想法就一直深植在他的心中。1984年從台灣新竹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張敦凱曾在聯電的研發部門工作一年,那時候該部門的主管就是現在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當時的張敦凱可能不曾料想到,這層關系對將來淩泰公司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後來張敦凱赴美讀書,1990年獲得亞利桑那大學電機碩士,旋即進入Trident Microsystems公司工作,1992年他加入Videoicse公司,1994年再轉至S3公司。這六年多的工作經驗奠定了張敦凱在影像處理、視頻信號轉換方面的技術基礎。 

由於創業的目標明確,張敦凱一路走來都非常清楚要如何在職業生涯中做抉擇。他表示:“在選擇工作時,我重視的是學習機會,大公司的安穩環境及優越薪資並不是我考慮的重點。”所以他選擇了當時還是新興的圖形、視訊訊號處理領域,他開玩笑地說道:“我這幾個工作都剛好是薪水比較低的!” 

待到1996年時機成熟,張敦凱終於將他醞釀已久的創業夢想付諸實現。他介紹說:“一般人常說美國科技公司是從車庫裡開始創業,我們雖然還是租了一間小辦公室作為起點,不過草創時期的桌子、櫃子全都是自己買回來組裝的!”一語道盡創業初期的艱辛。到如今,淩泰已經是擁有60名員工、營業額約為3億元新臺幣的上市公司。回顧從無到有的歷程,張敦凱認為簡直可以用“驚險”兩個字來形容。 

面向市場的策略 

利用工作幾年的儲蓄以及親朋好友的投資,張敦凱和夥伴陳正朋一同展開了創業之旅。他描述道:“我們每週工作6天半,全部投入在產品開發中,那時我們兩個人都沒有拿工資,苦撐了一年多。後來雖然產品原型開發成功,但是資金窘困,我不得不到處找創投公司做演示,尋求資金來源。我後來算了一下,幾乎向將近一百位創投商做過演示,就像台錄音機一樣,不停地放。”他認為,這種肯吃苦耐勞、不怕挫折的品質是所有想創業的人都必須具備的。 

終於,1997年在蔡明介引薦下,他們獲得聯電創立的宏誠創投公司投資,再加上先前投資者與部分創投資金,淩泰開始站穩了腳步。基於過去的基礎,淩泰創立初期開發了兩款產品,一個是視訊訊號轉換IC,一個是與NEC相容的視訊訊號FIFO記憶體晶片。雖然前者並未獲得市場的成功,但是視訊訊號FIFO記憶體晶片由於擁有NEC產品的既有市場,而且推出的價格更具競爭力,使得淩泰抓住了這個機會,逐漸從市場上崛起。目前,該系列產品占了淩泰公司約七成左右的收入。 

回顧過去的經驗,張敦凱認為對於想創業的工程師來說,雖然都是從自己最擅長的技術著手,但是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不見得是市場上需要的產品。因此一定要確實瞭解市場的需求,知道自己的局限與缺點在哪裡,做最好的準備,但是要做最壞的打算。除此之外,他也認為找到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是非常重要的。他說道:“我非常感謝我的夥伴陳正朋,要不是他跟我一起苦苦支撐不拿工資的那一年多時間,淩泰或許就無法達到現在的規模。我也隨時提醒自己,要犧牲比別人更多,這樣的態度才能支撐夥伴關係長久持續下去。” 

隨著IC設計產業朝大型化發展,張敦凱謙虛地表示還好自己起步得快,否則若是換到現在,要再創業可能門檻又更高了。他表示:“不過我還有不少的學長、學弟想要自己創業,我的忠告總是建議他們仔細審視產品、資金、合作夥伴三項要素。能否承擔創業過程中的各種風險?資金是否足夠?是否找到了具有市場前景與附加價值的產品?個人特質是否容易與人合作?若是沒有考慮清楚,只是憑著擁有一身技術是遠遠不夠的。” 

迎接下一個挑戰 

1999年,張敦凱在網路泡沫破滅之前就先一步感受到矽谷的優勢將逐漸消失,他認為就成本架構來看,靠近客戶、擁有晶圓廠與完整上下游產業的台灣,將會是淩泰持續發展的最佳據點,因此他回台灣創辦淩泰,然後再回頭買回母公司。也由於他的這個策略走得較早,去年12月就達到至少在當地營運兩年且近兩年都有獲利的門檻,成功地將公司上市。 

“公司上市之後,不管在資金籌措還是人才招募上都顯得容易多了!”他說道。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擴大,張敦凱開始思索公司下一階段成長目標,同時他也認識到自己的管理風格也必須有所轉變。他回顧時表示:“公司草創初期不到十個人,我事必躬親地參與每一項業務流程的制定與執行,記得當時同事都稱我是Super Hero!這樣的學習過程讓我對企業管理有非常深刻的體驗,我相信這是MBA課程也無法全面涵蓋到的。” 

現在淩泰將公司總部設在臺北,並在新竹成立了研發中心,在美國矽谷的子公司則作為高端產品研發與歐美行銷中心。他介紹說:“隨著組織擴增,我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凡事參與,我現在大部分是扮演公司企業文化制定者的角色,主要與第一線與第二線的經理互相交流溝通。我知道一位創業者未必是好的管理者,因此我希望能在一兩年內找到一位職業經理人來擔任總經理的職務,而我則是退居幕後,規劃公司整體的發展目標,並支援與協助跨部門間的運作。” 

張敦凱認為淩泰發展至今,還只能算是一家剛站穩腳步的Start-up公司,他的心中有著更宏偉的願景。他表示:“我將充分利用區域分工的組織架構,掌握各地的優勢,勵行國際化概念,加強研發,希望能推動公司的持續成長,向大IC設計公司的目標邁進。目前公司的資源日趨豐富,更快的上市時間以及更具競爭力的性能/價格比都將是我們能夠勝利出的重要因素。從下半年起,我們將陸續推出數位電視控制器、視頻信號處理器等多項產品,使產品線更為完整,我相信明年開始淩泰將進入快速成長期。” 

作者:勾淑婉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wesome2000.tw&aid=506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