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3 02:21:49瀏覽333|回應0|推薦4 | |
商業周刊 2007/01/17
這個被稱為「喜馬拉雅山下香格里拉」的地方,在一九八O年代對外開放前,幾乎是生人止步。直到三年前,全球六十四億人,一年只有O.OOO一%,約六千人,有機會親炙這塊神秘土地。
【文 林正峰】
這裡,不追求經濟成長率, 追求「快樂成長力」
當飛機穿破雲層,赫然,高低落差千多公尺的縱谷出現眼前,「嵌」在絕壁上的白色房子錯落山坡上,谷底是彩色拼布般的梯田,層層綿延。
不丹(Bhutan)到了!
這個被稱為「喜馬拉雅山下香格里拉」的地方,在一九八O年代對外開放前,幾乎是生人止步。直到三年前,全球六十四億人,一年只有O.OOO一%,約六千人,有機會親炙這塊神秘土地。
但在二OO五年,這神秘小國,卻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目光焦點,從《紐約時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到日本NHK,一年內超過兩百篇的報導。他們熱切的討論著同一件事:這個小國的施政主軸——「國家快樂力」(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 GNH 成了二十一世紀先進國家眼中的「新」觀念,諷刺的是,不丹默默推動GNH逾三十年了。
這裡土壤貧瘠,地勢險峻 卻有九七%的人民表示「快樂」
不丹,街上沒有乞丐、遊民,暗巷沒有娼妓、毒梟。眼目所及,是如瑞士般的優美谷地,從城鎮到鄉間,這裡沒有超級豪宅,也看不到破爛不避風雨的房子。首都廷布到處是可以上網連結世界的網路小店;偏僻的鄉間,農夫用手機開心的講著電話。一對無法生育的美國夫婦來到這裡,想收容孤兒,等了大半年無以如願,才驚訝的發現,不丹鮮有孤兒。
接受採訪時,無論生意人、大學生或勞動階層,有一句話反覆出現在口中:「我很滿足。」根據不丹人口普查局最新調查,九七%的人表示「快樂」。這是全世界最快樂的窮國,人均所得僅台灣二十分之一的山間小國。
「一個追求快樂的國家,才是最偉大的國家。」 喜馬拉雅山下的小國不丹,正堅定的朝此目標邁進。
是得天獨厚、土地豐饒,造就這個世外桃源嗎? 事實不然。
這裡,地瘠多險。不丹平均海拔 三千公尺 ,九八%國土為山地,二O%土地終年白雪埋覆。地瘠加上高地氣候,當地主食稻米年僅一穫。馬鈴薯種了好久,也只有掌心大;再看外交,列強環伺。一九六O年代,中共軍隊踏進他們的北鄰西藏,七五年印度併吞與不丹接壤的錫金。
讓不丹轉型成全球「最快樂的窮國」的關鍵人物,是剛卸任的國王吉莫.辛吉.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
三十五年前,老國王英年病逝。他,十七歲倉卒返國繼位,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國王。加冕典禮,不丹首次開放國際媒體進入,相關報導多以「童話王國裡的英俊國王」描述他。但童話表象底下,他卻是經歷過身為繼承人的嚴峻考驗。當吉莫才八歲大,同齡孩子還黏在母親身邊撒嬌,他已經被送往印度就學,十歲轉往英國,十四歲進入牛津大學。
這裡不以經濟發展為優先 為全球第一個以快樂立國的國家
牛津學業雖未完成,但國外求學經驗卻深深影響吉莫。吉莫目睹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一路經歷戰爭、污染、高失業與犯罪,人民所得增加了,卻不快樂;物質享受提高了,親情卻疏遠。他帶著對西方國家「以經濟發展為優先,對嗎?」的質疑回到不丹。人民到底需要什麼?不丹這個窮困的小國該往哪裡去?年輕的吉莫花了兩年,步行全國,探訪民情。
一九七四年,他執政的第三年,提出「國家快樂力」取代「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GDP)——讓不丹成為平等尊重與平衡發展的國家。這是全球第一個提出「快樂立國」觀念的執政者。但,一個窮國有什麼條件談幸福?他該如何突破資源稀少的困境?
這裡不養軍隊,不買武器 人民卻享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
資源配置是關鍵!
今日不丹,醫療(一二%)與教育(一八%)預算,合計占國家總預算三成,其比率是台灣的二.三倍。如此安排,勢必擠壓其他預算,吉莫的策略是以「外交合作」與「經濟合作」換取「零國防」。所謂的零國防,指的是自己不花錢養軍隊與購買武器,仰賴印度。因此,在外交上,不丹與印度站在同一陣線,讓印度得到一張鐵票。緊密合作,確保不丹主權獨立。更重要的是,國防預算是零,讓全國極為有限的資源全用在民生上。
因此,吉莫得以展開三項重要變革:一,不丹的免費醫療體制在他手下完成,讓每個國民有平等的生存權;二,過去貧賤的佃農,也在他掌政下擁有自己的土地;三,免費教育,讓每個國民,不分貧賤,都有平等的發展權。
教育,最能彰顯因平等而快樂的不丹。
一般低所得國家最常見殘破教室、上不了學的孩子,在不丹都看不到。
這裡有著如瑞士般的優美谷地,以及和善而自信的人民。
「過去,靠戰爭或武力來創造社會階級的流動。現在,我們靠教育。」相當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不丹研究院(Center of Bhutan Studies)院長卡瑪(Karma Ura)解釋不丹為何選擇教育,作為推動現代化的主軸,帶給不丹平等發展的機會。
另一項促進平等的政策,是解放農奴。
不丹以農立國,早期土地握在貴族手上,在老國王時代-一九六O年代就企圖平均地權,但面臨既得利益者的強大反彈,當時總理甚至被暗殺。儘管阻力很大,吉莫國王繼位後,還是承繼父親的遺志,最後變革成功。
這裡不亂施肥,不砍伐樹林 放棄開採山中礦石,只為保育林相
今日,任何不丹公民都可以向政府申請農村土地。百羅河谷旁,農夫策麟光著腳,正在田裡穿梭忙活。沒念過書的他如果早誕生三十年,可能還是一介農奴。今日,極有生意頭腦的他是「五星級飯店」的農夫。手指向田間,那裡有他所建的溫室,策麟說:「政府請澳洲農業專家來指導我,我拚命問、拚命學。」現在他有兩間溫室,不論稻米、蔬菜或香草,全部是有機栽植,八頭乳牛的牛糞是天然肥料,因而贏得頂級飯店Uma固定採購他的作物。現在,策麟每年淨賺五千美元,約是不丹人均所得的三.六倍。
「不丹經驗提醒我們,快樂不是隨機降臨在人們身上,它來自選擇的結果。」一九八九年自願進入不丹從事教職,並嫁給不丹人的加拿大教師潔米.惹巴(Jamie Zeppa),是少數持續親眼目睹不丹過去十八年來變化的外國人,她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指出。
不丹今日成果,來自他們清楚「要」與「不要」兩大選擇:他們「要」追求「平等」,他們「不要」因為追求經濟發展,而出現「失衡」的社會與環境。
所謂的「不要」,從他們對待大地的態度最能看出。
這裡沒有人炫耀財富 國王皇宮甚至比許多民宅小
強調平等與平衡,讓不丹人對自己國家充滿自信,而不是像其他貧窮國家,視自己的文化為落後象徵,只想丟棄。
從國王到富人,沒有人炫耀財富。這裡沒有精品LV、沒有勞斯萊斯;同樣的,不管你是全世界多有錢的企業,一旦進入不丹,街頭廣告招牌都齊頭式大小。因為,沒有高物質慾望、沒有貪婪,相對的,犯罪率也低。一如晉朝詩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