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實際修行要懂得抓綱領,綱領愈簡單愈得受用,綱領決定不能夠忘記,真的要精熟透徹,對於我們行解兩門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選擇綱領,依據經論教誨,選了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選《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這是基礎,根本的根本,總共十一句經文,我們要常常念茲在茲,要把它做到。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我們要常常想到,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能不能對得起父母?能不能對得起師長?佛法的教學,它的根本就是這兩句,從這兩句開始,也在這兩句圓滿,這兩句做到圓滿,就成佛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的孝有欠缺,他的敬,對老師的敬也不圓滿。到如來果地上,孝親尊師才做到圓滿。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二、六和
1.見和同解 2.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4.口和無諍 5.意和同悅 6.利和同均
三、三學
1.戒學 2.定學 3.慧學
四、六度
1.佈施 2.持戒 3.忍辱 4.精進 5.禪定 6.般若
五、十願
1.禮敬諸佛 2.稱讚如來 3.廣修供養 4.懺悔業障 5.隨喜功德 6.請轉法輪 7.請佛住世 8.常隨佛學 9.恆順眾生 10.普皆回向
「彌勒所問十念」大乘無量壽經(第六十三集)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也叫做《彌勒菩薩所問經》,它有兩個經題,這個經上彌勒菩薩向世尊請教。【具足如是十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 『安養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凡有十念,何等為十?】
【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
【二者,於一切眾生,深起悲心。除殘害意。】
【三者,發護法心,不惜生命。於一切法,不生誹謗。】
【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
【五者,身心清淨,不染利養。】
【六者,發一切種智心,日日常念,無有廢忘。】
【七者,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謙下言說。】
【八者,於世談話,不生味著。】
【九者,近於覺意,生起種種善根因緣,遠離憒鬧散亂之心。】
【十者,正念觀佛,除去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