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0 01:13:34瀏覽868|回應1|推薦1 | |
▲消失卅年的台灣特有種天牛-四紋蟻形天牛,墾丁再度現蹤,翅鞘上具有明顯點刻,左右有白色不規則鉤紋。(鍾奕霆提供) 林和生、潘建志/屏東報導 (20090430) 消失卅年的台灣特有種天牛─四紋蟻形天牛,在被判定絕種前一刻,墾丁再度現蹤!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技士鍾奕霆,日前在園區內發現一隻稀有天牛,經查證後,確定是消失近卅年的四紋蟻形天牛;目前這隻雄天牛已死亡,標本送到台中自然科博館保存。 文獻記載,四紋蟻形天牛(Myrmexocentrus quadrimaculatus)在一九八○年,首次由日本人鈴木氏在墾丁採集到,並於一九八三年,由日本天牛研究權威林匡夫教授,以台灣特有種發表。
這隻外型圓胖、體長約一公分的雌天牛,後來作成標本,保存於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內,之後,至今約卅年時間,完全沒有任何發現或採集記錄。 鍾奕霆說,一般物種只要消失卅年,學界就會當作絕種生物,四紋蟻形天牛幾被視為絕種,還好在絕種前一刻,再度被發現。
鍾奕霆今年三月在園區巡查時,發現一隻剛羽化不久的稀有雄天牛,查證後,確定是四紋蟻形天牛,非常興奮;比林匡夫幸運的是,鍾奕霆能觀察該天牛活體狀態,紀錄其特性。 四紋蟻形天牛長約一公分,屬中小型天牛;牠的六足比例特長,故行動能力佳,能迅速爬行較遠距離;飛行能力好,可快速振翅起飛,證明雄天牛具備飛行能力;不喜強光,會尋找枯葉堆或木頭縫隙等陰暗處躲藏;屬夜行性亦具趨光性。 由於天牛壽命約只一個月,這隻罕見天牛一命嗚呼後,鍾奕霆將它送到台中科博館,製成標本保存,希望將來能透過有系統的研究工作,讓更多未發現或是新發現的物種,都能得到存在的確認,進而進行保育規畫。 墾丁國家公園繼去年發現新種寬叉紋黑天牛後,再度發現卅年不見的四紋蟻型天牛,專家對墾管處近年來保育成效拍手叫好,但擔心消息傳出會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旅遊,建議應加強遊客進入保育區內的行前教育,以避免生態棲地改變。 屏東科大植物保護系教授張念台表示,很多台灣特有昆蟲未記載前就已經不見,尤其是小型昆蟲,不僅少人採集,也較不易發現,墾管處近期持續發表新物種,證明當地保育工作相當落實。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