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若只如初見
2023/11/04 19:37:27瀏覽7685|回應1|推薦2

攝影:洪乙瑄

人生若只如初見

(2023年浴佛法會大鑑導師開示文)

緣起:
    今年浴佛會上,因老師從「以初心而成佛」,提揭到「自性本然天真佛」、「但莫染污即本然佛」,乃至談起最基礎的「莫忘初心」;於是吟朗起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知道故人心易變。

    由前述因緣而引起討論回響。因涉及日常觀修,略摘錄如下:

    同參A:
    「梁老師開示勉眾『以初心而成佛』,莫忘初心,提及纳蘭性德的木蘭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很有意境,也深受感動。
    小叮噹陪了大雄80年,在大雄臨死前,他對小叮噹說:『我走之後你就回到屬於你的地方吧!』
    小叮噹同意了!大雄死後……,小叮噹用時光機回到了80年前,對小時候的大雄說:
    『大雄你好,我叫小叮噹。』
    每次看到這個段子都很感動。朋友也好,情人也罷,如果累了,我們就回到第一天見面的時候,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朋友們, 珍惜今生相遇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兩句的精華鮮爲人知,很少被人們提及!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的往事都化爲紅塵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艷、傾情。」

    同參B:
    「我過去應是善感的人,看到、聽到納蘭性德、李後主等人,那些美麗的詞句,都有無比的悸動,但不知何時,已經沒有感動、甚至沒有感覺。只因知那些都是前塵影事,邈不可得,於生命何益?離本覺更遙。
    感動,就是因為“心”已被觸動,那麼那顆“觸動的心”,因何而起?是什麼讓它動起來?第七識起動第六識嗎?總之,它是意識心的作用吧!
    學佛應是要淘濾色、聲、香、味、觸、法,悲秋傷春、追憶回憶……,恐怕只會把黃金埋的更深。」

    同參C:
    「我反而愈來愈喜歡背詩詞,每天都會背一回蘇東坡的定風波,看到湖水飛鳥,就會覆誦宏智正覺禪師遺偈:『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天連』,也喜歡濟顛和尚『爾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覺得這時反是參詩悟詞最好的年光。」

    同參B:「我怎覺這是我的過去式。」

    同參C:「我走過紅塵浪裡,此時咀嚼,更有體會。」

    同參B:「我想沒找到前,有種種法門,佛經上說八萬四千法門,那一種最能觸動你,就在那裡面悠遊、咀嚼,等嚼爛了,終會破。」

荷花2

攝影:洪乙瑄

    會後,同參B將老師開示彙整如下文:

    會觸動、感動,乃因喚起八識田宿昔的藏種──而「內觀」和「轉識成智」(即轉意識對應的六根、六塵、一切正負經驗皆為智慧)的法則即在於此。於茲諦观,何 以宿昔觸動、今日無感?是喪失了少時的初心、柔軟心、悅美心?抑或是現實覆蓋、僵固、鈍化了?還是果真具足「不動道場」、能瞬間智照脫落、「既憫同其情、 亦不為所縛?」

    將之僅視為傷春悲秋,怕便是矮化、清淺化那些詩詞家了──緣於即納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句,怕已描摩生命亙古的無常、變異與苦空──唯其無常,故求「真常」,唯其變異、有苦,故向「不變異」中坐穩,唯願涅槃永安。
    同時,正因憫念一切有情变異、無常之苦,因而心常恒定,願為慰安、慈護。

    「轉一一緣境,為一一智照」,這即是經云「一切法皆是佛法」義。納蘭詞提醒了初心的不易,以及難持難保……無論世間、出世間俱如是。不修行,人永難持其初心與本真。

    修行者,是須對自己的去、來、生、滅了了明明的(教中有時更用「生、住、異、滅」進一步開闡此微观之道)。因之,凡內觀,之於自我的「昨日是,今日不是」、或「今日是,昨日不是」……均須追究問明「何以?」,以便廓清、瞭解它異变、移易之軌跡,並不得草草放過。

 
《#感思與洄瀾》


更多精彩好文,請進大鑑禪學會網站 👉 https://www.enlightened-mirror.org.tw/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ollochenss&aid=180041310

 回應文章

omitoful
2024/07/04 07:55
【卻】道故人心易變!
(omitoful @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