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0/08 15:16:26瀏覽2297|回應1|推薦1 | |
採購人員以成本作為主要績效評估的盲點
【二之二】 在製造業裡,採購項目的規格及用量是由研發(R&D)工程單位決定,採購人員不得任意變更。若需要變更材質或規格,也要事先得到研發工程單位的認同,以免發生工程和品質的問題。因此有一句話說:「百分之八十的採購成本,在設計階段就決定了。」因此,採購人員可以降低成本的幅度,其實相當有限。
品質(Q)、交期(D)、成本(C)、服務(S)四者,在企業往往因為分工較細,被視為不同的項目而交由不同的部門來管理。
(圖一)
企業一向追求的是好的品質(Q)、快速交貨(D)、好的服務(S)以及降低成本(C),然而這四者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如(圖一)所示。舉例來說:好的品質其成本通常不低;要求快速交貨其成本也可能增加(海運改空運);好的服務的成本也不少。而且這四個項目中品質通常是由品質單位負責,交期是由生管或物管負責,服務則很抽象,因此,大多數採購人員都會自認為降低成本是他/她最能有貢獻的績效項目。
如果再問採購人員另一個問題:「身為採購人員最擔心的是什麼?」答案可能是擔心供應商無法如期交貨,生產線停工待料,或是因缺料而使得專案無法如期完成等。由此可知,降低成本不是採購人員最重要的項目,「確保供應來源不斷」才是採購人員最該優先關心的績效指標。
好的品質(Q)、快速交貨(D)、好的服務(S)都可能增加採購的單位成本。但是從總體來看,好的品質可提高良率,減少損耗,增加客戶滿意,可降低總成本。供應商若能快速交貨就可縮短對客戶的交期,降低存貨,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也降低總成本。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