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4 13:15:27瀏覽348|回應0|推薦3 | |
大青龍湯 作者:張步桃 【出處】 《傷寒論‧太陽病下篇》第104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此為逆也。」 第105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組成】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甘草二兩灸、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綿裹。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徵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樸之。若汗多亡者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概說 本方出自《傷寒論‧太陽病下篇》第104條,原條文:「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此為逆也。」很多人忽略本條具有兩種意義,一是談大青龍湯的主治,另一則是談大青龍湯的使用禁忌。第105條,原條文:「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也是談到運用大青龍湯有其必要的症狀。 首先我們談第104條,「脈微弱」就是心氣不足的意思。當心臟功能低下,又出汗怕風時,誤服大青龍湯,神經傳導產生障礙,肢體末梢----即手腳末端 ----會冰冷麻木,而且服後電解質不平衡,就會有筋惕肉瞤,加速汗液排泄過多,導致心臟麻痺,嚴重時危及生命。仲景先生告誡我們「服之則厥逆」道理在此,「逆」又指「不當的方法」。 第105條也告誡我們,「傷寒脈理當浮緊,卻出現浮緩脈」,卻又無少陰病的症狀下,才可以用大青龍湯發汗。所謂少陰病,就是「若但欲寐,身重無輕時......」的基本症狀。如果沒有「但欲寐」,即脈微細,心臟無力,昏昏沉沉,大腦缺氧想睡覺的前提下,才可以用大青龍湯發汗。由此也可了解大青龍湯是治療傷寒實證的。我們也提過,少陰病脈沉反發熱,麻黃附子細辛湯的道理在此。 主治病症 1.濾過性病毒 善用仲景方的同道,通常用本方治小朋友感冒發燒,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本方是麻桂的變方,口感不錯、患者多能接受。凡罹患濾過性病毒流感,可加連翹;腸胃性嘔吐,加葦根。 本方之所以能退熱是因為內有石膏劑。仲景用藥,通常有內熱煩躁才會用石膏,本方是麻黃湯及桂枝湯的合方去芍藥改石膏而成,有內熱就表示體溫升高,甚至高熱,石膏劑就是很好的退熱劑。曾有一位醫學會理事長公開演講中,特別推崇並感謝仲景先生留給後世寶貴方劑。但同道又擔心過用麻黃汗出過多會亡陽,殊不知石膏正有一寒一熱的制衡作用。因此不必多慮。 2.痰飲或水腫 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提到,水氣病發於腰以下用五苓散、豬苓湯等,第19條原條文:「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痰飲與水腫都是水飲病。病人食少飲多,小便利者,為消渴病。但食少飲多,小便卻不利,就造成留飲也就是停水飲病,可能全身水腫,也可能局部水腫。 所以本篇第12條提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痰飲多遇秋冬則發,至春夏則止,類似氣喘病,一般停留於呼吸系統間;懸飲停留在肝;溢飲滲透在四肢、皮下組織,也就是最常見的水腫病;支飲則停留在肺。從第12條條文就可了解,水停四肢而成的水腫,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都可治療。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