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月經不調為什麼會影響受孕
2010/05/16 13:08:48瀏覽925|回應0|推薦1
月經不調為什麼會影響受孕


  受孕是一個複雜而又精細的過程,有正常的精子和卵子,精卵能夠相遇,卵子能受精發育,受精卵能在適當的時候種植到子宮內膜中,最終才能受孕成功並發育成胎兒,這一過程完全依賴於性腺軸的功能正常,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受孕。

  既然月經異常常提示性腺軸或子宮出了問題,也就不難理解,月經失調為什麼會影響受孕了。當然如果女性的子宮發育有異常或有子宮病變,即使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功能正常,也可能會出現閉經或月經異常的問題。

  針對各種症狀的治療方法

  ▲月經週期紊亂

  表現為經期長短不一,出血時多時少,甚至大量出血,有時先有數周或數月停經,然後又發生陰道不規則流血,血量往往較多,持續2周~3周或更長時間,多見於青春期和圍絕經期。常提示為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往往需要應用激素進行止血、調整週期和促排卵治療,用藥比較複雜,用藥期間不能輕易減量和停藥,因此,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月經週期縮短

  若只出現月經週期縮短這一現象,則可能是黃體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經失調。可以用自測基礎體溫自我診斷,如果基礎體溫雙相,但排卵後體溫上升緩慢,上升幅度偏小,高溫相持續時間短(9天10天),則基本可以證實。當然,如果能取子宮內膜進行病理檢查,則更能明確診斷。治療可以用促排卵藥,促進卵泡發育和排卵,促使正常黃體形成,或使用HCG促進及支持黃體功能,或使用天然黃體酮補充黃體分泌的不足。

  ▲月經週期正常,經期延長達9天~10天,經量多

  這往往是黃體萎縮過程延長導致子宮內膜不規則剝脫。可以自測基礎體溫,基礎體溫雙相,但下降緩慢。治療方法為:自下次月經前10天~14天開始。補充孕激素,也可以使用HCG。

  ▲閉經

  這是婦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症狀,閉經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比較少見,往往是由於遺傳學原因或先天發育缺陷引起。繼發性閉經發生率比原發性閉經高10倍,病因複雜。根據控制正常月經週期的4個主要環節,可分為下丘腦性閉經、垂體性閉經、卵巢性閉經及子宮性閉經。要明確診斷,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只有明確診斷後,才能根據引起閉經的原因進行治療。因此有閉經的女性,尤其是以往曾有正常月經,停經3個週期以上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功能失常引起的月經失調

  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是否有生育要求來決定治療方案。對於有生育要求的物件,在調整月經週期後,醫生會給予促排卵治療,以幫助受孕。這時準備懷孕的夫婦所要做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身體,配合醫生的治療。

  TIPS:

  許多女性發生月經失調後,只是從子宮發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去考慮,而忽視了生活因素。殊不知,許多你往往沒意識到的不良習慣,都可能是導致月經失調的罪魁禍首。

  罪魁禍首一:壓力

  專家分析: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下,會抑制腦下垂體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及不排卵,月經就會開始紊亂。同樣,長期的心情壓抑、生悶氣或情緒不佳,也會影響到月經。

  溫馨小貼士

  1、緩解精神壓力,可從事一些全身運動,如游泳,跑步,每週進行一至二次,每次30分鐘。

  2、多食用一些有減壓作用的菜肴,如香蕉、捲心菜、土豆、蝦、巧克力、火腿、玉米、番茄等。

  罪魁禍首二:貪涼

  專家分析:女性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

  溫馨小貼士

  1、經期要防寒避濕,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飲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涼,注意保暖。

  2、不妨在食譜中添加大蔥、豆類、南瓜、大蒜、生薑、栗子、橘子等食物;另外,醋、醬、植物油、辣椒、胡椒等調料及燉牛肉、雞肉高湯,都對這種情況引起的月經不調有一定作用。

  由於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女性發育、正常月經和性功能,同時它還參與機體內環境和物質代謝的調節,受到大腦高級中樞的影響,因此,要預防月經不調的發生,你就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到:

  1,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免影響到性腺軸而引起月經失調。

  2,減緩工作中的壓力,讓心情放鬆。

  3,遠離電磁波和雜訊。

  4,切勿濫用藥物,不吸煙,不要盲目減肥。

  5,經常參加鍛煉,如游泳、跑步、快走、有氧操等,因為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保持體形,還可以緩解精神壓力。

  6,平時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多樣化。

  7注意保暖,尤其是在經期,應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吃冷飲等。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y8686&aid=40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