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01 11:24:04瀏覽2878|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課後問答_第1-43片_台南同義宮_98/09/26到99/09/18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所有課後問答請配合看DVD以及聽CD,MP3課程解說) 六祖壇經第2片課後問答 我們講解一個半小時剛好到,剩下三點半到四點有半個小時,就是給各位前賢提問,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可是後學先講喔!不一定什麼都知道,没有那麼厲害,只是有關於修道方面的裡面的內容,因為後學浸潤在這邊很久,所以大概都會知道。你問的問題要怎麼來解決?怎樣解開我們的那些疑惑?誰要開始問?假如各位前賢不好意思起來發問的話,你可以寫字條送到後學前面來。 【問】: 五祖為惠能解說金剛經就是點道,可是這裡没有辦法看到真相。 劉講師答:所以這個叫做記號。我們了解一代祖師,就是先佛給後佛授記。事先成佛的給後來成佛的授記。這個授記就不像我們現在是沾到上天大開普渡,現在我們是沾到上天大開普渡。所以借著求道儀式,我們都還没有三千功八百果,功果圓滿没有,先讓我們得道,我們才努力修,修才會成道。那歷代那個單傳獨授的時候,他是已經修到成佛的程度,所以才授記。他們的授記就没有像我們要有這些儀式。那是印可,那是心中已經到達,他給你印可,重點是在這裡,已經成了。這樣可以接受嗎? 【問】 :劉講師請問一下,他一開始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後來又講「心真一切真」這個是不是跟禪宗公案裡面講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有没有在打破這些執著的觀念的意思在? 劉講師答:這個很好。我們開始的時候,都有講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個時候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著相,所以很喜歡到處去觀光,這個是著相。我們開始修道了以後,知道「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假的,所以那時候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為什麼?因為都是佛性裡面呈現的,那個都是假相,所以不真,所以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那個是經過我們努力修持以後,那麼到達最後成就了以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山讓它是山,水讓它是水。山是山,水是水,你完全心境一如。 所以後學在北部有跟各位前賢說,我們修可以修到心境一如,心跟境已經融成一體。不犯思惟。我們「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但不持善,積之歳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就是我們在觀照的時候,萬境都我們的心已經變成一個,没有見也没有心,已經融成一體。只要我們做這個觀照,時間久了,久了以後心跟境已經真的融成一體了,不是觀照而是真的融成一體,那個時候我們就心開,心開了以後我們佛的果位就呈現。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那個時候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可是那個時候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跟前面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住相的山水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在心裡面有很大的差距,前面的山水是外境,心外起法。後面的山水是整個都是內心,所以差別很大,這樣了解意思嗎?了不了解?這樣可以嗎? 【問】 :頓教和漸修要怎麼修? 劉講師答:頓教法門,我們要了解就是從凡夫地一下子跳到佛地。那個漸修就是有次第,慢慢來,一步一步來。這個就跟根器有關係,六祖惠能所傳的都是頓教,祂是從凡夫地一下子跳到佛地。神秀所說的教導弟子的都是漸修,漸漸地一步一步修,我們可以採取二個。理在頓教,就是接受六祖的頓教一下子到佛地,可是我們心到佛地了。我們的行為還没到。所以我們的行為就用漸修,把脾氣毛病去掉,用頓教的話,那個馬上全部要去掉,我們怕精神受不了。我們精神太巨烈了,一下子所有罪過都去掉,很巨烈。所以我們就採取漸修的方式來改毛病去脾氣,這樣可以了解嗎? 還有没問題?都没有問題啊?很理想喔!因為有問題就是我們有結,打結了。在修道的路途已經有打結了,不知道怎麼去解決?所以才會有問題,假如說我們問題都没有,表示我們心通了。心都能夠流通,心一通了就可以到佛地了。所以最重要就是心通,没有結。我們在凡塵就是二個字,一個就是「結」,一個就是「使」。就是這兩個使我們在六道輪迴,我們把這兩個都去掉。 這個「使」比如說我們想要買一部車子,趨使我們趕快去賺錢有錢來買。那個就是已經被車子在趨使了,我們有什麼願望,被那個願望趨使,被它趕著跑,我們有没有這個現象。我們凡塵大概都是這個。想要什麼就趕快要想去買,想去買那個就是趨使,我們想要享用物質。我們要先被物質享用。所以要先去賺錢,賺錢的時候就趨使,被金錢趨使,所以能夠自由自在很不容易。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能夠儘量使自己自由自在。 【問】:請問「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這段的意思是? 劉講師答:因為一般我們凡塵都是以貌取人,以這個形相來決定這個人的成就。以這個形相來想這個人的行事風格,所以一般我們都會落入框框。那這邊五祖弟子看到寫這個偈語出來,他就會講說,不得以貌取人。就是不要用形相來看人的成就。何得多時,就是要不了多久,他就變成肉身菩薩,就是我們的法身還在,就已經成菩薩了。我們很多前賢也都是肉身菩薩。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後學那個時候求道,民國六十三年元旦,那個時期北部道場很少,南部大道場很多,所以開法會都帶班員到南部來。後學帶班員來南部開法會,真的是很感動,都是一些年紀很大的道親,他們在廚房忙。都是年紀很大,跟我們聊天時,他就講他們經過的年歳已經這麼多,從來没有看過死了那麼久,還可以身軟如棉。所以我們求道的時候就跟求道的前賢講,只要我們求道,玄關我們靈性的正門一打開,我們就可以從正門出入,所以身軟如棉是一個證驗。老年人他們都看了這個證驗,所以死心蹋地修道。你跟他講什麼道理,他說道理我聽不懂,可是我知道這個是真的。只要我們佛殿有活動了,有開法會一定來幫忙,搶著事要做。跟我們現在科技發達都認為這個没什麼,很多前賢都會講,求道跟没有求道又有什麼差別?有没有差別?(有)不但有還很大的差別。 我們求道才可以從正門出入。所以後學常講,我們時常聽到眼睛是靈魂之窗,既然有窗就有門啊!我們没有求道的人不知道正門在哪裡?後學以前在後天廟就了解說,假如我們已經停止呼吸了,眼睛張開。那表現我們身體的靈性是從眼睛出去,眼睛一出去就是要轉世天上飛的飛禽小鳥,牠在天上飛可以看到地上小蟲,是不是眼睛很亮?在世的時候都很喜歡用眼睛。所以没有正門可以出去,他就跳窗出去,假如我們在歸空的時候眼睛是閉著,耳朵稍微張開,就表示他去轉世耳朵很大的畜生。耳朵很大什麼?豬馬羊牛,耳朵大不大?大。轉世那些耳朵很大的,假如說眼睛也閉著,耳朵也没有特別張開。是鼻孔張開,那就轉世化生,蚊蟲之類的。假如是嘴巴張開那就是濕生。水裡面的動物,在凡塵很喜歡講話,没有求道,轉世以後上天會讓他的嘴巴講個不停。所以就到水裡面去轉世。假如從泥丸宮,他在凡塵有在參禪打坐,很努力修持從泥丸宮出去,當氣天神仙。那從肚臍出去,就是在凡塵他很會做人,所以又讓他當人。有没有遇到在稱讚人你很會做人,所以上天成全大家的意思,又讓他當人。所以從左道旁門都是六道輪迴,唯有我們求道從正門出去,才可以到達無極理天。最理想了,我們一定要修喔!修才會有成就,不修的話就做下個元會的種子。這樣了解意思嗎? 【問】:現在我們修的是六祖的頓法,那佛教那些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怎麼不修六祖的頓法?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各個的喜好都不同,而且他累世之間所種的善因也不一樣,雖然有很好的佛法,可是他的善不足,他就没有機緣接近。我們要了解能夠接受上乘佛法的薰習,就是我們累世有種善因。我們累世没有種善因我們坐不住。會覺得那個凳子都有針會刺到屁股。會痛所以就不想坐,我們坐得住,表示累世有累積善根,所以各位前賢一定要知道,我們要累積善,讓善能夠生根,讓善根能夠成熟,善根成熟我們才可以接近上乘佛法。你没有做這些功夫,就是有擺在你的眼前,你也不接受。也不會去修。所以行持都很重要就是要累積善,不要記在腦海。 【問】:劉講師您好!後學剛剛聽了您這堂課,您提到神秀法師這首的偈語是著有,六祖大師這首偈是著空,後來我們發覺是六祖大師他得法,得了衣鉢,後學會想是不是著空的,他在程度上就比較接近中?因為著有著空兩者都不合中道,可是六祖大師因緣上就有這方面的際遇。謝謝! 劉講師答:他這個問得很好。對我們大家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們要了解,著空是最危險,著空就是消極。所以會自殺的人就是著空,没有希望了,什麼都没有了。是不是很危險?因為我們要了解,六祖惠能那個偈是跟神秀的偈相對,要把整個佛性呈現,雖然那時候没有把空跟有含在一起,没有講中道,前賢問的是著空的人比較接近佛性?他是那種錯覺,可是我們真的在凡塵,千萬不可著空。佛在佛經上講:「寧可著有如須彌山」,須彌山很高大對不對?著有很容易救。「不可著空如芥子許」。芥子就是菜子。各位有没有種過菜?這個菜子是非常的緲小。不能著到很小的菜子的空。不可以,為什麼?没有藥救。 著有很容易施工,著空没有藥救。所以不要著空,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這個前賢問的問題很好,不是著空的人容易成佛,而是著空的人要趕快去守住他,預防他自殺。他既然什麼都没希望了,是不是要趕快預防?不要使他身體不見了。我們借假修真,身體不見了,就不能修道了,所以不要著空著空很危險。 【問】 :劉講師好!後學想請問妙有不有,没有形相,何謂妙有? 劉講師答:妙有剛才我們就有講,就是空間裡有,没有形相。這個空間裡面有,可是没有形相啊。後學講一個我們一般的理論,我們不是說色空不二嗎?色跟空它是一,我們的理解色就是有形相很明顯,空就空啊!怎麼會是色跟空是不二?我們就了解我們這個空間裡面,雖然什麼都没有,可是各位前賢!這個空間裡面有水火風土,知道嗎?假如說有一個空隙太陽光照進來,就可以看到灰塵對不對?灰塵累聚就是土啦!然後我們用冷氣或是用除濕機,可以把水集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水對不對?這個空間空氣裡面有水,然後風更容易,你一手動一手不動,有没有風?(有)所以這個空間有風,這個空間大家還穿短袖,有没有火?就是因為有熱氣我們感到熱,縱然在冰天雪地一樣有那個熱,火都在。所以我們空間裡面有水火風土,這個水火風土就叫妙有。有啊!你没有看到啊!有没有?(有)這樣了解嗎?可以嗎? 【問】:六祖著空為什麼還得法? 劉講師答:因為他已經見到本性,雖然他講的有著空。確實他已經把佛性的狀態,那個菩提就是覺,不要落入形相。我們的心就是明鏡,但是没有台,没有形相。佛性真的没有一個東西,本來無一物,所以没地方法惹塵埃。這個就是對本體的了解,雖然這個都是空,可是他已經對本體有了解。所以知不知道自己的真心佛性,講話之中就會呈露出來。就會呈現,所以心性的東西是騙不了人的,你不了解性理心法,你跟人家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從你的講話之中就知道明明你不知道。從講話裡面,因為言為心聲,言語就是我們心的聲音。心的聲音就是你的語言,你的心是什麼狀態,你的語言就會講什麼。我們在凡塵假如很會說,「不用計較啦!都是空的,一口氣不來都什麼也帶不走。」那一種人他最計較,我們觀察就是這樣,「我們一定要孝順喔!」那個人最不孝,所以要推廣。所以看我們社會在推廣什麼?那個就是我們最缺欠的。學校不是在推廣品格教育嗎?就是因為我們太差了,所以要推廣。 【問】:剛才有講五祖為六祖袈裟遮圍點道,我們現在的人如果有六祖一樣的智慧,需不需要別人的點燈求道? 劉講師答:這個問題很好,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你有資格點道,要接受上天的指派。上天指派天命明師,那個不是說著玩的。所以我們求道的時候也是點傳師帶著我們一請壇,一請壇的時候我們老師就來,是老師借著點傳師的手,把我們的玄關點開,是一代祖師在做的事。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沾到是上天大開普渡,因為災劫一直頻臨了。降臨到凡塵來,因為不忍善惡俱焚。不管你善不管你惡全部都要遭劫。所以降道拯善信,降劫懲惡頑。所以我們要了解上天慈悲,現在再不救來不及了。所以就是要趕快求道,你求道了以後我們那個種子都在。很重要的喔!不要看輕我們求道的那個儀式。這樣了解意思嗎? 【問】:劉講師後學有三個問題,剛才劉講師說一真,我們要從哪裡修才有辦法達到一真。再第二個問題說我們要修到如如不動,要怎麼做才會如如不動?你剛才說要走中道,要怎麼去走? 劉講師答:因為你問的三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一個只有一個,你的三個問題,全部都在這裡,要到『一真一切真』,走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的本體一個。然後你要到達最後的那個現象如如不動,因為我們的真心佛性本體充塞整個宇宙虛空,不用動如如不動。所以也是一個,這樣了解嗎?時間到了,下課。 3片 剩下約34分,提問問題。 【問】:有前賢要後學幫忙問即心不可能即佛,他說即心怎麼可能就是即佛? 劉講師答:這個來源是司空山本淨禪師遇到一個皇帝派他(楊光庭)去採常春滕的人,這個大臣很努力修道,遇到本淨禪師就問他有關佛法,本淨禪師很客氣就說你們皇宮裡面有很多文武百官,他們都有在修道,你回去就可以問他們。他說既然我都來了可以遇到你,請你幫我回答。本淨禪師說:「你要問佛呢?還是要問道?」他說:「佛跟道不一樣嗎?」本淨禪師說:「你要問佛的話,即心即佛;你要問道的話,無心是道。」有没有聽出竅妙?(没有)因為有問到這個問題。 所以後學講釋迦牟尼佛叫我們修道不要用心意識。用心意識修不成道。釋迦牟尼佛講心即是聚意,我們用的意就是回憶,識就是顯現讓你知道,現知意。三個都是因緣會合,六根對六塵,根塵聚合了才顯現我們有心,我們身體都没有了,身體是四大假合。身體都没有了哪有六根。没有六根就没有六塵,就没有六識。所以心就呈現不出來,就没心。無心了就是道,這樣了解嗎?不用六根就没有六塵相對,我們就没有六識。不產生心。心都没有了叫妄盡,妄已經全部都消失了。真顯,我們的真就顯現。了解意思嗎? 心就是因緣際會才有。意就是記憶,就是我們以前有學過有經歷過知道,一樣是因緣際會才有,因緣消失就没有。然後那個識就是現象讓我們知道,現象讓我們知道又是因緣際會,所以屬於因緣際會的東西,它都不真。它都妄,它都會變化。因緣際會的東西緣聚則生緣散就滅。都會變化,像之前後學有做過比喻。像茶杯很漂亮,我喜歡。喜歡就是心。對不對?心就是妄心。 為什麼?因為要有我們眼睛看到現象,那個已經是因緣際會,妄心無體。不像真心有體,實在的有存在。我們喜歡的心會變化,我們不小心把它把破了,已經變化了。打破了請問我們還喜不喜歡?(不喜歡)那喜歡的心跑去哪裡?是不是找不回來?再怎麼找都找不回來,所以那個叫「妄心無體」,隨著外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樣了解意思嗎?我們在凡塵生活都是用這個妄心,隨著外境的變化在變化。所以後學才講,我們男女遇到了適婚年齡時,因緣際會,看對眼了,就很喜歡就愛了,然後談戀愛結婚。結婚以後為了生活,各自打拼,又各有各的生活環境,不一樣了。他有新的對象,結果外遇了。有没有啊?(有)這現象還很多,對不對?他們在談戀愛的時候不是海誓山盟嗎?為什麼後來又會有外遇的出現?所以就了解那個心是妄心。雖然在當時談戀愛很真,可是那個真心是建築在識心上面,那個真心是在生滅心裡面,會變化。 我們佛性的真心,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佛性你有用祂,祂在;你不用祂,祂也在。祂都在支撐著你,祂在提供你動力。你胡思亂想也是你的真心在提供動力,没有真心佛性就不能胡思亂想。所以我們所有的妄也都是從真出來。叫作『從真起妄』,我們修道是要『返妄歸真』。這樣了解意思嗎?我們是返妄歸真。即心即佛,就是我們所有的妄心都放下的時候,那個心就是佛,那已經到佛的程度,我們可以摒除所有妄的心,全部都摒除,假如您用這個心就已經是佛了。所以即心就即佛。要了解到只要有一點妄都不算,已經全部都没有妄了,那個叫佛。那時用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時的心是很真,是真的心,佛也就是這個真心。所以這個即心即佛,那個心不要用我們凡塵的心來說,我們用凡塵的心太多了,千差萬別,我們的心轉得太快了。那個都不是。我們真心不會,我們的真心是如如不動,那個如如不動真如,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全部都是不變的,常住的,不變常住就是佛。即心即佛那個就是佛,已經是了。 【問】 :上星期前賢聽DVD說,上等根器聽兩個鐘頭就可以成佛?前賢說不可能,想請問劉講師? 劉講師答:可不可能要問自己。假如我們對凡塵太留戀,對凡塵的事太在意,那絕對是不可能;假如我們凡塵事都能放得下,都能時時刻刻守住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能夠那樣的話,兩個小時就已經太多了。三分鐘就可以。所以那個可不可能,因為各個根器不同,上等根器,各位前賢!禪宗教人修道怎麼表現?都是從我們的感官,我們不是有面容嗎?你問他道是什麼?他只有作個表情,這樣就是道。你看到没有?所以禪宗禪師在教導他們的弟子不用文字,也不用語言。就用動作,眼睛會閉是誰在閉?是不是佛性?看到那個啊!這樣就知道。 所以有一個智閑禪師根基很好,他老師跟他說,你還没有落入胞胎之前,作一首偈語,我要授記讓你成佛。他竟然找不到一句。然後就請他老師說,老師說我說是我的啊!你的要你自己說,他没辦法回答,所以就打包行李回去了。他說我以後不修道了,就去整理他的田地。用鐮刀在割草的時候,鐮刀去碰到小石頭,小石頭去撞到一根竹子。竹子發出聲音「咚!」竟然這一聲讓他領悟。道就是這樣,這個就是道。 所以他就講一個偈語:一擊忘所知,他那個能知所知全部都摒除掉,更不加修治,不用修了已經到家了,動容揚古路,容面在動是在發揚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墮消然機,不墮入,那個消就是因緣,然就是自然。不墮入因緣也不墮入自然,我們的佛性不屬於因緣不屬於自然,處處無蹤跡,你要找找不到,聲色外威儀,我們的聲色都是外面的威儀,外面的形相都不關緊要的,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所有達到這個狀態的人都說這個就是最上等的根基)這樣有没有一點概念了。可不可寫下來,很重要!這樣有點花時間,有没有前賢上來幫忙寫。 【問】:咱們相互供養諸佛,那又為什麼佛會互相吵架?還有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我没有殺汝心,汝有殺我意何如? 劉講師答:我們雖然本來是佛,落入凡塵已經迷昧了。所以才會有一些動作出來,那些動作都真理不合,可是我們要了解,本性我們都是佛,所以做出來不合真理的那些,我們就需要慢慢去改掉,不要苛求大家的程度都那麼高,都是到佛的程度。給他機會,給他慢慢的修正。第二個問題野獸,假如你抱一個嬰兒,到野獸的身邊,那個野獸不會去傷害他。不講野獸肚子很餓的時候,平常的狀態之下,你把嬰兒抱到野獸的旁邊,嬰兒會跟野獸玩。野獸不會傷害他,為什麼?天真!為什麼人跟野獸在一起的時候,不是野獸要傷害人,就是人要傷害野獸。就是互相之間有攻擊的心,因為野獸也不會起心動念,你要攻擊牠的時候,牠已經感受到了。牠要保護自己牠就要傷害你,假如你是一種光明没有傷害的心,而且是從骨子裡發揮出來,野獸他不會傷你。我們知道廣欽老和尚他可以降伏老虎,為什麼他可以降伏老虎,到後來老虎會去找食物給他吃。不管我們接受的是怎麼不合理的現象,我們都要歡喜心甘願受。我們只要歡喜心甘願受,這個冤欠到這個地方就為止了。 假如我們不歡喜心不甘願受,我們要了解,我們還是一樣要去處理事情。你把狀況處理完了因為你不甘願,所以業債没有了。没有了往後還會再來,還會有不合理的事情又來了。又來你還要再應對,你一樣這種心態那就没完没了。所以一定要改變,歡喜心甘願受,可能以前我不合理去對待人家,現在人家才不合理來對待我。我一改變心態了以後,歡喜心甘願受,那個業就了,從此陌生人,他走他的路,你過你的橋,都不相關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在處理現象的時候,那個心很重要,看我們抱著什麼心,我們大部份不合理都不甘願。不甘願的心表示這個業没有了還在,你處理都是多餘的,在處理時我們又會造業,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我們自己不造因,然後我們所有的行善不要記在腦海裡,它就會進入我們性分之中。我們記在腦海會變成福報。 問:人死了從泥丸宮而出,書本寫以後出生公侯將相?還是氣天神? 劉講師答:這個問的修持以後從泥丸就是頭頂出去,假如没有求道靈魂能出竅都是從泥丸宮,人死了靈魂從泥丸宮出去,他就有資格當氣天神仙。王爺、媽祖、山神、土地公都有資格去當,他的期限就看他行持的內容,他行善很多很大,他的期限就會很長。地位就會比較高。假如比較一般就會比較低比較短。假如再來凡塵當人,當公侯將相都可以,因為那個等於在管理眾生。所以當很大的官跟氣天神仙是一樣的,都是在管理眾人。 【問】 :劉講師後學要問一個題外話,我們有一個前賢的媽媽吃素,祖先她要拜素的,結果都擲不到筊,他說不知怎麼解決? 劉講師答:這個很有意思啦!因為我們要了解,假如我們不固執不執著不會當鬼,所以當鬼會固執,這種現象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有智慧來辨別,我們假如拜一些生靈的東西增加他的罪業,他在地府受苦會愈苦,他自己本身不知道,只有享受一陣子的氣味要受很多的苦,就像我們眾生一樣。我們眾生有時為了一點愛,然後受苦一生。都是這樣,所以我們做子女的要有智慧,你不用擲筊,問自己我當主宰,我要你過好日子,更進一步可以把他們超拔,超拔讓他離開地府。更好了啊!所以我們要了解,父母親都已經不明理了,我們還增加他的罪業,那些生靈一定去找他。你拜他,牠去找他。牠找他不是增加他的罪業嗎?孝,你就要真的孝順,要父母親脫離地獄的苦,不要再附和,你附和他的話增加他的罪業。他就要受苦。問出來都很好,我們都可以有答案,我們人有主宰。 【問】:我們道場裡面有些人事上因緣的不合,各帶人把人分割各自修,這樣是不是破和合僧? 劉講師答:那個是外的破和合僧,本來一起修道你把他弄開,那是外不是內。內的破和合僧是五蘊不要蘊積,那個算外,那個頭腦夠笨的。為什麼?真心佛性不追求,你去追求人家那個外相幹什麼?對不對?夠笨的!成仙作佛不追,去追那個幹嘛?問出來都很好,我們都可以解開。追求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才是重要,那個是迴光返照,我們把我們的真心佛性都收回來,不要外放,外放就是眾生。收回來都是聖賢仙佛,我們把真心收回來,不關外面的事,外面事有外面的因緣,我們不要去主宰。 【問】:後學媽媽要問的,她要問「逢懷則止,遇會則藏」這一句話什麼意思? 劉講師答:懷就是地名,像我們說台南,一個地名。你一直走走,看到有一個地名有一個懷的地方就停在那裡;遇到有一個地名叫做會的地方,泗會也是地名,你就藏在那裡,因為他問我要去哪裡?給他一個方向,就是你一直走走遇到有一個懷字的地名,你就停止,看到有一個會字的地方,你就住在那裡。 【問】:劉講師請問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犯這麼重的罪要墮入阿鼻地獄受苦。又說佛性不斷,眾生都能成佛,這什麼意思?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我們的佛性不生不滅,我們所做的善惡都有果報。我們造的很大的罪業,果報我們要去接受。接受以後就没了,又恢復到原來了。只要你接受果報以後就恢復到原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不會消失掉,不會滅掉,祂都在。我們造了什麼惡就是要去接受那些果報,果報很苦啊,所以等於你造的惡和你接受的很苦的果報已經二相抵消,你回來就是自由身。你就可以再修證,可以成佛。你可以累積善。 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不生不滅,所以佛性永遠在,我們行善行惡都要去接受果報。行善接受福報,行惡接受惡報。我們現在殊勝因緣,行善不要記得,不要接受福報。我要成仙作佛,我要坐在供桌上,坐在供桌上就是要有德。你要深植德本,那個德我們要種植在我們八識田中,我們八識田中都有,有德了,才可以坐在供桌上。所以天上無無功德神,你没有功德不能當天上的神。 4片 【問】:劉講師說佛陀的戒律裡不養寵物,儒家不是說要親親仁民愛物嗎?像很多流浪狗如果不救牠,不養牠就會死,這樣我們不養寵物是否還對呢? 劉講師答:引導我們走入那個博愛就不在這個特殊的佛的戒律裡面,我們了解親親仁民愛物,是發揮我們博愛的精神,博愛的精神就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成佛,養寵愛的心態,就是我們已經有閒暇的時間,金錢又夠,讓我們可以去養這些寵物,不是說絕對不可以,只是說最理想的狀態是不要啦!不要再攀緣,因為我們攀緣害苦的是我們自己,假如你覺得說親親仁民愛物,愛到所有的動物,我們社會上的流浪狗真的多啦!你全部把牠們收來養,真的是很大的負擔,又很麻煩。以後你還要負責,那個就是種比較遠的佛因,那些流浪狗你全部都養,你要負責牠們以後轉世為人時,你來渡化他們求道,來修道,然後成佛。那個發心,因為你愛物愛到所有的動物,那個都是可以。假如我們自己要成就的話,就盡量摒除所有的身外物,這樣修道就很專注,很容易成就,我們再回到真理來看,一本散萬殊,所有的物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没有分別的,是從我們的真心佛性呈現,所有的物都是真心佛性,所以不用分別,這樣了解意思嗎? 不要覺得太淺不好意思問,都没關係,愈問大家的進步會愈快。像上禮拜不是說即心即佛嗎?他覺得聽二個小時没辦法成佛,我們都有没有得到答案,根器夠,像六祖二個小時都不用聽,他就可以成佛了。對不對?我們覺得自己根器夠,二個小時也可以,覺得還不行,還不了解就要再來坐著,再研究,再薰習,即心即佛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佛了,那個名稱雖然是心,可是已經是佛了。可是我們日常在用的心是生滅,那個是妄、不真,不是那個心,我們知道了。没有問我們就不知道心有差別,而且差別還很大。那在問祖先拜素的都没有筊,拜葷的都有筊,我們要了解不執著就不會當鬼,鬼都會執著,他已經造了業,在地獄裡面受苦了,我們不要增加他的業障,所以我們不要拜那些葷的東西,因為會增加他的罪業。他會愈來愈苦,所以我們孝順變成不孝。你害他受苦愈久,我們都用素食來拜,就是循循善誘,引導他走向善的方向。所以這個問出來也給我們答案了,就是很好,你真的這樣就叫做孝,你一直要增加他的罪業那個叫孝嗎?就不是了。還有没有問題。 【問】:黑板的”偏”河沙是不是寫錯? 劉講師答:是雙人的徧,普徧的徧,後學没有回頭去看黑板寫怎樣,讓我們的佛性光明普遍整個宇宙虛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性的光明,一粒沙,一個佛世界。普遍的遍不是辵部嗎?一個走字邊喔!二個是同樣的意思。這個徧也一樣,就是普遍的意思。還好有問,不然後學都不知道,寫出來已經錯了。 【問】:五祖講:「善自護念廣渡有情,流佈將來,勿令斷絕」這句後學懂,但再接下來那句後學就有點不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劉講師答:有情就是有情識,像我們人、動物你打牠,牠會痛會叫,牠有情識,有情來下種,就是這些有情識的我們把它播種,播佛的種子,因地果還生,我們播什麼種子,它就生什麼樣的果實,無情亦無種,像樹、石頭都無情,無情的話它不能接受佛的種子,所以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它没有性也不能產生佛的果位出來,就是這個意思。 倒是「善自護念」的護就很重要,像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呈現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已經能夠了解知道了,然後我們就要保護,那個念有的會用受持的那個持,護持。用持就是把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拿出來用。用護念,那個念就是正念,就是没有念頭。我們要了解没有念頭就是正念,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正念,使我們的正念時時刻刻都在。在的話就是佛知佛見,佛的知見。假如我們有起心動念,就變成眾生的知見,那個都是不真,假的!這樣了解嗎?還有嗎? 【問】:剛才的偈語生死涅槃等空華,黑板寫成涅槃生死等空華,這樣可以嗎? 劉講師答:可以。後學不是講光明寂照徧河沙,寂照應該在前面,寂就是不變之體,照就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本是功能作用,照一發生了以後才光明,對不對?可是他把光明移到前面去,就是對調,像我們稱呼外國人的時候,名字在前面,姓在後面,我們中國人都是姓在前面,名在後面,就是對調。意思我們要了解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生死就是生滅。假如我們用不生不滅來對生滅,這個不生不滅一樣是對待的,它不是究竟,所以涅槃跟生死就變平等了。它是兩邊對立出來的名稱,它是對立才有的。所以這邊我們就了解生死跟涅槃是一樣,没有生死就不用涅槃。這樣了解意思嗎? 【問】 :請問我們在講佛性,佛菩薩對待眾生都是平等心,但道場又說從善的先渡,這樣是不是有分別心?我們在講修道要認理,又要講慈悲,又要講不攀緣,可是我們常有對待心在修行上面,那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去破除,謝謝! 劉講師答:他問這樣很好,我們了解修到了成佛成菩薩了以後没有分別心,我們現在為什麼說先去渡善的,惡的就把他撇在後面,這樣不是分別心嗎?可是你要了解你去做一件事,可以很快看到功效,同樣做一件事,都没有功效。你久了會不會心灰意冷?我們一下子善的都不渡,都去渡惡的,惡的他為什麼會惡,就是離真理很遠,離道很遠。你要渡他求道,渡他修道,因為他離得很遠,你要用很多的心思,很多的精神時間,然後來引導他,那個成就是很慢的。善的他已經接近了,你一點化,他馬上就跟你走,所以成就很快。我們先把善的渡進來,讓善的發揮他的佛性,又參加渡化眾生的行列,就更寬廣。惡的我們就是慢慢的調,把他循循善誘,慢慢的調教。因為惡人真的你要渡他很不容易,不要說惡,不善不惡都很不容易渡,這樣了解意思嗎?我們隨順世緣,假如說那個善的我不認識,那個惡的我認識啊!隨順世緣,這個時候你倒是可以用心,最重要的是你本身的行為,你的行為是值得人家效法,你在行為之中就已經感化他,你不用講,他對你就已經信七分了。 這個時候你再講話,那個話就很有作用,他就肯聽,他就肯改變,惡的就變成善,善的變成可以跟你修道,没有分別到一定要先渡善的,惡的不渡。不會那樣,看我們接觸的環境、熟悉度是這樣子的,所以那個叫隨順世緣,順著凡塵的因緣。這樣可以嗎? 【問】:劉講師您好!我們有一句話講:「事障凡夫,理障菩薩」那我們一些前輩成菩薩果位,是不是他還有一些障礙在裡面?佛跟菩薩到有什麼分別? 劉講師答:我們凡人都被事情障礙,因為我們所面對的很實際的就是事情,在事情我們被那個事情卡住了,卡住了就變成障礙。本來事情都一直在變化,現象都變化無常,可是我們不知道變化,不知道無常,把它當作是常,然後我們被它障礙。被它障礙以後就自己經不過那一關,所以事障凡夫。 然後理障菩薩,菩薩為什麼會被理障礙?我們要了解真理是一個絕對的,絕對的真理没有妥協的餘地,可是我們在渡化眾生的時候就是需要用方便法門,方便法門很多都跟真理有相抵觸的地方,所以他没有用方便法門,直接要引導到真理,所以就被理障礙了。所以理障菩薩,事障凡夫。這樣了解意思嗎?了不了解?就是真理我們知道,可是在渡化一個人的時候,比如說跟你去求道要素食,我可不可以吃蛋啊?有没有遇到這個問題啊?假如我們知道這個人生活習慣,没有葷的東西就是吃不下飯,他問這個話的時候,你要用方便法門,雖然能夠吃清是最理想,可是在那種狀態下,你就跟他講:「可以啊!你要吃可以。青陽期蜂蜜可以喝,紅陽期牛奶可以喝,現在白陽期蛋可以吃」,這個是方便法門,等到他研究真理了以後,了解我們吃蛋還有濁氣,濁氣障礙我們佛性不清淨,是我們要用方便法門,方便它不符合真理,所以菩薩理障就是在這裡,我們用方便就是要承擔,你有承擔的擔當,你就可以用方便法門,引導循循善誘,這樣可以嗎? 【問】:佛跟菩薩到有什麼分別?菩薩分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三地菩薩、四地菩薩… 劉講師答:直到十地菩薩,十地菩薩叫作等覺,跟佛那個覺已經平等了,叫等覺。然後再上去就叫作妙覺,妙覺就是成佛了。所以佛跟菩薩還有階級之分,就是還有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了解很多菩薩就是不願意取證,不願意進入涅槃,就是不願意離開凡塵,就是要渡化眾生,所以祂『留業潤生』,留了一些罪業要滋潤眾生。所以他自己寧願受苦而不要成就,要來救渡眾生。他看到眾生受苦很可憐,祂已經修到可以成佛的程度了,可是他不願意取證,不願意取證就成不了佛。 所以就在菩薩的位階,可是祂的發心是很大,像觀世音菩薩說:「娑婆世界眾生没有渡盡,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薩說:「地府的眾生没有渡盡,也不願意成佛」可是祂們的發心一直在做,現在都已經成佛了,觀世音菩薩成南海古佛,地藏王菩薩成地藏古佛,都已經成佛了。可是他們還是一樣憑著祂們的愿力在做,並没有成佛了就全部放棄了,不是!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是發心、愿力,那個很重要,就是不願意取證,很多都有這樣的現象,所以我們要了解,地球運作為什麼這麼順利,就是已經能夠成就的佛菩薩,他們在護持我們居住的環境,讓我們能夠安居樂業,這個我們看不到的。地稍微一動,什麼九級大地震,那個在天地來講,九級不大,九級十級的都有,要知道這樣的話整個眾生没辦法存在,所以佛菩薩來護持我們整個生活的空間,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成佛了以後,我們一樣會護持,就是希望讓眾生能夠安居樂業。 5片 ◎剩下約半小時,提問問題。 我們剩下半小時要給各位問問題的時間到了,各位有没有準備要問啊?不用怕不好意思,你認為我問這個不知道會不會被笑?不會啦!大家心裡都有問題在,大家都有,所以就可以問。還没有問之前後學講一個故事,你們可以一邊想說怎麼問? 劉講師講故事: 有一個師父他要出遠門,然後跟他的徒弟講說:我的桌子上有一本金剛經,你不要去翻,不要去看。然後師父就出門了,就出遠門了。這個徒弟師父不交待,他也不會去翻,師父一交待了他特別好奇說:金剛經怎麼不能翻?所以他師父出門以後他就去翻,金剛經一翻開以後金剛童子就出現,「主人有什麼吩咐?」趕快再把它合起來,嚇一大跳,怎麼裡面有人?然後想一想,我每天在挑水,我趕快又翻開金剛經。金剛童子又出來:「主人有什麼吩咐?」他說:「我每天都去山下挑水,那一段路很難走,你可不可以把它鋪平?」祂說:「主人!是!」就不見了,隔天他要下山挑水,那個路就很平很好走了,就很舒服。過了幾天他師父回來,走到山下一看,唉…怎麼不一樣了,難道我走錯了,愈走愈懷疑,走回來,看到他的廟,對啊!這是我的廟啊!然後他徒弟看到師父回來了,哇…這下糟糕了!趕快跪在他師父面前:「師父!對不起!我没有聽你的交待,我去翻你桌上的金剛經。」師父說:「你為什麼去翻?」他説「我好奇啊!」「你看到什麼?」「看到金剛童子!」他師父說:「修道人不可以講妄語,一定要實在」「師父!真的!」「不然你翻給我看看!」徒弟翻開,「主人有什麼吩咐?」這個時候老師父看到,哇…換我要跪下來了,然後就跟金剛童子講:「我都已經誦四十年了,從來你也没有現身給我看啦!我那個徒弟連一次都還没有誦,竟然他一翻開你就出來,你是不是大小眼啊?」金剛童子說:「你才四十年喔!你的弟子已經誦了四十生四十世,你才四十年而已,不夠啦!你那個功力還不夠!你的徒弟雖然一次都還没有誦,可是他累積已經四十生四十世」這樣各位懂嗎?所以我們修道之人不可輕於初學,那個初入門的人,你不要看輕喔!他已經修好幾生好幾世了,你才一世而已喔!所以不要看輕人,了解這個意思嗎?所以那個就是上等根器,所以他就能夠一點就通,想出來要問了没? 【問】:劉講師好,就是我們要萬緣放下,要専心的去做,是不是要這樣子?那後學有一點淺見就是我們來佛堂學習性理心法,那我們要萬緣放下,是不是我們要專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 劉講師答:專一的做一件事情跟萬緣放下雖然有一點雷同,可是不一樣。因為一件事它還有讓我們住相的地方,那萬緣放下是全部没有,後學就講:連天蹋下來都不要管!不管再怎麼大小事都放下了,放下、放下、再放下,可是要了解到,萬緣放下這個時候是了了分明,懂不懂意思?没有起心動念,可是我們了了分明,那個了了分明就是真空,就是佛性。這樣了解嗎? 【問】:了解!謝謝!後學想請問:像我們課前講師會帶動嘛!老師說我們要拍手,後學是覺得我們拍手一心一意就好,我們不要再那邊踏步,因為踏步的話反而會分心,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就感覺那個氣很雜,請問劉講師感覺如何? 劉講師答:後學剛聽到說要講課之前要先拍手五分鐘,後學都講喔…那手都拍紅了,各位有没有把手都拍紅了?(有)手都拍紅了,是我們操持講師慈悲啦!就是讓我們學習,使我們身體健康,畢竟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修道,確實手的穴道跟腳底一樣,所以腳底按摩跟你手在拍一樣,不然有時候你可以用手指把手刮看看,它一樣有那個砂粒。就是有穴道,有那個功效,各位可以大家互相,看是不是可以不要拍那麼久?這個可以商量,這個不是一定的。 【問】:我們是不是不要踏步? 劉講師答:喔!不要踏步喔!專一拍手就好,那個可以跟操持講師說,我們不要踏步就只有拍手就好。會分心,就是拍手就專一拍手,踏步就專一踏步。 【問】:劉講師好!後學曾經萬緣放下之後,然後一心不亂,可是有好幾次就想要睡覺,這種現象是屬於怎樣的現象?請劉講師講一下,謝謝! 劉講師答:這個現象,各位前賢!這個就是我們肉體已經太疲倦,我們平常都硬撐,硬撐著,所以在萬緣放下的時候,全身的硬撐也一樣放下,放下的時候身體的需求它竟然顯現,怎麼一直要睡著,所以這個時候就睡,你睡足了飽滿,你自然會起來,你起來的時候再來做,那個效果真棒!最好就是那個時候,所以你不要硬撐,你硬撐的時候没有效果,那個身體已經很疲倦了,我們要了解身體也要讓它能夠調和,身體調和了,我們做才容易有成效出來。那個是平常硬撐啦!一萬緣放下,身體那個整個都呈現,睡飽了就好了,睡飽了他自然就醒了,自然醒了來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效果很快,而且我們可以領悟。尤其在那種現象之下,我們要了解那個般若妙智慧就在那個時候產生,了了分明,可是没有起心動念,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竟然能夠了了分明,那個就是般若妙智慧,然後要一直培養,不要炫耀,炫耀會不見,去炫耀就不見了。 【問】:劉講師您剛才說我們住相,我們修道人不要住相。我們怎麼幫助住相的人不要住相? 劉講師答:這個也是從真理下手,就是了解凡所有相都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不只有形相,事情也是一樣,事情没有形相。可是事情也是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所以那個緣聚緣散都是變化無常,我們住相,形相已經變了,我們住的相還是在舊的形相上面,所以我們已經跟不上了,跟不上形相的變化,所以了解說我們從真理著手,萬象都一直變化,萬象都一直變化,那我住相我要住在那個相?它一直變化啊!那我的住相也要跟著一直變化嗎?這樣就了解,原來都不用住,它都是假的!最後都已經不見了。不見的時候,我還在住相,是不是這樣? 【問】 :後學講的是:我們修道人知道不要住相。我們怎麼幫助住相的人? 劉講師答:如何幫助住相的人?一樣!要幫助住相的人,就是要跟他講這些理,讓他了解凡所有相都是因緣際會,緣聚則生,有因有緣。一定要有因緣,因緣聚會形相才有,因緣消失這個形相就消失了。後學都講,房子水泥它的壽命是一百年,我們要了解有原料,有人工,有因有緣,有原料的因,有人工的緣,然後把它蓋成的房子,我們來住,這個叫緣聚。然後一百年到,叫緣散,這個水泥都風化了,就不能住,再住危險,它會倒下來。所以了解凡塵的形相都是因緣聚會才有,因緣消失就没有。也告訴住相的人這些相都是變化無常。 【問】 :劉講師好!各位前賢好!我們從一開始就說要用不生滅的心修不生滅的道,但是這個世間就是因緣合和,成住壞空,苦空無常,一切都是一個根塵對境,即使我們在修道,我們也會遇到有煩惱障礙的時候,前賢會跟我們慈悲要我們轉念,事實上現實上有很多無法用轉念的,比如說我現在肚子餓,你叫我用轉念的把肚子餓的感覺轉掉是不可能的,延伸到我們今天去渡人的時候,遇到那個人他就是迷,所以他不明理,我們渡人又要從真理去下手,譬如說貧窮的人他就是會貪,我就是没有那你今天有錢可以借我嗎?我們借給他,他未必能因為我們借錢的這個動作能改變他的心性,戒貪,現實面我們教他說,你今天會貧窮就是因為過去你没有布施,没有種福田,你要歡喜做,甘願受。往往這個理在他身上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我們又如何教他轉念?就像剛剛的那位前賢的問題,我們要如何幫助住相的眾生不住相一樣?謝謝! 劉講師答: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從理上著手。我們了解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要找到這個真心來修道,這樣的道修的才正確,假如我們用凡塵心意識來修道,修不成道。所以我們要了解這是走入性理心法了,不走入現象,我們現象還是要在現象之中生活,我們要了解生活之中,我們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那事情來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去應對?有一個剛好的角度,就是進退應對有一個剛好的角度,然後我們去應對。應對了以後就把它拋開,這個現象,我們要了解到並不是說我們用不生不滅的心,也叫現象進入不生不滅。不是那樣啦!就是我們要了解,修的是不生不滅,我們用那樣的心來修,然後外面的萬象就隨它去變,那個隨順世緣無掛礙,我們要隨順世緣,然後我們要保持不生不滅的心來修。 各位前賢!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絕對不要忘記,我們用用生滅心來修,修不成道。用生滅心修,造業。造了業要受苦,所以不要用那個生滅心來修道。 然後你接著問說,我們去渡人,然後他是不怎麼理想,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到假如說我們認識的人,全部都這一種狀態,你就要衡量哪一個輕?哪一個重?先從輕的著手,去跟他生活,假如說所渡的人都已經渡上岸了,現在就剩下這些不怎麼理想的人,你就要用你自己的誠心,然後用身教來感化。感化他能夠知道自己的過錯,所以我們要了解,並不是馬上要他能夠求道能夠修道,大概没有這麼好的事,都是要我們用心慢慢地去引導,引導他能夠改變他的觀念,觀念一改變,行為就會改變,行為一改變了以後,他就不會非份的要求,然後我們也慢慢地身教、言教一起來,慢慢地勸他,就有可能渡他求道,是這樣,不是說你要去渡他求道,你就要去幫助他生活,你不是就要去幫他顧一家子,你有那麼大的能耐嗎?你如果渡一百個,就要顧一百家,那就累死了,都累垮了。所以也是一樣,隨順世緣,他什麼樣的因緣,我們用什麼樣的來對待,假如真的是離得太遠,我們就種佛因就好啦!我們不是時常看到「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有没有?那個就是種佛因,這一生没有修成,種個來生,所以不用急,急没有用。不要馬上他轉念,他要不要轉?由他自己去決定,我們本身用一個誠,誠心的誠,就好了,這樣可以嗎? 【問】:劉講師您好!後學踏入道場二十幾年了,碰到的都是摩門教來渡我,基督教來渡我,但是没有碰到一貫道的來渡我,這是為什麼? 劉講師答:可能你累生累世跟摩門教比較接近,所以都是那一些會來邀請你,一起跟他們生活,可能一貫道都要講機緣,要有那個因,要有那個緣,有因緣會合了,然後事才會成,所以這個你有辦法坐在這邊,又聽上乘佛法,不是没有因緣,絕對是有,所以就不要苛求,已經到了就好,可以嗎? 【問】 :他們怎麼那麼懶惰,渡別人都不渡我,他不知道我已經求道了? 劉講師答:以往渡人求道都是要身家清白品行端正,不像到後來能夠渡多少就渡多少,趕快拉人來求道,我們要了解真正要有那個因緣,就是有人跟你熟識了,知道你身家清白,品行又端正,然後他就引進你來求道,這是最正式的。我們現在就是有一個貪功,說有人就好,那一種現象是有一個貪濫,渡人以後也没有保證他能夠來修,能夠成佛,也没有這種心裡準備,所以那個都是很初淺的,我們要了解我們走入人生的真理,是很不容易,要求自己品格能夠很高超,這個人中之龍,人中之上,那種情形要自己追求,不要埋怨別人,他們怎麼那麼懶惰,没有來渡我,那可能緣都還没有成熟,要機緣成熟。機緣成熟自然就會成了,這樣可以嗎? 【問】 :劉講師請問一下你剛才講的什麼南瞻部洲,四大部洲要怎麼寫啊? 劉講師答:要怎麼寫喔!那個往後我們都會詳細說。好不好?要現在說嗎?游講師要寫了。1.東勝神洲2.西牛賀洲3.北俱蘆洲4.南瞻部洲。 【問】:還有廣欽老和尚說:「没來没去,没代誌」跟您今天講的有没有相關?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那個「常住不遷」,没來没去就是常住,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不來不去,没事。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這樣,那個廣欽老和尚就是領悟這樣,所以他才講出來。說「没來没去,没代誌」我們的真心佛性本體就是廣欽老和尚講的那個樣子,没來没去,没事,有事是我們自己自找麻煩,自造業自受苦。那個叫有事,都没事。 【問】:我們天然師尊有慈悲,請我們睡前要真人靜坐,真人靜坐兩眼閤起來會有金光,有時剎那間,有時不到一秒,玄關的地方就會有靈波,請問這是要保持下去,還是隨它自然消失? 劉講師答:這可能各位努力修的時候,意守玄關,都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各位就是要了解我們已經接受明師一指點,那個玄關已經打開了。所以只要我們努力的讓我們佛性的進出都從門,以前没有求道是左道旁門,都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泥丸宮、肚臍,那個是左道旁門,玄關是正門,我們儘量出入都從正門,這樣就很正確。會顯現那個光來給我們看,那是給我們信心,就是你走的路正確。不要住相,不要說要不要保持它,不要住相,不要管它,不要在意它,那個只是一個門,像我們每天出入都從門,對不對?我們有没有去對著門一直看要注意著它,有没有?没有嘛!你就很自由自在的進出那個門就好了。不要住相,不要管它要呈現多久,不要。住相以後會有病,那個就不好了。還有嗎?没有的話再講一個故事,好不好? 有一個修道人,他就是唯有消舊業,不敢造新秧。他就很努力的修道,然後到一個很偏僻的小村莊去開墾一片荒地,就在那邊生活。那個小村莊的村民看到他的作為很感動,一個人那麼努力的在修道,都是自食其力,就來幫他蓋一個草寮。讓他能夠遮風避雨,能夠過生活。這時候村莊有一個長者的女兒跟男朋友交往懷孕了,因為在鄉下的地方,這是非常大的事,女孩子没有結婚就懷孕了,那個是非常不名譽。所以長者就一直逼問他女兒說:「孩子的爸爸是誰?」就是要找他算帳,結果那個女孩就講說:「那一個修道人」,這下子無妄之災。那個長者就來指責這個修道人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子」,害他没有辦法在這個村莊跟人生活在一起,就叫村人又把那個草寮又把它拆掉,那個修道人一句話也没有辯白,他想說:「這種事我要是辯白,他那個女兒的命可能就没了」,所以他不敢再造新殃,都没有辯白,然後過了十個月滿了,孩子生下來了,長者就把嬰兒抱來給這個修道人養。 他就把孩子養,然後背著嬰兒工作。過了幾年,她那個男朋友回來了,去外地打拼,有一點成就了,就跟那個女孩講:「我們可以生活了,已經有經濟能力了」。那個女孩就跟她爸爸講,我的男朋友就是這個,不是那一個修道人啦!這個長者一聽到以後,啊…怎麼這樣,又去集合全部村莊的人,又去幫他蓋房子。那個修道人都是平常心,没有喜歡,也没有討厭、生氣,什麼都没有,後學看到這個故事。 我想,這個我們怎麼做得到?一定辯也要辯到臉紅脖子粗,對不對?所以我們有時候就是要想遠一點,要有那種容量。要有那個內涵能夠容納包容,這樣就可以救人。不然那個女孩子不見了,嬰兒也一定不見了,都没辦法在人世間活下去。 由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了解,我們可以影響蠻大的,我們影響力一發揮出去,都蠻大的。所以我們往後在做事的時候,要考慮遠一點,自己吃虧没關係,一定要保持正氣,浩然正氣,所以今天發問就蠻踴躍的,我都講,在台北小小的一個佛堂裡面,大家都問不完,你們這麼多人怎麼都没問題?很奇怪!你們都修得很好嗎?我們時間到了,下課。 6片 【問】 :劉講師好:後學這裡有兩個問題,劉講師常問我們說:「有没有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可是我們有時候在萬緣放下的時候是念念叢生,每個念頭起來的時候我們是把它放掉了,還是說我們已經開始在了解我們的心了,念起的時候我們是把它放掉?這是第一個問題,那跟我們老前人在世時講的真人靜坐是不是一樣?不曉得是不是後學課程没有仔細聽,萬緣放下應該怎麼入手來做效果會比較好?第二個問題我們靈性來投胎,是母體懷孕幾週他就來入胎了?還是出生的時候陰陽一炁,才叫靈性入胎?如果是出生時才入胎,為什麼媽媽在懷孕幾個月的時候,小孩子會感應得到?這是第二個問題,謝謝劉講師! 劉講師答:好!請坐,因為我們可能講得速度太快,所以怎麼做的那個過程都没有很詳細的跟各位交待得很清楚,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講耳根圓通,這個就是輔助,輔助我們萬緣放下,因為我們直接在萬緣放下的時候,假如之前都没有一些基礎功夫,會發現我們念頭非常多,而且都放不下,所以我們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之前要有一些基本,先認識真理很重要。當念頭來的時候,我們要了解念頭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所以念頭我們不要把它看成是敵人。它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只是我們在追求萬緣放下的時候,是要追求本體,不追求功能作用。 可是這個時候功能作用顯現,我們也不能不處理,那怎麼處理呢?就是我們要了解到「知而不隨」,我們知道它有念頭呈現,可是不要去跟它,你不要跟它,它就消失了。不要再追了,你追的話,逐念會一念追一念,就没完没了。那我們就是在這種現象之下,有念頭了,我們知而不隨,讓那個念頭它能夠沈寂也一樣要做一段時間,你要做一段時間以後,才會慢慢的那個功能作用才能被你自己控制。你能夠控制它不要有妄念生發,假如妄念你都能自己掌握不使它生發,而還有念頭來,還有念頭來這個時候就不屬於妄念,而是屬於雜念。 雜念是我們六道輪迴太久,所附帶在我們的習性裡面,習慣性,我就是要了解到既然它是雜念,不是我們能夠控制。雜念我們没辦法控制,妄念可以。我們對付雜念的方法就需要觀照,雜念來我們要觀照雜念。觀照它一樣不要跟它對立,觀照它就好,它就一樣消失,也一樣要一段時間,等到這一些雜念消失了,没有雜念就清靜了。 妄念你能夠控制不生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到達理想的狀態,就是能夠萬緣放下,這個時候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就是我們的本覺,就是本來面目。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本來面目並不是說非常的深刻,不能去體悟的。不是!是很親切,很容易可以體悟的,就在那一種没有萬緣,没有生發念頭,没有起心動念,那一種狀態之下,那一種了了分明,那個就是,就已經是。所以這個是第一個問題。我們要了解本覺就是真人,真人靜坐就是要這一個來靜坐。這一個本覺你要使它長時間久一點才會有般若產生,般若現象你才會有。 第二個問題是投胎的中陰身。我們要了解第八的阿賴耶識,「去後來先,作主翁」,他在父母親做愛的時候,中陰身就已經在找他的有緣人。它就會投入父精母血,一投入以後就已經懷孕,懷孕的時候就是第八阿賴耶識已經先來了。那時候就已經進入,我們那個靈性是在出胎的時候接觸空氣,接觸空氣那個時候靈性才到,所以小孩生下來假如不會哭的話,那個不會活,就是太聰明了。他那個忘魂湯已經喝了太久,藥效已經失效了,他知道凡塵不好不想來,所以他就不進入嬰兒的身體。不進入小孩子不會哭,不會活。所以有經驗的醫師會把小孩子的腳抓到上面,頭朝下,打他的屁股。打他的屁股的時候,他就會哭,一哭了就活了。一哭的時候,那個靈就進,所以他投胎第八的阿賴耶識已經來了,我們造業的那個第八阿賴耶識已經來了,要活就是要出生的時候開口哭,有哭的時候他的靈才進,會合我們就過一生,這個叫分段分死。 從一哭時候開始生,一直到死去,這樣叫一段,分段,我們是分段生死,然後没有修證我們還要來,死掉以後中陰身又到地獄去,那個又是一段,分段生死。在凡塵已經死了,可是他在陰間他已經生了,在陰間還要再死,才會又到凡塵來生。又是一段,分段生死。所以我們都受那個苦,所以我們要了解投胎的時候已經阿賴耶識來了,就是我們造了業的那個本體已經來了,要等到出生的時候哭,靈才進,這樣才完整呈現在凡塵的一生。 【問】 :劉講師!我們不是說一人一心嗎?那小孩子在母親裡面,然後和媽媽,這樣一人就二心了,這樣子的話會不會有衝突?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無極一本的時候没有這麼多,可是它一散萬殊了以後,萬殊不是形相各不一樣嗎?眾生也各不一樣,對不對?可是它同具一理。同具備一個理就是無極,雖然嬰兒在媽媽肚子裡,他會反應出來,那個就是一理相通。我們要了解眾生也是一樣,一理都相通。雖然各個的形相都不一樣,可是佛性都一樣。一進入修證以後回到本位,十方諸佛同一個法身,没有分別,有分別的話就不會成就。所以那個是一個感應,說他能夠了解,像我們假如是雙胞胎,雙胞胎也會有感應,住在不一樣的地方,相隔很遠,只要其中一個生病,另外一個會知道,感應,那個就是一理相通。這樣可以嗎? 【問】:這樣子那時候本性還没有進去,我們說胎教,那時候第八識進去,他就可以影響了嗎? 劉講師答:胎教就是希望他在形象方面要端莊,要正確,那個是在相的方面,我們要了解我們追求的是他的本體,就是理,本覺理,他一落入要凡塵的萬相以後,相都千差萬別,希望在千差萬別的形象裡是屬於比較理想的一個形象呈現,只是這樣而已。我們在凡塵能夠努力的,也就是你從胎教開始,你就很端莊,往後孩子生下來,就具備有這一些基本的禮儀,他就很容易行住坐臥四威儀都呈現,這個就是說從母親肚子裡就已經在學了,在做了,是這樣,往後他在凡塵他就可以人模人樣。不會像一些人,我們看起來都很不順眼,不會那個樣子,只是這個樣子而已。那個不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方向,應該我們追求就是不生不滅的那個本體,那個才是重要。 【問】:第二行那個是不是少了一個字?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的第二行是不是少了一個字? 劉講師答:少了一個諸,一個言再一個者,循諸色聲。請操持講師寫一下,讓大家知道一下。 【問】:還有一點父母親生下我,假如我父母親没有結婚,會不會有別的父母親生下我? 劉講師答:父母親没有結婚,那就是私生子了。 【問】:不是!父母生下我,假如他們没結婚,不能生下我,會不會有另一個父母親生下我? 劉講師答:你的問題讓大家很迷糊,會結成一家人都有因緣,當一家人不是來還債,就是來討債,不是冤家不聚頭。所以夫妻,先生把太太綁住,太太把先生綁住,然後父母親把孩子綁住,孩子把父母親綁住,都是互相牽纏掛礙,所以我們要了解現在這個父母親没有生下我,會不會有別的父母生下我?那要看我們結的緣,假如結的緣不深,父母親生下我,可是我的命不會長,生下我没有多久就死掉了,因為緣很短。緣很長的話,父母親生下我,父母親死掉了,我還在。 所以我們要了解都是緣,這個緣是什麼緣?就是我們的業緣,我們造了業的那個緣,在凡塵一定有瓜葛,所以我們凡塵生活就一定要清清白白,瓜葛的話就會跟人形成有冤欠,有冤欠就會有瓜葛,就會形成有時候就變成一家人。我們了解有的孩子一出生,做事業很順利,很賺錢,那個是來還債。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渾身病痛,一直要看醫生,一直花錢,一些錢都被他用光光,那個要來討債的。所以有來還債,有來討債,都是無債不來。 所以後學看佛經裡面,在天上有一個仙童,他很調皮,他到凡塵看看哪一個最想要孩子,没有生孩子。他就去投胎,然後等到他生下來,他活蹦亂跳的時候就死掉,他就回去了。回去以後他又去找,看哪一個很希望有孩子,他又去投胎,連續五次。就有五個母親哭哭啼啼,那個小仙童就講:你看!多麼笨!都是假的,竟然在那裡一直哭。調皮!他去投胎,他没有業,不是被業推來的,他自己好玩去投胎,他就可以直接回去,等到蹦蹦亂跳最可愛的時候,他就回去了。然後再看看哪一個很喜歡孩子,他又去投胎,連續做五次,然後他看五個母親在那邊哭,他說:真笨!假的啦! 【問】:我們常講在無始劫以來,我們一直在成住壞空,一直在輪轉,也種下了很多的無明在意識當中,我們道場叫人修道最基本是從脾氣毛病去修,改毛病,去脾氣,可是無明是層層疊疊,你改了這個又有那個,後學做個比喻,一塊地你把草除盡了以後,可是没有撒下種子,草自己又冒出來,一直除除不盡,這個時候我們所謂的改毛病,去脾氣,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可是很難,又有一種講法,你如果在地下種一棵果樹,果樹如果成蔭了,底下就不會再生出雜草,再擾亂你。可是雜草的種子還在,並没有真正的除去,所以四弘願才說眾生無邊誓願渡,佛有這樣的願,我們自己要成佛的人,我們如何去渡我們煩惱叢生的眾生呢?謝謝!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無明是最難去掉,可是要知道,無明就是佛性,没有佛性就没有無明,所以我們佛性不覺就叫無明。我們佛性覺了,無明就去掉了。我們要覺不覺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要讓它不覺,它就無明,我們讓它覺,無明就去掉。時時刻刻你都覺,没有無明。你一下子失神了,那個就叫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了,就叫無明。你時時刻刻都保持覺的話,無明都没有。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覺,二十四個小時都是覺,不要有起心動念,不要有凡塵事來干擾,你都在覺之中,没有無明。 【問】:無明有没有種子? 劉講師答:没有種子,你要了解無明就是佛性不覺,佛性不覺就叫無明,無明本身也是佛性,就是佛性不覺。不是說無明有種子,它一定會生發,那個是我們要不要讓它生發,你就是不思索正事,無明就來了。你全部保持在覺之中,無明就没有辦法產生,就去掉了。無明没有種子,没有原因,無明是我們佛性不覺,没有佛性就没有無明,所以它本身就是佛性,我們佛性不覺了就叫無明。因為無明,起惑造業,迷惑,我們無明就迷惑,迷惑就造業,因為業就要受苦,我們就是不覺的時候,起心動念不覺,不覺就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受苦又迷惑,迷惑又造業,造業又受苦,没完没了啦!就這樣,這個最大的問題解決了,海闊天空。 【問】:請問劉講師,上次劉講師有提過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究竟,請劉講師解釋一下第一點?第二點後學在看佛的字典,剛有提到我們從無始劫以來,那書有寫我們人類最開始是從第二禪天的光陰天下來,為何會從光陰天下來?我們不是從無極理天來的嗎?這書寫說從光陰天下來,謝謝劉講師。 劉講師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了解這是一個比喻,西方是白色,就是回到我們本性的清白,白色。極樂,我們人都希望快樂,回到那個極樂世界。那是一種循循善誘我們凡人行善的一個方法,我們追求的是追求到我們講的理天,就是回到根源,那個光陰天是屬於色界的第三禪的第三天,那個是屬於過程,是一個過程,有一段時間我們眾生修到光陰天,然後從光陰天化身來到娑婆世界,那個是有一個期間,不是說我們原始就從那裡來,我們原始不是,那個是一個中間的過程。 所以要了解底下文殊菩薩有講,他說:「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我們迷昧了,妄,不真才有妄,迷妄有虛空,因為這個虛空才建立這個世界,因為世界建立才有眾生,因為有眾生了才有業果,所以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建立是在迷妄之中,既然整個都是迷妄,那我們要追求嗎?就不用追求,就直接追到我們的大覺,空生大覺中,這個迷妄有虛空的空在我們的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好像海的泡泡,海浪引起來的一個泡泡,很小,我們的大覺很大。所以要知道我們佛性本體非常廣範,超出整個世界,所以我們要追求到那個最高的我們那個大覺。好,下課! 7片 ◎剩下約32分鐘,提問問題。 還没有提出問題之前,後學再講一個故事,啟發我們的潛力。有一個教學的老師,他每天上下學的時候,都要經過一個墓地,有一次晚上他下課以後,比較晚回來,因為走的路都很熟,雖然很黑暗,可是他走的路很熟,也都很習慣。結果那天墓地有挖了一個很大的坑。這個老師他不小心就掉到坑裡面去了,一直要爬都爬不上來,爬不上來他就想,晚上就在這邊睡好了,等明天天亮了,再來想辦法,就躺在坑裡面睡覺。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掉下來,他也一樣一直爬一直爬,要爬上去。這個時候那個老師就講話了,「不用爬啦!爬不上去的啦!」那個後來掉下去的那個人,一下子就爬上去了。也是他自己爬上去的,那個叫做激發他的潛力。唉唷!有鬼!坑裡還會講話,嚇得一下子就爬上去了。我們平常都没有用到那麼大的潛力,所以要發揮我們潛在的力量。 【問】 :愛與慈悲的真義為何?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愛的範圍非常寬廣,它分成博愛,或是我們的私愛。假如我們是博愛,是很廣大的,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成佛。這個愛就很值得推廣,這個愛心是很好的。可是假如我們落入我們私人的愛,那就很狹窄了。我們有一句話說:「愛不重,不生娑婆」,有没有聽過?我們愛我們自己的家人,愛我們一些熟識的人,這個都屬於私心的愛。假如是屬於私的愛,那個就不要,因為害我們一直在六道輪迴,脫離不了。 慈悲的話,慈就是與樂,給人家快樂,就是慈。悲就是拔苦,把人家的苦拿掉,那個叫悲。所以慈悲是在我們佛性之中,佛性之中有四無量心,叫做慈悲喜捨。喜就是隨喜,不會嫉妬。捨就是什麼都可以給人,我們佛性之中具備慈悲喜捨。所以愛與慈悲是有分別,前面的愛是大愛的話,是博愛的話,可以跟慈悲有一點相關聯。假如是私情的,那就不要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害我們最慘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有没有道理啊?(有)因為我們要修道的話,最親愛的人最會阻擋你,不要啦!你努力修道的話,就没辦法相親相愛在一起了。所以你最親的人,阻礙你最大。所以那個我們就要選擇了。 【問】 :應該要理直氣和?還是理直氣壯? 劉講師答:各位說呢?要理直氣和?還是理直氣壯?(理直氣和)還是要以大家說的理直氣和為主,因理直就要把它推廣,推廣到大家都知道,要從和來推廣才容易。你氣壯的話,有一點孤僻,就是一板一眼。那樣缺少圓融,所以理直氣和比較能夠攝受眾生,理直氣壯,除非是在黑道的巢穴裡面,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理直氣和比較適合。 【問】: 應該要讚美鼓勵?還是要諍言要求? 劉講師答:讚美鼓勵當然是最適合的,才能真正的提昇能力,能夠讚美我們會發揮潛力,你一直讚美他,他愈做愈高興。你如果一直說他哪裡錯?要求他如何如何,要求的很多,會無力。會不會?要求太多,力道都發揮不出來,一直鼓勵讚美,他會自己找事做,會愈做愈努力。所以還是要讚美鼓勵。 【問】: 應該要積極引導?還是要正面規範? 劉講師答:積極引導跟正面規範才能真正調整心態,調整心態倒是有二個方向。對自己要正面規範,對別人要積極引導。所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很嚴格的對待自己,很寬待的對待別人。不要反過來啦! 【問】 :如何教育與修行?有何差異? 劉講師答:教育與修行有何差異?教育,教導跟養育,然後修行它的差別點,可能教育方面比較引導符合群居生活,修行比較類似規範個人,就是自己要走的方向,不是你教育大眾,他都要跟你修行。所以我們要了解,一牽涉修行就有意願的問題。所以教導養育是面對大眾,修行就要看個別,他的需求,他有那個願望了,你才去引導他。他没有那個願望,你就不要強迫。差別就在個人表現出來他的喜好。 【問】 :如何定性與安忍?有何差異?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我們眾生都不定種性,我們都還没有一定。假如一定性了以後,有定性聲聞、定性圓覺、定性菩薩,我們都還在不定種性,各位要定性在什麼位階?我們定性在佛,希望大家都有那種把自己定在佛的那種程度上。安忍,是忍的總名,忍辱是忍的別名。安忍叫做一心不動,把心安在真理上而不動了,叫做安忍。所以那個安忍,就是能夠把心安住在真理,然後都不再猶疑,不再變化了,那個是屬於安忍。所以這個一做起來,就要靠自己去實踐,那個不是別人可以知道講話的,所以安忍是我們忍辱波羅蜜的總意思。忍辱,別人欺侮我,我來忍耐,那個都有限度,久了都會爆炸。那個忍耐不會久,佛家也在講,没有你我他,哪有那個侮辱的人?也没有受侮辱的人啊!没有!所以忍辱,受到別人侮辱那個是比較小的範圍,安忍,它是全部的意思都放在安忍。安住不動,一心都在真理上。 【問】:修持經歷的範圍是單一方向,只要善知識的嗎? 劉講師答:這個問題有一點偏,我們要了解修持經歷,它不是單一,而是在群居社會,所面對的不只有善,惡你也要去面對。所以範圍很寬廣,我們要有般若妙智慧來處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要引導那一些所有不好的,也能走到好的方面來。因為不好就是不明理,不明理才會不好,所以我們要了解經歷的範圍不是單一,單一的話等於就要逃避到內山去修了那個不適合六。祖也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們要了解所有眾生,都是佛性之中的眾生,没有外的,都是內。 【問】 :何謂法性與法相?有何差別? 劉講師答:這個法性就是包含所有,包括山河大地,山河大地跟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全部都合起來講,叫做「法性」。凡塵就只有二個,一個就是法性,一個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有形有相。法性就是没有形相。没有形相的法性才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法相都會變化。那個都會一直在變化。 【問】 :何謂性空唯名系,虛妄唯識系,真常唯心系? 劉講師答:這可能是一些不同宗派他的講說內容。性空唯有名,名稱。虛妄唯識,真常唯心。假如我們有心學,剛進入,有些名相就不要太在意它。因為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我們只要把真理認識,性它本來就没有形相,是空的,我們把它說唯名,這樣就不太跟真理相合了。 虛妄唯識,這個倒可以講得通,那個虛妄都是認識出來的。真常唯心,真常是真心没錯,不是唯心,它可以進入性,所以我們對這些名詞稍微了解一下。 【問】 :天命明師與授課因緣有何差異? 劉講師答:天命明師是接受上天的明命,擔待一代的祖師。所以我們了解從東方前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到我們現在後東方十八代。這個就是天命明師的傳承,這個是屬於天命明師。授課因緣就是講課,我們聽課,這個是授課因緣,是差別很大。天命明師跟授課因緣有何差異→差別很大。 【問】:尊重與圓融的真義為何? 劉講師答:尊重就是供養諸佛,我們對所有眾生都尊重。不管他什麼身份地位,不管他是老年人,還是小孩子。我們都尊重,這個叫供養諸佛。我們供養諸佛就是尊重。 圓融是在處事方面,我們處理事情就是要圓融,能夠圓滿,大家都能夠接受,能夠圓融,那是處理事情的時候,跟那個尊重是兩個角度。 【問】 :劉講師請教您,剛才我們講課有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個是空,一個是有。所以佛講因果報應,祂講的應該是有的部份,因果不滅,因果很厲害,它很平等、無情,又很深遠。所以琉璃王在滅釋迦族的時候,釋迦牟尼佛頭痛三天。後來又講,罪福本空。這個是不是講空的部份,這兩個是不是空跟有之間的關係,那會不會衝突?有的人執著罪福本空,恃無忌憚的造罪。那罪福本空原因又從何處來? 劉講師答:因為只要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它是已經回到本來。回到本來的時候,它是什麼都没有。什麼都没有,也没福也没有罪。我們要追求就是要端坐念實相,實相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只要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有的罪福都已經不存在。 我們要了解因果是定理,一定的道理。我們所講的所有故事,全部都在現象之中,所以只要落入現象,我們的所作所為不符合真理的話,它一定都有果報,絕對都有果報。所以要滅釋迦族的時候,阿難是一直在哭,釋迦牟尼佛都没有表現。目鍵連有神通,就把他們移到別的地方去,結果佛就講,定業不能轉,雖然你用神通把他們移到別的地方去,等到事件一過去,他一移回來,就變成血水,一樣都死掉。所以佛就講,定業不能轉。阿難就問釋迦牟尼佛,在滅釋迦族的時候,你為什麼容顏都還很光鮮,就是很好看,我為什麼一直很傷心都停止不下來?佛就跟他講:這個是自造業,自受苦。他們自己之前造的業,所以自己要去接受那個果報,那個逃不了的,什麼人也没辦法去改變它,一定要去接受。那個是在現象,所以我們要了解,為什麼只要我們懺悔了,所作的罪業可以消滅?要了解凡塵的事,要引起現象一定要有因,要有緣。因緣會合了,它才會現。因緣没有會合,它不會。所以我們懺悔,我們之前有做錯,之前做錯是因,現在我懺悔了,從今往後我都不再犯,往後不再犯,結果這個因遇不到緣,遇不到緣它不會現象,就不會讓我們去接受。只要他再犯,這些因全部來,全部你要去接受。 懺悔,懺就是懺其前衍,悔就是悔其後過,以後絕對不再犯,那個才叫真的懺悔。我們有的說,一懺了以後,後面忘了我之前有不對,以後因為習性,又做了。又做了以後,你要了解前面所做的那些因,又全部都會合了,你要去接受果報。假如我們真的懺悔了,懺悔了以後,絕對不再犯,因就永遠是因,它不會下來,不會遇到緣,顯現果報。有的人就問,那一些債主不就很倒霉了嗎?一點也不倒霉,為什麼?因為你已經能夠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你能進入以後是不是要渡化眾生?跟你没關係的眾生你都要去渡他成佛了,何況是跟你有關係的眾生,你不會渡他嗎?你是不是有要贖罪的心情,趕快去補足。 所以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没有講?你到這個階段一定要明理,了解我們一成就了以後,原來同體大悲,眾生所有佛性,跟十方諸佛也同一個法身,佛性都是同體,所以只要眾生在受苦,就是你在受苦。所以為什麼叫無緣大慈?我跟你没有什麼因緣,没有瓜葛,也不是親戚,可是我就把快樂給你,那個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大家都是同體,我都要把你們帶來成佛,那個叫同體大悲。所以要了解有人說之前瓜葛都没有還,没有,不是,已經都把他們帶成佛了。還不還啊?都已經還了。所以你要了解現象所遭遇的事情,一定是因果定理,你已經進入修道的道路,你用修道的真理來行持,你能夠懺悔,之前的業不會來找你。你就是要成就,成就以後就是要渡化所有眾生,你要使所有眾生都能夠成佛,這個是愿立,所以債都有還。我們要了解只要是落入因果,它就一定,絕對。只要進入修道,你端坐念實相,時時刻刻都回到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那所有罪業没有。在佛性本體裡没有,没有福、没有罪。 【問】 :劉講師!後學可能比較没有接觸到經典,六祖壇經是第一部接觸的經典,所以其它前賢在講的,有些地方可能聽不懂,劉講師在講的,其實大部份也聽不懂,不過劉講師在講的時候,我腦袋瓜忽然浮現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想問劉講師對這句話有什麼見解? 劉講師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玄天上帝的故事,玄天上帝本來是一個殺豬的人,有一個修道人,已經修到功圓果滿,上天要來接他去成佛。結果要成佛的這個人不小心去踩死螞蟻,他要走到渡修道人上仙山的路上踩到螞蟻。他就坐在路邊哭,可惜我快成了,才去踩死螞蟻。玄天上帝剛好豬殺完要回家了,就問他:「你是在傷心什麼?」他說:「我踩死螞蟻。」玄天上帝說:「你踩死螞蟻就哭得這麼厲害啊!那我每天都殺那麼多,要怎麼辦啊?」他就趕快跑到要渡那個修道人上仙山的那個海邊,把他自己的肚子剖開,要洗乾淨,結果他一剖開以後,竟然渡到他。渡到玄天上帝,結果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聽過嗎?就是這個,所以你只要放下所有不好的,馬上就有果報呈現,這是鼓勵我們現代的人。 【問】:剛才劉講師有講十二部經,後學就是從五到十二没有寫到,請劉講師再講一下。 劉講師答:因緣、比喻、方廣、授記、本事、本生、長行、重誦、孤起、未曾有、無問自說、論議。因為每一次說都一樣的順序,你聽錄音帶的話,就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 【問】 :劉講師請問一下,您說萬緣放下的時候,我們的般若自性就會顯現,剛才這邊六祖壇經他說「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那個百物不思跟萬緣放下,差別到底在哪裡? 劉講師答:對!後學要很詳細的說其內容,因為我們在萬緣放下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念頭雖然没有起心動念,可是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了了分明。没有起心動念的狀態下,對自己的一切都了了分明。都知道,只是没有起心動念而已,而且要附帶的說一下,不是你萬緣放下,般若馬上有。那個要一段時間,你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段時間培養,讓那個靈敏度增加,讓它的寬廣度也增加,般若才會產生。 我們回過來講百物不思,百物不思是要扼殺它,就是讓我們的念頭,不要讓它有起念,百物都不思,不能想,不能去想萬象的事情,萬象的事情都不能去想,全部百物都不思,那我們的念會絕,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不要它。這樣能夠分辯得出來嗎?就是百物不思的時候,我們真心佛性可以生發萬念,我們在修持的過程是不要它起心動念,可是我們還保持,它隨時可以起心動念,我們是不是了了分明。那個百物不思,就是你把它扼殺,不要有起心動念,我們那個是修持的法門,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它靈敏度很高的,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呈現。 不是百物不思,我們佛性不要了,所以六祖才會講,那個是法縛,被這個法綁住了。這樣懂意思嗎?就是它能夠生發萬念的這個佛性,你不要了,不要不是死掉了嗎?所以那個就叫邊見,這樣了解嗎?要般若產生,不是說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馬上產生,你要培養一段時間,能夠努力在生活之中,空閒的時候就萬緣放下,然後不要生念頭,念頭不生,這個時候保持讓我們那個本來面目,讓祂長大,我們剛發現的時候,好像嬰兒出生,不是要乳哺三年嗎?要幫他餵奶,對嗎?要把他培養長大,他才自己會走。 我們那個佛性出來也一樣,不是你把祂啟發以後,快!快跑!快自己去吃飯!祂都不會啦,所以要慢慢地,你啟發了以後,要乳哺三年,祂會自己爬,自己走,自己吃,都會了,都會了的時候,般若就產生了。這樣懂嗎?不要那麼急?欲速則不達。都還没開始,就想般若馬上出來,那麼急。 【問】:劉講師那個字的問題請教一下,十方如來,同一道步,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劉講師答:那個不能用同一道步,是同一道故。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因為它每一句都有四個字,所以那個故是加上去的,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這個等我們下一次六祖壇經,剛好講到無相領,無相頌的第一句,不是說,說通,然後心通。那個說通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叫做說,然後由這個說,我們通了。那個心通,就是心領悟。從心領悟是屬於禪宗的,我們修禪宗的領悟了,心通。所以那個是兩個教法,一個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說通,一個就是禪宗的教法,心通。這個意思我們留到下禮拜我們講說通時再來說,這樣好不好?(好)我們下課。 8片 ◎剩下約29分,提問問題。 【問】:劉講師想請問您,我們有時候去撞到會痛到心裡,當我們有痛到心裡的感覺時,後學有時候就會想說那是我的肉體在痛。只要有那種想法的時候,好像就有一種防火牆,就完全心就不痛,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劉講師答:上禮拜我們才講,那個不痛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個會痛的是身體,身體的覺,覺到它痛、覺到它不痛,那個是生滅的。我們佛性不生不滅,祂不會痛。所以你已經找到那個不會痛的,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恭喜你! 【問】 :有人拜廣成子得道,廣成子為什麼不是一代祖師?還有如何分辯真假點傳師,他點道時有天命?謝謝! 劉講師答:這個有時候要在大庭廣眾講,有時候不是很適合。不過後學試著說,因為我們了解在還没有大開普通之前,都是單傳獨授。那個時候一樣要領有天命,他才能夠授記,把那個程度已經夠的修持者授記,讓他成就。因為在威音王之前,凡塵還没有三佛來掌天盤。從三佛掌天盤,從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古佛掌天盤以後,才開始需要有授記才能回天的這一些正常的道路。有一些修行者,雖然他自己認為他已經得道了,可是在真理世界他還没有融成一體,還没有真正的到達那個究竟。所以到達究竟非常不容易,凡塵所謂成就都是有階梯、有級限,還有不了解的地方,還有他没有修到的地方。我們如果有透徹了解真理就知道要修到究竟是非常不容易,所以才會有最少要有三個阿僧祗劫。一個劫就有一千六百多萬年,三個阿僧祗劫,真的非常的久。經過非常久時間的修持,他真的能夠進入真理的領域,非常不容易。你的第二個問題,後學是在這邊講,不一定你要信。之前老前人在世的時候就講,自古以來没有說去登記立案辦道的,没有那種事。老前人就一直在說,我們一登記就變成教化,教化是只有勸善就不能辦道了。所以經過那個階層,後學是有觀察到,老前人在私底下有跟後學說,這個不公開的,所以後學只在這邊講都有覺點怕怕,就是點傳師跟求道人都要有德性。所以當我們辦道要焚化表文,表文在兩儀燈點燃,要放在香爐,這個時候假如它是一股氣往上沖,那個就是三官大帝來接走,這個求道有效。假如說表文在兩儀燈點燃,放在香爐,它直接倒下,伏在香爐,那這個求道無效。可是老前人不公開說(有爭議,紙比較重就會倒下)對啊!已經很多人反應了。很多人反應表文的紙,它有不同。有的很輕,有的很重,很重的它不會飛起來,很輕的它會飛起來,可是各位要了解到,只要三官大帝來接,你再用怎麼重的紙,它一樣都飛上去。所以在還没有立案之前,没有飛不上去的。後學一講了以後,信不信也不用放在心上,就當作常識好了。 【問】:請問劉講師!您剛剛說有些博士如果自恃太高,以後會變成候鳥。您怎麼那麼篤定他們會變成候鳥? 劉講師答:後學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因為唸到博士他心中有一種凡人很少可以達到他的位階的想法,因為很少人會唸到博士。所以那種高人一等的心,高人一等,知道嗎?要不要用望遠鏡去看?他已經高人一等了,所以他的心很驕傲,那個是外在的形象形成他自然的動作,自然就很驕傲,我們要了解驕傲就是五蘊裡面你蘊積了要來受生的理由,那個原由你已經種了,要不要來?要來還啊!還你那個驕傲的果報。愈驕傲的人變得飛得愈高,小驕傲就小鳥啦,牠飛不高,受的罪也不多。所以我們要從他驕傲的程度來說他以後的果報。這個是從真理的角度來分析,一定是這樣,絕對是這樣。 【問】 :後學想請問,直心直言去對待世上的一切事,這樣算不算萬緣放下? 劉講師答:你問的非常的好,從直心就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從直心發揮出來我們没有喜歡討厭。没有喜歡討厭,我們就没有取捨。没有取捨,就不種業因。業因不種,我們就不用接受果報。所以已經當下都清淨,只要有空閒你一放下來,你不會放在心上,所以没有緣來瓜葛,所以那一樣是萬緣放下。只是在那種狀態下是很理想,可是我們還要應對凡塵事,應對凡塵事的時候還是在緣之中,只是那個緣我們没有攀,没有攀緣,都時時刻刻了緣。 【問】 : 後學再問一個問題,極善之人怎麼應對極惡之人? 劉講師答:這個兩個極端極善跟極惡,我們佛性没有分別,遇到凡塵的事我們去處理,處理對眾生有利叫善,處理對眾生有害叫惡。佛性本來没有善惡,是我們處理事情的過程有不同。見解不同,處理就不同。善惡的名聲就不一樣,所以極善跟極惡是走兩個極端,要中道,他雖然做得不好,是他自己本身不明理,不明理就是無明,既然是無明我們是要可憐他,不要落井下石,不要追殺,讓他自己改過,我們要隱惡揚善。 還有嗎?没有的話,後學講個故事。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子叫周利槃陀伽,他以往好幾生好幾世都在修道,而且知道很多修持法門很多,很殊勝,他都吝嗇不肯告訴師兄弟,他這一生來的時候,他也一樣努力在修道,可是記性就不好。那個比丘偈語。各位知道比丘偈語嗎?『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這個是比丘的偈語,他們當比丘、比丘尼一定要背、要做,身語意業三業,只要你身語意業不作惡,絕對没有惡,很重要的。凡塵的眾生,不要去懊惱,因為他不了解,所以諸有情,有情就是眾生。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來觀察知道我們的欲念是空的,無益之苦要遠離。無益的苦我們不要去吃,對自己没有利益,對別人也没有利益,所以無益之苦當遠離。比丘、比丘尼他們都要背要做,周利槃陀伽很努力的背這個偈語,前面兩句背下來了,後面兩句忘了。很努力把後面兩句背下來了,前面兩句又忘了。他每次見到師兄弟,有五百個師兄弟姐妹,他就很努力去問他們,拜託你教我偈語怎麼唸,開始的時候,師兄弟還告訴他,因為他都記不來,以後遇到他的時候就不敢跟他面碰面,就趕快避開。這個周利槃陀伽就很傷心,說我這麼想修道都没人要教我,他就去樹林底下想要去上吊,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出現,告訴他你不用上吊,不用自殺。我教你修道的方法,你現在師兄弟不告訴你這是因果報應,以往你都不告訴人,好的修持法門,你都不跟人講,所以你這五百個師兄弟,他們也不跟你講怎麼樣來修,偈語都不教你,所以這是因果報應,你不要埋怨。我現在教你修持的方法,拿一枝掃把給他,告訴他這個是掃把,周利槃陀伽說有實在的東西拿在手上,我會記得,然後拿一個裝垃圾的畚箕給他,釋迦牟尼佛就跟他說,你不用去講堂聽講了,你就把講堂內外清掃乾淨就好了,他說好!這個我會做。他很努力一直清掃,講堂內、講堂外都清掃的很乾淨,一天都做這個工作,就没有垃圾可以掃,他坐在那邊的時候,他就想說我的念頭也是垃圾,也没有用把它掃掉,念頭又來了,也是垃圾把它掃掉,他從有形的垃圾掃到無形的垃圾,一直掃一直掃,掃到常光顯現,已經進入無漏,結果他最早領悟。所以各位前賢!没有關係,會掃垃圾就好。會掃了嗎?念頭來了,垃圾!掃掉!念頭來了,垃圾!掃掉!會嗎?會不會?很容易喔!容不容易?(不容易)你做才知道,哇!怎麼這麼不容易,掃不掉的,又來,又來。所以要努力掃,來了又掃,來了又掃,只要你支撐得久了,真的無漏,常光現前。 【問】 :請問劉講師,君子要擇善而居,鄰居他們做什麼事都不是你喜歡的,要用什麼心態來化解? 劉講師答:在論語有一個里仁篇,「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有没有唸過?那個里就是居住,仁就是仁慈,居住在仁慈。這個不是說我們的身體要住在哪裡,而是我們的心要住在哪裡。我們的心要住在仁慈。擇不處仁,焉得智?你假如不選擇仁慈來安住你的身心,那你怎麼有智慧呢?就是没有智慧,懂這個意思嗎?我們要了解居家當然我們是希望好鄰居,好鄰居大家比較好相處,可是惡鄰居我們既然都相處到了,你也要去相處,相處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身教來感動他。當然要一段時間,不是那麼容易,可是我們就要有那種忍辱耐勞的心,渡化眾生,他會被你感動。就會慢慢變成好鄰居,要勉勵自己,勉強自己去做,這個不容易達到,可是會做到的。以前後學住的地方底下,以前他們都在打麻將,很吵雜,有時候去養那個很大的狗,一直叫也是很吵。有時候有人生孩子,孩子整天晚上都在哭,我說這真的是都不會沙啞,哭了整個晚上。也都是在欣賞交響樂曲,現在又清靜了。 還有嗎?没有再講一個故事。由生理影響到心理,我們都知道希特勒是那粹的殺人王,他要實驗看看我們人的心理會不會影響到生理。他就抓兩個戰俘,就是戰敗被抓走的俘虜。試驗,一個讓他在旁邊看,他把一個人的動脈把他割斷,割斷了以後血一直流,拿桶子來裝血,血一流光了,人就死掉了,對不對?然後再把旁邊看的那個人,把他的眼睛矇起來,在同一個部位用冰刀來割肉,會痛但不會流血。然後用一個桶子,用水滴的聲音一直滴。他一滴血也没有流,經過一段時間,他倒下去,死去了。為什麼?就是心理他影響到生理。很厲害喔!所以我們心理很重要,所以我們心理正確的認識,正知正見很重要。我們怎麼想,身體就怎麼變化,所以身體疾病很多,像後學這個樣子,就是思想太多,想太多,身體就不健康。不過就是因為想太多了,才會說。没有想太多,就講課講不出來。 【問】 :劉講師!我們現在翻開報紙,社會新聞就是很多人車禍死亡,自殺死亡,當然有的人是壽終正寢,那這些人都是承受因果嗎?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這個叫橫死,不是壽終正寢,不是正命而死,是么壽。我們人在凡塵就是有一些災難,有些災難我們本來是可以避免,可是因為我們疏忽,没有小心。所以在有災難的時候,我們没有辦法去避開。我們修道,你有災難佛性會事先告訴我們,很奧妙喔!祂叫你從右邊從右邊,你不偏聽就從左邊,從左邊就遇到事情。我們修持了以後佛性就會跟我們講這些事。凡人他没有,没有我們佛性出來跟他點化。他就會遭遇他的命之中的一些災難,我們要了解,我們生活在凡塵有很多橫在我們眼前的一些災難。都會有,只是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就避開了,有的避開就不容易。看我們的心,如果存著善念,因為存著善念吉神都在我們的周遭保護我們,假如我們有歹念,念頭不好,我們周遭都是兇神惡煞,只要有一點點不恰當我們就遭受災劫了,都有這種現象產生,所以我們了解橫死的人是這個樣子。自殺的人他也一樣,有一些他自己腦筋轉不過來,認為他没有辦法解決凡塵的這些困難,選擇一了百了,結果他不知道這個没有了,你還是要去面對,我們到凡塵來就是來還債,你債没有還完,你就想逃避,逃避不了,下一世還是要來還。我們要了解因果是定理,一定的道理,我們要歡喜心,甘願受。努力的去面對,保持善心,有善念,旁邊都會有吉神來擁護,來保護我們。 【問】:我們都說要渡家人,渡親戚,可是各人因緣不同,常渡不來,要怎麼做? 劉講師答:這個是您的心不夠誠,你要渡你的親戚朋友。後學因為在老前人身邊,前賢去見老前人,老前人時常會講,父母親求道了没?兄弟姐妹求道了没?老前人就講,他們不求,你跪著也要請他們求,所以老前人很注重我們齊家,全家人都修道。我們誠心不夠,態度不夠虔誠,所以感動不了父母,父母一直在想,你是我從小把你拉把大的,你那麼厲害,你還會渡我,所以他會瞧不起你,你從求道以後的表現完全都不一樣,可以讓他感受到你的改變,他就會覺得這個道好,我也要去求。你就可以渡成,所以缺少誠心。 9片 ◎剩下約10分鐘,提問問題。 【問】 :請問劉講師: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沒有喇叭,一、二千人要怎麼來聽經?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這個叫做用我們的頭腦來思,用我們嘴巴來論議,不是進入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講出來的音聲,不用喇叭,祂可傳到無量無邊的佛世界。所以目鍵蓮不是有神通嗎?他有一次想要了解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聲音可以到達多遠?他就用他的神通一直飛飛飛,飛到非常遠的遠,到達一個佛世界,那個佛世界的人有六、七丈的高,我們不是只有五、六尺嗎?我們五尺多對嗎?我們說娑婆世界的眾生五尺多對不對?他到那個佛世界竟然是五、六丈。目鍵蓮去到那邊確變成像一隻蟲那麼小,掉到一個人的身上。那個人想要去打他,主講的那個佛:不要打!那個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叫做目鍵蓮,你不要打他。他說:怎麼這麼小?祂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福很薄,所以顯現的形相就是那麼地小。 那個佛就問目鍵蓮:你來這要做什麼?目鍵蓮說:我要試一試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音聲可以到達到遠?祂說:你用你的意識要來了解佛的境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了解不用喇叭,不像現在我們的人五、六尺而已,沒喇叭就沒聲音,這樣了解嗎?所以那個人天百萬,才寫一、二千人太少了。人天百萬都聽得清清楚楚,到別的佛世界還聽得清清楚楚,所以那個不可思議。 【問】:劉講師好!能不能請劉講師簡單把六道簡單講述一下,因為後學曾經在佛教裡面的錄音帶,他們把王爺跟媽祖歸到鬼道裡面,所以想借這個機會,請劉講師是不是講一下?謝謝!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他的出發點,王爺跟媽祖就是我們所說的氣天神仙,他是在凡塵有利益眾生,他的福報讓他去當王爺、媽祖,也是要幫助眾生。所以把它歸入鬼道,歸入的人有一點眼睛太高,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釋迦牟尼佛有時候不把阿修羅歸入三善道,因為阿修羅所有的它都可以到,不管是天道、人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都有阿修羅,所以佛不講,只有五道。 我們一般在稱就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就是就是天道、人道、跟阿修羅道,三惡道就是畜生道、地獄道、跟餓鬼道,三個善三個惡,我們一般的認知阿修羅就是要跟欲界第二天就是忉利天,我們所講的那個三十三天,那個就是忉利天,三十三天就是東、西、南、北各八天,中間有一個帝釋天。那個天帝就是釋提桓因,有時候我們稱呼祂叫做巧思角。巧思角跟釋提桓因祂都屬於中間三十三天的天主,忉利天都以祂為主,以祂做主人,阿修羅就是要爭這個位子。要爭這個天帝,帝釋這個位子,可以領導忉利天,所以時常阿修羅就跟天帝巧思角在戰鬥。巧思角都會用般若戰勝阿修羅,大部份的記載都是這個樣子。佛不把阿修羅歸入在三善道,因為他都有,他有福報,阿修羅是有福報,可是沒有德,所以他才當阿修羅。我們要了解在凡塵這個德很重要,我們培養,有福報,福報會用完,用完就沒有了。德可以使你能夠常住,所以我們培養德才是重要,這是屬於六道。 我們在講的氣天神仙,就是這些王爺、媽祖、日遊神、夜遊神,這一些他都是在凡塵有利益眾生,幫助眾生。去到天道以後,有一個位階去接,接那個山神、土地、王爺、媽祖,都有期限,比較少的五百年,比較多有八萬四千那麼長,看看他在凡塵的程度,是這個樣子的 【問】:請問對他人好是一種責任與義務,有何功德? 劉講師答:誰的人心裡好,就是對他人好是一種義務與責任,可是很多人都不認為。各位會認為對別人好是一種義務跟責任嗎?會不會?會啊!會那真的才奇怪,因為這個不符合真理,為什麼?因為在真理裡面,它沒有兩邊,你對別人好,那一定有壞啊!對別人好是責任義務,那對別人壞呢?是應該?所以這個不符合真理,我們要了解,講出來就是要符合真理,平常心才是道。平平常常,沒有說我對別人好就是我的義務責任,那你就很驕傲了,驕傲以後準備天上飛。 【問】:劉講師好!後學才殊學淺,來上性理心法班之後才知道自己真的是拙見了。在今天後學聽劉講師說:我們不能用生滅心來說實相法,但是在後學渡人成全人的經驗裡面,都是用生滅善惡,比如說離苦得樂,這也都是一種對待,但是該用什麼智慧來講這個呢? 劉講師答:因為時間已經到了,我們要了解這個問題,若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有沒有?我們剛講過啊!你要渡化他人,你就是要有方便法門,那個方便法門叫做權宜之計,懂不懂意思?權宜之計,不可以的,可是你在渡化他,可以用。這樣懂意思嗎?我們要了解那個都是活潑玲瓏。可是我們要了解真理的本身,不可以把活潑玲瓏拉進來當真理,那個是方法手段,目的就是要他能夠進入修道,能夠成佛。你用什麼方法?你自己可以用般若妙智慧去呈現,跟他熟識了以後,知道他喜歡什麼?你就講他喜歡的,然後渡他,渡他來了以後,慢慢了解真理。了解真理以後,他就會去掉那一些生滅的。 10片 ◎剩下約15分,提問問題。 【問】 :心通跟我執到底怎麼分別? 劉講師答:心通就是心已經到達真理世界,心已經可以進入真理世界,已經相應;我執就是執著一個我,對真理不認識。所以我執就是看重自己的身體,不知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是假的不真,心通了以後已經看到這是假的,已經可以進入真理。所以很大的不同,這樣有沒有聽出來? 【問】:後學有人給後學三種顏色的光,白的,問別人都不懂?想問問看劉講師? 劉講師答:無關緊要!不要管它就好了,對事情的了解,那個是心通的一環,只是對事情的了解範圍不大,比較狹隘,我們從我們身邊比較容易入手的地方去做,對世界全盤了解了,那個是心通的一環,是心通的範圍可以用,但是要到通達真理的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問】:吃多五罪請再說一次? 劉講師答:吃多了第一個就是想睡,因為吃多了把血液循環阻塞了。血液都集中在胃部幫助消化,頭腦就沒有血液,血液少就想睡覺,所以第一個就是想睡,多睡。第二個因為吃多了會阻塞血管,所以多病,病會增加。第三個因為吃多了,身體產生養份,生理需求,就想做愛,就是多欲,欲望做愛。第三個想做愛,第四個就是因為有前面三個,不能歌誦經典,你要投入歌誦經典,因為多睡,多病,多淫,所以歌誦經典就沒有虔誠的心,已經不能歌誦經典,第四個。第五個就是你所吃的東西都是地所生長,你跟地結的緣很深,所以離不開地就脫離不了苦海,所以有五個。 【問】 :六祖不鼓勵打坐,為何留下肉身菩薩? 劉講師答:行、住、坐、臥,坐是最有威儀的,六祖不希望我們凡人打坐,因為我們沒有抓到重點所在,你假如已經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不管行、住、坐、臥他都可以,他不會反對的,他反對我們凡人的打坐,是要把所有念頭都打死,六祖說:不行!念頭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你把它打死就等於打死佛性,所以他才反對。不是他反對坐,這樣了解意思嗎? 行、住、坐、臥的坐是持久,而且又有威儀,所以才以打坐來給人看,釋迦牟尼佛也不鼓勵我們打坐啊!可是我們看到的形象出來都是打坐,就是這個意思,重點沒有抓到,不可以,你要抓到重點,你要用什麼形象來示現凡塵都沒有關係,都不關緊張。主要是要了解發揮不生不滅的佛性,才可以,不能百物不思,坐了跟無情的石頭、樹木一樣,那沒有利益,對你沒有利益,對眾生也沒有利益。你已經了解佛性,你可以渡化眾生,你可以現威儀,讓眾生來學,那有什麼不可以? 【問】:在法會之中向恩師請示,因為耳根圓通很多前賢聽不懂,是不是能請劉講師不要講太深?以後改變方式。恩師說:現今修內德很重要,大家要出來聽性理心法,請向各位點傳師轉達。 劉講師答:為什麼後學對那一張耳根圓通的講義非常欣賞?就是累積很久的智慧才完成,所以講得很圓滿,後學後來再想那個都是長時間的薰習才有辦法接受,所以後來才把入門的方法,先跟各位講,所以再隔一個禮拜來的時候,直接就講觀世音菩薩講的經文,我們從祂的經文進入,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講那一個耳根圓通的講義,不是不講,而是放在後面再講,我們從淺入深。那個後學看起來真的是很淺,是白話,可是各位就是聽不懂。 台北的前賢也反應說:你講的白話就真的是白話,那個話不深,可是不懂就是不懂,聽了很久以後懂了,還是這一些,這些話懂了以後,再拿以前的錄音帶來聽,講得話還是一樣,一樣的話可是不一樣的心境,心境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所以就是我們缺少薰習,北部的前賢都跟後學講,在研究道德經,兩年前才聽過,現在講都聽得很清楚,都了了分明。拿兩年前的MP3帶來聽,竟然講的都一樣。我在講沒有改變,他在想:怎麼我聽變化那麼大?兩年前完全不懂,現在了了分明。怎麼會差別那麼大?他自己也在講,我們要了解,薰習夠了,行持方面有累積善,聽懂的成份就增加了。 一懂了以後就非常高興,有時候真的也強求不來,不懂就是不懂,像後學以前不是有三十年的摸索嗎?那時候不是不努力,非常努力,全省跑,到所有可以問的地方都去問,可是問出來的答案,我就是不滿意,我要的不是這樣,到後來還是自己摸索出來,就經過三十年。回想起來真的夠笨的!這麼簡單要三十年,就是這個樣子,不懂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很簡單就是不懂,就會這樣,以後各位了解也是會這樣。後學不是說有兩百片從9月26號到上一次的十一月二十八號錄成一片MP3,可以一直聽,十八小時,可以再錄多一點,我們只有講了九次,十八個小時,各位沒有時間看的話,可以反覆聽,一定夠的,我們這邊還沒有到二百位。各位也可以多拿,你有親朋好友,很想研究也可以多拿,DVD有一百套,一套有十片,一樣也可以多拿。北部的前賢無限量供應,我們要多少他就會多少給我們。所以鼓勵大家拿,拿回去看,拿回去聽,所以過一段時間我們會再講,照這樣講一個月聽不懂,三個月聽不懂,沒關係,要繼續聽經過半年一年以後,就會聽懂。 【問】:經典都不敢拿去廁所小便,學生在火車站書包放在椅子上就去小便,萬一被人拿了怎麼辦?我曾去幫他們顧,他們說只有你在顧,沒顧也不會不見,萬一丟掉了怎麼辦?是不是這樣子執著?大家都說這是孔子的書,這是經典的書,甚至後學看到有人手環都拿下來,那是佛珠,不能拿去上廁所,這怎麼辦? 劉講師答:這各人的修養,我們尊重字得來不易,很尊重這些字,這是他內心的維護字的來源不容易,我們要用很多角度來看,比如說報紙有很多文字,我們假如以廢物利用來說,報紙可以包很多東西,那是以廢物利用的角度來看報紙,以文字的角度來說,我們當然希望大家都尊重文字,但是在某一些現實的現象之下,我們可以活潑應用,不然我們腦筋缺少靈活度,活潑應用的時候,我們要了解活潑玲瓏已經不符合真理,可是我們要用,就是要讓很寬廣的世界呈現。所有東西都是給我們人用,怎麼用看我們的心,你能用到最善、最好、最讓人舒服、最讓人方便,那就對了。你做出來讓人感到很憋扭,以後人家就敬而遠之,你成功還是失敗?看到你,趕快跑,那就失敗了。所以我們就要活潑應事,不侷限、不固定,法無定法,大家都歡歡喜喜就對了。 11片 ◎剩下約15分鐘,提問問題 【問】:請問劉講師,直心可否通達理天? 劉講師答:可以!我們平常在日常之中就要用直心,直心就是道場。道就是佛性,直心就是我們佛性的場所,非常寬廣,只要你直心時常用,它會進入身心,進入大悲心。你有了直 心、身心、大悲心,一條路就到菩提路,所以直心就可以到達理天。 【問】:我們自己的知見跟心通的差別真的很微小,差在哪? 劉講師答:我們自己的知見跟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從小一直跟所接觸、所學的、所看到的、所經過的,都會一起融入成為我們的知見。從這些會形成我們的行事風格,它會慢慢的定型,假如我們沒有研究真理,不知道它跟真理的差別在哪裡?因為不知道會誤用,以為我們的知見就是正確,到後來就會自以為是,就會比較自大驕傲。假如我們的環境是比較富有的話,程度會更嚴重。假如我們能研究真理,知道凡塵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因緣聚會,有因有緣,因緣聚會才呈現,因緣聚會的東西都虛幻不實在,所以我們就不要把因緣聚會虛幻不實在的東西,就那麼固定呈現在自己心中。 因為呈現在自己心中叫我見,我見很強,不容易聽別人的建言,人家別人怎麼勸我們,都不聽。這樣我們會迷失,自己都還不知道。假如我們能夠時時刻刻都接近真理,接近真理我們自己會調整。調整不真的地方在哪裡?讓它都走入真理世界,這樣就很理想。 【問】:後學聽很多人研究佛經,他們會說彌勒祖師來臨的時候,還要好久好久,56億年後,我們現在說彌勒福音已經來到人間,剛剛劉講師也說伽葉尊者現在入定,等著以後彌勒祖師再來,所以這些他們誤解了。我們道場的講法跟佛經的講法,有沒有哪些衝突的地方?還是我們有需要解釋的地方? 劉講師答:我們要知道現象跟真理有某些地方的隔閤,有某些地方的不一樣。我們為什麼會講有迷、有智跟領悟,我們知道現在是彌勒祖師掌天盤,雖然還沒有以形相來示現給眾生看,可是現在已經是彌勒天,整個天盤是彌勒祖師在掌管。在掌管下,因為活菩薩以各種方式,各種形相,各種事情,讓我們所有眾生都能夠去了解、領悟、到達彌勒的真理世界是什麼樣的狀態,就在我們生活之中就已經呈現。不是要等到56億年以後,我們這個身體百年就不見了,能夠留下來的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個佛性本體跟我們彌勒祖師的佛性並沒有兩樣,是一樣的。 佛跟眾生,佛性是一樣的,既然是一樣的,我們就要去領悟,領悟到在我們身上就有彌勒祖師的影子,我們就要去發揮彌勒祖師他所要辦的事。我們當彌勒祖師的徒孫,你就要去做啊!不是叫你在那邊等等,等56億年後再來做,不是那個樣子。要了解佛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不同現象,不同事情來啟發我們。讓我們能夠當下就了解,當下就已經是,不是在等那個56億年。我們凡塵尤其科學家,都是以眼見為憑,要眼睛看到才算,以現在人來說可以不用呼吸,不用吃飯,可以經過56億年,那已經是什麼?就是常住。 我們不了解我們當下就已經是常住,常住的意思就是沒有來,也沒有去。我們來從哪裡來?我們從理天來,要回去理天去。要了解沒有來的地方所在,去也沒有去的地方所在,就已經是常住。所以我們在說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十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跟未來世,過去世又有三世,現在世又有三世,未來世又有三世,合起來九世加我們當下一念,一世這樣叫十世。古今不離開我們當下這一個念頭。過去世它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現在世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未來世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九世加我們一念,十世,十世古今,古時候跟現在,就在我們當下一念。一念之中俱備萬萬年,所以56億年以後也就是現在。 【問】 :電視都可以看到六祖壇經,他們不承認我們一貫道後來的十八代祖師。後學曾認識另一個教門的,他們是另外一套,六祖壇經以後不是我們的十八代祖,你認為呢? 劉講師答:我們在凡塵要了解,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見解。我們也不要去強辯,六祖也強調,道不在爭,不在語言方面去爭。要在實際的有功能、有作用、有本體呈現。這才是最重要。能夠讓大家公認的,上天指派一代一代的祖師,有傳承,我們都可以去考據,追尋。這個都不可以騙人的。要了解騙人的不會很宏展,它寬廣不起來。現在我們活佛老師最末後一著,所有的諸天仙佛都打幫助道,所以才有辦法國外辦得很宏展。假如不是仙佛在打幫助道,我們人哪有那個能耐。要辦得全世界都能夠普遍的話,那個不可能的事。 所以這個是上天辦的事。我們是儘我們的能力去做,大家都把不生不滅的佛性修得很光明,恢復到本來。我們老師就是大濟公,我們都是小濟公,能夠渡化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這個是最重要。那個分門別派,我們倒不用投入那個心思,投入進去一肚子氣,不需要,我們就靜靜就好,他想當老大就讓他去大,都不用去辯論,那個都無關緊要。 【問】 :劉講師好!劉講師在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跟這裡的「百物不思」有什麼差別? 劉講師答:我們剛才有說,念頭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因為真如能夠起念。他百物不思就是要把這個念扼止它。我們的萬緣放下,是放下外面所有外緣,並不是要把佛性的功能作用扼殺,這樣能夠分別嗎?「萬緣放下」跟「百物不思」是很不同的。萬緣放下是不攀凡塵的緣,可是我們保持於諸法相都能夠了了分明,可是我們不起心動念。是很靈活的佛性,都保持在。那個「百物不思」是要把它扼殺,佛性的功能作用不讓它發揮。有沒有一樣?不一樣喔!我們要了解六祖為什麼那麼反對我們凡人去打坐,就是我們不知道,我們那個真如本體非常奧妙,我們假如能夠了解我們那個真如非常奧妙,它起心動念,所以不要去把那個念扼殺,不用,不斷煩惱進入涅槃。我們就是能夠了解本體以後,我們從本體發揮,那個才是正確,你本體的功能作用都不要了,當然連本體也不要了。就是一念絕,這個肉體已經不在了,就要到別的地方受生。就是你這個佛性已經把它扼殺了,你這個佛性要到別的地生去受生。就是那個意思,為什麼六祖那麼反對我們凡人打坐,就是不知道真理,打坐就是錯的,愈坐就愈錯。 12片 ◎剩下約15分,提問問題。 【問】 : 後學手上一張美國道親問題後學把它講出來:後學超拔母親半年後,發生車禍頸、腰椎尖盤皆突出,頸部的經脈異常已經十年,前賢幫後學撥筋很疼痛,後學很高興可以實習劉講師所教,找不生不滅佛性,也試著轉移注意力,雖然疼痛程度有減淡,可是並沒有清晰調到不生不滅的佛性那裡,仍然留在覺裡,請教劉講師要如何調對位置?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要了解到超拔那個很關緊要,各位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功德夠不夠?因為我們超拔了以後,被超拔的人所有凡塵的罪業,你要全部承擔。所以我們要後天廟去超拔,用了很多錢,那個都沒用。那個超拔不動,那我們這個先天的超拔,馬上一超拔,他就已經到理天了。可是他在凡塵累世所造的業,我們超拔的人要承擔。所以很多要好名相,好聽。所以他會超拔,超拔以後整個人承受不了,就整個人承受不了,我們說趴下去了就沒辦法修道。 在大姑的道場,崇修堂有一位點傳師,他功德是很大,時時刻刻在法會講課,講孝的感想,連老前人都很喜歡聽。他超拔不是他的親人,是超拔他的老師,算是外姓。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超拔自己的親人,有孝的成份在,所以上天會幫我們擔當一點。沒有全部都我們接受,我們比較容易去承受得來。因為他超拔老師,老師所有累世的冤欠,全部在他身上整個呈現。他本來是很正常的一個點傳師,馬上中風。然後嘴歪眼睛邪,手腳變成一手一腳,我們看得大家都嚇到了。怎麼會這樣?就是要知道那個厲害,所以你要衡量自己的功德夠不夠?可不可以超拔?很重要!不要你為了好,一超拔了,結果連道都沒辦法修,不是得不償失了嗎?所以超拔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所以美國道親說超拔半年以後就遇到車禍,那就是被超拔人的冤欠都已經來了,你就是要好好的把它熬過來,全部都還,還清了以後,你才恢復到正常。所以這種折磨我們要事先有心理準備,就是你要經得起折磨。身體都是假的,不真。所以在很痛的情形下,你要真的那個時候放下萬緣,身體都是假的,可以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不會痛,只要你很堅定,可以對那些所有疼痛,你都有堅定的心去忍耐,這時候那個疼痛它會變不見。 像後學開始學的時候去腳底按摩,後學因為身體不好。腳底按摩整個都是砂粒,一按去有砂粒就表現身體很不健康。哪個部位會痛,就表現那個器官不好。後學那時就想,這個身體,都是現相,是假的,那我要找到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就全部的注意力到我們那個覺,就是我們要找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狀態。幫後學做的那個是很魁梧,他說奇怪就很多砂粒,看後學沒有一點難過的表情,為什麼都不唉叫?所以他就愈用力,那時找到竅門。我沒有回到我身上的覺來,都是在佛性的覺,所以不痛。到後來他拿木棍來壓,一樣我也在先天的覺裡,也不痛。壓到他說換人,喔!我回神回來,注意力回到身上的時候,我變得無法走路了,哈哈~痛!痛!痛!那個痛是妄覺。身體的覺,那個痛就整個呈現,所以我們了解當你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時,那個法喜的程度是不得了。所以可以克服所有痛。腳痛到沒辦法走是小事。竟然是小事?大事還是小事?可是沒多走,我又可以走路了。為什麼?因為我又把它調到佛性回來,身體都是假的,走路的時候,好像腳踏到棉花,怎麼會這樣?佛性在走,不是身體在走,很有意思啦!所以只要我們有堅定的心,一定就可以達到。他講說超拔以後遇到災難車禍,那個是要有心理準備是正常的,所以不要怕,承擔就好了。 【問】:請問我們之前上過離迷離覺的覺,和皈依覺的覺,同樣一字解說為何不一樣? 劉講師答:覺用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也都是用這個覺,可是這個覺,就是佛性的本體。可是用在身上的覺就是,生滅,是妄。比如說肚子好餓,這個覺,如果我們吃東西,這個覺是不是會消失?它是不是生滅?是生滅!我們說身體覺得很冷,我們穿衣服,那個冷會不會消失?就消失了。所以那個覺是生滅的,是妄。我們那個佛性,是不生不滅的。同樣的字,不同意思。我們要了解,經典裡都是這樣,同樣的字,不同的意思,要了解,我們了解就好了。離開迷就是不要迷昧,離開覺就是離開妄覺,妄覺不要。我們要的就是真覺,就是要我們的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是真覺。身上的覺:痛、餓、冷,那個都是生滅。生病時,痛!痛!痛!會不會消失?會! 【問】 :劉講師好!後學有個觀念要請教劉講師,道本是體沒有善惡,教是教育人心導惡向善,如果人人都可以得到善導的話,就是純善無惡,這樣是否是道呢?因為沒有惡,所以沒有比較,就是一個純善。人人都純善的話那距離道有多遠? 劉講師答:好請坐,我們對真理的認識就是還不夠,要了解我們本來在理天時,是純善無惡,全部都沒有壞。可是我們落入現象,在這個現象界裡面,現象會產生誘惑力。我們受到現象的誘惑會違背良心去做,違背良心去做就變惡。我們順著良心去做,就叫做善。從佛性發揮出來是同一個位置,但是發揮出來已經不同了。違背良心就惡,順著良心是善,就變成兩邊。我們現在就是要把兩邊去掉,沒有善、沒有惡。全部都純佛性,純佛性的時候是一個絕對體,叫已經回歸到本位。假如我們是保持一個善,去掉惡,那還在兩邊,還沒有回歸到本體。所以我們修持就是要有除掉兩邊的智慧,不落入善,也不落入惡。就是中道,就是在本位,在佛性本體之中。用佛性本體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樣都沒有兩邊,沒有善惡,也沒有造業,也不用受苦,這才叫真理。我們凡塵有某些觀念都會偏,偏了不正,一直去修持是「福報,」不是修持「回到本位」。 【問】:請問找到真心佛性之後,身體可以避開疼痛的感覺,伸縮自如,祂還可以發揮什麼功能? 劉講師答:因為平常我們已經跟我們的身體密合度很高,沒有把我們的重心,我們的注意力拉到不生不滅的佛性來。所以現在各位就要培養,培養時時刻刻都注重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身體看輕,所以後學有講過,老前人都不吃藥。已經發燒到很燙的時候,跟老前人住在一起的點傳師跟三才就打電話給大姑,後學開車載大姑要上台北,已經走到一半苗栗了。大姑接到電話以後,就說:劉芳村我們回去,就回到福山去看老前人,大姑到福山時就趨前去摸老前人額頭,就跟老前人說:你老!很燙耶!老前人就回答說:就讓它燙吧!由這個話就知道老前人不把重心放在身體,祂把重心放在佛性,所以身體就讓它去燙吧!我們有沒有那個承擔?要是後學就沒有啦!趕快吃藥。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不是一次可就,是要我們經過長期的努力。時時刻刻都把重心放在佛性,對身體自然看輕,身體的遭遇,身體的一切自然不值得我們重視,就會重視佛性,那時佛性就有力道,我們修的就是修這個。 13片 ◎剩下約13分鐘,提問問題 劉講師好,感謝活佛老師、感謝劉講師、感謝同義宮前賢,讓美國前賢能夠接近,在美國跟大家一樣能夠接近研究性理心法,非常感謝劉講師,那美國有兩位前賢有兩個問題在這裡後學提問。 【問】 :平常我們研究道理是用理解、記憶的方式,能夠了解,但是我們修道是要從心裡去悟,去覺,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 劉講師答:好,現在的科學家,比較重視有形有相,實際去實驗了以後,產生的答案,他才相信。那是科學家所採取的態度。 可是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剛好跟這個相反,我們都是從離相,沒有形相的真心佛性入手。 因為科學家著重的形相,不知道相的由來,他會認為那些是由原子、電子、核子所產生的,那我們要知道說從性理心法來說,那些能顯相的,都是我們性分之中所具備,我們真心佛性俱備天地山河大地,所有的萬象都在佛性之中。所以研究真心佛性比較容易達到根源,以現象來說,現象都是無常在變化,我們要了解研究不生不滅我們那個本體可以超越,現象也是由我們佛性生發出來,祂是由無呈現出現成為有,有了以後又歸於無。整個都在我們佛性之中,沒有研究就不會了解。我們研究之後就會知道喔!原來天地之間這麼奧妙。 【問】 :有一位前賢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世了,常常他會用感恩的心去懷念父母,我們說緣起緣滅,當緣盡的時候我們應該讓他過去,學習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邊是不是有什麼樣的衝突?謝謝!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能夠做一家人都是有因緣,台灣話說:互相欠債,有欠債有瓜隔,才會形成一家人。變成一家人以後,又會產生很多磨擦出現,最多就是產生一些埋怨。跟家人相處,會沒有埋怨大概是很少。 除了那個愛你入骨,什麼樣的事都已經不計較以外,大部份都會有。很小的事情都會產生一些磨擦,那我們要了解說有因緣聚會了,不管什麼緣一定要把它轉成善緣,不要最親的家人又有埋怨產生。 既然已經過往了,可以想像,我們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投入的心都是真心,照顧孩子要讓他長大,那個都是真心。我們用這樣的心來感恩我們的祖先上一代,因為有上一代對我們的付出,才有我們在凡塵社會的立足,所以我們要感恩。 那我們要了解佛性互相之間都是平等,祖先佛性跟我們都是一樣,他也會去別的世界受生,這個跟我們後代子孫有什麼關聯?後代子孫如果能夠很孝順你的長輩祖先,會使你的祖先心裡很安慰。一個不孝順的人,祖先會壓抑他,讓他不成功,不希望你成功。因為你都不孝順了,讓你成功的話,凡人會受苦,受到你的牽連。他會壓制你,讓你做事都不順。假如非常孝順自己的長輩,自然你會慈愛你的晚輩。你這樣做人就成功,就沒有虧欠。 所以我們修天道,由人道做起。一定要人道齊全,天道才可以到達,所以我們做事時,心存敬畏祖先,慈愛來教導我們的晚輩,我們人道才無虧欠,修起天道來,自然得心應手,就會如意。 【問】 :南瞻部洲現在是誰在統治? 劉講師答:我們現在在拜天公,拜誰?就是關聖帝君在管。 【問】 :何謂大乘有五位階?十地菩薩、等覺、妙覺最上乘,五位是在菩薩前還是菩薩後?還有釋迦行這些,是不是講清楚一點,因為我們在研究佛理,這一些都不懂,謝謝! 劉講師答:我們修道從十信、然後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樣已經有四十個位階,再上去就是四加行,四加行屬於煖、頂、忍、世第一法,是地前,就是菩薩前,四加行以後就算入地,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十地菩薩叫做等覺、等覺再上去叫妙覺,妙覺才圓滿。 所以它的位階就是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十位,然後四加行四十四位,再十地,五十四位,再一個妙覺,剛好五十五位圓滿,五十五個位階。 現在我們研究六祖壇經是以頓法,頓法就直接從凡夫地,跳到妙覺,佛地。沒有經過中間的這些位階,所以那個叫無生頓法。我們兩邊都修,理在頓悟,事在漸修。 我們沒辦法一下子去掉的那些脾氣毛病,慢慢改,就叫漸修。理一定要頓悟,殊勝就在這裡,不然光十信,就要二、三十年,都很久的時間,我們要了解,進入佛教,頭髮一理,迦裟一穿,不是馬上研究經典,要開始早晚課。 所有僧人要做的工作,二十年都還沒有辦法接近經典。我們就是沾到天恩師德,所以我們講機緣品,根基緣份,我們能夠求道都是有根基緣份,沒有根基緣份,沒辦法求道,根基讓我們求道了,緣份就看我們要不要修,有修才有份,沒有修就沒有份。所以我們是沾到上天大開普渡,沾到天恩師德,能夠得道了,根基都好,所以能得也不容易。 後學之前有講過,害死岳飛的秦檜,他現在轉世在台中。是個坤道,生了四個小孩,先生已經過世了。道親渡她求道,佛堂在二樓,要上樓梯的時候,我們外人看她是原地踏步,可是她一直在講:你們的樓梯怎麼那麼高?都爬不到,我們看她沒在爬只在原地踏步而已,就是她沒有根基,沒有緣份。秦檜認識嗎?她在轉世坤道之前,她轉世為牛,從她害死岳飛以後,轉世牛到現在,民國時還當牛,在民國以後才轉成人的身體。你看多久?受那麼多苦,很久的時間都在受苦,所以了解我們能求道根基緣份都很殊勝。
14片 ◎剩下約15分,提問問題 【問】 :道德經:「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用常無,以不生不滅的佛常以觀吾的妙,常有以觀恰到好處的地方,即徼,以常無乃常有作解,非常容易了解。後學不明白正一善書出版社為何太上道子降道德經白話註解,台中聖天堂天筆蔡生以欲望作解如下:所以我說人的生理心靈在清清靜靜連一點欲望也沒有的時候,才能觀察出一切萬物的本來面目,如果在心中充滿欲望的時候,所觀察到的只是萬物的外表而已。是否鸞堂的註書只能當參考?這不一定是太上老君親自註解? 劉講師答:這蠻有意思,問得蠻深的,我們是準備六祖壇經講完,再講道德經,道德經講完以後再講金剛經,後學有帶講義過來這邊,印的講義是要給各位參考,不按照講義說。我們用經的本文來解說,這樣會比較寬廣。他可能有聽後學講道德經的MP3,有聽過錄音帶所以他會把問題提出來問,道德經有81章,第一章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已經在講道的本體,也都是已經很高超,因為古文都沒有逗點,句點,我們要自己看,自己加入逗點,所以把老子的常無,常有是天地的真理,欲以觀其妙,欲以觀其徼,我們把它連上去,意思整個都不一樣,假如我們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常有欲,跟常無欲,變成我們人的情緒。我們有欲望沒有欲望,是不是人的情緒?常有,常無是天地的真理。在常無、常有,底下就逗點,欲以觀其徼,欲以觀其妙,這樣就是就是常無,常有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做,跟那個常無欲、常有欲,然後逗點是不是差很多?意思差很多啦!變成老子說的天地真理落入人的情緒,你情緒的有欲、沒欲是小事。 那個常無、常有,天地之間我們那個道,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常有跟常無兩個,我們要了解常無的時候沒有形相,我們要觀妙,常有的時候有形相,我們要觀徼。徼就是竅,就是形相有剛好一個竅。那個老子在講就是把天地的二個原素,常有跟常無,有就是妙有,無就是真空。真空妙有就是佛性本體,老子祂在講佛性本體,不是在講情緒。還沒講到那裡,這個已經事先問,我們會有點覺得都還沒說,都不知道。 【問】:後學把美國道親的信唸出來:感謝天恩師德後學在美國有人要求講解論語及道德經,聽到劉講師你講解,有如茅毛塞頓開,豁然易解,甚至自覺錯解其意,卻向美國道親胡亂講解,有負美國人的難得學習精神,此週後學即時向美國道親更正講解,非常感謝劉講師,後學想懇請劉講師也講解論語跟孟子,四書中您已講解大學中庸,何不也講解論語跟孟子,因為儒家應運四書非常重要,更何況劉講師能夠深入淺出,並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註解,才能契入真機,坊間很多名教授所註解讓人更迷惑不解,諸佛經典不在文字,懇請劉講師再三考慮當仁不讓,以利學者,萬分感激。 劉講師答:哈哈!後學都一直不敢講儒家的思想,為什麼?就是沒有唸書。現在在講台上講四書的都是很高的研究,它有很多典故,因為後學沒有唸典故都不知道,精髓就講不出來,所以要去講,是要找很多資料先來看,知道那些典故再說,確實它有一些都不在文字裡面,像慎獨,我們都把它解為獨處的時候,你要很謹慎,那個十目所示,十手所指都是這樣,可是那個慎獨,就是我們獨一無二的佛性,不是人家沒看到,獨處的時候,不是在講那個,所以有一些意思在言語以外,不在言語裡面。那我們一般都不會去想到言語外面還有意思。像里仁篇,里是鄉里第幾里意思,是居住的意思,人就是仁慈,就是說我們的心就要住在仁慈裡面,擇不處仁,焉得智。可是一般解說都說:你選鄰居要選好人,不可選壞人的鄰居。我說這樣不是糟糕了嗎?以後常要搬家,那個是在講心地。這是說你的心地要住在仁慈,你沒有選擇仁慈來住,你怎麼有智慧呢?是那個意思,是不是跟本來註解就有點不同。是深深進入他為什麼這樣講,那個都要去考慮它的背景,才會了解它講的意思,那個都要花時間,我們還是按照先講道德經以後再講金剛經,往後大家想研究四書,後學再努力用功,先去了解一番再來說。 【問】:我們已經清口了,生病吃藥,藥裡面有一些動物的成份,怎麼辦? 劉講師答:我們方便法門,不故意去殺生來補身體,那成藥的裡面不會有很多生靈的東西,有的都是藥引,一二味的藥引,所以在那種狀態之下都可以吃,病要先治好,有身體了才能夠修道,所以要把身體照顧好,那個中藥西藥,只要是要治病的都可以吃。身體重要,那個文殊菩薩曾經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在涅槃經禁止所有弟子不能吃葷食?釋迦牟尼佛回答:禁止不能吃,就是防止我們有那個殺心,心有那個殺,讓牠死,有沒有?我們很容易有殺心呈現,要防止眾生有殺心,所以規定弟子只要有生靈的東西都不能吃。因為在釋迦牟尼佛當時有五淨肉可以吃,就是因為那個地區很潮濕,很熱,沒辦法生長五穀,沒辦法生活,生命沒有辦法延續,那你命都沒有辦法延續了,怎麼修道?所以佛就講說:五淨肉:不為我殺、不見殺、有的自己死掉、有的已經殘廢了,我們了解到它重點所在就是不要有殺心,只要我們稟持著慈悲心。 像以往在大陸有山賊,他到村莊跟一個很有名修行著說:我辦一桌葷的給你吃,你如果吃下去,我全村的百姓都不會去傷害,都放過他們能夠生活,都不殺害他們。可是假如你為了維持你修得很好不吃的話,我全村的人都要殺光光,這種現象之下,吃不吃?(吃)他就吃,全桌全部吃,他吃完以後,他就請他徒弟土挖一個洞,他準備要去吐,他功夫很好喔,他吃進去都是死的東西,他吐出來都會跑,都變活的。那山賊他說我當你徒弟,以後都不做壞事,所以你看要有功夫啦!重點是要吃的不是為我自己,為了整個村莊的百姓,吃沒關係罪過我自己擔,他就是有那種功力,死得吃進去,活著出來,以後大家假如如可以死的進去,活得出來就可以吃。 【問】 :劉講師請問剛才那一段,觀察自心所見, 善知外法無性,遠離生住意滅還有一句是什麼? 劉講師答:專求自證聖智。就是專心來追求聖人智慧,我們就是聖人,我們本身那個覺就是聖人,專求自證聖悟,自己證悟,證→就是一個言字邊然後正確的正。,下課。 15片 ◎剩下約15分,提問問題 十五分鐘是要給各位問問題的,底下我們下個禮拜再講,因為玄覺有寫證道歌,我們講完玄覺這段就要講他的證道歌,我們還沒發喔?下個禮拜再發,還是要先帶回去看?要帶回去看的話,我們可以請這邊的負責講師發給大家。已經印蠻久了,我們本來說很早就會講到,結果到這個禮拜都還沒有說,有問題嗎? 【問】:請問重聽他要怎麼修? 劉講師答:重點所在是他的心,我們要了解重聽當然有他的背景原因,重聽的人他會比較注重他能夠聽得到的那些話,那我們使他所聽到的都是正面的,都是好的,鼓勵他向上的那些話,讓他知道的不要多,要很專注。他的心只要是專一的話,會進入比較殊勝的境言,有殊勝的境言,他自己會體會,會體會以後,有些是不用語言,不用聽。我們中國的禪宗也都不重視語言文字,它重視就是實際的去行持。實際的行持都不用講話,怎麼樣才符合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有規範。像金剛經第一分,釋迦牟尼佛沒有我相、沒有法相,沒有非法相。那個就是我們修持的最高程度,我們能夠做到那樣,在日常生活之中沒有我相、沒有法相、沒有非法相,就已經成就了。所以重聽沒關係,就是要他能夠體會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能夠全心全意集中在佛性,這樣修會很快。 【問】:美國前賢問三個問題,(一)做深呼吸腦袋數了做幾下,及很專心的聽劉講師講課,或叩頭,或唱善歌,沒有思維雜念,是否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呢?那腦袋老是跑出「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幾個字或聲音,仍是一念,不算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嗎? 劉講師答:因為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是以一念來止斷萬念,有時候在我們體會「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會有「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念頭在,沒有關係,為什麼?因為這是正確的,你用這個念來除掉所有的念,你的念就只有這一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要讓它時間久,久了以後是不是這一個也要放下了。就不用想自然而然就有了,對不對?所以開始的時候,要保持著我現在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真正一直實際進入去做,做到一段時間以後就沒有了,連這個念頭也不要有了,為什麼?很熟悉了,很熟悉就不用有了,那個就已經到達目標了。 【問】:山河大地皆是真心的呈現,是不是因為能覺加所覺之故?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到整個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呈現,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如來,如來本身含藏萬事萬物,萬物都在我們佛性之中。所以那個不能落入說能覺跟所覺,能覺和所覺是我們在凡塵有現相以後才呈現的,我們現在是要把能所全部泯滅,沒有能所。沒有能所進入我們如來性分,進入如來性分裡面,有一句說:虛空無相,我們如來好像虛空一樣,無相。不拒絕諸相發揮,它不去遏止所有的萬相生發。我們要了解萬相的生發是從如來藏本身生發出來,萬相它是假相,它不久又會還滅,還滅又回到性分如來藏回來,所以我們了解沒有能覺,也沒有所覺,是一體的。所以我們在修的過程,我們就是要心跟境一如,一如聽得懂嗎?就是心跟境合在一起,境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境。心境一如,不犯思惟,我們不要去想,積之歳月,我們累積歳月,就是時間要累積久一點,而不心開,未之有也。「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但不馳散,積之歳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全部一定心開,心開就會了解到萬相萬事都是我的真心佛性。 【問】:請劉講師舉實例解說如何解六結? 劉講師答:各位對六結有印象嗎?我們本來是寂滅,可是我們把寂滅變成生滅,這個第一個結,就是我們起心動念把寂滅變成生滅。第二個結就是把真空變頑空;第三個本來我們是很靈敏的,沒有能所,一落入現象以後結果我們有能覺跟所覺,就變成妄,第三個結;第四個結六根本來都是佛性本體生發,我們現在一落入凡塵,六根有六根的自主性,它自己想當家,那個是第四個結;第五個結就我們對萬相都當成是我們心外之物,第五跟第六是屬於動、靜二個結,就是我們最後生起的。所以從寂滅到達動靜,所以在講耳根圓通時講過,我們要恢復,要把六個結都解除,就是要了解真理。真理了解以後,所有凡塵的動靜,那一些都是我們佛性所呈現,我們現在都把外面的動靜認為是佛性之外,不是我佛性裡面的事。所以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去打開動靜的結,我們要知道要怎麼打開呢?我們做耳根圓通,我們開始講講義的時候聽不懂,後來就不講講義了,直接就講觀世音菩薩的修持法門,有沒有?講的時候就教我們怎麼做了,有沒有?沒有的話DVD拿回去看,DVD裡講得很詳細,裡面都有交待怎麼做,我們從耳根圓通來解開這六個結。解開這六個結開始就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就是把「能所」全部去掉,能所去掉以後我們可以進入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了然就是很透徹的知道,了了分明,可是心中不產生動靜,所以解開這二個結很重要,因為這兩個假如解開以後,後面的根、覺、空、滅,到達寂滅的狀態,這一個一個就可以恢復,所以我們先要從耳根圓通做。 平常每一根都可以,可是不容易有功效呈現。用耳根的話,因為我們可以從最初淺聽、然後聞、聞性,各位前賢一定要把它分清楚,第一個聽是耳朵的作用,第二個聞是我們聽到聲音加入我們的心意識,那個也不要用。用第三個叫聞性,聞性就是佛性,不生不滅的佛性。各位有沒有聽到聲音?那個我們能夠聽到聲音的那個,就是我們聞性。平常我們是日用而不知,不知道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居家環境平常都熙熙攘攘,都是很熱鬧,不會沒聲音。不像我們這邊,很清靜。找聲音都不容易,所以不容易拿來比喻。現在聽到聲音是不是在這邊?在居家環境我們就可以了解聽到聲音就在這邊啊,所以這邊就有我們的佛性在。假如周遭聲音都讓我們聽到,然後我們都去了解它是哪一個方向,是不是每一個方向我們都可以知道?哪個方向出來的聲音我們都會知道,就把我們的佛性已經伸展,伸展到已經寬廣了,伸展了以後,我們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我們都把祂侷限在玄關,侷限在身體裡面,不容易讓祂出來。我們一讓佛性出來,又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之中,時間讓它持久,持久了以後我們就會很熟悉,到達這種狀態之下,對凡塵所有的動跟靜是不是都很了然?就是透徹知道,但是我們心中已經可以超越,超越那個動靜,就是不被動靜影響。聲音有生有滅,可是我們的聞性沒有生沒有滅,所以一啟發出來以後,聲音滅了,滅了以後我們聞性還在。我們對聲音的有→動,聲音的沒有→靜,已經可以超越了,進入到我們佛性的不生不滅的狀態之下,就先打開這二個結。 這個二結很重要,我們就已經可以進入修道的軌道,因為我們都會被聲音的動吸引,有聲音!有聲音!被拉走了,如果沒聲音呢?沒聲音說:沒有!沒聽到!沒聽到時不是我們聽不見,如果我們聽不見怎麼會知道沒聲音?就是有聽到但沒聲音,那個是屬於靜結,沒有聲音是靜結,有聲音是動結。所以我們從聞性之中,聞性沒有生滅,聲音有生滅。聲音的生叫動,聲音的滅叫靜,這樣懂意思嗎?這倒是蠻重要的,要先這個關卡能夠進入,我們進入以後,佛性被聲音已經引發出來了,出來以後,我們要對生滅的聲音了了分明,不要住在心中。知道,心中不住。這時我們就把動靜這兩個結先解開,這樣了解意思嗎?下課! 16片 還剩下十五分鐘要給各位發問,有問題嗎?要問才會進步得快喔!我們北部都是這樣愈問進步就愈快,了解就愈多生活就愈快樂,就好像在天堂一樣。 【問】 :後學第一次請教問題,請問劉講師上一次您有提到業力現前,請問修道人要如何來看待這個業力現前?那業力現前有的一下就解脫了嘛!像上一次所發生的車禍,有的還要接受病痛折磨,有的還可以寫病房日誌,有的要揮揮手再走,那請問劉講師能不能在這裡解說一下。謝謝! 劉講師答:好!請坐,我們修道人對於業力現前一樣是要歡喜心甘願受,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所欠的都有一個限度,我們還了以後就愈來愈輕鬆啦!所以面對業力現前的時候不要逃避,我們要有勇氣去面對,誠實的去面對,該如何就如何,要還就是要還啦!跟冤欠講說不管多久時間我所欠的我一定還清,那我們有這麼堅定的心那債主就會放心,所以債主不會急著要,那債主不會急著要我們的遭遇就不會很劇烈,很坎坷,做起來就會很順心啦!那我們要知道說同樣一起遭遇到一件蠻大的車禍業力現前,可是裡面的每一個人接下來現相都不同,不會一樣,因為每一個人他所想的裡面所做的,程度上都有所差別,有的造業造的很重所以接受的就比較嚴重,那有的只是心念而已沒有實際的行為,只有心在想那個業就比較輕啦!可是業畢竟有的也是要去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在凡塵都沒有固定的形式,重點都是在我們的心,看我們用什麼心來看待這一件事,只要是正心誠意的去面對都可以解決,一解決了又沒了,沒了以後就清靜了又恢復了,所以我們了解說在凡塵都是虛幻不實在的,那我們用真心來對待每一個因緣,我們老師慈訓說用真心來對待每一個因緣,這樣都會解決的。 【問】 :劉講師好後學想請問的是,直心所行所做的事情,能夠超脫六根六塵所做的事情嗎? 劉講師答:好!我們要了解到說直心是從佛性發揮,那我們六根從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才產生的,它的來源不同,直心沒有經過眼耳鼻舌身意,沒有,沒有經過眼耳鼻舌身意我們要了解,直心它是脫離因緣聚會才產生的,它不是因緣聚會,直心是從佛性直接發揮,是怕我們從直心發揮了以後落入第六意識,那個會變化,只要我們不變化是直心的,就堅持按照直心來應對,這樣就沒錯就沒有業因的形成,不同的,絕對不同。 【問】 :劉講師後學代前賢請問說道親在道場修持很久,很誠心都到大廟幫忙掃地…發心做很多事情,後學弟弟不了解為什麼在一次車禍當中全部都罹難了,是為什麼? 劉講師答:好!請坐,我們用一個好的角度來看待,因為他很努力的在了他的塵緣,凡塵的因緣他很努力的在還債,剛好這一些在都已經還清了,塵緣已經了了,所以他就歸位回去了,所以我們看待這個是好事啦!他不用在凡塵再受苦了,這樣好處還是壞處?好處喔! 【問】:劉講師請教一下那個佛經不是有一些咒語嘛!它跟那一些大的比較為什麼是什麼原因? 劉講師答:因為這一些咒語都是活菩薩修持心法的結晶,結晶體,咒語一句一句包含了非常多,它包含非常多,它只要持這個咒虛空之間它可以發號司令,做一個總司令,所以要了解他這個咒語裡面,它包含的所有非常寬廣,山神的頭、海神的頭、雷神的頭、鬼神的頭,全部的頭都包含在那個咒語裡面,它一呼這個咒語所有的部下全部都要聽話,沒有一個不聽話,像那個功效會變得很大不可思議啦!那我們在持咒的時候一定要虔誠,心要跟真理相應跟那個佛菩薩的修持真理相應,不要去了解那個咒裡面的涵義,因為你要去了解含意你分心,分心就不專注功效就打折了,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只要你很虔誠的去誦咒它那個功效會呈現,會讓你很驚呀!就是心法結晶,結晶,那個心法修持都已經凝聚了,所以有它的功效非常大。 【問】:劉講師後學想要再請教就是剛剛提問的那個問題,就是那個車禍為什麼會緣了的這麼悽慘? 劉講師答:那個悽慘是現相啦!在真理方面不會悽慘,我們佛性沒有形象,所以他在凡塵的緣可以了了,當然往後還可以行持,可是他有那個關卡就過不去,過不去那就走入另外一個階段,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只要我們努力修持,那所有的修持都在我們性分之中,那性分之中它會延續啊!延續看他現什麼相出來就會把它接下來修持,那假如說都已經沒有在凡塵再現象,可是他那一些努力行持的性分都還在啦!不管再怎麼久都在,縱然他到下一個元會它也在,所以我們就不用煩惱祝福他就好。下課了! 17片 ◎剩下約15分鐘提問題 【問】:後學有問題想請教劉講師那常聽說不可思議,後學有一些現象不可思議,就是後學的岳母晚年在後學家同住,那後來起居不便生病住院、出院都請外勞來日夜照顧,那我們岳母病情好轉我們都會感謝那個外勞,因為他日夜在照顧,但是外勞說不是她在照顧,在住院的晚上她都有看到仙佛來照顧後學的岳母,那外勞看到有十幾次仙佛,大部分都是我們濟公老師,也有小仙童,也有觀世音菩薩,那還有彌勒佛,仙佛還有顯現天堂地獄的景象給她看,也有帶我歸空的岳父來看,那這一些現象我們聽外勞她說:仙佛顯現這些景象給她看,她也沒有陰陽眼很奇怪?那反而我們都有在走佛堂仙佛都沒有顯化給我們看(哈哈),那後學岳母我覺得她也不著空也不著有,一切她也不思善不思惡的樣子,想請教劉講師這個要如何解釋? 劉講師答:剛好昨天後學在台北上課的時候就講到說,活菩薩現象給我們看就是因為我們信心不夠,我們沒有信心所以活菩薩一直顯現給我們看,那假如說我們已經認識真理就不用現象,因為象都是虛幻不實,都是假的,我們要借相明理那一個是階段,啟信的一個階段,啟發我們的信心,如果我們進入真理世界那就不用借相來明理,所以你在講說外人都看得到仙佛,那我們大家都在修道為什麼都沒看到仙佛顯現?就表示說我們在修的人都相信真理了,就要朝真理的方向來努力,不要住在形象。 可是你那一種遭遇倒是可以宣揚,因為我們眾生很多都會住相,那我們跟他講只要你有那個善心,只要你肯行善事活菩薩都會來幫忙幫助,讓大家了解一傳了以後不是一個人在講,是很多人在講就容易相信,那我們把他引進門來也來修道,這個機緣就是你要去宣揚,讓沒有接近的人能夠來接近求道、修道,所以可以多講那個愈多人知道是愈好啦!一講了以後就會有很多親朋好友都來求道、修道,然後再慢慢的引進走入真理世界,那我們本身就是要了解那個道理,既然已經明理了以後就不要住相,還沒有明理之前顯現給我們看,我們就趕快宣揚這樣了解嗎?要講啦!講了大家才會知道,知道了才會來求道,先把他引進門然後慢慢再來成全。 ※劉講師補充說明解說石灰賦跟大智若愚賦內容: 後學倒是鼓勵那個石灰賦: 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惜,留得清白在人間。 「千千錘百鍊出深山」,出深山是我們玄關!我們玄關裡面的真心佛性我們要自己千錘百鍊,要祂能夠練成金剛不壞身。 「烈火焚燒莫等閒」,遇到什麼挫折困難的環境,我們都把它等閒看之,就是不要放在心上去應對,不要逃避。 「粉身碎骨全不惜」,就是身體沒有了也沒關係,因為不生不滅的佛性在,「留得清白在人間」。這個就是石灰賦,這個對我們修行來講比較實際啦! 那大智若愚賦是我們順著天然、自然,不要太落入有為,不要想說人定勝天,它裡面有提到講說我們人工雕琢太厲害,人可以勝天,那這個大智若愚就是說天地之間造了所有萬物,造了這麼巧妙,所以各位可以想像,我們每一個人的形象是不是上天幫我們製造出來?做到每一個人七孔都一樣,臉不一樣,巧不巧妙?(巧妙),什麼人有辦法去作?沒辦法對嗎?(對),你看作這麼多人出來還會動,所以上天這個造物巧妙,「眾妙之門」,我們要了解到上天自然而然呈現,那我們去體會領悟這一些,天地之間一直在默默地在作可是天地都沒有邀功啊!祂沒有說這一些都是我在做的,都是我的功勞,天地從來沒有這樣所以我們就是要學,學天地把萬事都做成、都完成了,都歸於自然,不是我做的,這樣就可以到達那個大智若愚的內涵。 18 片 ◎剩下約11分鐘提問題 【問】:做耳根圓通是聽而不聞,對聲音的內容不起作用,還是聲音完全聽不見? 劉講師答:問的很好,做耳根圓通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說,耳根圓通是觀世音菩薩的修持法門,那藉著用耳根來修道,剛才我們也有提過,說我們耳根聽到的聲音,它並沒有接近我們的心跟身,那既然它沒有接近心跟身,它是屬於身心不能及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要了解說,藉著我們那個耳根的修持,第一個一定要先分清楚耳朵的功能作用是聽,耳朵的第二個功能作用是聞,那聞的時候是我們聽到聲音加入我們的心意識,就變成聞,所以我們平常都用第二個,那個聞,第三個叫聞性,那聞性我們就是了解那個聽到聲音的是誰?已經進入佛性啦!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在修持的時候,我們不是說去分辦聲音的內容,也不是把聲音排斥,去分辨聲音的內容我們有講說,這個歷代祖師在講:「煩惱即是菩提」,因為煩惱是從佛性本體生發,那生發煩惱我們去迴光返照,看到它生發那個是菩提,可是一旦已經進入聲發煩惱的內容,那個就變成惡法,善惡的惡,會因為那個惡法造業,所以我們用耳根圓通去聽聲音,分別聲音的內容,變成進入第二個聞,不是聞性,這樣瞭解意思嘛? 所以我們能夠聽到聲音,那個能聽到聲音的就是佛性啦!所以不排斥聲音,可是也不進入聲音的內容,可是我們要了解聽到聲音就是聽到聲音,一定會知道它的內容,那這個知道各位前賢,我們保持了了分明,這樣了解意思嗎?了了分明是知道說話聲音的內容,聲音的內容知道,可是我們本身不參與,這樣懂意思嗎?就是「在塵不染塵」,在聲音不染聲音,假如說我們進入聲音的內容去分辨,我們會有喜歡討厭,那喜歡討厭一產生,就回到第二個聞的程度,就是加入心意識,那加入心意識我們會造業,那假如是說我們用聞性,只放在能聽聲音的那個覺性上,那就正確,這樣有沒有印象? 聽到聲音的內容了了分明,不要進入,不要取捨啦!這樣懂嗎?有一點困難喔!因為我們都有時候會取捨,就是盡量去努力,說我聽到的那個,就是我不生不滅的佛性,保持這樣,你能保持這樣就正確了。 那假如說我們進入內容了,就回到第二個聞,就會造業啦!造業那個不是我們要修道學習的,這樣了解意思嗎?這個一定要透徹了解,做起來才不會偏啦!我們要了解說,離開身,離開心,那個覺,了了分明啊!對聲音了了分明,只要我不取捨,重點就不取捨,一取捨叫染,我們感染塵垢啦!已經凡塵的汙垢我們已經感染,那我們不感染,知道,知道不感染,不進入喜歡討厭,這樣了解嗎?瞭不了解? 【問】 :後學中午學做耳根圓通約十五分鐘,先聽各方聲音,做到快進入快睡著,可是沒有真正睡著狀態,有回無故突然驚醒,還有一次依稀聽見聲音說保持清淨本體,每次做耳根圓通後,精神飽滿,請問後學這樣做耳根圓通,是做對、還是不對? 劉講師答:大致的方向是不錯啦!因為努力做就會馬上有功效呈現,所以在闡釋那個會有一個突然驚醒,那叫恍惚狀態,恍惚各位了解嗎?恍惚狀態,那恍惚狀態我們就是要知道我們在凡塵,很清醒的時候我們都會保持兩邊,兩邊知道嗎?善惡,兩邊,那個朦朧狀態就是要合成一體,所以我們要見到佛菩薩顯現給我們看,一定要在這一種狀態,叫做朦朧狀態,佛菩薩才會顯現,你很清醒瞪著兩隻眼睛看,佛菩薩絕對不會顯現,所以那個是很好的一個前兆,能夠朦朧,可是不能有意追求啦!有意追求會變有魔境出現,讓它自然就好,能夠你做到下座,就是不想做的時候會精神很飽滿,那個正確啦!你就會覺得很疲累那個就方法不對,這樣了解嗎? 所以只要我們有心做都會有功效出來,那對不對要趕快問,問一些有經驗的人,只要他有經驗他會跟我們說,了解嗎? 【問】:請問劉講師那我們在還沒有取得真心佛性的時候,然後我們真心佛性本體的能力慢慢就會發覺,就會有狀態,那剛剛我們預測到有一些事情的時候,請問這個時候該不該講,可不可以講?講了會不會洩漏天機? 劉講師答:好請坐,所以後學剛有講過,只要我們培養我們自己那一種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一直培養,可是不要預設,各位前賢不要預設,預設我要有第六感了,預設我要有什麼事情,那不可以喔!那已經偏離了喔!那個叫做萬緣沒有放下,不能預設,那沒有預設的狀態之下,有第六感來,那個才我們佛性本體的功能作用,那個已經它接近般若妙智慧,有般若妙智慧祂會呈現一些靈敏,不可思議的那一些境,那一些話,那一些東西會呈現,這個時候我們只有保持了了分明,不要參與啦!不可以跟它商量,懂意思嗎? 不要參與,你知道就好,然後你去體會,你所預先靈感的跟現實的,它相接合有什麼差別?去體會,然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炫耀,不要去跟別人炫耀,炫耀說你有功夫,因為我們周遭都有無形的東西,魑魅魍魎、凶神惡煞、幽冥鬼魂,它假如說聽到我們有能耐,它會想要我們幫助他,所以這個時候被它一纏繞我們就糟糕了!脫不了身啦!那我們又幫不上忙,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在那一種狀態之下,我們就保持知道就好,你不要參與,所有的靈敏的感覺一來,你也知道就好然後就靜觀,靜靜的來觀察,事情真的呈現的時候,跟你的預感有沒有符合?自己去體會,祂慢慢的會茁壯長大,這個是一個初步的效應啦!只是一個效應,所以我們不要就住在那些,還沒有呈現的虛幻的境的上面,這樣瞭解嗎?很重要喔!不能你預設立場,預設說我第六感要強了!不可以喔!那已經會偏喔!會走回頭路。 19 片 ◎剩下約14分鐘提問題 【問】 :請問如果說我們在萬緣放下的時候,顯現影像,之前劉講師說要收束於我們的眼睛裡面,就是文殊,後學在想說是不是要收束回來?不要再去執著那個相,是不是還需要念經文、要迴向? 劉講師答:好請坐,因為大前提就是萬緣放下,那我們這個有呈現影像,我們去注意影像,那個變成緣,萬緣裡面的一個緣,沒有放下,所以那個心還沒有到清靜,所以記得要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就全部集中精神在萬緣放下,不要讓心有事來擱著,有事來變成緣的一份子,那我們變成沒有放下了,變成又進入這個緣的裡面,那這樣的話不容易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呈現,那我們現在最主要,是要讓祂呈現。 所以不能有,不管有什麼景象、不管有什麼聲音、不管有怎麼樣,都放下,才徹底啦!才會有功效出來,我們才會把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整個輪廓,都能夠很清楚的讓我們能夠掌握,這樣修起道來才會踏實,另外再講的說,我們眼根還原是文殊,耳根還原是觀音,那個是今天才講的啊!你馬上把它運用還真快,那個在我們生活之中,在生活之中,我們要想到我為什麼看到?什麼就知道什麼,那麼的清清楚楚,那個就是我們的智慧,智慧就是文殊,然後我們聽到聲音,聽到了啦!那個聽到是佛性聽到,那個就是觀音,觀世音,不去分辨那個內容,你去分辨內容煩惱就來啦!你能夠掌握到那個,我佛性這個靈敏,那個能夠聽到,看到,知道那個就可以 【問】:但是那個放下很難放下。 劉講師答:對!因為我們要了解說,我們聽說萬緣放下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其實很困難,因為只要我們有擱著,那就叫一緣沒有放下,萬緣放下你這個一緣都還沒有放下,怎麼能夠萬緣放下?所以那個真正的,要實際的你去體會,不管有什麼來打攪全部都斬掉。 【問】 :那這個是不是把它變成合理的現象? 劉講師答:你要進入合理的現象,那是另外在做法門,不要做萬緣放下,要把它分開,所以做耳根圓通的時候,不要做萬緣放下,做萬緣放下的時候不要做耳根圓通,一定要分開,分開它才會成就,你混在一起,兩個都不會成就。 【問】:後學從小不挑食很好養,可是這一週來,一反常態,每天看到食物不想吃,只想吃水果。但是不想吃的早中餐,仍是可以吃得下,很想吐又不吐,肚子不舒服,但是大都沒有腹瀉,請問這些症狀是否跟後學在做耳根圓通,及聽六祖壇經,及金剛經有關係?如果真的生病應該每天很疲倦軟弱,但是後學沒有疲倦軟弱。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這個要恭喜這位問問題的前賢,因為我們要了解到我們那個業障可以說都是蠻深啦!而且在台北也很多前賢都有這種經歷啦!他很正常這個吃的,也都沒有亂吃,很努力在研究經典,然後也很專注的迴光返照,可是就會一直遇到,一直嘔吐的現象,一直吐一直吐,然後他看醫生,醫生是找不到症狀,後學都說我們修道出來的問題,醫生是沒辦法,我們自己要了解,我跟他講說你這個是非常殊勝的一個現象呈現,一般當比丘、比丘尼都大概要十幾年以後,才會有那一種嘔吐的現象產生,那個是把所有的,我們那個佛性裡面,那個汙穢全部都吐出來,所以那個需要很努力的修,而且要十幾年,後學說你都還沒啊!才多久的時間?怎麼就有這個現象呈現?他說我就這樣不知道,很緊張遇到這種現象,緊張怎麼會變這樣?都是正正確確在修持,在生活都沒有亂吃,也沒有別的事就只有這樣。 後學跟他講說非常恭喜,這個把你整個佛性的汙穢,整個都吐掉,那個是要十幾年,那個和尚尼姑十幾年努力的功夫,才做得到的,你竟然沒有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做到非常殊勝,那個不用怕,那個是好事,那一種情形之下,找醫生,醫生也沒辦法,你放鬆心情,不想吃的話,就不要吃,然後渴的話,喝一點開水這樣了解嗎?我們努力可能也都會遇到,遇到絕對是好事,不過也不用強求,這個也強求不來,能夠有那種情形出現,絕對是好事,我們同義宮這裡才半年而已,那個要很久的時間才會,可見前賢他很努力在做,才有這個現象呈現,這樣了解嗎?我們先知道比較好,遇到的時候就不會緊張了。 【問】:劉講師好!劉講師還沒有講到,就是現在死刑存廢的問題,大家見仁見智,末終一是,那從正統的經典中,有沒有可以給後學開釋? 劉講師答:這個我們當國民我們也都是很奉公守法,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所有的一些法官,他在判死刑的時候一定是非常慎重,因為他一判下去,就是殺人要給他死,那為什麼他會判他死刑?就是他所有的行為已經不容許在我們群居社會裡面存在,假如說讓他存在的話,那善良的人就倒楣啦!所以他要經過那個三審三憲,經過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竟然三個都判死刑的話,那一定他罪無可赦,就是不能逃避一定要執行,讓他跟善良的人民隔開,這樣社會才有公義,你不能說我不執行死刑,死刑是殺人,不是那個意思啦!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眾人說你應該死,那個是眾人判你的,不是你個人的問題,是整個社會那個叫做共識,不然那一些受害的家屬,他的心你要怎麼樣?是不是很不平? 他心裡面一定不平啊!社會沒有公義,那假如說我們生活在一種社會沒有公義的情形之下,整個社會會混亂,已經亂來,反正再怎麼做都不會被判死刑,是不是會越來越惡?我殺一個人也這樣,殺十個人也這樣對不對?越來越不像一個社會,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一定有它背後的原因存在,那個背後的原因,就是你事先你都不遵守社會公義,你都不遵守你危害到善良百姓,做出那一些人神共憤的,那一些舉止出來,那麼多審都判死刑,那個執行是應該的,我們不能說們用婦人之仁來看,因為他先接受我們凡塵王法的制裁,到地府還要接受地府的制裁,不是光一個喔! 凡塵這個是多的然後到地府去,你有什麼罪過還要再接受地府制裁,那個才是真正的苦的地方所在,我們在凡塵可以說一槍殺,沒有什麼苦,蹦,然後就死掉了有什麼苦?他如果要活,我們所有納稅的錢要去養他,你願不願意?不願意,你養壞人怎麼會願意,不願意,所以我們要了解社會有公義,有那個義理存在,我們要維護,真正的做不好大家都知道,不可以,要受到國家法律制裁,應該,不是這個是真理嗎?那假如說都不執行的話,我們整個人民這個心,就很沒有那一種指望啦!做好做壞都一樣,你哪需要做好,就變成這樣,整個都不行了,倫理道德淪陷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大家說應該死,是大家殺他的,不是一兩個人殺他的,所以我們要維護那個整個社會,的那個公義,正義一定要維護。 20 片 ◎剩下約12分鐘提問題 【問】 :劉講師常教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可是後學在體驗的過程就是萬緣放下一念守玄,那這樣子的話是不是也是一種有為法?能不能從一念守玄到一念不生,可是當一念不生的時候又好像什麼都空掉了。 劉講師答:這個做萬緣放下到一念守玄,這可以說我們在做的時候,把它分成兩個法來修,要一念守玄就不要做萬緣放下,要做萬緣放下就不要做一念守玄,因為了解到這個守玄的動作,它是要我們集中精神,就是把我們那個佛性進出身體的門戶,就是使它暢通,使它都能夠行阻無礙,那跟我們要做萬緣放下那一個想追求的,那個目標不同,我們想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要啟發我們佛性本體,那個是我們本來面目,已經超越我們佛性的門戶。 所以不做一念守玄,要做一念守玄就不要做萬緣放下,就不要去管萬緣放下,所以我們要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就要記得,就是萬緣都放下,不要有一個緣來攀住我們,什麼緣都不要,因為什麼緣都不要的時候,整個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個本體才會呈現,你在做一念守玄的時候,不見了,我們佛性本體不見了,已經沒有了,你要佛性的功能作用,你不是要本體了,所以這個時候祂不會呈現,那我們要做萬緣放下不要有別的緣,一定是要透徹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那個時候是在培養我們佛性能夠出現,能夠讓我們能夠了解祂的輪廓,能夠知道祂的狀態,那個真的是要自己細心體會,體會到那一個覺,那一個覺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成佛的那個因地心,我們成佛就是這一個在成的,所以要很慎重的來對待祂,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這個做,內容要十分的透徹了解,不能同時做,不能萬緣放下一念守玄,也不能做萬緣放下跟耳根圓通不能同時做,一定要分開你要做的時候一個就好,一個法門就好,專注在一個,祂才會有成效出來。 【問】:菩薩到成佛好像有分46階或64階,這個部份像月慧菩薩、不休息菩薩、文慈菩薩祂們的位階又是怎樣劃分? 劉講師答:從菩薩到佛地他是從初地一直到十地,然後十地叫做等覺,然後等覺了以後叫做金剛後心,我們要了解到開始修持的時候,先得到金剛初心,然後金剛後心以後,還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然後再經過十地,然後才到達妙覺,所以祂經過的位階我們一般社會也都不這樣講,他說講到十地以後就是等覺,等覺過去就是妙覺,這個是簡單的說法,因為我們就很少修到菩薩十地,等於是說,說了也沒用就不講,可是你真正的到達菩薩十地以後就進入等覺,等覺那個時候才叫金剛後心,那金剛後心以後,你才開始真正的踏入真正的修道軌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再十地,然後才進到妙覺才成佛啦!我們一般都沒有這樣說,我們社會都沒有這樣說,是後學看的佛經比較多才有去看到這一段,我說啊!怎麼又返回過來,就是對,那個開始修的時候較金剛初心初級的,然後你到十地菩薩等覺的時候,那個時候叫金剛後心,一個初一個後,然後從後心修的到達等覺以後才妙覺,才成佛啦!不是說我們十地以後就進入妙覺,所以我們看佛經有時候會看到十地菩薩還會退轉,我們普通都看到八地,那個不動地的時候就不會退轉了,那個是對我們一般社會來講,那對真正來修來講,它又有金剛後心,那金剛後心修的那個還是一樣的位階,可是不一樣,程度不一樣,跟那個初發修的都不同,所以我們了解說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要透徹的去知道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我們那個原始狀態我們要去摸索出來,那個才是重要,不然我們會住在名相,名跟相,因為我們到什麼位階就是會住在那位階,住在那個位階我們自己叫定性,自己定自己然後畫地為牢就進不了。 所以我們了解說修持有這一些過程,可是你成就以後到達目標都是一樣的,那一樣的我們就可以從凡夫地可以直超,可是要有那個條件,你要直超,就好像我們走樓梯,有的趕時間兩步就走成一步,有沒有?兩層當一層走有沒有?(有)你如果不夠體力你走你有辦法嗎?還是要一層一層走,那如果在趕時間的兩層一直跳一直跳就馬上到了,有本錢對不對?所以就是要有本錢,我們要有那個根器,你才能夠到達那個真正的目的地,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有時候,我們就要想說:各有因緣莫羨人,不要羨慕別人,各有各的因緣,所以各有各的事情要去辦,我們要知道說我們道場一些很熟識的人已經歸空了,然後 老母有封祂一個果位,那個一樣就是循循善誘,那假如說他在世,假如說我們對他個人有滿不同的見解,然後看他封的果位很殊勝,很高,各位前賢會產生什麼念頭?我們會產生什麼念頭?絕對有啦!我們絕對會有念頭,所以你看,讓我們產生念頭在這個時期不適合,這個時期趕快普渡眾生,要如何修放在其次的問題,不能在這個時候使人退心,你心一退下來,你再怎麼樣勸都是勸不轉,勸不回來,所以就是要循循善誘,這樣懂意思嗎?就是要循循善誘,那我們自己修到什麼程度自己最知道,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對不對?所以我們自己腳踏實地迴光返照,一步一腳印,確確實實的修,絕對會有成就的。 【問】 :我們可以感受的到牟尼寶珠?(劉講師答可以),那種感覺是不是相電流一樣,又像電磁一樣,異性相斥那種感覺?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我們那個不生不滅那個佛性本體,就是摩尼寶珠,我們要去體會祂,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啦!為什麼我們有辦法對所有事情都了了分明,我們要知道說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的,身體的本身它並沒有知覺性,我所有的知覺性都是摩尼寶珠祂發揮出來,所以這樣各位前賢對摩尼寶珠有沒有認識一點?(有)都是摩尼寶珠祂發揮出來,讓我們能夠不管這個視、聽、言、動都能夠很如意,很自在,那個都是摩尼寶珠的作用,我們要體會更深入的話,就時時刻刻一定要迴光返照不要精神外放,我們精神外放被社會引誘,被社會一引誘以後,我們就放掉自己的摩尼寶珠不管,就不管祂,放著不管祂,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我們在日常生活已經是在應用摩尼寶珠了,不用在特地去用什麼樣的方式把祂呈現,只要我們肯按照後學說能夠萬緣放下,然後體會那個覺,在這一種過程之中各位可能會發現,會見到那個很殊勝的一些境界,可是你看到以後不要住相,有時候會看到自己的佛性的光,也不同顏色啦!有的看到黃的、紅的、綠的都會有,你發現那個是幫助你說你的修持正確,這樣就好不要去住相,然後看天堂也不要住相,就是讓祂自然過了就好,你就盡量就是萬緣放下不要去攀緣,攀了緣佛性就不見了啦!所以摩尼寶珠在那個時候祂會越呈現祂的功效。 21 片 ◎剩下約14分鐘提問題 【問】:我們說一代明師濟公活佛,那月慧菩薩也是一代明師,那我們天然師尊也是一代明師,那他會說這樣為什麼點道是我們濟公活佛的金身? 劉講師答:因為我們最後64代掌道盤我們活佛老師跟月慧菩薩,這個比較特殊,以往都是一位,然後我們現在有師尊、師母,我們要了解這個是同掌都是掌道盤,那我們一般都是我們活佛老師來點道,那個說天然古佛是我們活佛老師已經歸空以後,我們 老母封給祂的一個封號是相同的,那我們在辦道的時候,都是一請壇了然後我們活佛老師藉著點傳師的手來點開我們的玄關竅,那個是要掌道盤的祖師才有的權柄,當然我們師母也是可以來點,可是我們師母都會禮讓給我們老師,所以事實的情形也就是這個樣子,是一樣的,不要說封號、名號不一樣也就不同,以為說不同人,不是的是相同的。 【問】:後學曾經有跟部份前賢有提到說,可不可以請劉講師在發問問題的這段時間,若沒有問題的時候,帶大家做萬緣放下的修行?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對萬緣放下怎麼做都還不很熟嗎?我們把綱要,綱要就是萬緣放下,我們先記得,然後我們開始做的時候就是真正的什麼都放下,不能有一緣來干擾,我們想到什麼那個叫緣,那個也要放下全部都放下,不起心動念,在全部都放下不起心動念的時候,不是什麼都沒有,是有那個覺在,有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的本體在,這個時候唯有在這個時候本體才會呈現,後學以往都講我們的佛性非常有修養,只要我們跟祂爭,祂就會退位讓我們,唯有我們把所有都放下以後,佛性的本體才會出來,祂才會呈現拉!那我們就是要認識,我們要了解說這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祂就是『不離當處常湛然』,不離當處常湛然,就是在這一種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我們那一個佛性本體就整個都呈現,都出來整個都呈現,這個就是我們以往在講,十世古今不離當念那個當念,各位前賢當念就是這個狀態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的狀態,叫做當念,不離當念,這樣懂意思嗎?不是有念頭喔!那個念是沒有念頭,沒有念頭叫做『正念』,我們有念頭叫做『邪念』,已經不正了邪了,那你都沒有念頭叫正,正念是從佛性發揮的正念,然後正念我們用另外的文字叫做『佛知佛見』佛的知見,然後我們在用另外的文字來講,這一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一個,當體都是佛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說見性成佛有沒有?這個就是見性,這個就是成佛,這樣知道嗎?有沒有很親切很親切? 所以各位前賢我們本身就是佛,各位看一尊一尊都坐得很好,一尊一尊都是佛,知道嗎?誰阿?自己欸!我們每一個都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我就是佛,歡喜到睡不著。 【問】:剛剛有講六根、六塵生六識,七大,請問字怎麼寫? 劉講師答:那個是我們在凡塵能夠修持的一些法門,從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然後從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個都可以修,六根各根都可以修,六塵各塵也都可以修,然後從六識就是從眼睛對色塵產生的識,眼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六識我們日常用都把它當成心,這一個心的來源就是我們根塵相對以後產生,那這個我們從六識來修也可以,所以才修持裡面有順跟有逆,那順修就是容易進入,逆修要累身累世就是要這一生修;來生再修,再來生再修,就是要很久修很久,那個逆修比較不容易拉!這個三六一十八,十八個修持方法,然後再加七大,水、火、風、土五大,然後空、見,眼根的見,然後認識的識,這個是在楞嚴經裡面記載,二十五門修持方法,那個最好的就是耳根圓通,就是從我們的六根裡面的耳根來修,那個耳根圓通對我們來修比較容易,所以都會推廣,我們也時常可以聽到這個從耳根是這個樣子,六根、六塵、六識、七大,都可以可是我們修的話我們先選擇,先了解真理,了解真理以後看我們適合哪一種修持方法,我們就從那一門,一門深入。 【問】:請問做耳根圓通的時候,因為我們是知道聲音,聽到聲音的是佛性,那會有感覺無限大,無限大,那這種念頭是對、還是不對? 劉講師答:我們做耳根圓通,因為在推廣這個耳根圓通,因為它修的方法很容易啦!很快進入,所以先要了解說我們在這方面一定要先知道說,耳朵的功能就是聽,然後我們第二個聞那個聞跟聽,聽是耳朵的功能,聞已經加入我們的心意識,我們聽到聲音以後加入我們心意識,所以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都是用第二種那個聞,所以我們聞是很習慣,那麼第三個是聞性,那聞性是佛性,那佛性我們要了解說啟發佛性的時候就跟第二個聞,有一點不同,因為第二個聞我們要詳細的去聽到內容,聽到講話的內容,聲音的內容一定要了解,我們才會應對,然後聞性它不是這樣,聞性它是重點在那個誰聽到?誰知道?那一個重點是在於能夠聽聞的那一個,佛性能夠聽聞,佛性寄託在耳朵讓我們能夠聽聞,所以我們在應用的時候,聲有亦非聲,聲有的時候不是我們聞性產生,聲無既無滅,聲音沒有的時候我們聞性也沒有滅,所以聞性沒有生,也沒有滅,那我們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有念頭,因為這個時候我們是在用耳根,那假如說我們用念頭的話,那變成用意根,加入意根,那用意根來修的話,那會變化很大,我們就單純就在耳根就好,耳根我們就是先啟發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然後我們用耳根把我們的佛性,能夠擴散到整個空間,因為只要哪個地方有聲音,我們就會耳朵的聞性就會呈現,呈現聲音就表現我們佛性有在聲音發生的地方,那聲音它不久就變化會消失,可是我們的佛性呈現以後祂並沒有消失,祂一樣在,那只要有聲音的地方,同時有很幾個地方有聲音,我們同時都知道,同時知道的時候佛性就整個都伸展出來,那伸展出來的時候,整個佛性就充塞這個空間,那聲音變化沒有了,我們佛性還在,修耳根圓通就是要修這一個,重點是要把佛性能夠跟空間合成一體。 所以到我們很熟悉的時候這個很遙遠,只要我們肯專心的做,比如說很遠的地方有救護車來,本來我們一般人都還聽不到,可是我們做耳根圓通竟然會事先去聽到,還很遠的就已經知道了!就是有救護車要來,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佛性伸展度已經延伸到那麼寬廣的地方,越來就越寬廣,然後我們有講說盡虛空,就是整個虛空全部都呈現我們那個聞性,這個是修耳根圓通我們要達到的功效,不能再用意根,不能讓它有起心動念,不要有念頭這樣了解嗎?會不會衝突?就是你專注在聞性就好,不要我們在聽聲音的時候,不要去分辨聲音的內容,因為我們分辨聲音的內容,會返回來變成第二個聞,變成第二個聞,聞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它的內容,聲音的內容這樣了解嗎?那我們知道聲音的內容,各位前賢有時候我們就會住相,就會產生煩惱,那我們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只是要把聞性延伸,重點在這裡,然後我們單純,越單純就越好修道,這樣了解嗎? 22 片 ◎剩下約14分鐘提問題 【問】 :剛剛上課講的八歲龍女跟我們觀世菩薩的龍女,有沒有同一位? 劉講師答:不一樣,完全都兩回事,完全不相關 【問】:羅侯羅落入無間地獄之後,釋迦牟尼佛有把法傳給他嗎? 劉講師答:那個善星是祂修菩薩道時候的兒子,羅侯羅是祂成佛時候的兒子,祂是修密行,密秘的密,就是他在做什麼不給人家知道,他在修持都是秘密密行第一就是羅侯羅,所以他表現出來就是很仗勢(靠勢),我爸爸在做佛我一定成佛也沒問題阿!他在那個「未曾有因緣經」他就是這樣,當小沙彌的時候他父親叫他研究道理,他說不用我這麼少歲(年輕)記不住,時間都浪費,然後我爸爸在做佛阿!我一定會讓我爸爸照顧,我一定會成佛,然後釋迦佛尼佛跟他講:我自己都照顧不了我自己了,還顧到你,所以那個未曾有因緣經很有意思,所以修密行就是秘密的在修,外表形象不讓人知道,密行第一,這邊講善星是祂當菩薩的時候,因為釋迦摩尼佛還修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菩薩之前還有五百世的忍辱仙人,仙人之後才修菩薩道,菩薩道之後才修佛,所以那個經過真的是三個阿僧祇劫,非常久,有經過那麼久的修證,所以才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現在都是示現,就是要來帶領眾生修道,讓眾生都成佛是這樣的。 【問】:我們時常要提醒說:「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跟我們心中時常默念三寶或念佛號,這差別是? 劉講師答: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這一些法門都是要降伏我們的妄心,跟我們的雜念,它的重點就是要先讓我們神散,散亂的神,精氣神能夠凝聚,先凝聚要做功夫才做得來,所以我們默念三寶是我們求道了以後就可以用,我們要進入到性理心法,是要我們先有根基,要先自己打根基把這一些散亂的精神都能夠集中,然後集中了以後我們來做,才能夠使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到達清靜,一清靜以後才有辦法回歸本體裡面,假如說我們都還很散亂,精神都很散亂那離的很遠,所以我們對新求道的,還是對沒有信心的,我們還是要他能夠直接就從三寶入手,那個是很真實的,很實在的可以除掉我們一些妄想雜念,這個是先把那個神集中,然後再修持性理心法以後,那個雜念我們剛才有說那個妄念,只要我們不起心妄念就沒有,那個是有一個程度以後才這樣做。 【問】:以前在台北有聽過心法,可是以前不知道為什麼會聽到變成頑空? 劉講師答:性理心法會聽到頑空,就是可能那個機緣不成熟,可能我們聽的時候就是沒有去領悟,因為我們的佛性本體不生不滅,祂沒有形相看不到也摸不著,所以都是需要我們要心領神會,就是要用很真心的去面對祂,所以後學在講,假如說我們沒有啟發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我們對這個虛空,這個虛空叫頑空,我們有領悟了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而且我們有把祂培養,培養了以後祂會擴散到整個虛空,這個虛空就變成真空不是頑空,是真空,然後我們佛性有可是沒有形相叫妙有,叫真空妙有,我們要認識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人家說:你說給我聽看看,你就可以跟他講,說你現在『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也不著非有非空』,離四句絕百非,那個就是你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因為在這一種狀態之下,是有?還是沒有?是不是都連想都沒辦法想,沒辦法想,沒辦法講叫做不可思議,不能用頭腦來思不能用嘴巴來論議,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所以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先把這個先確定,確定以後我們從有為進入無為,因為開始的時候我們用很強烈的意念萬緣放下、萬緣放下這個叫有為,那做到很習慣的時候就,已經不用再強烈的告訴自己要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不用,祂自然就放下,好像我們學開車你用排檔的開車,一定要先開始在頭腦裡面先想,我要先踩左腳離合器右腳加油,然後手要排一檔然後離合器慢慢的放,油門慢慢的加它車子就會動,動了以後要趕快離合器踩趕快排二檔,然後速度30了,趕快排3,檔40了趕快排4檔,是不是有為?當我們開了一段時間已經在路上跑了幾年以後,有一個人突然問你你怎麼變到4檔?你真的不知道啦!對不對?不知道為什麼就自然到4檔了,速度一直慢慢下來你自然就變3檔,再慢一點就2檔,停住了要走就1,檔那些都不用講那個就叫做無為,所以我們從有為進入無為,符合真理這樣了解意思嗎?不是說有為都不對,因為我們要了解說,我們養成這個習慣性的時候,像說我們小孩子吃飯一定要讓他自己吃,先用湯匙讓他自己吃,然後再來教他拿筷子,一半扒在裡面,一半扒在外面不要嫌,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慢慢學慢慢就習慣了,習慣就會把它扒到嘴裡,現在我們要不要叮嚀自己不要扒到外面去要不要?不用了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了解說很多都是從有為你做到已經習慣性了就無為,不要你去想自然你會做,有一些我們習慣性的不好的,跟真理不合的一定要把它改掉,我們修道修者改也,改那個不符合真理的,一定要改掉,沒有很強力的意願改不了,因為我們那個習慣性深根蒂固,自然而然這樣你怎麼這樣?不知道,我們時常會遇到這一種現象對不對?那個就是習慣性,那我們習慣性跟真理相合的不用改,我們把它留下來,所以六祖也有講:我們佛性不生不滅我們要去學,學到要讓祂都習慣,習慣所有的一切都從佛性出來,整個都從佛性出來,所以由汝習性有沒有?六祖講:『由汝習性』,已經學習讓祂習慣,就變成整個都是佛性,那個恆沙妙德自然就整個出來,因為太多了,所以用恆河的沙來比喻我們的行為,全部都是佛性出來,恆沙妙德不是時常看到嗎?這個就是在講這個,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從佛性出來叫恆沙妙德。 【問】:後學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覺得可以進入,但問題是後學想做耳根圓通,耳根圓通不曉得為什麼做不太起來? 劉講師答:做萬緣放下跟耳根圓通要把它區隔,就是做萬緣的時候不要去管耳根圓通,做耳根圓通的時候不要去管萬緣放下,把它分開就好了,那做耳根圓通,各位前賢假如說做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只要你做時間久了,因為萬緣放下時間一久我們那個覺性那一種不離當處常湛然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祂自然而然一直延伸一直寬廣,所以那個靈敏會呈現敏銳的程度,比如說我們已經在這一種狀態之下,然後在隔著滿遠的地方有人突然在關門(蹦)我們會嚇到那個就是神啦!嚇到是我們神,元神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就了解說,原來我們神已經到達那個地方已經出來那個地方,那我們做耳根圓通也是這一種狀態,就是把我們侷限在身上的我們一般都認為佛性就在身上,可是那個耳根圓通就是要把祂整個擴充到整個虛空,所以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真心佛性,然後那個耳根圓通從開始近近的慢慢延伸一直到達很寬廣,阿不要貪要到我們自己能夠了了分明的程度,熟悉以後才慢慢延伸這樣就正確了,所以不要同時做,做的時候一定要分開這樣才有效果。 23片 ◎剩下約13分鐘提問題 【問】:請問劉講師,四十二品因果論,軒轅黃帝拜廣成子,軒轅拜七十二師,老師年紀都是50~60上下,只能知道住世法,不知脫世法,廣成子只有十三歲能知脫世法,告知軒轅依法修持並成道,住世法與脫世法的分解比較清楚? 劉講師答:他是在問我們住世跟出世,在凡塵的法跟脫離凡塵的法,各位了解這個意思嗎?凡塵的修持方法,那我們一般在凡塵都有法來修,有法,就是執著那個法來修,然後從那個法修都會有成就,所以我們凡塵比較著重的,都是凡塵這一些實際可以摸得到,可以有成就感這一些啦!那我們在出世法來說這一些都屬於生滅,那生滅的我們不追,因為生滅的畢竟時間很短暫,雖然修成了,可以有幾百歲,或是幾千歲,可是那個比較晚一點死而已,一樣會死 那出世法就是脫離現象,直接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一種不是在凡塵可以了解,知道修的,所以這個出世法不容易啦!一定要有那一種修證者的一個引導,那我們凡人對這個全部都沒有法的這個法,就是最高的法都有一點疑惑,就是認為說沒有,既然都沒有怎麼修?會執著那個有,有法,各位前賢就是有執,有固執,有法執,我們了解說修道就去掉兩個,一個就是我執,一個就是法執,那兩個都去掉就成佛拉!我們最不容易就是把那個法執去掉,我執還比較可以,我們修的時候知道身體是天地的物質,還比較容易去掉,可是這個法就不容易了,法執一在他從這個法去修成,有成就感,那我們就是了解到我們修到成就以後,就是什麼都沒有,只是回到佛性的本體,那佛性本體是原來就有,原本就有,所以我們沒有得啦!那凡塵的法就是有得,那既然有得就是有失,得失相對待,那我們一修證到佛性本體回來,只是回到本來,所以沒有得,既然沒有得,就不會失,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我們從開始就進入沒有法可以修,沒有法可以修這個就叫「妙法」,我們說這個就叫妙法又會住相,這樣懂意思嗎?所以就直接講沒有法可以修,所以這個就是最上乘的佛法這樣懂意思嗎?哈哈~ 要說懂還沒有透徹,要說不懂嗎有一點點概略對不對?所以這個就是需要時間,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在凡塵就是要去掉我,沒有這個身體的我,所以這個我就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的真空妙有,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就是這個,我們已經進入這個,身體的有已經都不在我們的腦海裡面考慮,沒有,所以我相很容易就去掉,然後我們直接進入最上乘的法,沒有一個法,無法可學,沒有法可以學,既然都沒有法可以學,就沒有法可以執著,我們一個法執著也沒有,沒有法執,沒有我執這樣就成就了,所以『不見一法名為如來』,不見一法我們就見到如來這樣了解嗎?已經都沒有,沒有一法我們就見到如來,有一法就是障礙就還沒有到家。 【問】:請問劉講師,後學想問捲簾將軍是不是韋陀護法? 劉講師答:韋陀護法祂是我們這個賢劫,現在我們莊嚴劫已經過去了,莊嚴劫有一千位佛,然後現在進入賢,聖賢的賢,賢劫,賢劫到釋迦摩尼佛是第四位,到我們彌勒祖師是第五位,然後韋陀護法就是我們賢劫最後的第一千位那位佛,他會在賢劫成佛可是在最後,我們還有的等,還沒到,因為我們要了解到他們的那一種示現,像說觀世音菩薩是圓通古佛,圓通古佛祂先來轉世當觀世音菩薩,以女身來修帶領坤道修道,然後再轉世就是陳靖姑,陳靖姑也是從圓通古佛、觀世音菩薩再下來,再下來就是陳靖姑,陳靖姑祂現在當註生娘娘,祂們一示現在凡塵祂們做的事就是要給凡塵去學,去效法,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那個一示現以後,祂的那一種作為,跟祂本尊又不一樣,那我們後人的紀念都是紀念祂,有現相時候的那一些功績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有時候就不用一直去追,說什麼人是什麼人?什麼人是什麼人?因為十方諸佛同一法身。 【問】:請問劉講師,涅槃的境界是怎樣的意境? 劉講師答:那個涅槃假如說我們是用張拙秀才悟道偈,那個涅槃跟生死是平等,張拙秀才悟道偈各位還記得嗎?記不記得?那個很好對我們幫助很大 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盤等空華 生死跟涅槃平等都是空中的華,就是生死也是假的,涅槃也是假的,空中的花不真,可是我們把涅槃前面加一個大,大涅槃,那個就不一樣,那個大就是摩訶,摩訶就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那假如說我們用充塞整個宇宙虛空來稱涅槃,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所以那個涅槃跟生死就不平等了,因為祂有大就是有摩訶,所以涅槃本來就是不生不滅,那我們凡塵在用不生不滅,跟那個生死的生滅相對,就是苦樂,那既然有苦,有樂兩個相對,兩個都不真啦!那個生死跟涅槃既然相對那兩個也不真,所以大涅槃就超出它們相對,沒有相對了,所以祂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問】:我們人可以不可以擁抱地球,可不可以感覺到地球? 劉講師答:這個觀念也是滿好,就是我們現在要了解說我們都是在地球,是我們共通住的地方,我所在們要愛護它擁護它,所以我們現在像整個社會,都鼓勵說要素食,因為素食可以幫助整個地球,因為我們吃的那一些肉,要很多的種植及養成,消耗很多能源,那我們素食的話就可以減少,就可以愛護地球擁抱地球,這個是很好的觀念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盡一點心力能夠愛護地球。 24片 今天我們把證道歌講完了,剩下14分鐘給各位問問題。懷疑就是結,一定要把它解開。 ◎剩下約14分鐘提問題 【問】:我們現在在學做萬緣放下,是不是生病不用看醫生?因為有前賢做萬緣放下,病就好了。 劉講師答:我們了解到說四大不調,水、火、風、土沒有調和我們生病,生病就是四大沒有調和,那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心裡面有病啦!心裡面有侷限被拘束了,在那個角度沒有放開,所以病來了,那我們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就把所有的這一些束縛全部都去掉,束縛一去掉以後我們一些,那個脈絡、經、血都已經可以暢通,可以使我們身心都很愉快,可是真正的有病了,有那個病菌在身體,還是要找醫生來吃藥那個比較確實,只是說在修持方面我們了解到,我們越重視我們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身體方面的疾病就會越來越少,所以修到能夠領悟無生,可以說到阿羅漢的時候都不會生病,他已經可以脫離病魔,所以真正的是有幫助,可是有病還是去看醫生。 【問】:後學有朋友得憂鬱症,請問如何改善他憂鬱的情形? 劉講師答:憂鬱症的這個來源啊!各位前賢就是我們生活範圍太窄了!生活的所接觸的範圍太窄,然後被自己侷限,侷限在一個角度裡面,然後剛好我們認知的這一個角度有一些障礙,有自己不順意的地方,然後產生那個挫折感,那個憂鬱就來了,那我們要了解說消除這個憂鬱,當然現在是有藥物,可是真正最好的方法就是擴大我們那個見識,把我們見識擴大,那最快的方法就是去當小朋友越小越好,看是幼稚園幼兒園或是小學生,去當他們的導護,去看看他們那個天真可愛的樣子,後學都講說,有一次後學在居住的社區,看到一個要上幼稚園的小朋友,他媽媽可能是很節儉去買一個書包,那個高超過他的肩膀,那個底下超過他的屁股,那個兩邊超過他的身體,然後他很高興很大步的在走路,那我從頭看到沒有看見,我說這個孩子太可愛了。 你時時刻刻去接近這一種畫面不會憂鬱啦!那個絕對是很高興的為什麼,真可愛,你每天都看很可愛的畫面哪會憂鬱?所以去接近幼兒越小越好,然後去當他們的導護,就是幫助他們過馬路,尤其在他們上學的地方去照顧他們,一段時間當義工沒有錢賺的,你只要接近那個環境,憂鬱症好的很快,很實際的啦!那個是實際的把自己的生活範圍擴大,那個憂鬱症都是活在自己的,那個很窄的範圍裡面才會憂鬱,所以我們就是了解要自己能夠擴展,不然就到處去旅遊,我們全省到處去旅遊去玩啦!帶著他去玩,到處去玩,玩到哪裡住到哪裡,這樣也很快可以治療憂鬱症,視野一寬廣了,憂鬱就不知不覺就消失啦! 我們侷限在自己的不正確認知之下,你到外面去玩,海闊天空看海、看山、爬山、游水,這樣很快就好了! 身體虛,就是他平常很喜歡胡思亂想,所以很喜歡胡思亂想的人,他把身體的養分都消耗掉,亂想亂想你吃進入的營養都不見了,都被你亂想用光光了!所以就感到很累,很累就不想動你越不動,要活就要動啊!你越不動人就越疲倦,所以要改變,老前人常說:應付胃不好,改變飲食習慣,身體不好改變生活習慣,這個很好用,所以各位把它記起來,胃不好改變飲食習慣,身體不好改變生活習慣,後學在老前人身邊學這兩句,最常聽,這個道親去問老前人的時候,老前人問說胃不好嗎?改變飲食習慣,身體不好,改變生活習慣就這樣很好用的。 【問】:後學在做萬緣放下之前,後學平常都會先看聖訓、經書,再做萬緣放下,那時候很累,就想睡,然後就去睡,請教這樣方法正確嗎? 劉講師答:這個把自己逼的太緊了!缺少給自己空間,所以我們在誦經的時候,就是虔誠的全心全意的誦經、誦咒,那要做萬緣放下的時候最好就是在精神飽滿的時候,假如說我們一做萬緣放下,就昏昏欲睡這個時候就睡,先睡一覺等到我們醒過來已經精神又來了,飽滿那個時候做,因為萬緣放下是要認識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一定要慎重對祂,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覺知那個就是本來面目,所以那個本來面目我們很久都沒有認識祂了,所以要認識祂,就是要很精神好的狀態之下,認識了以後因為要讓祂結成聖胎,然後要讓祂出生,讓祂乳哺,讓祂茁壯長大,所以要長期抗戰,不是說一兩天就好了! 那我們開始的時候,假如說還有別的攀緣來,我們就要強烈的告訴自己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以這個萬緣放下的這一個緣,來摒除萬緣然後做久,時間一久了以後你自然一進入以後,不要告訴自己萬緣放下,它就自然的萬緣放下,已經到達能夠體悟了了分明的覺知,那個佛性本體都已經呈現了,那呈現以後我們再做耳根圓通,耳根圓通就是妙有,都有佛性本體了,還要再培養一段時間,然後我們這樣一直做了以後,祂慢慢的第六感就很敏銳,來未來,去未去(台語)就有徵兆,然後在後來慢慢般若妙智慧又產生,那般若妙智慧產生,對領悟真體就很快,然後知道我們在凡塵怎麼應對,你的佛性也會告訴你,那個事來情了怎麼應,事去了就靜,佛性都會跟你講,你聽佛性的話就絕對不會吃虧,絕對都是很殊勝的是這樣。 【問】:要怎麼治療躁鬱症呢? 劉講師答:躁鬱症的來源就是給自己逼的太緊,自己把自己逼的太緊,事情太多,自己又很有責任,每一件事情都要去處理、去負責,所以到久了以後,超過他的負荷,那超過他的負荷,他就會感到不安,就會發現他的情緒出來,我們看到就變成躁鬱症,所以那個方式就要能夠幫助他的話,解除一些他要做的一些事情,都把它解除掉,讓他什麼不用做,我來做,你什麼可以放開,自然這個躁鬱症它就會消失,解除他的壓力,不要給他有壓力啦!因為壓力越多他越負荷不了,那個會越厲害這個躁鬱症,一樣啦!那個都是我們給自己找來的麻煩,我們旁邊的人就可以幫助他,把他的所有一些他認為他需要做的,我們幫他的忙說:你不用做這一些,我來幫你做,你都放輕鬆就好,很容易的。 25片 ◎剩下約12分,提問問題。 像台北前賢問:我們生腦袋瓜,若都叫它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樣是不是浪費?你看這個問題很好,後學說「不浪費」,我們用到正確的方向,我們因為腦袋瓜都胡思亂想,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不清醒、沒有理智,然後我們胡思亂想的太厲害,各位前賢就可以試驗,晚上睡覺時候你就胡思亂想,看看明天早上起床有什麼狀態?一定整個頭快要裂開、很痛,然後你隔了一天以後,你就訓練「一念都不想,一個念頭都不要」,全部的力道都放到床舖,全部都不想,明天早上起床就很舒服。所以正確的使用,就是讓我們很舒服非常的愉悅,你用的不對了,頭很痛整天都沒有精神,那個就是用錯了;你用正確了,一躺上床舖,一念都不想,萬緣都放下,放到床舖底下了,明天起來夠清爽的。 【問】:請問修行者有接受祖師的印可,請問是回到理天還是氣天(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要了解到那個印可就是我們求道的授記,我們求道點傳師把我們那個玄關打開,那是活佛老師一代的祖師才有權柄,把我們的玄關打開,那個就是印可,授記,就是說你可以成佛,那我們要不要成佛?就要你自己努力來修,以往是已經修到功果圓滿才授記,現在是先授記然後看你要不要做,你如果不做那個叫種子不滅,就是我們佛性會保持不分散,分散就會變成螞蟻,變成蚊蟲,要集靈就要很久,那個已經分散,那我們一修道以後縱然沒有修成,那個靈還完整,完整的靈等到下一個元會,寅會開天闢地降靈時候我們再來轉世,那個轉世是被業推來,不得不來,像我們那個 皇母訓子十誡不是有三山坡嗎?(有)說我們在洗澡的時候 老母把我們仙衣、仙鞋收回去,那個是講好聽的,其實是我們沒有修成一定要到凡塵來,來了我們開始的業障。 【問】: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法? 劉講師答:喔! 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法,這個就要看我們有這個本錢沒有?心是很善很好,可是你對出世之法沒有了解,可不可以幫助眾生脫離苦海?我們發心重要,那個發心要大,渡化眾生脫離苦海就是以入世之心,可是出世之法你要選擇,可不可以讓眾生有很明確的方向,正確的修持方法可以讓他脫離苦海,讓他成就,那個就是要努力啦! 不能光有那個善愿沒有實際的那個內容,這樣的話雖然心是很好,可是不會有成就;那我們就是要了解引導眾生,渡化眾生就是要他成佛,那我們本身有沒有辦法成佛?我們有沒有自信也引導眾生可不可以成佛?這個就很重要啦!這樣了解嗎? 【問】:後學想請問說:在萬緣放下時候,後學有遭遇「為什麼會變成滿身大汗?」,可是那個場所是很正常,甚至還有電風扇,為什麼會這樣,後學就嚇到了就不敢再做了。 劉講師答:我們做的這個場所要自己妥善處理,假如這個我們做功夫的場所,我們的心有罣礙那個也不行,因為那個也是緣,就是萬緣的緣要放下,放不下,那假如說我們對無形的東西會產生顧忌,那我們做的時候我們不是有檀香嗎?我們點點檀香把那個無形的趕走,這樣我們做起來就會很順,一方面我們有檀香情緒會穩定,一方面無形的聞到檀香,它一定走開,所以在那種情形之下你就很放心的去做,會滿身大汗就是太緊張啦!就是你一緣沒有放下,內心有很強烈的期待,那個緣都沒有放下,放下了就會很輕鬆,那個會睡著是正常,萬緣放下就睡著那個就掌握到萬緣放下,不能再做一念守玄那個要分開做,這樣會了嗎?放鬆。 ◎最後劉講師唱一首善歌,這個調寄:釵頭鳳,是我們活佛老師在北部開課佛堂時候,老師臨壇開始賜的訓,貫頂訓:誠實信用 調寄:釵頭鳳。 那個歌詞有兩段,後學唱其中一段,祂說天地寬,宇宙廣,紅塵滾滾景淒涼,駕慈舟,歷風霜,盡心竭力渡原郎,忙、忙、忙,這個訓外面都沒有啦!那這首後學很欣賞,跟老師那一種慈悲,為很多眾生的心,不管遇到再怎麼樣的挫折,活佛老師都兩肩承擔,那後學很喜歡唱,雖然有悵惘但是後學喜歡唱。 (以下由劉講師提供資料) 是在民國六十四年「誠信佛堂」設壇活佛恩師開砂所批聖訓 貫頂訓:誠實信用 調寄:釵頭鳳 (一)雲蒼蒼,水茫茫,舉杯思徒頻悵惘,風雨盪,秋葉黃,百花紛落鳥啼傷 怏、怏、怏 怏→很悵惘意思 (二)天地寬,宇宙廣,紅塵滾滾景淒涼,駕慈舟,歷風霜,盡心竭力渡原郎 忙、忙、忙 調寄:釵頭鳳 26片 ◎剩下約15分鐘,可以提問問題。 後學都鼓勵有疑必問,不問的話就是結,疑問就是結,結要把它打開,打開才有辦法進入真理世界,所以都鼓勵各位問,有沒有要問的?都沒有喔!那後學要問各位,我們要怎麼樣成佛?很寬廣對不對?所以有疑問一定要問,問了以後心裡沒有疑問,心裡就能夠很平坦很光明,有疑問就打個結卡住,一定要把結打開。 【問】:我們知道彌勒祖師就是以不斷煩惱修持法門,後學又曾經看佛經說不斷煩惱也可以進入湼槃,請問怎麼不斷煩惱進入湼槃? 劉講師答:摩維詰有講過:以不斷煩惱進入湼槃,那個涵義就是講:我們佛性都會起心動念、都有念頭,可是我們要等到全部的念頭都沒有才進入湼槃,是有一點困難,好像不是頓化的教法,所以他就講,不斷煩惱進入湼槃。 頓教法門就是講「當下」,也是一樣要了解真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理上來講祂是真如(如如不動),既然是如如不動,凡塵所有萬相萬事全部都在佛性本體之中,所以所有的煩惱也在佛性本體之中,因為這種說法是給比較上乘根器的人聽,湼槃就是不生不滅,我們佛性功能作用都在,可是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可是祂的功能都還在,祂可以生出所有的煩惱。有根器他就了解這些煩惱本身就不是問題,而是我們眾生不了解真理進入煩惱的內容,煩惱的內容就是形相,形相都虛幻不實在,根器深的人就知道根本都是假的,本來就沒有,所以煩惱不用斷,就可以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佛性可以生發所有的煩惱,所有的煩惱都虛幻不實在,既然都是虛幻不實在我不會住相,不會住相就不會住在煩惱的內容,既都不住在煩惱的內容,我就可以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讓那些佛性本體呈現的功能作用都還在,這樣叫做不斷煩惱而入湼槃。 就是不會進入煩惱的內容,進入煩惱的內容就是住相(住在形相),那住在形相我們煩惱的內容就不一樣,就會被形相左右,有根器的人知道形相是因緣聚會才呈現才有,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既是因緣聚會無常變化,那無常變化我不進入,你既然無常變化、一直變化,我要住在那個你變化的形相裡面,沒有,已經沒有變化的內容讓我住,這一個煩惱就不是問題,所以他不斷煩惱,可以進入湼槃,進入不生不滅的本體,可以了,因為你所生出來的這一些都虛幻不實的,所以叫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比較需要根器,就是要先了解形相是假的,事情的來源也是因緣聚會,全部都是虛幻,都是無常變化,要先了解到這個根源,知道了以後,才來講不斷煩惱而入湼槃。 假如不知因為因緣聚會才呈現現象、因緣聚會才有事情,不知道的話,我們來講不斷煩惱進入湼槃就有點不實際,這是很實際的,有實在的內容。所以我們在凡塵說「煩惱即是菩提」,表示他已經可以抓到佛性本體,因煩惱都是從佛性本體生發,既能生發煩惱就能生發菩提。我不住在煩惱的相裡面,我來看生發念頭的佛性本體,它就是菩提了。佛性本體生發的就是菩提、就是覺,我們能在覺之中,那些現象都虛幻不實在,重點就是了解形相都是虛幻不實在,事情也是因緣聚會才有事情,它都一直在無常變化。一旦了解凡塵的無常變化,就可以不斷煩惱,就可以進入湼槃。因為他已經了解這個程度,他的煩惱已經不是問題,已沒有困擾到修持者的心,假如我們住在相,那差別就很大,一定是煩惱,煩惱就沒辦法進入湼槃,一定是障礙。前提就是他已經知道形相虛幻不實在 。 有時候我們在看經典文字的時候,要了解文字跟意要分開,比如佛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謂佛法者就是文字語言,即非佛法就是意,佛要傳達的意,藉著文字來說,你要了解它的意,不然我們看文字直接連貫,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本身是不是很矛盾?所謂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不是又很矛盾?它本身就互相對立了,就是要了解那個所謂就是形相,「即非」就是性,形相是虛幻不實,性是實實在在。「所謂」就是文字,即非就是佛要傳達的意思。 【問】:劉講師您講這麼清楚,有求道跟沒求道者聽結果有什麼差別?效果怎麼樣? 劉講師答:我們求道以後對不生不滅的佛性比較能夠了解,他整個輪廓透徹了解。我們凡人沒求道的話都沒有接近,他就會離得很遠,雖然我們講的是明心見性的內容,可是他的解讀會完全二回事,求道是基本根本,而且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又不是說你求道以後馬上來研究,就馬上可以聽懂,要一段時間,一定要一段時間,而且這個都是迴光返照,都是要我們自己從自己的本身修持,所以差別很大。 我們凡人的認知,要他去掉六根六塵六識,他就完全不苟同、不贊成,因為他覺得就是這個在凡塵運用,他不知道還有一層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完全都不知道。是我們求道、研究一段時間以後,然後才知道我們有深入一層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我們身上祂不即不離(不住在身上,也不離開身上)。是不是不容易了解,(不住在身上,也不離開身上),有點深,就是這麼奧妙。 所以後學才鼓勵我們拿CD回去聽,聽得讓它熟悉。後學很讚嘆我們同義宮這邊,半年又休息一個月,就能聽懂,北部前賢很讚嘆說:他們怎麼好像都聽懂,我們在北部都聽這麼久,有的都已經五、六年,六、七年了都還不是很熟悉,怎麼南部這麼理想。後學說:南部比較單純,對不對?北部頭腦在轉太快,我們講一句,他想十句,所以不容易進入。我們這邊慢慢地沒關係,一步一腳印,都走得進去。 27片 ◎剩下約15分,提問問題。 【問】:劉講師剛剛提到五位百法,因為有的沒有聽過,後學有聽過,這個有一張明細表,若是要的話後學下禮拜印給大家;這個百法名門跟我們彌勒祖師在彌勒內院講堂講的唯識內容是不是一樣的?請劉講師解說。 劉講師答:好!這個五位百法是屬於大乘法的相中,那我們有一個是「唯識論」就是認識的「識」,那凡塵所有的他都把它歸略到唯識,什麼都是認識,所以那個唯識論跟我們凡塵所了解的識有一點不同,他把裡面很詳細的分,說我們凡塵用的識,跟我們修道用的識,已經修證以後用的識,全部都不一樣,就變成一個認知的問題,因為我們凡人大部分,都著重在我們看的見、聽得見、摸得到、想得到,在這方面用心啦! 那我們假如說進入性理心法,那麼所有這一些現象產生的都是變化無常,虛幻的不實在,所以在唯識論裡它都把這個生滅的識它不注重,它注重在修道跟成就,修道的識跟成就的識又不一樣,等到我們成就以後進入那個「無知無覺」,那個無知無覺是修到最高以後呈現的現象,那能夠了解到無知無識,那個也是識的範圍啦!可是已經很高的狀態,是藉著語言來說而已,它本來都已經離開語言、離開形象。 那我們在修持的時候就是要進入我們的正知、正見,正確的知見,那正確的知見,一樣要把那個根塵相對所產生的,那個生滅的識也一樣要去掉,所以我們把根塵跟那個生發的六識去掉,去掉了以後才可以正知正見,進入正知正見我們來修道才會有成就,所以唯識論鼓勵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是入手,就是從「真如門」不要從「生滅門」,從真如門入手來修以後,它會有一些很殊勝的那一些景象會產生,可是這一些景象產生,它也是要我們了解是給我們信心,而不要住相,住相以後你就沒有辦法達到那個最高的程度,也就是究竟啦! 那我們就是要究竟的成佛,本來我們都是佛,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成就?就是因為我們的知見不正,我們在凡塵所用的都偏了、都邪了,不正確,都顛倒了,所以要先認識,先認識這個不正確的觀點,它不正確在哪裡?為什麼不正確?我們去了解以後我們才能夠產生力道來修持,那對這個正確的正見我們有認知以後,那個行持就有力道,那有力道行持功效就跟在後面隨時呈現,那有功效呈現這個幫助我們,一方面般若妙智慧生發,一方面對真理的認識又更深入、更透徹,那就可以回到我們本位,那回到本位以後那真的是無所得啦!沒有一點得,只是回到本來,本來、本性就聚足圓滿,我們就是要達到這一種狀態。 【問】:後學請問我們在生活當中,自己的個人…,落入我們自己的八字當中,我們所有的應對進退都落入八字當中,我們就更加在應對進退的時候,很難會去把無我的狀態展現出來,因為我們跟人家講的時候,或者是跟人家有一些衝突的時候,那個無我的狀態很難明顯,問題是說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變成無所對待?我們要怎麼樣在這當下,把這個「無我」時時刻刻在我們身上有無我的現象展現出來?後學一直有這個盲點。 劉講師答:這個很努力想修重點就是那個把我太注重,一直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無我,這個樣子就是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要執著我,我、我、我,變成一個相反的方向,所以後學藉著「無我」來講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弟子跟師父問問題,他說我們上一次有講的那個風鈴偈,我們同義宮這邊有講過嗎?(沒有)沒有啊!我是在哪裡講的? 風鈴偈:『渾身是口掛虛空,不問東西南北風,平等為它說般若,叮叮咚咚叮咚』 風鈴知道嗎?(知道)它渾身是口好像都是嘴巴,掛在虛空,我們都會掛在虛空,不問東西南北風,東西南北風一吹它都會響,叮咚叮咚對不對?所以平等為它說般若,平等的在講般若,般若就是妙智慧,叮叮咚叮咚就是一直在講,說我們凡塵之中時時刻刻都在講般若法門。 那這一個弟子就問師父說:那牆壁有沒有在說法? 各位前賢牆壁有沒有在說法?那個師父說:有 弟子就問說:我怎麼沒有聽見? 師父跟徒弟講:因為你有我,所以聽不見 弟子又問師父說:那師父你沒有我聽得見嗎? 師父跟弟子講:有你有我所以聽不見。 弟子又問:那沒有你沒有我聽得見嗎? 師父又講:沒有你沒有我誰要聽?(哈哈)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執著的是身體的我,那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就講:一定要把身體的我去掉,去掉是身體的我,然後佛涅槃的時候弟子向釋迦牟尼佛表白說:你教我們做的我們都很努力做,就是我們已經都無我了,然後釋迦牟尼佛就講: 『無我就是生死,我就是如來』這樣懂意思嗎?我就是如來,無我就是生死,沒有我的話就落入生死了,有我,那個我就是如來,這樣了解意思嗎?重點就是我們已經不重視身體的我,身體的我已經沒有了,佛就講:身體假如是我,那這個身體的我是哪裡啊?是頭、是手、還是我們胸部、還是腳?那一個是我?假如說全部都是我,怎麼有那麼多的我?懂意思嗎? 所以身體沒有我,身體的我已經去掉了,接下來就是我們佛性的我,佛性的我祂是常住永遠都在,那你已經領悟了解進入了,那個我就是如來,那我們要進入如來的我,身體的我不要執著,這樣了解嗎,了不了解?(了解),所以你在心中不要有我的觀念就可以,那我們應對進退有一個剛好的角度,那你在想剛好的角度那個時候,沒有身體的我,所以你在應對進退有覺得,我的身體存在,就表示你在應對進退沒有符合中道,這樣了解嗎? 所以你要符合中道,那個時候已經沒有身體的我,都是在真理之中,這個剛剛好一個角度,事情到來剛好一個角度去做那個符合真理,剩下不符合真理的不要,這個時候你的心就是如來,沒有 身體的我,這樣了解嗎? 還有一個故事:有兩個師兄弟在爭執,爭執的時候就跑進方丈室問師父說:我這個觀念對不對? 師父說:對,你的觀念對。 然後甲跑出去跟那個乙的講,那個乙的一聽了以後,換他跑進來問師父,師父我這個觀念不對嗎? 師父說:你的對。 然後乙又跑出去了,兩個又在外面爭了,然後後面的小沙彌,就跟他說:師父你這樣講就不對了。甲對的話乙就不對,乙對的話甲就不對。 師父轉過來跟小沙彌說:你說的也對。哈哈~對。 28片 ◎剩下約14分,提問問題。 【問】:五祖將衣缽傳給六祖,弟子不服所以就搶衣缽,事實上是我們道場所犯的不尊師不重道,你就不聽我的話所以違背老師的意思,現在我們道場同樣也是面臨天命的問題分成兩派,後學覺得說我們現在已經求過道明師一指,我們往這樣修的話,能不能真的抵過業力,業力現在討的很兇,如果我們真的不辦的話、真的往裡面去修的話,那我們還沒有辦法明心見性,但是這樣能抵過業力嘛?現在我們…(聽不清楚)跟天命有關係,我們要修辦道跟我們這個天命有關係嘛?如果我不辦了,那我自己修,以後會不會成就?但是我今天已經明師一指點了,那我都自己修會怎麼樣? 劉講師答:好!我們中庸就明確的講:「天命之謂性」所以天命在我們身上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那要了解到我們所在講的角度,不在天命之謂性,而在像我們男生有當過兵就知道,我們當兵都有值星官,那我們現在爭的就是在值星官值星的問題,所以我們一條金線,從東方前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到後東方十八代,這整個就一條金線,那個有一個時期就像當兵的值星,值星官當值的時候他是要管所有的一切,他不當值的時候什麼都不管,那我們要了解到一代祖師辦一段時間,那這一段時間符合一代祖師祂所做的去做,那過了這個時候,像五祖把衣缽傳給六祖他就不管事了,所以那個值星就過去了,那我們修道就是要了解,我們能夠接受一代祖師打開我們生命之門,那個很重要啦!一打開了以後我們就是要修,要明心見性, 那我們有錯覺,認為說追求明心見性就不辦道,確實不是這樣的,真正他了解這個心性他是用生命來渡化眾生,不會不辦道,那我們辦道的範圍太狹隘了,把人帶來求道就算完成了,那自己本身都還不了解,我們渡人求道就是要他成仙做佛,那我們自己有沒有認識怎麼樣成仙作佛? 所以我們在爭那個天命在誰身上?天命要怎麼樣傳承?那個方向已經錯誤了。 我們要爭的是自己有沒有明心見性? 自己有沒有知道要怎麼修? 自己有沒有知道要怎麼樣成佛? 自己有沒有抓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自己有沒有了解自己本來面目? 這個才是我們要爭的啦!我們要努力的方向就在這裡,我們只要能夠領悟,了解明心見性,我們渡化的眾生也把他帶到明心見性,要他成佛,這個才是送佛送上西天,不是說一帶人來求道了,好你自己走,那不負責任的啦!還講的不正確說什麼重聖輕凡,吃飽了要去佛堂,家裡面的人都不用管嗎?才會產生那麼多負面的聲音出來,老前人都講:「修天道由人道做起」你人道要做的都圓滿,天道就達到,那你家人都不圓滿,你怎麼可以成仙作佛?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家裡也有人員,家裡所有的人員,重聖就是重是佛性,家裡的人也都有佛性啊!我們都要重視,要把他們渡化,渡他們也能夠明心見性也能夠成佛,這樣家裡圓滿了,你再來渡化眾生那個就很理想。 那我們把正當要做的都放著不做,然後去做一些爭名奪利的事,正確嗎?絕對不正確,所以我們就要朝正確的方向去做,不是說我們研究性理心法都不辦道了,各位前賢是這樣嗎?(不是)絕對不是,我們都用生命來渡人,就是要所有能夠求道的人都明心見性,都能夠證悟成佛,這個才是正確啊!那我們放著這個不做,那管別人領命不領命,他領命不領命跟你什麼關係?跟你成佛不成佛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這麼多的點傳師領命,就是以後預備要渡化中國十三億的人口,我們台灣這麼小上天不會眷顧我們臺灣,一定還要老水還潮,這麼多大陸的人要渡也要使他們能夠成仙作佛,那我們這一些人這麼少不夠,要多一點領命才夠辦上天的大事,是這樣的,那我們要了解說我們要培養,以往中國大陸都無神論,他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神有鬼,那我們研究以後要回去教育他們,要跟他們講因果定理有神有鬼,我們要修持可以成就,那個都是我們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不要自己畫地為牢,自己妨礙自己的腳步,都不努力充實自己那個真正的佛性光明,都是在那一些負面的,不必要的裡面在鑽,那不是很可憐嗎?合不合理?(合理)。 【問】:後學請問一下劉講師有沒有經驗遇到一種人,就是講了一句話之後,第二句話就準備要吵架,然後第三句話就鐵定吵架,這樣的是應該說是後學修為還不夠,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後學也煩惱想說要怎樣改善這樣的狀況,這表示後學在跟人家溝通的時候有一些問題產生才會這樣,後學想說這樣是怎麼辦呢,請劉講師解答一下。 劉講師答:這個講第二句話就準備要吵架,第三句話就吵起來了,那你就連第一句不要講就好了,哈哈~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布施方法就是不開口,微笑,這個微笑我們有一句話就是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所以你不要講話微笑就好,這樣會嗎?就不用講第二句也不用講第三句,就連一句話也不用講。 【問】 :可是要笑就笑不出來 劉講師答:那你要常常看我們老祖師,老祖師不是笑得很自然嗎?都一點勉強也沒有,要學,時時刻刻就學老祖師就笑就好了,這樣解決了沒?哈哈~因為我們主觀意識太強,所以講出來準備跟人家打架,不好啦! 【問】:有人如果在外地溺斃而亡的話,見到親屬會七孔流血那是什麼現象?上個禮拜劉講師有講過六祖壇經裡面的方便法門那個善塑…,劉講師您有講說活佛恩師說如果要拿佛性來看,用眼睛看…後學想了一下,不知道劉講師的解答。 劉講師答:這個第一個問題假如說在外面橫死,就是他不該死的時候他死掉,溺水或是遇到車禍,然後親人來的時候他會七孔流血那個是感應,親人來了雖然他死在那個地方,可是他那個第八阿賴揶識還在,他會表現出來我跟你就是親屬關係,能夠感應所以他就七孔流血。 那個講說活佛老師教的方法,後學在北部活佛老師藉竅的時候說:我們人與人之間在對看那個就是性理心法的傳答,所以在問你最上乘法門的時候你只要拿著眼睛看他就好了,會嗎?你拿著眼睛看他,剛才我們有講說:『真心所在一切都能分別明瞭』,我們的真心所在,你在看的有沒有清清楚楚?(有)那個就是啦! 那個就是啦!那個啊!(劉講師一直把手拿出來)那個啦!哈哈~ 【問】:剛剛劉講師在課堂上講盜法,後學想到活佛老師在臨壇時候就講很多道理,那我們拿這些話去成全人家的話,那算不算也是盜法? 劉講師答:問的好,這個問的很好,我們活佛老師教我們去做,我們很聽話去做,不是乖徒弟嗎?那怎麼會是盜法?那個是很正常的,老師怎麼教我們怎麼去做那個是很正常的,就是怕我們有口無心啦!叫別人做好而自己做壞,這樣懂意思嗎?懂了就好。 (劉講師課程解說內容參考) 各位前賢,聽法跟盜法有什麼不同?假如我們去聽,是想我們自己本身要修,那就沒有盜法;我們去聽,不是自己想修,而是想聽他怎麼講,我出去要把他所講的去販賣給別人,那個就叫盜法。 因為有時候我們到別的道場或是別的宗教,去聽他們怎麼說,然後聽他們說了以後,並不是我們想修自己的心性,而是想記取他們所說的話,然後出來的時候把它當成自己的,又講給人家聽,那個就叫盜法。 我們自己聽了想修,那就不是盜法;可是我們只是道聽塗說,聽了以後想炫耀自己知道的很多,然後要使別人稱讚,那個都叫盜法,我們很容易會犯到這個毛病喔,不是自己想修,來去聽他怎麼講,他若講的好,我把它記下來,改天我再講給別人聽,我們有這種情形就叫盜法。 29片 ◎剩下約9分,提問問題。 上次有前賢問到領天命的問題就很好,有關於領天命的問題,一提出來問我們就可以了解,一代祖師授記給我們點道,只要我們不反道敗德,絕對都可以修證,那我們要跟誰修…,「假如我跟錯人修,就會修不成」,這都是多餘的顧忌,只是我們在修持的過程自己要有般若妙智慧,要用我們的智慧來判斷,怎麼樣可以修成、怎麼樣修不成;假如我們太注重形相,那修不成,修不成是害我們自己;假如我們都不住相,可以修成,是幫助我們自己。所以在修的過程裡面,釋迦牟尼佛有講,我們修道要四依: (1)依法不依人:我們按照佛法來修可以成佛,不按照人,因為人有過錯、有看不見的不對,我們按照跟著人去修的話,我們錯了也不知道。所以現在我們凡塵社會自己要去地獄想怕沒伴,邀了一些人一起去,整群人邀著去地獄,走得很習慣,大家都說好一起去,都盲目。我們一定要清醒,不對的就是不對,不會變對,是非要分辨,是就是,非就是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2)依智不依識:我們的智慧是不生不滅,我們的識心是生滅,我們依照我們的智慧不按照我們的識心。 (3)依義不依語:義就是真理,我們按照真理不按照語言,不依文字語言。 (4)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就是究竟,不了義就是方便法門,方便法門我們也要用,可是要知道它是方便不究竟的,是我們眼前很容易做、很容易成就,那我們去做,做過以後,這一個法就把它擱開了,那個叫不了義,了義就是究竟,就是大乘究竟,我們要依了義。
【問】:請問我們做耳根圓通,就是把耳根放到我們聽得到聲音的地方,可是如果有很多很多聲音,最後只有一個「轟!轟!」的聲音,可是這中間還是有些個別的聲音,那個是不是跟劉講師在課堂上所說的「辦不到」是一樣? 劉講師答:我們之前有講到耳根圓通,因為當時各位都反應聽不懂,所以當時我們就沒有詳細說,就暫時擱下,等以後有機緣再講,可能各位有聽到後學在台北講的錄音帶,錄音帶裡面有交待怎麼做,我們做耳根圓通,最主要的要先分第一個是聽,第二個是聞,第三個是聞性。 第一個聽是耳朵的功能,那個不要。 第二個聞,是我們聽到聲音又加上我們的心意識,那個也不要。第三個是聞性,聞性就是佛性,不生不滅的,我們修耳根圓通,就是要用第三個聞性。 第二個聞,我們最容易誤用,你一聽到以後加入心意識,都是多餘的,做白工的,沒用,所以一定要用第三個聞性,聞性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那不生不滅的佛性最重要的就是「了了分明」,你聽到什麼了了分明,可是不要追它,不要被它影響,那你知道就好,十方都有聲音,你十方都了了分明,這樣就好,就保持這種狀態。然後耳朵會發生什麼變化,不要管它,你要去管你耳朵發生什麼變化,那個已經心意識作用,你心意識作用做不成耳根圓通,所以我們要了解,用聞性,聞性唯一,沒有心意識,各位要做耳根圓通的時候要用第三個聞性。 就像後學說,我們眼睛是見性,見性我們去分別這個漂亮,那個醜,已經落入心意識,那能夠了了分明,了了分明不分別誰漂亮、誰醜,你能夠很清楚知道,那個叫一,見性是一,沒有進入千差萬別,只有一,單獨的一,所以「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我們眼睛所看的就是文殊菩薩,就是智慧第一,我們一看出來都是用智慧,看出來的了了分明,那個是智慧第一;然後耳朵一聽到聲音,聞性循聲救苦,那個也是慈悲心,聞性也只有一。 30片 ◎剩下約8分鐘,提問問題。 【問】:後學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不知道劉講師有沒有這種感覺?如果有的話像劉講師每個星期六都從基隆來到同義宮講課,在這個來的過程當中坐了高鐵也花了那麼多時間,請問劉講師您如何善用這個時間? 劉講師答:哈哈~我們才剛剛講六祖壇經說我們都會注意別人,然後都忽略自己,馬上就表現給我看哈哈~我們要知道絕對領悟到佛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走入絕對的境界,就是沒有對待,沒有兩邊,也沒有生滅,就是走入絕對的境裡面就是最理想,可是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是不變之體,可是我們在凡塵要隨緣之用,那隨緣之用我們要隨順世緣,剛好我們有一篇:「張拙悟道偈」, 張拙悟道偈它那個八句裡面就是講:隨順世緣無罣礙,就是要隨順識緣啦!那個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然後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華。 就是張拙悟道偈,後學覺得說這個對我們修道幫助很大,他把那個整個佛性本體跟隨緣之用都全部講,然後我們在凡塵怎麼樣來運用?怎麼樣來應對?也都有交代,所以就把它燒成CD然後也印成書面資料,那個位都不敢提問問題,所以那個如是我聞的書面資料,後面有很多問題都是台北的前賢提問的而且都蠻重要,所以各位可以拿回去看,那一些問題對我們幫助也是很大,如是我聞裡面也告訴我們怎麼修?怎麼做?都有詳細解說,沒有機會來同義宮上課的前賢我們也拿回去給他們看,也可以拿CD給他聽,這樣可以嗎? 【問】:後學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劉講師,就是有一位點傳師他在印尼就靈魂出竅去救了一位道親,那個道親是車禍,結果那個道親醒過來的時候家裡的人都不認識,只認識這位點傳師,那後學就想說那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靈性出竅去救人? 劉講師答:哈哈哈~你這個構想是很好,可是我們要先稱一稱自己有多少斤兩,自己有多少斤兩自己要先衡量,要學到那一個真正有功夫了以後,所以要先救自己,先救自己先把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要先透徹認識,然後把祂啟發,能夠到達都已經純陽了,然後功夫大概都夠了,那個時候就渡眾生就很容易,那我們要了解有一些現象都是前因後果,都有因果在啦!那我們這個時機等於說都是大開普渡,所以藉著那一些現象就是要廣為渡化眾生,重點示現在我們要把自己的本錢先養足,現把祂訓練到足夠,足夠的時候救別人就很容易了,這樣知道嗎? 【問】 :劉講師後學想要請問您就是說,您馬上回答這位講師功力不夠不能去救人?(哄堂大笑) 劉講師答:哈哈哈~我們有哪一位仙佛會呈現,自己講說我功力夠我可以多去救人,有聽過這樣嗎?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縱然你真正救了很多人,你也不要炫耀,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如來佛性之中的眾生,並不是外人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救人也是救自己,那沒有值得可以炫耀的地方,那你炫耀了就表示你有那一種分別心,有分別心還沒有到達佛性本體,還沒有到達絕對的「湛然常寂」,所以那個還要努力修啦!這樣了解嗎?會的人不會說他會啦!真的說他很了不起的人,他一定起不了。 31片 ◎剩下約7分鐘,提問問題。 後學以前在努力追求性理心法的時候就是找不到人問,問是可以問,可是回答的問題我們就是不滿意,回答一定要按照真理來,你講出來不合真理,人家哪會聽。 【問】:請問劉講師彌勒祖師要辦理收圓,然後收圓五十六億萬年,那請問什麼時候是五十六億萬年? 劉講師答:好!這個在現象之中,因為彌勒祖師下生,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平均的壽命八萬四千歲,那我們現在眾生的壽命都不滿百歲,所以要到達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壽命,都能夠有八萬四千歲的時候,那要經過很久的時間,所以以那一個現象來推測,大概就是要經過五十六億萬年。 可是我們要了解那個是現象,可是現在我們的彌勒祖師就已經跟我們在一起了,我們不是說嘛!「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有沒有?還記不記得?就是十世古今,我們十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那三世各有三世,就九世了,過去世有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現在世有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未來世有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加起來不是九世了嗎?然後我們現前的一念加起來不是剛好有十世嗎? 那十世的古跟十世的今跟往後,千億萬年前,千億萬年後跟現在,我們現前的一念就俱備了,俱備萬萬年,所以以往的莊嚴劫,往後的星宿劫,現在的玄劫,不是各有千佛嗎?都有千佛,莊嚴劫的千佛已經過去了,玄劫的千佛,現在彌勒祖師是第五位,那後面還有九百九十五位,那我們這個劫,玄劫過去還有星宿,天上那個星宿劫,還有千佛,所以那個時間是非常的長遠,可是所有的長遠的時間是假象,那我們的那個理,真理就在當下,我們現前的一念,我們這一念具備了千億萬年,這樣了解嗎? 那我們追求就是追求眼前充足的『現前的一念』,就已經具備了所有的那個活婆薩呈現啦!這樣聽的懂嗎?比較抽象啦!所以你要用真理的角度來看,真理是如如不動的,現象是千變萬化的,那我們了解千變萬化,我們住在如如不動,這樣講了解意思嗎?就是我們面對千變萬化的現象,我們不要住相,然後我們記得住在如如不動的那個佛性本體之中,跟佛沒有兩樣,是一樣的,那現象也就讓他現象,我們只要都不住相,離相,後面兩個字,名佛,『離相名佛』,只要都離相了,形相的相離了,語言的相離了,文字的相離了,事情的相都離了,就叫佛啦!這樣會了嗎?所以如果說要看現象,千變萬化,看不完,所以讓它自然去變化!然後我們住在如如不動真心佛性本體之中,所有的萬相萬事也都是佛性生發的,沒有佛性的話就沒有萬相,就沒有萬事。 【問】:請問我們三期大開普渡上渡氣天神仙河漢星宿,全部都渡,後學想請教? 劉講師答:喔!你想去渡仙佛嗎?因為我們要了解當氣天神仙他都是對凡人有直接的貢獻,就是有幫助凡人祂才列入氣天神仙,那假如說祂想渡化眾生不在氣天神仙享樂,那我們也可以渡祂求道,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道的殊聖,氣天神仙都有期限,你做了多少好事有多少福報?那個年份跟期限都有一定的,只要期限一到你就進入輪迴了,那怕我們在當氣天神仙的時候驕傲,都讓人朝拜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驕傲,驕傲了以後祂的氣數一到了,一落入就三惡道,人道就沒有機會,所以有那個機緣的話如果祂晚上都一直去拜託你,你就跟祂渡啦! 32片 那在發問問題之前因為後學到的時候,前賢千叮嚀萬交代跟後學說一定要跟大家講,說修道一定要很專一,不要一回到家以後就坐著看電視,就上網去網路,那後學以前都會時常講說,我們在沒有啟發佛性來當家的時候,還沒有啟發不知道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個時候我們盡量拼除外緣,外面的因緣我們盡量把它摒除,不要跟人聊天,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雜誌,不要看電視,不要上網,什麼都不要,專注的把佛性本體啟發認識,等到你已經可以佛性當家了,這個時候不管你要做什麼?你要看電視,你要上網,你要看新聞,你要看雜誌,都沒有關係,因為你有主宰了,你佛性可以主宰了那一些事你都可以處理的很好。 那假如說我們都還沒有到達佛性主宰的時候,我們就稍微節制一下,先一段時間讓它空下來不要感染凡塵事啦!凡塵事把它撇開,那假如說我們工作的時候壓力很大,對主管很不滿,那後學倒是有一個日本人的方法,他跑到沒有人的地方去大罵他最討厭的那個人,大罵了以後情緒一發洩ㄟ回去就好睡了,問題就解決了,各位也可以學,我們鄉下不是很寬廣嘛!那你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盡情的發揮,那你全部都吐出怨氣了,就解決了沒問題了那個是日本人在用的報導,後學看到了我們也可以用紓解壓力的方法,不過各位就是要了解,壓力還是來自自己的內心啦!我們自己內心產生的,那我們去分析怎麼來?一定自己有所求然後達不到,那個壓力就產生,那我們假如說進入到無所求,無所求的時候那個壓力它就會消失,然後我們對凡塵不管合理不合理,只要是我遭遇到我都歡喜心甘願受,就像永嘉大師說:「觀惡緣是功德」,那個不合理的來你就想說我往世也是不合理對他,他現在對我是因果定理,那你就不會有怨,不甘願,就不會有了,那你歡喜心甘願受那個債就了清了就不會有壓力,所以我們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倒是我們互相勉勵。 【問】:耳根聽到意識聲音與感覺距離要如何分辨?是好與壞是修持法門之一或不管它? 答:各位前賢我們剛才有一再的說我們用第三的「聞性」,聞性祂是獨一無二,沒有對待所以沒有好與壞,你已經落入好與壞, 落入已經喜歡不喜歡那個都已經是第二個聞,我們不要聞,做耳根圓通是要能夠聽到聲音的是誰?是這樣就可以,很簡單的,可以聽到聲音的是誰?『不可以進入聲音的內容』,你進入聲音的內容那個心已經雜了,雜貨店很亂啦!不能進入那個現象,因為你進入聲音的內容就有情緒,那你有情緒修不成道,修道不可以有情緒的。 【問】:有問題問自己,因為佛性近時親近自己,為何嘴巴可以自己告訴自己,自己對自己講話為什麼會這樣?是佛性本體作用嗎? 劉講師答:這個凡塵法無定法,有時候我們要了解到假如說我們是在無所求,然後也無所事事那一種狀態之下,然後平常又努力在啟發佛性本體,那這個時候告訴我們的,好像有人在我們耳邊跟我們講話,是自己的佛性啦!是自己佛性在告訴我們,那假如說我們的生活是蠻寬廣然後接觸面很多,然後思想也是很活耀,那這個就不一定是喔!這個是我們在凡塵所應用到的聰明,那應用到的聰明有時候我們也可以自己分辨,對我們好還是壞?好的話我們就做,不好的話我們就摒除掉。 所以要了解到那個在時時刻刻很清靜的那個狀態之下,我們佛性會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比如說我們在走路,走路的時候我們本來想說要右轉,可是佛性會跟你講說不要,左轉,哪個時候可能你要聽話,為什麼?因為右轉你會有事情發生,那你聽佛性的話左轉就沒事了,那假如說後學曾經遇到過,要出門,出大太陽不可能帶傘嘛!對不對?可是佛性告訴我帶傘,我說帶傘出去會被人取笑,這麼好的天氣還帶傘,ㄟ真的不聽佛性的話出去就淋雨了,為什麼?下雨,下大雨,所以有時候在自己當時的情況下,是有那個意念呢?還是沒有?有意念產生的時候那不一定是佛性告訴你,那你都沒有意念很清靜的狀態之下呈現的,那可能就是佛性在告訴你事情。 【問】:修道不執相有人歸空誦經,很多道親怕被煞到所以誦經不踴躍,因為誦經有時候也在晚上,那我們如何躲劫避煞呢? 劉講師答:這個倒是又說人情又說現實,那我們要知道當然我們不住相啦!不用住在形象,可是人跟人都會互相比較,比較以後都會講說跟你們一起去求道,你們好像都很冷冷清清,所以有的佛堂才成立誦經團,那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所有的眾生都是自己性分之中的眾生,都是自己,所以就不用害怕,不用怕說去煞到,沒的事啦!沒有那個事情,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只是大家相聚一場有緣,我們能夠幫得上忙就去幫,就只是這樣而已,不會有那一個不好的事情呈現,只要你心都很光明那全部的事都朝著正面在進行。 【問】:後學想要問說你剛剛講的一念無明生三細,那下一句是什麼? 劉講師答:境界為緣長六粗,境→環境的境,界→世界的界,境界為緣→因緣的緣,長出六個粗,那個三細就是業相、轉相、跟現象,這個時候都沒有因為我們產生一念才有山河大地,有山河大地才有眾生,有眾生以後叫做:『境界為緣長六粗』。 六粗有六個名目,一個就是「智相」,智慧的智,可是那個智相是讓我們看什麼知道什麼。 第二個就是「相續相」:一直相延續下來。 第三個叫做「執取相」:執著跟取,執取相。 第四個叫做「計名字相」:這個是什麼名字?那個是什麼名字? 第五個就是「起業相」:我們已經起業、造業。 第六個就是「業繫苦相」:就是被業綁著業繫苦相。 有聽過嗎?有沒有?沒有聽過,那沒關係讓它又熟悉, 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繫苦相,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念無明生三細。 ※以下為劉講師解說課程: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摘錄: 所以我們就要是了解到,這個現象的生滅是因緣聚會,因緣聚會現象才會產生啦!那因緣消失了,沒有了,事情也是這樣,也是因緣聚生才產生的,事情過去了,又沒了,又消失了。都 是這個樣子而已啦!它的本體,本來本體就是空的,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叫「寂滅」,本來就這樣我們的佛性本來狀態,「湛然常寂」,本來就是這樣,那就是我們太閒了,我們太閒了頭腦才胡思亂想,想到就讓我們下來凡塵出世,有聽過嗎?(沒有)所以閒閒的不要胡思亂想,閒閒就給它閒,做閒仙仙不要有念頭,因為我們有念頭,那個念就是業,念頭啊!念就是業,那既然有念,有念頭,有業了,業已經種了,念頭起來,種業了,那就變成轉相,那轉相就變現象,就出來了, 那就是一念無明,生三細。 一念的無明,三個一個是「業相」,一個是「轉相」,一個是「現相」,現相了我們就下來凡塵出世了,就有了啦!那有現相了,就境界為緣,長六粗。六粗,那個就是「智相」,智相就是你看到什麼就知道什麼,不是說智慧,是我們能看什麼就知道什麼,比如說看到房子,就知道是房子;看到日光燈,就知道日光燈;看到桌子,就知道是桌子等,那個就是智相,智慧的智,但是它不用智慧解說,是我們了解說:你看到什麼,就了解什麼,這樣而已。 第二個就是「相續相」,相續就是一直相續,一直接著,一直接著,沒有斷掉。是相續相。 再來第三個就是「執取相」,我們很執著,執著然後就想擁有,執取相。 第四個「計名字相」,這就是麥克風、這就是書、這是桌子,名字,計名字相。 第五個「起業相」,我們就起業了,造業了。 第六個就被業綁住了,就是「業繫苦相」。 這就是境界為緣, 長六粗。六個,這已經是比較粗,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都是在楞嚴經裡面,我就把比較重要的,關係著我們『開始從修道到成道』,用少少的文字,把它寫出來,所以我們在凡世間出生,是父母生的,父母只能生我們的身體,那在主宰我們身體活動的,那是不生不死。那個是不會生,不會死的,有生有死的是現相, 主宰身體的那個,沒有形相,因為沒有形相就不會死。 所以我們就要追求那個沒有形相,因為我們現在有形有相,要來追求沒有形相,我們會沒力,(那是本不生)所以理要靠領悟,有一些因為面對大眾,有一些是不能講,(沒講是二法,在二法裡)不是!是怕眾生毁謗,要了解佛怕眾生種了那個罪業,很重的罪業,會下到無間地獄、阿鼻地獄。 所以佛菩薩都盡量不讓眾生毁謗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不能毁謗,毁謗大乘佛法,絕對是下到阿鼻地獄、無間地獄沒有第二句話。所以佛菩薩在講的當中,都非常小心,不敢講到令人反感而來毁謗。所以我們就要了解,人家已經不愛聽了,已經起厭惡的心了,你還一直講講到口沫橫飛,他回去的時候就開始罵了。這個就叫毁謗,要了解這個毁謗不得了,什麼罪都很輕啦!毁謗大乘佛法罪最重,一定無間地獄。所以外面在學什麼法門,修什麼或什麼花樣,隨喜就好,不要批評啦,隨喜就好 我們了解說為什麼會落入十二類生,起因都是我們『一念妄動』。一念妄動我們就是瞭解到,一念無明生三細。後學都一直講各位熟悉了沒有?(熟悉了)就是「業相」,我們的念就是業,業相;然後既然有這個業相,它就「轉相」,轉相了以後就「現相」;所以我們之所以落入凡塵,就是因為這一念無明。那有業相,我們要一直看這個業的相,業沒有形相!沒有!然後就把我們的般若(般若妙智慧),把它轉成能見之見,我能夠看見就一定有所看見,就變成能所,有能所就是生滅,所以本來是一體沒有生滅,可是已經變成生滅,那既然我們要看,那看的時候,就「瞪目發勞」,就是我們眼睛都不眨眼,然後一直瞪著看,看到會眼花,眼花的時候,空中就出現形相,所以叫「結暗為色」,把那個暗相就變成有形的形相。那麼在一念無明生三細的時候,都還沒有現相呈現,是到底下境界為緣長六粗,它才有形相,有山河大地,山河大地有了才有眾生,有眾生了以後才有業果,那就這樣綿延不絕一直延續,世界、眾生、業果就這樣,那我們研究過楞嚴經,我們只要不隨,不隨世界、不隨眾生、不隨業果可以回到本來,這個是『頓教法門』。 可是我們可以說在凡塵,我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都會被整個社會拉著走,我們要不要跟著走?(不要),不要啊!可能嗎?可不可能?所以你要了解到,大家一個方向在走的時候,我們假如說一個逆向可不可能走?會被大家又拖著順的方向,逆方向就沒辦法行走。所以我們了解說,不隨,不隨的話要先認識真理,真理認識了以後內心篤定,那內心篤定了以後,那個不隨從內心做起,不是從形相做啦!內心你能夠不隨了,那你自己有主張,跟真理是契合的,你有這個主張,那個時候就可以說:『雖千萬人,吾往矣!』各位都知道嘛喔!那千萬人的反對你都不管了,你要走你正確的道路,那個要多大的認識跟勇氣。 所以我們瞭解到自己一定要透徹認識真理,那我們了解,真理的、它的最親近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要對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一定要透徹的能夠掌握!各位都掌握了沒有?沒有啊!認識了沒有?(認識了),就是認識了,還沒有掌握啦喔!所以我們了解認識是一個入手,先認識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輪廓,先認識,認識了以後我們再加工進行,努力的累積,使那個佛性的輪廓愈來愈明顯、愈呈現,那整個都呈現了以後,我們就非常篤定。所以我們在講精明的時候就講,金剛之身,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金剛之身,那我們在凡塵從來都沒有去照顧祂,連認識都不認識,祂可能是變成金剛之身嗎?不可能喔!所以我們要認識,認識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充塞整個宇宙虛空。 所以我們沒有聽性理心法,這個充塞宇宙、整個虛空都是我們真心佛性,都很懷疑,都不能夠去認同。那我們已經有研究過楞嚴經,佛就明確講,凡塵所有一切不管山河大地、不管我們的身、不管我們的心,全部都是妙真、我們的「常住真心」。那個是永遠不變的,那永遠不變的東西我們不認識,我們所努力追求都是變化的現相,因為現相容易吸引人,那無形無相的不容易,而且我們要研究的話又很生澀,要進入都很困難,所以一般都會採取放棄,不要了啦!不要去追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自己一定要立定志向,凡塵是苦海,年歲愈大受的苦愈多,縱然有錢也很苦、有地位也很苦,都是苦。那既然這麼苦我們就不要貪戀,所以努力把全副精神、全性起修,然後全修在性,我們能夠這樣確立以後,那我們修起道來就不會困難,就很容易。 33片 ◎剩下約13分鐘,課後問答。 【問】:老師辦道時有五通仙人求道,為求漏盡通,求道後為何五通會全部消失?還有還有... 劉講師答:一個一個來好了這個過去心不可有,後學不是講過嗎?我們過去心有、未來心、現在心有我們被三世攝受,三世攝受我們要六道輪迴,那沒有過去心、沒有現在心、沒有未來心,三心沒有,沒有四相,三心四相沒有呈現的跟佛都一樣,沒有差別了全部佛性都呈現,所以那個張拙悟道偈這個一念不生全體現,全體的佛性都呈現。 所以我們了解到外道修持他能夠修到五通,第六個那個漏盡通一定要了解真理,就是山河大地是我們佛性呈現,那個才能進入漏盡通,所以外道就會把心就在身上,身外都是講另外凡塵的景象,凡塵的景象他不把它歸略心內,所以六通的漏盡就永遠不通啦!我們要知道說所有的山河大地都是虛幻顯現,都是假的,是我們的真心性分裡面含藏在如來藏裡面,我們性分裡面呈現的,所以這個都是心內不是心外,假如說我們已經領悟所有的萬象都是心內,才有辦法漏盡通,漏盡通才成佛啦!所以你要漏盡通就是要從真理入手,了解凡塵所有的萬象萬事都是我們性分,都是真心佛性,所以我們剛才有講文殊菩薩講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這個空在我們大覺性之中,就好像那個海浪的泡泡,海浪引起一個泡泡海漚,那個海漚是很小我們覺性很大,那你看從海漚依空立世界,有這個海漚這麼小的空才有世界,有世界才有眾生,有眾生才有業果,所以世界、眾生、業果全部都是幻,假的不真,那我們了解這個都不真,都沒有就回到大覺,那你回到大覺了以後才有辦法漏盡通啦!漏盡通就成佛了。 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我們老師一來點道了以後,把你所有的五通全部都不見了是好事,為什麼?因為你著重在神通上面,你不著重在本體,你著重在神通不著重在本體就沒有辦法進入漏盡通,沒有辦法成就、成佛,那你沒辦法成就,那你理想的就沒有辦法達到,所以就要把你所有一些都全部去掉,去掉以後你融入整個佛性本體了漏盡就可以通了,漏盡通了以後就可以成佛,所以那個是好的事啦!我們不要說有神通就很了不起,那個是佛性的功能作用而已。 【問】:活菩薩有濟世救人展現神通,那五通仙人求道後,能夠換回還(聽不清楚)…並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後,五通會再回來嘛? 劉講師答:我們要知道說那個整個遊戲神通不只有五通,我們要知道說那個六通全部俱備時候,已經到達我們那個佛性的大用,那個功能作用發揮到淋漓盡致可以千百億化身,可以變化所有的一切,所以後學在那個「如是我聞」在那個「張拙悟道偈」裡面也有講說:我們在一個很炎熱的地方走長途的道路,然後看到有一顆很大的樹,然後我們可以到樹下乘涼養精蓄銳,那個大樹的呈現就是活菩薩祂變化的,祂示現用神通把它呈現出來,甚至說我們在炎熱的天氣之中,突然吹來很清涼的微風,那個也是活菩薩神通示現,可是我們不知道那個是活菩薩祂示現、呈現的那一些神通,所以我們知道你到修證的本體了以後,不只有我們凡塵認為的小小範圍啦!是很寬廣的,那我們追的時候就不要去追那一些神通,不要著重在神通,著重在神通我們對本體不會注意,那你本體不注意那個神通很快就會消失,那你本體修證了那個神通你永遠都用,而且用不完,用之不竭,不會竭盡不會的。 ◎劉講師解說課程內容參考: 有前賢問求道以後五通消失,後學說五通消失才是好事,追求神通是生滅的,我們證悟佛性本體以後,那個呈現的神通是功能作用,那個大用無限,神通不只有五眼六通,通得不得了。 我們可以把空間的水火風土集合成什麼形相,我們可以自由自在,那個通有沒有超過六通,那個叫遊戲神通,這個才是我們要追求的,那你五通沒有放掉,你就是把山河大地外相都當成外物(外面的東西),身體是我的身心,外面都是外面,跟我身心沒有關係,那個叫外道(已經在道之外),叫「心外取法」,那個都外道,所以外道沒有六通,沒有漏盡通,漏就是煩惱,所以他的煩惱都在,我們要進入到所有凡塵都沒有分別,都是一體,全部都是真心佛性,那個時候漏盡就通,漏盡通就成佛,成佛以後我們就可以把凡塵的水火風土,可以集合成你喜歡什麼樣的形相它就呈現什麼樣的形相,我們一定要追求最上乘的,而且一定要有心追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心去做,就可以達到這個程度這個狀態。 【問】:後學做萬緣放下時,馬上會有呼吸變慢且變長,進入一種很靜、很靜,且一切又清清楚楚,好像有一份綿綿密密的力量在身上,且與身體好似是無關係的,但又好似它在守著看著身體一樣,且做完萬緣放下後,精神感覺很好,不像以前一做就睡著,不知這樣是否正確? 劉講師答:我們做萬緣放下各位要了解到萬緣放下了以後,不是萬緣都放下了嗎?然後我們再去注意心上產生什麼?然後什麼念頭?什麼現象?請問這個是不是緣?(是)這樣有沒有萬緣放下?所以就是要了解到一個前提,萬緣放下,就是不要著重你會遇到什麼現象,有什麼功效呈現你也不要去攀緣,不要去管它,你只要做萬緣放下全部都放下,放下再放下,這樣它自然呈現的叫「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這個是我們勉強跟它說,因為說了又是攀緣,就是有緣,可是我們都會想那時候又是怎樣? 那是稍微提示一下說:我們真的到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是有一種狀態,那一種狀態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 深深的體會以後又有程度上的不同,會愈來愈深入、愈來愈寬廣,甚至在我們做萬緣放下很精緻的時候,你就不用特地來做耳根圓通,那個就直接從佛性本體一直延伸,延伸到整個虛空,整個虛空都變真空妙有都已經呈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是很殊勝的方法,不要去注重喔我怎麼樣?怎麼樣了,我怎麼樣又是緣了啦!那就沒有萬緣放下這樣了解嗎? 【問】:劉講師慈悲,給我們的講義可不可以用打字的,這樣密密麻麻看的很辛苦? 劉講師答:這個台北的前賢也曾經把那個講義都用打字的,可是我們一看打字出來了以後這個精神都消失了,精神,各位前賢後學國民小學沒有畢業證書啦!寫的這個講義是不是要用精神去寫?(是)現在我們看的是要那個精神,那你打字了全部都沒有了,精神都不見了,不知道它可貴在哪裡? 【問】:那劉講師可不可以寫大字一點? 劉講師答:哈哈哈~後學這一張給你,有沒有大字了?我們下次用放大的字,有沒有?(還是一樣)那是偷懶步的,因為後學老花眼了想戴眼鏡起來不好看啦!所以用放大鏡來看,我們下次字全部都放大,因為那個寫的都很密密麻麻,那個就是要看那個精神,後學國民小學沒有畢業證書寫那個下來都是很用心,很專注在寫的,而且都是把最好的,不是全部抄錄,把最好的把它抄錄,好的才要不怎麼殊勝的我就不抄,就是要那個精神,不然我們假如要這一些資料,我們上網可能就可以找到,上網都會有啦!上網他會比後學寫的還多,有一些後學是感覺不必要的,不需要的它都會寫下去,後學是把我們比較需要了解的抄錄下來,覺得不必要後學就不抄錄了,因為那個經文都很長,那個文章一寫下來都很長。 34片 ◎剩下約8分鐘,課後問答。 【問】: 剛剛在課堂中劉講師有說,用生命布施的福報很大,怎麼樣用生命布施,那是什麼狀況?用生命布施的福報有多大? 劉講師答:你是在分別心嗎?因為我們要了解說我們一般的布施都是講外財,身外的財物來布施都很容易,那個用生命來布施叫內財,內財,因為眾生很重視身跟命,那我們把身跟命都可以布施表示說布施已經到頂點,已經是最高了,可以把生命布施那個身外財更容易,所以生命的布施它是已經無量無邊的福報非常大,可是用真正生命在布施的人他不會計較說福報大不大,那個已經全部生命都豁出去了,不會在意福報,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心態,他那個心態就是可以利益眾生,用生命來利益眾生都可以那個已經要利益眾生到極點了,可以啊生命給你都可以,不像我們用有限的,身外的錢財,所以那個論福報來接受的話那個是用財施沒辦法來比較的。 所以佛用那個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講到最後就用生命來布施,所以那個就已經布施的最高了,那個已經接受福報無量無邊,可是佛不那樣來說接受福報,因為祂的重點不在接受福報,祂的重點是要渡化眾生,祂的心意所在就是要渡化眾生,使眾生都能夠成佛,祂的命沒有都沒關係,是這樣的。 【問】:承上題,跟頂劫救世有沒有一樣? 劉講師答: 頂劫救世那個在凡塵的愿力很大,就是把災難頂下來然後來救凡塵的人,因為後學跟 老前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私底下後學請示老前人說:您老,眾生造了業不是眾生自己要去承擔嗎?您老為什麼要立那個頂劫救世的愿,然後老前人就跟後學說:啊!你不知道啦!現在的眾生這麼迷昧他造了很多罪業都不知道,有罪業、有罪過不知道過錯啦!那你現在就讓他去接受果報的話,那等於他要反省、要行善都沒有機會,所以先把這個災難頂下來,讓他有時間去反省、有時間去改過,老前人是這樣回答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頂劫救世的愿力是很不容易去達成的,所以一立了那個頂劫救世的愿,自己本身的德要夠,然後在身上會有一些病痛產生,那個就是後來頂劫救世直接呈現的效果出來,就是可以把那個災難頂下來,所以有大德在立頂劫救世,凡塵的一些大災難會化小,小災難會化無, 災難就會消失啦!所以我們要了解發這個愿很不容易,就是自己要有擔當你就是要承擔,那個不是空口說的啦!你發了愿就是要去做,那去做的時候你就是要去忍受那個痛苦,那個苦就馬上呈現,呈現了那你就要忍得下來,這樣才算頂劫救世,那個跟我們布施就有點不同,因為布施就是當下我能做多少,我就做多少,那個頂劫救世那個後面是沒完沒了的勒,你也想立嗎?哈哈~ 有問題要問嗎?有疑必問所以我們有疑在心中成不了佛,一定要使心中全部都坦蕩蕩,都沒有結,沒打結,沒有疑問,疑問就是結,所以後學都鼓勵問,不問嗎?剩下一分鐘六十秒很快就過囉!其實各位要了解到我們人這麼多,問題可以是非常的廣泛,後學跟各位講說有問題要趕快問喔!其實我比大家還要怕,如果你一問出來我不會回答要怎麼辦?對不對?所以一定要問啦!因為之前後學經過長時間的摸索,三十年耶,一直有問題都沒有人可以問,就是問不到人啊!喔跑到一個山都是寺廟那個什麼山啊?新竹一個山裡面全部都是寺廟(獅頭山)我跑到那邊去問耶,我問說那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乞食不超過七家?他說:就佛規制定,我說意思是這樣嗎?他說是啊! ◎劉講師解說課程內容參考: 後學還自己跑到新竹那個整個山都是寺廟,那個山叫─獅頭山,後學很努力沒公車用走的,坐車坐到附近用走的一間一間去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乞食不超過七家?那就是佛規定的啊,後學說沒有意義嗎?那就照佛規定這樣,說乞食不能超過七家啦,乞食不到就不可以再乞食,佛規定的,後學問不是有含意嗎?他說沒有,佛規。 所以我們這邊沒有記載說乞食沒有超過七家,可是佛講經說法是連貫的,你從前面看下去是有,乞食不能超過七家,乞不到食物你就要餓肚子不能再去乞食,乞食多的話要分給同伴,分給乞不到食物的人,那假如同伴也吃飽了,也要分給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陸地走的這些動物吃,不能留,不能我今天乞食多一點,然後留著明天吃,不可以喔,不能留,所以後學就想說釋迦牟尼佛制定那些戒律,就是要他們專心一意修道,不能有依賴,你留明天吃就是依賴,不可以喔,除了三衣一缽以外不能自己煮飯喔,我自己來煮,不可以喔,你煮飯就犯戒,那以我們現在有一點不合了,他也不能去種植,不能種一定要去乞食,所以我們都會說不事生產,不從事生產,只吃人家做好的,不去做,可是佛規定就是那樣,不可以有東西讓你依賴,我們這樣的生活各位前賢可以過得多久?一天就好,我們現在依賴太多了,難怪我們都當眾生,我們什麼時候沒有依賴就什麼時候成佛,各位依不依賴?(依賴)。 所以各位前賢我們不是有七孔嗎?對不對?七家就是我們的七孔,乞求,我們去乞食是不是求?求七孔,眼睛兩孔回來、耳朵兩孔回來、鼻子兩孔回來、嘴巴一孔回來;當時道親聽到說不用求用命令他回來就好了,我說你沒有做啦!你命令看看?看他要它回來嗎?肯不肯?你現在八點檔看習慣了不要看吔,眼睛回來,眼睛兩孔回來,哎呦我看完再回來啦,所以喔要瞭解到真的要求啦!你三餐的時候你就是要去乞食,要去求回來,回來 各位前賢可以試驗看看當你眼睛正在看電視,ㄟ回來,兩孔回來,哈哈~耳朵正在聽聲音兩孔回來,你鼻子聞到好氣味兩孔回來,嘴巴想吃,一孔回來,做做看,你就會知道佛制訂戒律真的有它的含意在,要求啦!不是用命令的,命令他不聽啦,把你甩到一旁去了,所以要求它回來,所以我們求我們的六根七孔回來,我們七孔回來以後,你的迴光返照才踏實,真正你能夠迴光返照,已經不被凡塵事引誘,凡塵事引誘你的力道已經降低了;那我們現在凡塵事的引誘很強,一下子就把我們引誘,很快,所以我們訓練自己,後學講的修道方法都是要跟我們做對頭啦,都是跟自己做對,哎呦不好做,不好做才要做,不然怎麼叫修道,就是這樣才是真正的修道。 35片 ◎剩下約10分鐘,課後問答。 【問】:劉講師請問如何有心、如何無心? 劉講師答: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有心就是六根對六塵,這個是我們生活之中大家都在用,那我們一定都有心,為什麼?因為根塵相對一定會產生念頭這個就叫做有心,我們就是從根塵相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面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那我們相對以後就會把它當作實在的存在,因為當成實在的存在我們要去應對,那我們應對的時候,那個觀念我都把它當作確實呈現是存在的東西,所以就落入虛幻不實在的理,那個不是真理它會變化,六根會變化,因為我們六根會變化、六塵會變化,然後我們生出來的六心會變化,那我們在日常在用的心就是這個,生滅的,認識的心,生滅的心這個叫有心,所以我們有這個心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做下來的那個形成就已經是業因,造業的緣因已經形成,那我們假如都以為都是做好事那個就得到福報,那假如我們不知不覺有一些不屬於善事方面,那會落入惡報這個就是有心,然後在生活之中沒有般若妙智慧所處理以後的後遺症,就一定要接受業力的果報,這個就是我們平常生活會產生的現象,所以這個一定要注意。 那無心的話就是把我們記的綱要,根塵相對六根跟六塵相對產生的六識全部不用,那全部不用那個有心的有就消失了,那這個時候以凡塵來講就是無心,那無心就是從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生發,生發我們該怎麼樣來應對的般若妙智慧,所以這個無心我們要了解到是我們要追求的,因為無心就是佛性本體,那佛性本體沒有對待、沒有兩邊、沒有善惡,祂出來就是一個絕對體,那出來的絕對體所做的事情絕對不會危害眾生,所以不會造業,那我們用這個無心可以講說「即心即佛」,就是以經是佛來處理事情,那既然是佛在處理事情當然就最理想,所以我們在凡塵的時候就盡量能夠用,把凡塵根塵相對產生的識心放下,用我們佛性本體生發的般若那一種真心,來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這樣就很正確啦!這樣各位對真心跟妄心有沒有了解?根塵相對都講說妄心,因為它會生滅不實在。 【問】:請問天下本無事,只怕有心人嘛?比干不是被挖心嘛?無心不是不能活嘛? 劉講師答:好!現在問這個角度跟我們根塵相對又不一樣了,這個是在鼓勵眾生是在激勵我們的意志,那我們要了解到激勵意志它不是根塵相對啦!它是從佛性本體,我們那個立志之學就是要我們有很大的發心,那很大的發心是從我們佛性本體出來 所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天下無難事是跟我們講說凡塵的事都很小,很不值得我們去在意,所以天下沒有困難的事,只要我們有心,這個有跟剛才那個根塵相對的又不一樣,為什麼?因為這個有是我們立志,立了志向它來的東西,那我們立的志向不是根塵去立的,是從我們佛性本體去立的志向,所以我們立志要成佛,立志要渡化眾生,那個都是從我們佛性本體出來,所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立這個心有這麼大的愿力的心,你一定可以成就、一定可以完成,所以這個跟剛才根塵相對的有心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了。 所以我們了解那個比干他就是要,因為皇帝已經偏差了,做錯了,他就是要救天下的蒼生,為了救天下眾生所以他那個心就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也不是根塵相對,而是從他內在的慈悲喜捨,他想說眾生這麼可憐不能被皇帝危害,所以他那個發心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動機完全是在不生不滅佛性出來,根塵相對沒有那個事啦!根塵相對那個都很粗淺,那個很深沉的立志向就是大愿,就是為了要救渡眾生才有的,那我們最難得就是這個啦!那我們惟求作佛不求一物那個也一樣,而是從我們佛性本體生發,我要找到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跟那個根塵相對生滅變化的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 36片 ◎剩下約10分鐘提問題 【問】:佛看見多隻餓獅子快餓死,而從高處跳下捨身餵獅子,後學不解的地方,(1)佛捨身和凡塵自殺異曲同工都是色身死亡,只是動機不同。我們一直強調不可以種下自殺的種子嗎?(2)今天餵飽獅子,明天後天往後長久歲月,獅子又會餓肚子,所以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留著佛身渡化眾生不是更好嗎? 劉講師答:這個我們要了解到捨身餵虎那個出發點就是慈悲心,因為那個老虎肚子餓的以候,牠會把牠那個生下來的小老虎也吃掉,佛為了不使牠吃掉小老虎,所以佛就用祂的身來餵飽那個老虎,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是一個當下,一個當下的慈悲心顯現啦!祂沒有去想說往後會怎麼樣?假如說考慮了太多那個思慮,變成我們凡塵用心意識,那麼我們凡塵用心意識的話,我們很多事情都不會完成也不會去做,所以佛是告訴我們行善要即時啦!等到乞丐跟你化緣說給他一點錢要吃飯,你說等到我以後賺到錢的時候再給你錢,等到你賺到錢的時候他已經餓死了啦!所以那個沒有及時行善。 那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考慮到非常多的問題時候,那個叫「智巧」,智慧的巧妙,那我們用機智,用智慧的巧妙來避開我們那個損傷,本身不利益的,那個是我們找藉口啦!那最難的是我們要了解佛是顯現平等觀,平等的心,佛沒有說我是人,老虎是禽獸,不使那個老虎來吃牠的虎子不使牠這樣去做,所以佛當下就捨身餵虎。 所以我們了解說用凡塵的觀點來看這個事,當然有很多我們都不苟同,不贊同祂的做法,可是佛表現出來就是要我們凡人行善要即時。 【問】:老前人歸空時,所有牙齒完好無缺,所以牙齒有缺失是否和平時言行修持有關係? 劉講師答:未免太住相了, 當然我們在凡塵養生有道,雖然這個身體是假的可是我們也照顧它,使它讓我們好好的運用,不會一直出問題,老前人他一直對養生也是蠻注重,也是小時後經過比較困苦的生活,所以那個體悟都會比較深,然後也努力在打拳,所以老前人在台中有開國術館在教人打拳,也教三才練那個劍,在生活方面對身體很注重使自己的身體能夠健康,因為有健康的身體那個思索的念頭才會比較健全,才會比較寬廣,那我們身體時常有病痛的話,就會影響我們考慮問題周全度,就不會顧忌到很圓滿的狀態 所以要了解說假如佛示現在凡塵,到現在我們都在爭那個「佛牙」,那個真牙可以供奉,那個又是另外一個角度,那我們了解說現在在我們來講重點是在明心見性,心性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沒有離開,所以一定要迴光返照,注重來追求我們那個心性,這個才是重點啦! 那個留給凡人又怎麼樣又是另外的角度了,那個不在我們推廣的範圍。 【問】:性理心法班的DVD、CD、MP3可以送給未求道或脫離金線的道親嗎?因為教課內容有提到心術不正不可教他,有時候很難掌握別人心術是否正。 劉講師答:我們這個性理心法法寶都鼓勵大家多看、多聽,能夠改變自己的心啦!這個是很重要所以沒有求道的也可以,不同宗派的也可以,都可以啦!要衡量自己的心正不正,他聽久了自己會知道啦! 【問】:志誠學法,神秀也想學法,他學了再去渡神秀有何不妥?人人皆學了正法不是更好?何況神秀也在教化一方眾生,以正法教大家才是…(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是沒錯的,因為六祖壇經它強調的是天命的一代祖師,神秀的根器沒有到達六祖的程度所以六祖很推崇,各位沒有看五燈會元跟那個景德傳燈錄,它裡面有記載不是皇帝有請六祖去皇宮嗎?六祖就寫信給神秀說,因為裡面的文武百官他們都比較會住相,那以六祖本身的條件就長得不怎麼樣又比較矮,會考倒很多人所以他不適合去皇宮,那神秀長的比較高有比較英俊,所以鼓勵神秀到皇宮去,那神秀有聽六祖的話有到皇宮去,就是接受皇帝邀請教導那一些文武百官,所以我們看的是一個角度而已啦!裡面有很多角度我們都沒有看到,所以在這一方面神秀他也自己承認,自己悟性沒有六祖這麼高,可是他也很努力在學,也很努力在教導弟子也都有成就,只是我們在闡述六祖壇經的時候只能講一面而已啦!不能講到全部,如果講到全部就變成混淆,大家聽一聽就不知道在聽什麼?所以就沒有全部說,那假如說我們看那個史記更寬廣的時候才了解說,喔原來六祖鼓勵神秀接受皇帝的招喚到皇宮去,有,所以這方面我們是不知道而已啦! 37片 ◎剩下約10分鐘提問題 【問】:假如想要作佛,會不會有考驗跟阻礙?人家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劉講師答: 那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要了解說這個修道就是要考驗我們的真心,不考就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心啦!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都是講我們修道的心,那個真不夠啦!那真不夠的話會有魔來考,我們要了解到很多的魔考那個都是佛示現,祂要來考我們的真心,只要我們不被考倒真心呈現,那個就已經成就啦!所以才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法呈現,所以我們要知道修就是要真修,不要沾個名是假修,是做給人家看,我們修道不做給人家看,就是自己要腳踏實地的來修持,那自己腳踏實地的來修持才是我們真正所追求。 所以像那個佛的十大弟子舍利佛,他修持那個忍辱波羅蜜,就有那個釋提桓因忉利天天主祂就變化一個很邋褟的人,來向他乞求他的眼珠,要跟他托缽一顆眼睛,那個舍利佛考慮再三,他說我的眼睛一顆給你我就剩一顆而已,他就考慮在三後來就想,我就在修六度波羅蜜裡面有忍辱波羅蜜,就說好挖一眼珠給釋提桓因,那個人就是要跟他考驗啦!當他拿到眼睛的時候就拿來鼻子聞, 釋提桓因說:你這個修道人是怎麼修?修的這麼腥味,修到你這個眼睛這麼腥,然後就把它丟在地上用腳一直踩,舍利佛就說啊!我真的沒眼睛了,布施給這種人,不應該布施給他,所以他就被考倒了,他一考退就退六十二劫,要再多修六十二劫,所以要了解到我們那個心是真還是假?真的還不容易去分辨,你看那個一來考驗整個心都呈現。 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東西給人,各位前賢東西給人了是別人的東西了,他怎麼處裡我們不應該干涉啦!那我們現在不一樣喔!東西給人了東西還是我的,如果處理不好了會有很多意見,對不對?是不是這樣?那個就是我們心的變化,那我們要學習你給人了,那就是他的東西,已經所有權是他的,他怎麼處裡是他的事,你不應該干涉,你都不能有意見這樣才對啦! 像舍利佛我既然要布施給你,你怎麼用是你的事,那他就不會退了六十二劫的時間去修,多修六十二劫,一劫是多久你知道嗎?很久的久...,所以那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要來考驗你的真心,看你的心是真的還是假的,各位前賢我們是真心還是假心?(真心)什麼叫真心?所以我們在凡塵應用都是識心,識心是妄的,是假的,不真,真心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才是真心,什麼心都沒有的時候才叫真心,這個心即心即佛,這個心就是佛。 【問】:我們修道在我們的世俗裡面,會遇到一些事情,那有一些事情會重複再遇到一次,就類似考不過,再考一次,考到合格為止,所以我們面對這樣的事情,是不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為什麼在凡塵有一些事情會一而再的,再而三的讓我們碰上,好像說唉!怎麼不是別人碰上都是我碰上這個事,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碰到事當下的心理狀態,我們一般碰上的心理狀態都是不甘願,因為碰到的時候不合真理,所以我們都不願以接受,可是不願意接受也是要處理,那處理了以後事情過去了,因為我們不甘願所以這個業並沒有了,所以會再來,一定會再來,那我們就要轉換我們的心境,就是歡喜心甘願受,懂意思嗎?縱然是不合理它是衝著我來,叫做業力現前, 衝著我來,指著我,一定要我處理那個叫業力現前,那業力現前要了業的方法就是,歡喜心甘願受,逆來順受全部都接納,接納了以後這一個業障就了掉了,了掉了以後就沒有瓜葛,他走他的路我過我們的橋,已經沒有瓜葛了。 那假如說我們心裡不甘願,各位要了解不甘願雖然你處理事情過了,可是那個業還在,還在它還會再來,再來你會遇到第二次,第二次又一樣的心態又是不甘願,第三次第四次沒完沒了啦!一生之中都在處理這不甘願的事,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假如說是選擇性的問題那個不是業力現前,假如說是衝著我來一定要我處理的,那個叫業力現前,那業力現前的事一定要歡喜心甘願受才會了掉,了掉以後就沒有了,沒有了就會很輕鬆了,就因為我們那個不甘願是人之常情,那個不合理的橫材拿入灶(台語),很多這一種事啊!怎麼會忍下這一口氣,所以就這樣沒完沒了,就一直遇到同樣的事,所以還是要甘願啦!我看你是不甘願,哈哈~滿心的不甘願所以才會一再的碰上。 【問】 :我們去成全人的時候,會碰到一些道親,他會看到什麼景象,碰到這一種道親的時候,應該是要靜靜的聽他講、還是怎樣? 劉講師答:這個我們要了解到現在上天大開普渡,很多已經有修證的落入凡塵打幫助道,那 落入凡塵打幫助道來的時候,他又是經過十殿孟婆庒把那個孟婆湯喝下去,喝下去以後又把以前的事都忘了,忘了以後現在凡塵呈現,呈現了以後有一些他會陸陸續續的把那一些功效浮現出來,所以我們想去成全他其實有時候他的程度都比我們高啦!所以要了解說有時候是要被他成全。 所以後學都講說我們一般要有真正實際對真理了解,然後成全眾生要讓他內心十足的產生的信心,這樣才算是成全眾生啦!不然後學都講你跟他通知說:我要去你家跟你聊一聊天,他還要家裡面趕快打掃,然後趕快去買水果,然後水果趕快切好等到你來,然後你坐一坐跟他講話,屁股拍拍走了,他還要再收拾啦!這個哪算是成全?給人家找麻煩,哈哈!對不對?所以就是透徹了解真理引導他走到見性成佛,這樣才叫成全眾生啦! 那假如說他有講他的經歷我們也傾心聽,看他的經歷,看他是全部都已經恢復了嗎?還是只有一段,可以幫助他,引導他。那假如說我們本身有經歷說有看到天堂景象,看到我們自性之光,那個都是給我們信心啦!不要住相,你住相就進步不了,就會阻礙,所以你信心足夠了活菩薩不用現相給你看,你就有修道的信心,就是因為你在搖擺,所以活菩薩來顯象給你看,法相是這樣啦!很好,要趕快修,喔我有看到確實是這樣,要修道,那個就是給我們信心。 【問】:一貫道法門是以內外功兼修,那內功不足,回天修煉百日,能否補足而成佛呢?可是外功具足,結緣的時候有些前賢功德也是很大,甚至大仙、菩薩果位,請問這是百日修煉的功夫嗎? 劉講師答:好,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內外功全部都要修啦!內功當然是我們內聖外功是外王,那我們了解說因為現在是上天大開普渡,對我們眾生沒有行了一些很多的功德,都讓我們能夠得道,那個授記就是可以成仙作佛,那我們在生的時候就是要努力,要努力去做,自己內聖要修好,然後外功有時間就渡化眾生使所有眾生都成就,那有一些說我自己修不好等到回去百日再去補修,那心態不正,所以我們了解說在凡塵很努力一心篤定的去做。 然後有修證回去的他有封一個果位,那個是循循善誘,因為在凡塵畢竟還有很多他的道親,他的後學在看著他,懂意思嗎?(懂)所以給他一個果位,給他後學、給他道親有信心,那他修證一定要在凡塵,還很多啦!我們了解說這一些回去的大仙,他們在凡塵那個努力都值得我們效法,都是很努力,可是那個都還不究竟,都是有萬八的逍遙,可是往後還是一樣要落入輪迴。 38片 ◎剩下約10分鐘提問題 【問】:現在人很興盛吃維他命,尤其醫生知道是吃素的一定要抽血檢查確認是否少維他命(聽不清楚),以前B12只有在動物身上才有,古時候沒有維他命,修道人怎麼處理B12缺乏問題,因為市面一半維他命都含有肉製品,後學有打過電話給產品公司而得知。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到醫生跟現象界科技所以有,它都是在現相之中才有答案出來,可是我們修道它很多都會超越現象,那我們了解素食裡面當然是B12最缺乏,那我們也不用刻意去追求B12的養生,因為我們這個心裡的狀態都很健全,然後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作息都正常,然後我們的飲食量就盡量減少,不吃多,吃多這個狀況會很多,吃得少我們本身身體的需求就會降低,那 需求降低毛病就會減少,毛病減少我們在精神的領域會很充實啦!所以以那個醫學的觀點來看的話會障礙重重,那我們用很寬廣的心,用很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明心見性那都可以超越的,很多都不是醫生能夠解釋得出來,醫生他能夠看的只是現相,那沒有現象的他沒有辦法去了解。 那我們一修道以後很多都是進入沒有現象的,像各位前賢功德看得見嗎?有沒有?(有)對,所以我們就是要自己培養自己能夠行功立德,那能夠實際的做,那你實際去行持的時候你就自然超越,超越這個現象,所以有時候身體的現象是有一些疾病,可是在修持方面它都可以全部超越全部克服。 那我們住在凡塵的現相我們就會被它影響,它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像說:報紙登有一個生意人他時常肚子痛,因為生意很忙他就不管它啦!吃一吃胃散就好了,那親朋好友說你這麼有錢要去醫院詳細檢查啦!結果他真的把生意放下去檢查,結果是什麼?胃癌,他得知胃癌本來吃一吃胃散就夠了,結果一檢查出來三天就死翹翹,三天,為什麼?他自己害死自己啊,啊!我胃癌沒望啦!我要死了(台語),自己害死自己。 所以我們要了解精神的領域很寬廣,而且不能用我們凡塵的這一些醫學來解說,它解說不出來的,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只要有那個意志力去撐,很多事情不可能也變可能啦!那你如果頹心喪志什麼事情你也做不成功,那個都是超出現實領域啦!所以我們一修道了就是跟平常作息,人家吃飯就一起吃飯,要睡覺了就睡覺,這樣就好了。下課! 39片 ◎剩下約10分鐘提問題 【問】:為何老虎生性就是吃肉,若是生性如此,那老虎吃肉有沒有繼續造罪。 劉講師答:因為老虎的本身牠要求生,那牠所處的環境就是有比牠弱的禽獸讓牠吃,牠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命就很自然的把那一些吃下去了,那我們就要了解到牠為什麼會轉世去當老虎?倒是我們要追求的問題所在,牠會去轉世當老虎,我們要了解那個是因緣啦!是什麼因緣處成牠去當老虎?這個比較重要,不是說牠為什麼吃肉? 為什麼牠要造罪?重點是為什麼牠當老虎? 各位前賢老虎為什麼會當老虎?作惡,就是野獸,所以那個一轉世都有它的因緣所在,那我們要了解說原因很重要,那我們當人我們有那一個決定權我們要往哪一道?往佛仙,還是往天道?還是往阿修囉道?還是往畜生道?還是往惡鬼道?還是往地獄道?我們是有權柄去決定,我們是要往哪一道?然後我們的認知跟我們的所為,就會呈現我們喜歡出生的道。 那老虎都已經呈現那一種現象,那牠為了生存他當然要找比它弱的動物的肉來吃,那就變成自然,牠就不會管說我造不造業啦!因為牠呈現是那個樣子,是逼不得已,重點是在牠為什麼會去轉世為老虎,這個倒是重點所在。 【問】:人在將死的時候,一生所作所為聽說會很快閃過去,若是如此,那閃過去的部份,也包含一些他做過的事所產生的影響嘛? 劉講師答:這個一般我們都是這樣傳說啦!說我們快要斷氣之前大概都會有迴光返照,就會把我們一生之中所作所為很快速的呈現,讓我們自己去觀看到底我們做了什麼?都會有那一種情形,可是他迴光返照都是他本身的經歷啦!不會說他本身所造成的影響出現,是他自己的所作所為他才可以迴光反照出來,那他所作所為的影響不是他所知的,他沒有辦法知道不會呈現。 【問】:那他在世的時候,被欺瞞而不知道的真相,那他死後會知道嘛? 劉講師答:哈哈~你是要看第六感生死戀嗎?那第六感生死戀就是他在世的時候,那個不知道被人家侵占了,被朋友陷害了他死掉就知道,死掉他跟隨兇手才會知道這一些事,可是我們要了解到他自己本身的話,他本身除非有懷疑,除非他有去求證不然他不會知道,因為因果是定理,雖然他本身不知道,可是害他的那一些人會接受果報,雖然不知道他所作所為他的心都是好的,沒有害人的話他也不會虧欠,他會接受那一些比如到地獄去或者到天堂去,那個會有不一樣的裁決,不會說我們死了以後就全部了了分明啦!沒有那麼厲害,除非自己修證。 修證了以後,我們一深入到我們的法性,深入到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能夠證悟到本性以後,我們不是有說無知無覺嗎?有沒有?那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那你無所不知會不會知道?會,什麼都知道啊!怎麼會不知道,在性分之中,因為全部都在一體,都是在一體之中所以什麼都知道,不要說等歸空以後我們什麼都知道,只要我們在生的時候努力修,就會有他心通呈現,他心裡面在想什麼?因為後學在求道之前在後天廟,只要你到後學面前你不要講什麼我會知道,你不用講話我就知道你在想什麼?然後你做過什麼事情我會知道,就是因為這樣我才離開後天廟。 所以那個不是很困難,很容易,各位前賢只要都萬緣放下讓腦袋瓜清醒,讓你的腦袋瓜很靈敏,你很靈敏的時候那個是真空狀態,那別人起心動念那個發射腦波,他發射腦波你收到,你怎麼會不知道?知道啊!他想什麼你都知道啊,不困難那個是很容易,所以六通裡面他心通是最容易,所以只要你在眼前你想什麼都知道,了了分明。 【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要如何來做?如何才能一念不生? 劉講師答:好,這個北部的前賢有跟後學講,他說以前他都到那個大醫院,去請那個安眠藥回來吃,去西藥房買比較沒有保證,他都去醫院拿那個安眠藥,他說做這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竟然安眠藥不吃了,他只要一躺下去萬緣放下就睡著了,很好用,他說太好用了。 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我們平常那個腦筋,就是不肯讓它清醒,所以這個萬緣放下真正的到達萬緣放下,全部的緣都要放下,那個時候就真的一念不生,已經是了,那個時候我們雖然說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後學開課講的時候「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那個就是我們成佛的體,就是那個,所以只要你能夠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你就跟你的自性佛在一起了,不能有一緣,萬緣都放下喔!有一緣我那時候怎麼樣?有沒有緣?有了喔,那你說我感覺怎麼樣? 有沒有緣?有了喔!都不可以,感覺怎麼樣?我怎麼樣?都不可以,才真的叫萬緣放下,這樣會嗎?就是都不管它,天塌下來也不要管它,這樣會嗎?就這樣啦!這樣就可以了,你把它保持久一點,正信調直。 【問】 :在練耳根圓通,比如聽到電風扇的聲音,但是還可聽到別的聲音,那有沒有正確? 劉講師答:正確,後學不是講圓,十方的聲音我們住的地方,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十方,只要十方發出的聲音我們都同時可以聽到,那個叫圓,然後牆壁也可以聽得到那個叫通,然後常住只要它聲音都在我們也都一直聽到,圓通常,正常的,你不要落入分辨,這個冷氣舊了聲音這麼大,這個小鳥在啾啾讓它自然就好啦!不要去分辨,聽到那個就是知覺性,知覺性就是佛性啦!所以我們要使這個佛性整個延伸到空間。 【問】:我們先天大道有沒有再辦中元普渡? 劉講師答:哈哈~我們是三曹普渡,是要有那個引保師引渡,要有人辦,不是我們那個拜拜那個,那個是我們隨著風俗習慣就好了,真正要渡化它們要經過那個法會儀式。 【問】:真人靜坐與萬緣放下的功夫是否一樣? 劉講師答:因為真人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個真人靜坐與萬緣放下,因為真人靜坐它是已經有成效,你已經認識真人了,那個萬緣放下是在啟發階段,所以它的程度上有差別啦!萬緣放下是開始要脫離凡塵,要啟發我們不生不滅佛性那個為重點,那個真人靜坐那個是已經可以了,可以了,就是你的真人不生不滅佛性熟悉了,很透徹你知道了,使祂能夠不管什麼時候都呈現,那個是功夫比較深一點啦!真人靜坐,你假如說還沒有啟發那就不算了,這樣懂意思嗎?懂了就下課。 40片 ◎剩下約15分鐘提問題 【問】:後學有至少三次和朋友說話,當時並沒有在作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或耳根圓通,忽然有幾秒鐘恍惚狀況發生,可以聽到朋友說話聲音,可是覺得好像隔了一層,聲音聽起來和平常不恍惚時不太一樣,感覺後學和朋友兩個在不同世界,後學覺得自己像透明氣球要漂浮,膝蓋以下不屬於後學的,兩肢腳就像兩根木頭釘在地上,很擔心身體不支倒地,心想是不是貧血,可是抽血檢查沒有貧血,請問這是什麼問題? 劉講師答:這個美國道親很有意思,他不研究為什麼轉世當老虎?還要研究老虎一直在吃肉,我們在凡塵假如說都要坑人的,都要吃人的那個會轉世去當老虎,所以我們在凡塵就會遇到這一種現象,有一些人就是喜歡吃人坑人,那個他這一生身體不見了壽命到了,那轉世以後到畜生道去了,就會轉世成老虎。 那剛才講的現象就是跟朋友在講話之中,會又恍惚的現象產生,那個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做功夫,雖然我們說並沒有在做那個功夫,可是在我們腦海之中他自己本身已經在做,它會呈現一些功效,所以各位前賢在我們發清口願那個燒表文的時候,我們都非常注重,所以那個都已經進入我們那個淺意識,那進入淺意識連我們睡覺,連我們作夢不可以,不能吃葷的,各位有沒有這個經驗,那個就是我們很努力重點,清口了看得很重,重視它,那假如說我們在修持也一樣,對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也非常重視,它一樣進入淺意識,進入淺意識以後我們並沒有在想,在做,可是它自然在淺意識裡面會有動作,會有那一些功效呈現,所以那個恍惚的狀態,我們就是了解到恍惚的狀態,就是不進入兩邊啦! 所以後學都講打瞌睡不可能做夢,打瞌睡不可能起心動念,所以那個叫朦朧狀態,那朦朧狀態就是我們沒有固執兩邊,就是沒有想對,想錯,沒有,都沒有,那一種是最符合中道,所以在那個最符合中道時候呈現,呈現我們不是想像可以知道的一些事情,那個是屬於我們修持的功夫,修持裡面它呈現,我們要知道雖然有功效呈現,可是也不要住相,因為住相以後我們會被相妨礙,要再進步就不容易啦!所以我們可以把它放下,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要重視那個心理,因為心理的狀態會影響到生理,所以後學才有講那個希特勒抓那個戰俘,各位有沒有聽進去啊?他被冰刀一割了以後並沒有流血,他為什麼會死掉?就是因為他的生機已經沒有,它自己一直告訴自己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就是這樣就死掉了,所以那個心理影響到生理,像那個美國小鎮那個流氓他也一樣,那個心理你一直全心全意照顧你的身體,你一點點小毛病你就看得非常大,被心理的影響一樣他也死掉,所以心理重要,我們就是要健全我們的心理。 那心裡要怎麼健全?就是要對真理透徹認識,認識真理,那所有身體呈現的現象我們不要太在意,我們太在意的話一方面妨礙我們進步,一方面我們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因為我們住在相以後假如說有一些幽冥鬼魂,它想藉著它(住相),利用它傳達一些訊息,那我們假如說被它一纏繞那糟糕了,我們都不知道什麼狀況?那個狀況一來了都不清楚了,所以對自己要篤定,篤定的時候就是你的神守攝,你的精神都守住你佛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都守住了那個幽冥鬼魂是沒辦法的,它沒辦法侵入到你身邊來圍繞你,沒有辦法纏繞你,所以我們在修持的狀態有一些要讓它進入淺意識,一些我們要看清的,不要住相的我們要去掉。 【問】:請問劉講師觀惡言是功德要歡喜心甘願受,倘若道場有人亂罵人、理念不清,甚至於動盪道場不安,大家仍然要歡喜心甘願受、不言不語感謝消冤解孽嘛?是否會助紂為孽,讓不講理的人更猖狂無理,誰又來維持正義與道場真正和諧呢? 劉講師答:好,謝謝!這個說的非常正確,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觀惡言是功德,永嘉大師祂是針對的觀惡言是功德,惡言是針對我喔!而不是對大眾,那我去看他罵我不好的話,那個惡言,因為我們不起對待心啦!那不起對待心的時候你就會消掉你的罪業,然後真正的累積功德,那我們要了解到凡塵的正義,凡塵的浩然正氣它都在,我們不是要做一個不明理的修道人,當然不會說人家引起滔天大浪的災難,我們還很歡喜心甘願受,那個不可以的。 我們該出力的時候還是要出力,所以那個都可以用生命,不愛惜生命維護正義,那個都是正確,所以我們要了解法無定法沒有固定啦!那個講的角度我們一定要透徹知道,那假如說會引起人家那一些不好的觀感,不好的作為,那我們有能力的時候要去阻擋,要分析,要跟他講明,不是說要一味的去忍受,不是那個樣子。 那針對我們本身的是個人的事,那個才歡喜心甘願受,那假如說關係到眾人的話那我們就要處理了,那個處理的就是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我們要有那一種浩然正氣,所以不要把那一種歡喜心甘願受用錯地方,為什麼?因為我們要知道我們在應對凡塵事的時候,假如說用真理來應對那不用歡喜心甘願受,本來你就是要去還債,你一定要正常來做,那我們在講歡喜心甘願受事不合理的對我,針對著我的,那個要瞭解說那個絕對有因果,才會針對著我而不是眾人,是只有我一個人,那個時候你才要培養歡喜心甘願受,要了掉這個業,就是你之前或前前世對他不合理的事,你已經做了,現在它反報過來,那你要歡喜心甘願受才可以了掉這個業,是這樣子的,而不是說針對眾人的事我們不聞不問,那樣我們當人那人格就不健全了。 還有問題嗎?有疑就必問一問就容易進步啦!像昨天有人問說:我們呼吸從玄關進出,各位有聽過這個修持方法嗎?(有),那還蠻普遍的,那我們就是要了解呼吸經過玄關,跟我們那數息法它是不一樣的,法門不一樣,那前賢他兩個問題同時問,那我說那個呼吸通過玄關是我們六道輪迴太久,那個正門關了很久,所以都是汙垢啦!那我們現在把那個門清一清,走得很習慣,那這樣我們一進出ㄟ這樣就沒有問題了,那個是這個角度。 那數息法是我們的心散漫,就是我們在凡塵我們的神,精神不容易集中,那個數息法就是要訓念我們那個專一,就是不要神分散,我們現在都會以為同時做很多事是很了不起,各位前賢那個不對喔!你同時做很多事那個叫神散,你的精神都分散,那個不好那個對我們有傷害沒有幫助,所以做的時候就是要專一,要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面,要專一那個才是正確的,所以那個數息法就是讓我們散亂的心能夠回來,能夠集中,那我們心一集中以後容易解決事情,這樣才是正確啦!所以我們可以體會我們的心有時候想東,有時候想西那個就叫散,神散,那我們不要,不要有這一種情形因為這個會傷害,傷害到我們佛性本體。超過一分鐘了下課! 41片 ◎剩下約15分發問。 【問】:劉講師有提到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要從24秒增加到4小時、8小時、甚至24小時,請問上班族如何在一天可以做這麼多小時?是不是專心做事一念不生即可?可是上班在做事,也不是外緣嘛?有位前賢說,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要先入定,若是如此才對,4小時、8小時、甚至24小時,對上班族來說豈能達成,不太可能在公司入定這麼多小時,什麼是入定?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因為這個修道是很活潑啦!講出來以後不是一個固定法,很活潑的那個修道方式,那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在我們生活之中,大部份我們八個小時上班,八個小時睡覺,八個小時作一些有的沒有的事啦!所以我們在這一些所有的三八制裡面,有空閒的時候,只要有空閒然後心又沒有事罣礙,這個時候就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而且各位要了解到我們最重要是要去體會,體會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一個方式一個方法,一個讓我們認識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一個方法,當然我們不用這個方法也可以,只是這個方法比較容易,我們不一定要整天的時間。 後學說: 24秒增加到24小時那個是一個勉勵啦!勉勵說我們只要有空閒的時間,不要把那一些空閒時間浪費掉,不要去做一些無謂的事,不要講一些無謂的話,把那個時間我們拿來做功夫,就是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只要我們肯確實做,能夠體會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真心已經呈現就可以了,縱然我們也沒有長時間做也沒關係,最重要是我們一定要體會到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因為那個沒有變化的真心一定要自己體會,一定要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狀態真心祂才會呈現,那個呈現以後已經叫認識,那認識以後再有空閒我們把祂培養,培養也一樣,看我們的時間,看我們心情,假如說有時間心情又好,那你培養的時間就會很理想,那很理想的狀態之中那個做的時間,它可以抵很長的時間,所以重點都在心啦!那個不在於幾個小時,幾個小時?也不是說要入定以後才做萬緣放下,不是的,主要在我們每一行,每一業只要你有空閒,只要你心沒事你就可以做,做萬緣放下真的都一念不生,然後要去體會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那個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那個就是成佛的重要因素』,重要的因我們可以抓到我們就可以成就,體會了以後一定要再培養,因為培養以後才有般若妙智慧,有有般若妙智慧, 了以後對真理的融入比較容易進入,容易進入真理世界,真理認識我們的行為我們就會很簡單了,都會從有般若妙智慧,來告訴我們。 【問】:劉講師有提到我們的真心佛性充塞於虛空,所以不要到基隆去把佛性帶到台南,倘若後學沒有去過紐西蘭、泰國等國家,請問後學的真心佛性是否也充塞於這些國家的虛空,照理講應該是,可是如何證明? 劉講師答:這個要如何證明就是人到那裏去了,那個就是你確實,你到那邊以後ㄟ看到什麼都是了了分明,然後到那邊以後聽到他們講的話聽不懂就是不懂,那個盡虛空遍法界那一個就是非常的廣泛啦!不只有是地球祂超出太陽系,超出月亮,超出太陽,超出我們五大行星,超出我們所有知道的一切,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我們佛性本體非常寬廣,寬廣到整個宇宙虛空,所以有研究佛經的話祂有無量的佛世界,那個就是整個在虛空之中,假如說我們有稍微探討的話,我們所面臨的地球人的形象也大概是這個樣子,這個五六呎,六七呎高,那假如說進入佛世界祂們描繪都是六七丈高,那邊佛世界的人,我們是不可想像啦!一丈就不得了了對不對?祂有六七丈,六七丈的高那個人啊!那個佛世界。 所以那個維摩詰經裡面祂到佛世界去借那個座椅, 那個座椅,各位假如有看那個維摩詰經就知道爬不上去,要坐坐不上去,你看那個人有多高,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那個知識很窄,那個範圍不寬廣,那個外面的佛世界非常寬廣,所以祂一描繪出來我們都不敢想像,那個神通第一的目犍蓮,他要試驗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音聲可以到達多遠?所以他就用它的神通一直延伸,一直延伸,延伸到一個佛世界,那個目犍蓮竟然變成我們凡塵看到的一條蟲,在他們的腰帶,那一個佛世界要用手去打,那一個講經說法的佛說:不能打、不能打,那個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蓮,然後祂就問目犍蓮說你到這裡來做什麼? 他說:他要試驗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聲音可以傳到多遠?祂說:你用人的頭腦要來測試佛的能力你測不到的啦!趕快回去,他剛才那一個打下去你就完蛋了,所以我們不矮五六尺,對不對?目犍蓮那個時候還高一點,竟然到他們佛世界在皮帶上面是一條蟲那麼大,是不是他們的人高的不得了,所以我們就了解這個只是描繪出來這樣而已,那我們沒有去的不知道,沒有看到的還很多。 所以那個知識有限,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用有限的生命,來追求無限的知識那個很危險,追不到,為什麼壽命沒有那長,我們要利用我們可以修證的生命趕快修證,修證以後,你證悟本性以後你要到佛世界去,你可以自由的去,那個才叫真正有機會我們到別的佛世界,所以不能用我們凡塵很狹隘的知識來想像,這樣可以嗎? 【問】:後學想請問那個張拙秀才悟道偈裡面,最後一句「生死涅槃等空華」裡面的「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什麼意思? 劉講師答:好好請坐,那個張拙秀才悟道偈裡面,講到最後一句「生死涅槃等空華」,生死就是我們凡人的生死,涅槃就是進入佛的不生不滅佛的領域,所以生死跟那個涅槃它兩個是相對,假如說沒有生死就不用涅槃,所以那個生死跟那個涅槃都是空中的華啦!都不實在,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因為我們在凡塵修持,開始努力的時候要先了解萬象都是假的,萬象都是假我們不住相,不住相以後我們進入佛性,進入佛性了以後我們了解到整個輪廓,整個狀態,整個功能作用全部都知道,那知道了以後我們再回來,回來的時候ㄟ我們要了解說:『有性必現相』有性才會現象,那所有的相都有性,所以這個時候那個所有的形象我們就不用破壞,那個時候『法住法位』,所有的法都安住在它的本位,法都住法位,然後『世間相常住』,世間相都沒有變化。 所以我們聽到有一些前賢會講說我們還沒有修道的時候,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對不對?然後努力修道以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然後等到修證了以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有沒有聽過?(有)所以這個第一階段就是住相,住相了所以看到山看到水,所以我們要到各地去觀光,那個就是住相,那第二個階段我們都努力在修道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假的我們都不用追求,就不用說去追求外在的這一些形象,可是我們修到已經知道這個真理所在了,真理所在你全部知道以後ㄟ他有性必現象,所有的相都有性在,所以我們會說萬法皆空,萬法會走到那個空的程度,那空性就是佛性,那個空支撐著所有的萬象存在,所以『虛空無相不拒絕諸相發揮』,有沒有?(有)虛空沒有形象,可是你要呈現的時候虛空都不拒絕。 像說我們蓋同義宮本來也是一塊空地蓋起來,那空地不會拒絕說:你不可以蓋房子這個地方是我的,有沒有?不會,對不對?所以虛空沒有相,不拒絕所有相全部出來,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那個法住法位它有相,因為就是有性,有性它就現象,現在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是注重性呢?還是注重相?(性),那我們注重性的話全部都在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了,那我們住相的話那相都是假的,這樣了解嗎?(了解),所以到後來的時候你看到所有形象,那一些形象都是真心佛性啦! 我們不是有說經緯嗎?經是常而不變,緯是變而有常。那凡塵的萬象它一直在變,可是它在變之中它也有常態,就是有佛性本體你才能夠有現象,沒有佛性本體相它就顯現不出來,所以山河大地也是我們的真心佛性,這樣懂了嗎?(懂)是有一點深啦!那往後我們會慢慢的來講對這個會更了解,所以後學就鼓勵我們都有寄那個DVD大概有一百套CD大概有84套,我們往後還會繼續寄過來,所以鼓勵各位拿整套,六祖壇經整套都帶回去很方便。 42片 ◎剩下13分提問題。 【問】 :一竅通竅竅通,那個竅是什麼意思? 劉講師答:喔!那個一竅通竅竅通就是在講領悟,我們對真理的領悟,假如說能夠從根源領悟的話就一竅通竅竅通,那重點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重點所在,那我們講一竅那個就是玄關竅,那你玄關竅一通了就是對道了解了,那所有一切都會了解,所以叫一竅通竅竅通,所以要利用一點時間對我們真理,不生不滅的佛性多研究。 求道了沒有?(有) 玄關竅老師已經幫你打開了,一竅通啦!你沒有研究所以才不通啦!要研究就會竅竅通了。 【問】:請問我們人有時候會看到一些黑影(就表示有時候會看到幽冥鬼魂)。 劉講師答:好,您請坐,你問說我們人有時候會看到一些黑影,就表示有時候會看到幽冥鬼魂啦! 【問】:那一些修持的高僧大德會看到天堂的一些影像。 劉講師答: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凡人那個生辰八字,有的很輕有的很重,那八字很輕的人見到幽冥鬼魂機會比較多,就是八字太輕比較會看到鬼魂,那我們要了解到只要我們本身都行善,只要我們本身心念都很正,不要怕這一些幽冥鬼魂,因為它會保護我們,就怕我們心地不好那一些幽冥鬼魂會找麻煩,所以那個我們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會看到,有的是有陰陽眼,陰陽眼會看到幽冥鬼魂,像貓跟狗牠就有陰陽眼,所以那個狗吹狗雷國語怎麼講?你聽到那個狗的叫聲哦就是牠已經看到鬼魂,所以牠的叫聲特別恐怖,所以你就是了解那個地方有鬼魂在,那個狗才會那樣的叫聲,所以一定不好,所以我們對那一些凡人看到就不要在意啦!自己培養你有善心,有浩然正氣就不用怕這一些,我們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就是這樣啊! 那個修持的各位前賢你什麼都看不到是最幸福啦!假如說你能夠看到仙佛顯現給你看,表示你的信心不夠,仙佛要給你信心,所以後學就講在你朦朧的狀態之下,就是在打瞌睡,知道嗎? 打瞌睡那個時候你不會作夢,那個時候你也不會起心動念,所以那個朦朧狀態活菩薩會現給你看,為什麼要現給你看?因為你沒有信心,你信心不夠所以要現給你看,所以你的修持正確,路走得很正確。 那看到天堂假如說可以打坐,那候學不是有教各位正玄關嗎?你要看天堂做了正玄關就可以看,而且可以看到自己佛性之光,可是後學不鼓勵為什麼?因為你看到以後你會放不掉,你放不掉要追最高程度就追不到,所以你什麼都看不到最幸福了,知道嗎?(知道)。 我們北部有一個前賢他花了一百多萬去外國學那個靈修,他去到南天門結果我叫他放掉,他放不掉,我說你放不掉你到不了最高程度,哦他說那個太漂亮,看到南天門進不去,還花一百多萬去學,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一些都是假的,「有相皆不真」釋迦牟尼佛不是講三十二相不是很殊勝嗎?祂也講三十二相虛幻,假的,不要住相,這麼好的相佛都放棄了,那我們為什麼去追呢?你真的想看正玄關不是有講過嗎?有沒有?不再說了,你看到天堂你放不掉,而且不只有一個天喔!欲界就有六欲天,然後色界有十八天,每一個天都不一樣喔,景象都不一樣,那個色彩也不一樣,你會看到頭昏眼花,看到很迷戀,那很迷戀糟糕你成得了佛嗎?成不了,那個是佛住的地方你看就好了,我們是要進去比較好?還是看外面就好?ㄟ就是要修道我們就是要證悟, 證悟以後還不只是三界,那無量的佛世界我們都可以去的,這樣了解嗎?(了解)。 【問】: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跟真人靜坐有什麼關係? 劉講師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在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個是一個啟發的階段,就是對佛性還不認識,還不很清晰的知道,那是一個啟發的階段;那你認識到已經很熟悉了,熟悉的時候,已經了了分明的知覺性,那個就叫真人,祂不假了就是真,你『真人靜坐』就是已經能夠掌握到你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以後。 真人靜坐就是你對佛性很透徹的認識、肯定了,然後那個時候你就可以真人靜坐,就可以篤定的真人靜坐;那還沒有對佛性的了解,那要先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問】:因為過去從沒有聽過「能所」,那後學這樣聽來,能所是不是有為來講,沒有能所用無為來講,這樣通嘛? 劉講師答:以你這個角度來說,可以啦!能所是比較有為,沒有能所已經進入無為,是有一點類似了。像我們學開車,你開始學的時候一定一直要讓自己的頭腦,要記得下一個動作,那個能所非常強烈;當你已經開了幾年車以後,人家問你怎麼變到四檔的,你會說不知道,那個就已經沒有能所。所以你這樣講有程度上的相同,有能所的時候是我們很強烈的意願,我現在要踩離合器、我現在要踩油門、我現在要排檔,那個非常有為,有能,有所,那到很熟悉就不用了,要怎麼樣你只要坐上駕駛座車子就跑了,那個就沒有能所了。就是我們在生活之中要去體會,只要都不落入表現欲,你要表現給人看就有能所,那你什麼都很熟悉的狀態,熟能生巧就沒有能所,就已經一體。 43片 ◎剩下約十分鐘,提問問題 【問】:閉著眼睛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知何故老是有遇到一道籬笆浮現眼前,最近則一片天空浮現眼前,請問這樣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可以嘛? 劉講師答:這個你的妄想心太濃厚,做法是對,可是不要去注意那一些相,你去注意籬笆你去注意天空就已經是緣,攀緣,這個攀緣跟萬緣放下相違背,所以一定要放下在放下,看到什麼都放下才叫萬緣放下!。 【問】:佛性是污染即不得,修證即不無,若是寫修「證」即不無,應該是不對吧,因為佛性原本很正,清淨具足、不生不滅、不動搖,而且能生萬法,不需要修證,因為凡人都不認識自家佛性,所以要修持這部啟發祂,只有識心其性不符合真心佛性,才需要修證,請問佛性不需要修證對嘛? 劉講師答:他這個觀念應該要把它融會啦!佛性本身是染不得,為什麼?因為佛性本身沒有形象,沒有形象就像虛空我們要把它染,畫上彩色怎麼畫都畫不上去,所以那個佛性本體是染汙染不得,那為什麼說修證即不無呢?因為我們既然落入凡塵有形有相就是有業,那既然有業就是佛性已經沾惹汙垢,那我們就是要把這一些汙垢去掉,所以修證即不無。 修證就是修我們的脾氣毛病,我們在凡塵所有一切不合真理的我們都要修的,所以我們那個習慣性佛性裡面都沒有,可是我們已經養成這一種習慣性,尤其最不容易修的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眾生,眾緣而生的念頭,我們念頭是非常多,他假如說可以了解到佛性是光明的,那起不起心動念?沒有念頭了嗎?真正的到了沒有念頭才可以真正修復到自己佛性的光明,我們要了解到修到愈高程度,那個修證就愈困難,那粗淺的行為那個都容易,我們要不為非作歹那個都是很容易,那個要到心裡面的做工夫,你不要起念,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無明就是造業,既然有念就有業,有念就有眾生,自己的眾生沒有渡盡成不了佛的。 【問】:劉講師說修道人是超越現象,請問各種流行性疫苗是否都應該要去打預防針,要殺死禽流感、流行感冒、沒有體力等,太多針都要注射了,把這麼多死掉的細菌注入身體,何況這些疫苗大都是長期研究驗證產品,再說感染也都是有因果關係,所以修道人是否該打各種流行病預防針?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到不要鑽牛角尖,我們修道是愈簡單愈自然愈好,當我們台灣發生SARS的時候,那個時候後學七天一個禮拜有七個地方要講課,一出門坐車都要寫單子,只要我們那個車上有人SARS我們都要閉關,所以後學就寫了一大疊準備上車就給司機,那個時候也沒有打什麼預防針也沒有什麼吃藥,一方面我們不是那麼自以為是,可是一方面也不要太逃避自然法則,也不要自找麻煩,不需要就不需要,不要說什麼都去打預防針,一打了就有事了,不要自找麻煩,修道愈簡單愈好,愈簡單愈接近我們親近的佛性。 【問】:後學回去有看劉講師所解說的「如是我聞」資料,最後面有一些名詞,後學因為很少接觸到,想請教劉講師它分別提到有「空觀」、「假觀」、「中觀」,後學想問「中觀」是不是我們中道觀? 劉講師答:對。 【問】:空觀是什麼? 劉講師答:空關就是全部關照我們佛性本體,那假關就是我們凡塵的一些假現象,所以那個空關就叫真諦,假關叫做俗諦,凡俗,那個中觀就是把它綜合,真觀跟假觀合起來我們去處理,我們也不偏倚佛性本體也不偏倚社會現象,我們把兩個合起來應對,是真正的中道,都不偏一邊,兩邊的,空觀是真諦全部都是佛性本體,假觀是俗諦全部都是凡塵現象,中觀剛好是中道,中諦。 還有剩下兩分半鐘,還有問題嘛?我們修道要了解,在我們現象之下盡量從心地去作工夫,我們的心地很重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定要記得住萬緣放下,假如我們能夠進入到性分之中,連在睡覺作夢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萬緣放下、萬緣放下,那個睡夢之中呈現的語言,也是一樣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已經就進入我們的『淺意識』,我們進入淺意識做出來的工夫,我們會進步的很快,而且只要你做這個工夫,你早上一清醒過來精神飽滿,絕對會非常舒服,很多的疾病都會消失,所以會很理想。 【問】:後學在工作可以聽mp3,可是我們工作是要專心的做,那麼聽mp3是不是會分心,那這樣可不可行? 劉講師答:最理想的時候是專一,工作的時候專一工作,休息的時候專一休息,然後我們聽真理的時候專心聽,後學發現聽真理的時候倒是吹眠很好睡,本來睡不著的一聽就睡著了,假如說在工作的時候在聽那樣會分心,這樣對我們有傷害沒有幫助,所以不要做這個事。專一就是專一,工作就是工作,這樣容易修,雖然你沒有在聽可是你在工作已經就在修道了。 【問】 :後學剛剛聽到您說沒有因緣不會起心動念,這個因緣是業的因緣,還是在相的上面? 劉講師答:我們要了解這個起心動念,一定是我們周遭有經過的事情,已經映入我們眼簾,然後耳朵又聽到聲響,然後心裡面以前有經過的事很多聚會,眾緣聚會在一起讓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眾緣積聚而現的生相, 眾緣積聚然後產生念頭,它不是單一的,那個單一的還好一點,就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那個一定是幻想世界,那個跟我們的起心動念有一點差別,幻想世界濃厚他容易寫文章,那我們起心動念他是在凡塵處理事情,所以那個來源的角度不同。 44片 ◎剩下約12分,提問問題 【問】:劉講師好我想問九十九頁,六祖歸空之後,六祖說歸空七十年後兩個菩薩,所以那時候就是六祖到七祖(白玉蟾、馬祖道一),他說的出家跟在家應該不是指一般的在家居士,應該白祖…(聽不清楚),他是道家的,所以他到時候是不是以道家跟佛家共同?因為遇到那個白祖後面的一些道場,那這個是不是正確? 劉講師答:因為六祖講的時候它是一個預言,預言有時候跟凡塵的一些現象並不一定完全吻合,只是在預測說那麼長的時間以後,他會把我們整個修道的方法傳遍整個神洲,中國大陸,所以在那一個時期是在六祖以後,一直到西元一千年那個期間禪宗是我們最興盛,那因為我們中國禪宗修持的內容,跟那個印度的又不一樣,它是以佛性本體為主要,可是印度的修禪他是以精神為其主要,所以那個方向也不一樣,從七百一十四年六祖歸空,一直到西元一千一百年時候,我們中國的禪宗很興盛互相之間都會鼓勵,所以這個重點是把修道的方法傳遍我們整個中國,就是昌隆法嗣,重點不在於哪一個人,它是在他可以建造寺廟,把修持方法傳遍整個中國,在西元一千一百年以後那個修持的內容,又慢慢的產生變化,就比較著重在那個理論,不著重在那個實際的修,可是在西元一千年以前著重在實際的修,所以這邊他預言說修持法門會很興盛。 【問】:請問山妖水怪和魍魎邪魔是如何形成?他們也要六道輪迴嘛?如果不必,他們又如何重返人身? 劉講師答:那個魑魅魍魎跟山妖水怪它是接受日月精華,那個要很長的時間都是要幾千年、幾萬年,它才會形成形象,它本來就沒有我們那個佛性在,可是他形成形象以後因為那個時間久,它會模仿我們人類, 魑魅魍魎它本身沒有佛性本體,可是像我們小孩子那一種頑皮性,很喜歡跟我們人類玩遊戲,假如說沒有行善佛性沒有光明,他會受到魑魅魍魎危害,那假如說我們佛性是有光明,是有行善,那魑魅魍魎會保護,各位就可以從這個角度說它有沒有佛性在? 魑魅魍魎為什麼會保護善良的人,為什麼會欺侮為惡的人? 所以這個就留給我們自己去想像,所以歷代研究魑魅魍魎跟山妖水怪,它都沒有定案,沒有固定化說它有,還是沒有,就像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它就是在講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各位前賢一闡提有沒有佛性?就是生公他一直堅持說有,可是他所有師兄弟就講沒有,沒有的話師兄弟講都不聽,不聽他就去講給石頭聽,石頭排一排去講給石頭聽,講到激動的時候就質問石頭說:到底有沒有?你說你說,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就說有有。 佛講經說法說一闡提沒有善根,可是他進入地獄的時候他會後悔,這個時候產生後悔的心時候就會產生善根,然後去地獄受苦時候要出來,出來的時候一樣是後悔,說我為什要來這個地方受苦?所以那個出來的時候也產生善根,所以那個佛性就是從那個地方呈現,從那個出地獄的時候他就呈現佛性,一般我們講一闡提是沒有佛性,可是講到究竟的時候他還會產生,只是他經過的時間很長,很長久的時間才會變化,那魍魎跟山妖水怪一樣也是經過很長久的時間產生變化,所以我們沒有固定它是有佛性呢?還是沒有。 【問】:未來大歡喜重證修品蓮,母子團圓(稀泥)不可長?(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稀泥(沒看到字只取音)可能是一個人的名字,鼓勵我們修證,我們瞭解說現在大開普渡現在得道是『先得而後修』,先得道以後才來修持,不像以往先修而後得,所以我們要了解說不敢保證各位可以修證,而且我們在大開普渡的時候.跟我們說保我們萬八逍遙,只有萬八,那萬八只是一個元會裡面的一會,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一萬零八百年,在我們真理佛性來講一萬零八百年太短了,它是剎那,很快就過去了,再現象來講是很久,可是在真理來講它是剎那,那我們是藉著上天大開普渡,我們活佛老師掌道盤又把我們玄關又打開了,就是已經可以成仙作佛,那我們利用這個時間努力修證,把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修證到本位,就是成佛,把那個萬八已經超越,各位這樣知道意思嗎? 我們假如有求道沒有努力修,沒有證悟我們的本性,那我們只有逍遙一萬零八百年, 一萬零八百年以後我們又按照我們所造的業又進入六道輪迴,這樣了解嗎?所以很多有求道沒有修那個叫種子不滅,我們要知道說這一個元會過去,又有下一個元會,那下一個元會一樣開天闢地,寅會生人的時候誰要到凡塵來?就是我們有求道沒有修的,一樣又到凡塵來,然後我們到凡塵來一樣經過六萬年的輪迴,那輪迴的時候我們又遇到上天大開普渡,然後我們大家又遇到,阿你又在了,又沒有修證回去。 像那個南極老仙翁說:自我成道以來就看到天地七次的渾沌,那我們一次也沒看到,所以各位就要努力研究真理,我們到南極老仙翁的身邊,然後我們看第一次,有沒有那個願望?(有),這個就要靠自己努力了啦!才能夠真正的回歸到本位。下課! 附記: 六祖壇經44片在99/09/18 劉講師在道德經第一片課後99/10/02解說: 上次不是有寫那個稀泥嗎?後學一直在說這個名詞,我們不是有說一個和稀泥嗎? 和稀泥各位知道意思嗎?就是自己沒有主張啦!然後人家講什麼都跟人家附和。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