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竊聽風暴 The Lives of Others
2007/04/06 23:29:58瀏覽551|回應0|推薦2
竊聽風暴 The Lives of Others

導演:賀克唐納斯馬克 (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
國別:德國
年份:2006
片長:137min
規格:35mm
得獎記錄: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3項大獎、德國奧斯卡最佳影片7項大獎、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影片4項大獎、2007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等。


壞到極點讓人罄竹難書,而好到極點則會令人辭窮。看完【竊聽風暴】後,我整個腦袋有種滿到快要炸開來的感覺,一部看似政治驚悚片的電影怎麼能給人這麼多的感觸,多到我幾乎不知該從何下筆。即使2007年才過了一季,但橫掃歐洲電影節的【竊聽風暴】絕對是本年度必看的佳片,影痴們不看會後悔的!

● 體制與理想的衝突

【竊聽風暴】的題材本身就相當具有話題性,真實呈現前東德情報局「史塔西」是如何以竊聽、逼供的手段來控制人民,以遂其政治目的,這還是影史上頭一遭。故事時間發生在柏林圍牆倒塌的前後五年,男主角衛斯勒正是「史塔西」頂尖的秘密警察。

情報員因為職業的關係必須隱藏自身的情感,久了也就視冷血為天經地義,然而情報員終究不是職業殺手,相信多數的情報員都曾懷著讓國家變更好的崇高理想,所以為了這個理想,犧牲是必然的,不管犧牲的是自己或是別人。電影一開始就成功塑造衛斯勒剛正不阿的形象,使他有別於其他假公濟私又諂媚奉承的官員,因此,即使衛斯勒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如何逼供的形象冷酷又無情,卻不令人厭惡,對比後續的轉變也顯得合情合理。

起初,衛斯勒對於黨的忠誠其實近於封建時代臣子對君王的愚忠,直到他奉命監聽劇作家德瑞曼,他的理念才真正被嚴重撞擊。德瑞曼是東德頗負盛名的劇作家,他聽話又與高層關係良好,當其他文化工作者因被認為有反動思想而遭秘密警察拘捕時,他從來都保持沉默,被視為「思想純良」的代表,但為何還會被盯上呢?原來是「史塔西」的高官看上了德瑞曼美麗的女友西蘭,如果把德瑞曼送進監獄,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鳩佔鵲巢。

對於這點,衛斯勒是有些不屑的,他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且榮譽,但如果目的只是幫長官除去情敵,不但失去正當性,也使他的價值受到侮辱。接著在監聽的過程中他也發現,在「國家安全」的大旗下,許多好人被迫害,最終只是遂了某些人的私慾而已。於是良知逐漸被喚醒,他不僅刻意讓德瑞曼得知西蘭的出軌,甚至暗中掩護他們渡過邊界,讓那份關於東德自殺率的報告得以公諸於世。此事非同小可,衛斯勒可能丟官不說,搞不好還得吃上牢獄之災,但他還是做了,只因不想為虎作倀。

在道德反省的層面上,德瑞曼與衛斯勒頗為相似,也因此才能產生共鳴。面對善與惡的抉擇,德瑞曼曾經妥協、曾經掙扎,原本他只想好好過生活而已,但他漸漸體悟默許錯誤就是扼殺正義最大的幫兇,好友的自殺終於讓他被壓抑的良知揭竿起義,決定化知識為力量,人生也從此改變。在歷史的洪流中,一個人無法對抗整個體制,但一群人卻可以,這種小人物集體善的覺醒,正是【竊聽風暴】最動人之處。

就現在看來,共產主義是妨礙自由的體制,是獨裁者專制的手段,但我相信每一種體制都是應時空背景與社會環境所產生的,因資本主義的嚴重剝削才有社會主義的產生,由社會主義又衍生出共產主義,其實它們當初的立意是好的,問題還是在人,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哪裡想得到他們努力的結果會變成投機者的武器,用來攻擊他們所想解救的人民。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說的正是這樣的一個事實,書中藉由一座由動物自治的「動物農莊」,來表現獨裁統治下的各種醜陋面目,是一部政治諷刺小說。

無論什麼主義也罷,是非只有一種,電影中的竊聽事件發生在東西德統一的前五年,五年後柏林圍牆倒塌,代表人民的正義得以伸張,也呼應了主角衛斯勒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電影的關係,讓人不禁幻想,或許在那樣不安的年代裡,還有像衛斯勒的好人存在呢!只是很遺憾的,根據後來監獄博物館的館長的說法,衛斯勒不過是個虛構人物,東德的秘密警察裡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好東西!

● 鐵漢柔情

男主角衛斯勒(歐路奇莫赫 飾演)看似刻版實則複雜,我很喜歡這個角色的衝突性。衛斯勒的外表是極端孤獨所堆砌出來的結果,其實他也渴望接觸人群,否則不會在召妓之後,央求對方留下,只為了想找個人說說話而已。隨著電影的推展,我們發現了在衛斯勒冷峻的面貌下,其實有顆溫柔的心,監聽的行動讓他徹底融入了藝術家的生活,他聽著德瑞曼彈奏的《給好人的奏鳴曲》,也聽著德瑞曼朗誦布萊希特(註)的詩:

《憶瑪麗亞》

九月的這一天
灑下藍色月光
洋李樹下一片靜默
輕擁著 沈默蒼白的吾愛
偎在我懷中 宛如美麗的夢
夏夜晴空在我們之上
一朵雲攫住了我的目光
如此潔白 至高無上
我再度仰望 卻已不知去向

衛斯勒甚至趁屋子沒人之時偷偷拿走那本詩集,很難想像對吧?那個從來不表露情感的衛斯勒竟然會在深夜讀詩,但沒有錯,他確實感動了。音樂與詩融化他冰封的心,內心的溫暖慢慢滲透出來,當西蘭與德瑞曼爭吵後獨自坐在小酒吧傷心時,衛斯勒充當了守護天使的角色,他真心的安慰鼓勵了情緒低落的西蘭,間接促成西蘭與德瑞曼感情回溫,誰能想得到,鐵漢也有這般柔情呢?

● 背叛愛情

自古以來名利與愛情的戰爭不時上演,不愛江山愛美人者畢竟是少數,如陳世美之流更是大有人在,因此為了麵包而犧牲愛情也不算什麼稀奇的事了。西蘭的衝突性其實不亞於男友德瑞曼,原本她是個前程似錦的當紅女演員,也深愛著男友,但他無法放棄對表演的熱情與目前享有的名聲,於是當情報局長霸王硬上弓並威脅不讓她登台時,她竟無法抵抗,甚至為了繼續演藝事業,出賣德瑞曼,一句「如果不能演戲,你還能做什麼!」成為壓垮女伶的最後一根稻草。

西蘭辜負了德瑞曼的信任,背叛的豈是愛情而已,還有自己的良知。要知道犧牲正義換來的利益都不會持久,西蘭終於敵不過良心的譴責,當秘密警察大舉搜查德瑞曼住處時,她哭著衝向馬路,故意撞上迎面而來的大卡車,當場死亡。一時迷惘所犯的錯誤卻要用生命來彌補,這代價也未免太大,西蘭事實上也是腐敗權力下的受害者,獨裁者殺人不見血的可怕由此可見。

● 給好人的奏鳴曲

德瑞曼所彈奏的《給好人的奏鳴曲》,情感澎湃,奠基於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列寧非常喜愛《熱情奏鳴曲》,他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驚人、最美好的音樂,他曾說:「如果讓我一直聽著這首樂曲,革命大概就不會成功了吧!」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呼應,言下之意,列寧因為不聽《熱情奏鳴曲》,封閉了情感,才能專心革命,而身為秘密警察的衛斯勒卻在聽了《給好人的奏鳴曲》後,開啟心鎖,重拾人性化的一面,真的變成了一個好人。

電影的結局十分感人,淡淡的哀傷中散發著人性的光輝,讓我微溼了眼框。無罪開釋的德瑞曼一直好奇,那台做為證據的打字機為何會無端消失,直到東德共產政權垮台,德瑞曼在監獄博物館裡找到了自己的檔案,紀錄著當年那段驚濤駭浪的歲月。看著記錄他才發現,原來他曾被監聽,而監聽者不停默默幫著他,藉著「HGW」這個代號,德瑞曼找到了衛斯勒,但衛斯勒已經淪為送廣告信的工人。德瑞曼並沒有衝上前去與衛斯勒相認,汽車緩緩地駛過衛斯勒身旁,數月之後,書店出現了一本暢銷新書,名為《給好人的奏鳴曲》。經過書店的衛斯勒翻開封面,第一頁寫著「謹以此書獻給HGW」。總是面無表情的衛斯勒難得露出微笑,付帳時店員問他是否要送人,衛斯勒說:「不,這是給我自己的。」曾經在慌亂的時代中努力做過什麼的兩個英雄,在《給好人的奏鳴曲》中相互傳遞善意,再也沒有比這個更令人動容的了。


中文官網:http://others.swtwn.com/


【註】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布萊希特是德國極具影響力的現代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亦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Educational Theatre)的啟蒙人物。他早期的作品曾受當時盛行的表現主義所影響,1922年創作《夜間鼓聲》獲「克萊斯特獎」,使他受到德國戲劇界注目。1925年至1932年期間,布萊希特有系統地學習及鑽研唯物辯證法,並將之實踐在戲劇上,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被視為左翼份子的布萊希特被迫流亡海外,僑居外國十六年。

他在海外漸漸發展出自己的戲劇理論,並在1948年回國,創立柏林劇團,斷將自己的戲劇理論實踐在劇場裡,對當代戲劇界影響深遠。布萊希特較重要的作品包括:《三毛錢歌劇》(The Three-Penny Opera)、《高加索灰欄記》(The Caucasian Chalk Cirle)、《沙膽大娘》(Mother Courage)、伽利略(Galileo)、《默哈哥尼》(Mahagony)、《四川善人》(The Good Women of Setzuan)等。他的劇作及戲劇理論,對當代戲劇產生巨大的震動,成為各國戲劇家的研究對象。

http://blog.yam.com/mktheatre/article/5851327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emiya&aid=87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