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佩特拉(Petra)
2014/12/12 23:44:41瀏覽1817|回應14|推薦90

離開了馬達巴我們再度南下,趕往229公里遠的佩特拉(Petra),遠在西元前7千年佩特拉已經形成為一處聚落,西元前1千年左右,以東人(Edomites)在此發展出了屬於他們的文明。直到了西元前7世紀時阿拉伯的遊牧民族納巴泰人(Nabataeans) 移居於此, 漸漸融入以東人的文化中,彼此和平相處的成為一新的族群。

佩特拉在地圖中42的位置

離開了馬達巴

納巴泰人(Nabataeans)遊牧的習慣慢慢的改變為農耕與畜牧的生活形態,他們在谷地裡種植橄欖樹與葡萄,也豢養駱駝、牛、馬等動物,並鑿岩洞為住所。西元前2世紀的時候就建立了納巴泰帝國((Nabataean Kindom) ,並且以佩特拉為其都城。那時的佩特拉,因為處於絲路的必經之路,中國與印度的絲綢與香料要運往阿拉伯與埃及和中東,甚至是南歐地區,都必須經過佩特拉這個駱駝商隊的中繼站,納巴泰帝國靠收取駱駝商隊所付的稅金而富強,佩特拉也因此而成為一個繁榮的綠洲城市。

 

 

 

西元一世紀之前,佩特拉度過了最風光的歲月,各項成就與建設都發展至頂峰。在阿雷塔斯四世(Aretas IV)統治期間(9BC~40AD),居住於佩特拉的人口達到3萬人之眾。西元106年納巴泰帝國最後一任國王拉貝爾二世(Rabel II)去世後,羅馬併吞了納巴泰帝國。西元7世紀回教徒在大馬士革建立了奧瑪亞帝國,大馬士革逐漸取代了佩特拉的地位,佩特拉失去了往日所有的光彩,地位也一落千丈,而仍居住在佩特拉古城的只剩下貝都因人與他們的豢養的牲畜,這座曾極度輝煌的古城就慢慢的被人們所遺忘了。直到1812年被探險家Burckhardt發現後,引起了考古學家之重視,開始投入了挖掘的考古研究。並吸引來了絡繹不絕的觀光人潮,使得佩特拉又重新站回世界舞台,1985年被UNESCO列入世界人類文化疑產保護名單中。

 

車子出了城後,在無邊的荒野中奔馳,金黃的大地逐漸出現了零星的殘雪,接近黃昏的時候,車子進入了山區,積雪由點到面一路蔓延開來,不知不覺中眼前已變成了白雪皚皚的世界了,這樣的景象出現在屬於沙漠氣候的約旦可真是罕見,難怪前一天整個通往佩特拉的道路都無法通行,我們運氣還不錯終於等到放晴,一路順暢的在當晚的6點多抵達了佩特拉。今晚所投宿的Hotel Movenpick就在佩特拉遊客中心的正對面,隔天一早(20131216)我們好奇的探索了周遭一圈,發現旅館周圍全是石灰岩的地貌,可說是佩特拉整座城市的特色之延伸。

進入了遊客中心,得再步行半個鐘頭才到西克峽谷(Ai-Siq),這段路可用馬車代步或騎馬,如果想拍照或欣賞兩旁的奇景,我覺得還是步行最實際。一路走來兩旁出現的都是奇岩怪石,首先看到的是3座巨大的石塔Djin Blocks,整個佩特拉類似的塔有20多座。最高的石塔可達9公尺,每邊長約4公尺,四面都有相同的雕刻做為裝飾。據考古學家的推測這些塔可能代表是納巴泰的Dushara神。在這些石塔的對面,有Obelisk TombBab Al-Siq Triclinium等石頭鑿成的紀念館,這些建築物都是葬禮舉行時做為舉行聚會的場所,看起來好像是一座巨大的神殿,可說是相當的雄偉。

 

不知不覺中已來到了西克峽谷,這條峽谷通道總長2公里,路面凹凸不平而且寬窄不一,寬度大約在24公尺之間,入口處原有的凱旋門在1895年崩塌了,峽谷口旁仍保存了古代的引水之渠道。夾道兩旁的岩石最高可達1百公尺,走在巨石聳立的狹窄通道中常常必須仰起頭來,才看得到穿石而出的一線藍天,置身於這座鬼斧神工般的峽谷中,對比之下人類相對的顯得極為渺小,面對上蒼所創造出來的傑作,自然而然產生了無比的敬畏之意了。

陽光受到對峙兩旁的綿延巨石之阻擋很難照射到谷底,光影下受陽面的部分岩石,呈現出斑斕之美麗天然色彩,自古以來詩人以玫瑰粉紅城來稱呼佩特拉,就眼前所看之景象可謂名副其實了。除了表面呈現的多彩的繽紛外,奇形怪狀的岩石造型亦叫人嘆為觀止,沿途所見有如大象之巨石,亦有酷似人類之形狀。當然也有人工雕琢出來的神龕,作為祭祀納巴泰的Dushara神之用途。在岩石的底部,還可看到古時候人工鑿出來的石溝渠道,可說是一項就地取材的聰明之創意點子。

 

神似大象的怪石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anda55&aid=1961932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sandy T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13 09:22

好特別的地理景觀,這些場景幾乎只能在電影裡看到。

the dreamer girl(amanda55) 於 2014-12-13 11:30 回覆:

雖然已經來了第四次

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與收穫

只是參與旅行團總是來去匆匆

受時間的限制而無法隨心所欲的到處去探索


*花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13 08:00

阿拉伯傳統認為摩西出埃及後「點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

宏偉的卡茲尼神殿 沿路竄挖溝渠及岩形 讓人印象深刻....  

the dreamer girl(amanda55) 於 2014-12-13 10:38 回覆:

在沙漠中有水源之處自然形成了綠洲小鎮

佩特拉又居於古代交通要道而成為一處著名的驛站

納巴泰帝國在這裡崛起並進行了各項的建設

創造出了佩特拉之神奇


童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13 02:01

今年四月到佩特拉ㄧ遊時,我們導遊說那塊像大象的石頭,從另一面看像魚。

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果真如此。

the dreamer girl(amanda55) 於 2014-12-13 10:17 回覆:

參觀歷史名城有優秀的導遊帶領可說是受益無窮

如果沒有盡職的導遊帶領可能留下了入寶山空手而回之遺憾

西克峽谷這段進城之路如果匆匆走過會很可惜

這段路經過導遊之介紹後就變得趣味盎然

大象石、神龕與駱駝的雕刻都深深的留在所有遊客的記憶中

大象石也像是一條魚之造型就憑個人感覺去體驗了

造物者之神奇在這裡得到了最佳之詮釋


清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13 00:09

真是鬼斧神工  讓人驚嘆!

記得盧卡斯導演的電影-印第安那.瓊斯  有一集好像在這兒拍的

the dreamer girl(amanda55) 於 2014-12-13 09:54 回覆:

第四次來到佩特拉

才覺得看得較為透徹

2000年我參加的旅行團只帶到半圓形劇場就結束了

那次算是白走了一趟

2005和2010都走到了最高的修道院

要把佩特拉玩得透徹得要有好體力與時間還要有優秀的導遊

參加旅行團往往都覺得時間受限無法玩得盡興

電影印地安瓊斯3-聖戰奇兵(The Last Crusade)曾在這裡取影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