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1 04:15:25瀏覽451|回應0|推薦0 | |
◎心靈產業與基督教發展◎ 基督教的機會在那裡? 面對蓬勃發展的心靈產業,基督教如何去開發? 還是任由人心的需要不斷的被佛教、一貫道所掌握? =========================================== 社會上的經濟活動有所謂的商業、工業、服務業、文化業等分野,然而在台灣與心靈活動有關的產業這幾年卻是十分蓬勃發展,我稱他為心靈產業。廣義來說,一切與心智活動有關的商業行為都可稱為心靈產業,例如文化事業、藝術活動等。狹義來說,本文所指的心靈產業是指那些與個人成長、自我實現有關的活動,例如宗教活動、潛能開發、成功學等。 1.每年捐入各種寺廟的香油錢以百億計。 2.各地林立的佛教用品店販售各種高價用品,每年創造極大商機。 3.幾大佛教團體募款動則以億計。 4.各地道場法會生意興隆。 5.信仰宗教人口大增,其中尤以一貫道、佛教增幅最高。 6.各種與心靈成長、潛能開發有關的書籍大賣,名列排行榜前茅。 面對蓬勃發展的心靈產業,基督教如何去開發?還是任由人心的需要不斷的被佛教、一貫道所掌握? 因為大教會較易集中資源。一個約100人以下的小型教會,牧者與同工的數量有限,卻必須維持一個五臟俱全的組織(主日學、各級團契),而把大部份的時間耗用於行政工作,以維持教會體系的正常運作,那有時間作社區關懷與傳福音?而教會的造就體系也因人才不足,無法給信徒充分的靈命造就,如此惡性循環,教會外的人進不來,教會內的人也易滿足現狀,成長有限。此外,大教會有較多的人力資源,較優秀的師資,信徒靈命易獲得照顧。而且,一個人數超越千人的大教會,對社會發出的信息,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就易獲得社會大眾的注意,甚至對政府也會有較大的發言權,政府官員不會一面倒的親近佛教、一貫道團體。其次,社會中許多大家關心的話題,例如環保、社區總體營造、慈善救助等如果有大教會的認養也較容易發展成功。更重要的是,大教會的財力雄厚,推動宣教福音工作能夠有較大的格局與視野,例如台北佳音電台因為有靈糧堂的支持,而得以漸漸壯大發揮影響力。大教會也有缺點,例如信徒間的關係較淡薄,服事的機會較少等,所幸現在小組教會的發展可以彌補這些缺點。教會內的小組提供夠多的服事管道給有心事奉的人,促成教會領袖人才的培訓,而以「彼此相愛」為基調的小組功能也較易吸引未信者加入。 許多生活的常規是因為媒體的影響而建立、媒體的立場也主導著公共議題的報導態度。在一個大眾傳播凌駕人際傳播的社會裡,要基督徒僅僅靠著叩門、個人談道來達成福音廣傳的效果無異是緣木求魚。要知道人信主,牽涉到意志、情感、理性的多方作用,而人們所暴露的資訊環境往往左右其價值的判斷。如果所有的媒體,一面倒的鼓勵精靈崇拜與交鬼算命,要引導人們接受主更是困難。一個只有2.5%人口的基督教要影響97.5%的非基督徒,若不掌握媒體很難以小博大將福音廣傳。 信仰的改變是因為態度的改變而來,態度的改變是因信念的改變而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信念的改變則受個人身處的環境資訊所影響。要透過一次、二次的信仰接觸,就想改變人的信仰並非易事,要經歷福音的大收割更難。若能有計畫的訓練基督徒從事文化工作,或向文化工作者傳福音,再加上媒體的掌握,營造一個對基督教不排斥,甚至是喜歡的言論、文化環境,對於教會的佈道有極大的助力。 團隊服事的能力:過去一個教會一個傳道人,傳道人的能力決定教會的榮枯,傳道人的意志決定教會的方向。但要往大教會走,就必須多位傳道人的配搭,團隊事奉是未來必然的趨勢。神學生在受教育時,必須有心理預備,將來在教會服事中是配搭的,教會長執也必須容忍有些專業服事牧者的存在。他們不見得是站講台的,而可能是行政的、關懷的、音樂的傳道人。或許有人會說「一個教會一位傳道人都已經不夠了,哪還能團隊服事?」其實,當教會對傳道人還停留在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的期待時,只會阻礙更多有心服事的人走上全職的路,況且當社會各界已經走向越來越專門、分工越細的時代,教會界更應有「專業事奉」的觀念,才能成為時代的領導者,而非跟隨者。 傳播與行銷理論:傳福音是一種偉大的行銷事業,他不是銷售商品,而是銷售一種信念、一種態度,這遠比商品的銷售更難。傳福音的人應該倚靠聖靈的能力,然而相關的行銷技巧也必須熟練人員必須精通的行銷理論與手法,傳播福音的基督徒更應該瞭解。 本文僅是就筆者這幾年服事中,對宣教策略的觀察與思考,期待主內先進,不吝指教,大家一起思考,為二十一世紀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貢獻心力。◎作者陳進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