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科技的進步,選舉形勢和競選方式也隨之改變
2015/09/11 14:50:44瀏覽157|回應0|推薦0

台灣選舉活動的競選動員運作,由過去的地方派系動員、政黨支持動員發展到政黨認同動員,並正在演變到候選人能力認同動員的過程中。無黨籍柯文哲贏得台北市長的選舉,就是結合了候選人能力認同動員和政黨認同動員的一個最明顯的成功案例。

隨著長期的族群融合、兩岸交流、社會流動及公民意識的深化演進,族群背景、統獨議題、社會階級等因素還是會影響選民的政黨偏向,有支持國民黨的深藍、支持民進黨的深綠、傾向國民黨的淺藍、傾向民進黨的淺綠以及一部分沒有特定政黨傾向的中間選民,但也並非絕對。

選民接觸選舉訊息的媒介有電視、手機、報紙、網路、雜誌、廣播或廣告等。過去「電視」和「報紙」是選民接觸選舉訊息的主要管道,而現在已演變成為「智能手機」和「網路電視」才是主要管道。

在選民結構上來看,泛藍選民的教育程度要比泛綠和中間選民為高。選民中年齡越高的泛藍的比例越高,相對地年齡越低的泛綠的比率越高。中間選民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比例最高。在「統獨立場」上,主張「維持現狀」的最多。「投票取向」也多介於藍、綠兩大陣營中間。

藍營不可忽略的一個現實是,隨著世代交替人去樓空,和2008年相比,各年齡層支持泛藍的比例是不是一年比一年低呢?這也是為何民進黨力促投票年齡下降到18歲的法案能在立院通過。一旦這個法案通過,可能會使蔡英文至少多得30萬票,可以說是為保障她的成功當選,再多一個保險。

此外,宋楚瑜的參選的確會影響到國民黨固有的地方派系。可惜的是今非昔比,派系的影響力已大不如政黨影響力。更何況又受到雲端世代的信息透通性影響,到了最後關頭,地方派系還是會理智地回歸到政黨支持與認同的生態機制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exlee668&aid=3000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