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3 23:20:03瀏覽5740|回應0|推薦2 | |
觀釋萬行大師所作之"有德配位"一文,相當值得推薦!也讓我頓時徹悟,我的一生不正是持續不斷地追求學識、能力與技能,而疏於甚至不懂得在德行上下功夫,成為一方專家的我確實是鬥志昂揚,極端自我。也因為如此不免狂妄,也越發浮躁,我就是那位德不配位的領導,也註定走向失敗的命運。為此,以自身的經歷來見證下文的字字寫實,句句精要。共享互勉之!其部分經典內容摘列如下: 古人說“有德配位”,也說“德不配位”。我們通常說一個人:別的領導坐在這個位置上都很和諧,很太平,為什麽你這個領導坐上這個位置以後,單位就接二連三地出問題,內部也不和諧呢?通常我們會說這個領導的福報不夠。什麽是福報?德性就是福報,一個人的德性夠了,福報就夠了。可是,我們寧願承認自己的福報不夠,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德性不夠,德不配位。也就是寧願說自己運氣不好,也不願承認是自己做錯了,失德了。 有些領導帶著他的團隊幹得很開心,團隊很和諧,大家的收入很不錯,工作量也不大。即便工作量大,大家也不抱怨。換了一個領導,他一心想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且不讓大家累著、餓著、渴著。可是為什麽大家卻不願意跟著他幹,很多人還想造他的反呢?還是他的德性不夠,德不配位。如果他的德性夠,坐在這個位置上,一定是內部和諧,外部平安。 有些人發了大財,結果生了大病,或者家人生了大病。有些人升了大官,結果家人去世了,或者家人生了大病。我們都說這是福報不夠。實際上就是德性不夠,德不配位。 一個人敢承認自己的德性不夠,而不是福報不夠,再通過一種方法修德,當德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就配位了。如果德性不夠,坐在一個高位上,不僅自己像熱鍋上的螞蟻,手下的團隊也像熱鍋上的螞蟻,彼此都坐立不安。 一個人的德性從哪方面體現出來呢?如何證明他的德性呢?一個德性夠的人首先一定心量大。心量大又如何體現出來呢?他做任何事情都不為自己考慮,不以自我為中心,他考慮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他的心量、他的胸襟自然就大。胸襟夠了,才能容納萬物。既然胸中包含了萬物,需要什麽時,自然就會擁有。 一個有德性的人一定能忍辱負重,不能忍辱負重,說明他的德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一個有德的人做事肯定不會從自我出發,而是從大局著想。比如你是一個部門經理,你首先考慮的是你這個部門員工的利益和感受。你是一個總經理,你會考慮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利益。只有處處考慮大家的利益和感受,大家才會接納你,擁護你。至於個別人不理解你,不接納你,那也在所難免。一個團體裏如果有三分之一人說你的過錯,那說明你真有這方面的過錯。 我們如何完善自己的德性呢?必須積極行善,積極幫助別人,否則我們的德性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也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人的德性還沒有建立起來就已經有了一定的位置和影響力,結果是非常可怕的。單憑我們的能力,是很難讓大眾信服的。別人即便表面上服你,也是帶著不屑一顧、貢高我慢的心態,是不得不服你。古人說如果你以能力服人,別人會造你的反;如果以德服人,別人絕對不會造你的反,甚至會效忠你,為你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當你做事不順心,遇到逆緣的時候,如果你抱怨,你不僅沒有進德,而且還在失德。無論何時遇到逆緣,都要反省自己以前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傷害了別人,所以現在做事才會遇上逆緣。可是為什麽有些人會懷才不遇,不被重用呢?因為別人不信任你,不敢重用你。他所謂的用你,只不過是利用你,或者是看著用你,絕對不會對你敞開,把舞台、空間完全交給你。只有當你把內在的德性展露出來,讓人家確信你的德性過關了,人家才會把舞台完全交給你。 一個人被人喜歡,或者不被人喜歡,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喜歡一個人或者不喜歡一個人,也是有原因的。你可以問一問自己:老板為什麽不喜歡我?或者老板為什麽喜歡我?老板不喜歡你,你可能會說:“老板有眼無珠,老板偏心。”老板為什麽會偏心呢?實際上沒有一個老板是傻子,每個老板對屬下都很了解,只不過不說而已。凡是能達到一定層次的老板,他的心量比一般人都會大一些。有時候你不認可你的老板,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他的缺點,沒有看到他的優點。如果你的老板真的像你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他不可能坐在那個位置上。如果你真的像你所說的那麽有能耐,為什麽會久居人下,沒有坐在某個位置上,而且還一直在抱怨呢? 只有有德性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單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不能稱之為人才的。尤其是只有專業知識技能、沒有德性的人絕對不能用,他的破壞性和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德性比學識、能力、技能更重要。有學識,有能力,有專業技能,沒有德性,永遠也找不到立足的空間。一個人憑知識、能力、智慧可以征服某個人、某個空間,但是很快就會被否定,遭受失敗。除非他先以德立足,在立德的基礎上把才華、能力施展出來。在社會上做事,很多人是憑手段、用心計,這些只能逞強於一時,最終都會被識破,被推翻。 為什麽有些人一見面就讓人不喜歡,不接受呢?還是你的德性不夠。如果你的德性夠,為什麽和大家沒有善緣呢?善緣也是建立在德性的基礎上。縱觀古今歷史,很多人位高權重,顯赫一時,但下場都很慘,這就是德不配位。很多人有知識、有學問、有能力、有頭腦、有手段,通過這些爬到了一定高度。高位置容易爬上去,但是你坐在上面是否舒服呢?你面對的是和風細雨,還是狂風暴雨?你受到的是八面來風的攻擊,還是八方來朝? 所以,在此奉勸大家一句:當你碰到別人不喜歡你的時候,你不要抱怨。你越抱怨,他越不會喜歡你,久而久之,你沒辦法接受他,他也沒辦法接受你。當你碰到你不喜歡的人或者他不喜歡你的時候,你除了在心中真誠地、默默地反省自己並改自己的毛病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可以改變你們之間的逆緣。 如果你和他有機緣一起共事,你就不要處處把你的智慧、能力、才學顯露出來,而要想辦法把你的德培養起來,讓你的德自然地流露出來。但絕不是炫耀你的德,而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有些人很有能力,做成了很多事,卻遭到了同行的嫉妒、毀謗和陷害。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把精力都放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上,沒有放在修德上。所以修德方為上,不是修智慧、修能力。其實當你把德修好了,自然會有智慧、有能力,即便沒有智慧、有能力,也會有外援,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會向你靠攏,變成你的智慧和能力。所以你也不需要專門去修智慧,修能力。有德就擁有一切。 無德,什麽都得不到,什麽都會失去;即便你通過自己的智慧、能力、手段、計謀把想要的拿到手,你也沒辦法永久地擁有,沒辦法獨享。世間事就是這麽微妙:你不想要的東西,大家都給你;你想要的東西,大家都不給你。 你總想保護你個人的利益,如果你無知就會損害別人的利益,結果大家都攻擊你; 如果你有智慧,換一個手法,維護別人的利益,最終你個人的利益也得到了保全,這就是有智慧和沒有智慧做事的差別。 德體現在哪裏呢?就是胸襟廣大,能忍辱負重,能犧牲自己,奉獻自己,能拋開自我來考慮問題,來做事。什麽是道德?道是體,德是用。其實,真正的德才是智慧和能力。 智慧、手段、知識、能力,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德性。如果不在德性上下功夫,而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可以說就是舍本逐末。其他東西你抓得越多,你越狂妄,越浮躁。只有抓住了德,在你的身上才會體現出寧靜、柔和、寬廣,否則體現出來的都是鬥志昂揚,極端自我。 除非你的德性修為到位了,這時候聽到你的人不會毀謗你,見到你的人也不會藐視你,大家都會贊嘆你,仰慕你。 想有一定高度,需要的是德性,而不是知識、能力。必須加強自身的德性修為。德性修為不夠,不僅上不去,就算你到了那個高度還會出問題。為什麽會出問題呢?就是古今中外數千年來大家都講的一句話——德不配位。 一般人從來不會去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只有當不好的果出現時,才會後悔,才會反省,才會懺悔。果來的時候能反省,能懺悔,也還算是個明智的人。可是更多的人是果來的時候,都是抱怨、憤怒、抵觸。 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會碰到競爭對手。剛開始競爭靠的是價格、質量、服務、信用。競爭到最後靠什麽呢?也就是最後的服務與信用是什麽呢?就是人品,就是德性。沒有過硬的德性,世間的競爭你無法立足,出世間的修道你也無法得道。而且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團隊。如何才能把一個優秀的團隊凝聚在你的麾下呢?靠手段技巧只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有用,過了這個時間空間就沒有用了。但是有了德,在任何時間,到天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用。 一個人到任何地方都要工作,都要付出,都要被約束。到任何地方,只要你付出了,也都會有收獲。但是到任何地方你想要完全地自由自在,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完美的個體,需要另外一些因緣的輔助才能發揮十分的作用,否則我們永遠只能發揮五分六分、七分八分的作用。萬事都要因緣具足才能發揮十分的作用。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把各種因緣聚集在一起,當因緣具足了,你的理想、他的理想、我的理想都能實現。 如何讓眾因緣和合具足呢?只要把我們的習氣、嗜好、棱角砍掉,我們自身這個小緣很快會和宇宙這個大緣聚在一起,眾因緣就和合了,所以想培福修德,就不能有太多個人的主觀意識,不能有太多的自我。只有一個人的自我不斷地減少,降低,才能斷惡行善,才能廣結善緣,才能眾緣和合。如果有“我”參雜進來,就不是真正的德。究竟圓滿的德一定是不包含自我在內的,否則就是自我的表現、自我的需求。 一切都不從自身考慮,不從自我出發,都是為了別人,這才是德的最高體現。祝願大家都能無我,忘我、超越自我。 以上內容為來自多方轉載內容並加以整合,其著作權為原創者所有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