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12/18 09:33:17瀏覽222|回應0|推薦1 | |
菸癮犯了雖痛苦,但要有要別人不抽菸,以免自己受二手菸荼毒,而對“加害者“當面說出諫言,才是難以啓齒的一種自我心理折磨,以下就是我的經驗與感想。 為了避開返鄉人潮,元旦當天才搭火車回家鄉。在上車之前,先到廁所'盤旋'了一下,正在暢意之際,隔壁廁房飄來了縷縷菸味,當下“快意”馬上變成“怒意”-我為什麼要幫忙吸收這些“毒煙”?對於這在室內空間膽大妄為的舉動,我十分的不滿,朋友當中不乏屬菸管幫的,只要不妨害到他人,我倒覺得一切無妨,但在室內公廁敢堂而皇之的呑雲吐霧,根本無視於其他非吸菸者的權益,真教我為之氣結,不耐之下,我揚聲叫道:“這裏不是有禁菸嗎?“我的舉動,是為讓吸菸者心生警惕,但之後還是持續聞到了一些菸味,我再次提醒了一次。對方後來有沒有停止抽菸,我不得而知,因為不久我就步出了廁房,剛好隔壁廁房的“蹲者”也解手完畢,從廁房內走出,我看了他一眼,他很無辜的說:“菸不是我抽的!“我冷冷的說自己並不是指他。 因為工作要時常使用到喉嚨的關係,所以我視香菸為畏途,尤其只要略感染風寒,菸味入肺一定讓我咳嗽不已,加上抽菸有害身體,是眾所皆知的事,所以對於香菸這種東西,我真的不喜歡。 對於抽菸的人,我真的沒有好惡之心,抽不抽菸,無法斷定人品,因為不抽菸的人,也有讓我很頭痛的;而如果有抽菸的人卻懂得尊敬不吸菸者,我將會打從心底的景仰他。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值得恪守的千年古訓,但不代表可以延伸為”己所欲,亦要施於人“,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自己喜歡的,不代表別人就一定得接受,不然像我喜歡游泳,也知道游泳對人體真的有幫助,是不是也就可以強迫別人跟我一樣一下水就游個一千五百公尺的泳呢?同理,嗜好抽菸的人,也不該強迫別人吸二手菸不是嗎? 還記得上次在臺中火車站如廁時,鄰廁一樣飄來讓我不舒服的菸味。刺鼻的味道,教我離開也不是,留下也不是(都已經上到一半了),我生氣的說:“公廁不是不能抽菸的嗎?”結果隔壁廁房的人還是一樣大喇喇的呑雲吐霧,我氣不過的敲了牆板一下,對方也不甘示弱的回擊了一下,面對如此有理說不通的對象,我索幸到外面等人。在廁所外面稍等片刻,稍後便看到看到一位刁著菸的傢伙大剌剌的從廁所走出,我向前質問,廁所明明有禁菸標誌,為什麼還如此囂張的違法?大概看我理了個小平頭的關係,對方直接嗆我“你是哪一梯的?“有恃無恐的樣子,讓人不由得猜想是個軍官吧?我反唇相嘰,“這跟在禁區抽菸有什麼關係?原來是個軍人哦!軍人水準不該這麼低吧(我軍中的長官也是癮君子,但他們可不會這得勢不講理)?怎麼樣?要打架嗎?我奉陪!“ 那天我的頭有點痛,所以說話變得很直接,那話完全沒有在我的腦瓜裏打轉很久,就爆了出來,那位軍人被我的氣勢壓下去了,就摸摸鼻子,走向與我不同的方向,而我也因為不知道所要的最後結局為何?因此放棄了這場紛爭。 長期以來,我一直都不是好鬥的人,但因為希望臺灣人該表現出一個好國民該有的素養,呈現出先進國家人民的水準,所以就算知道勸說了一個,下一個不守規矩的人還是會一直的冒出來,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過藏在內心中,想要寧靜的潛意識,一直與“為所應為”的想法衝突著,內心的衝突讓我有點心力交瘁,往往理不清的思緒讓我變得愈來愈尖銳了。 我知道大部分的時候,我太多事了(在先進國家,這不叫多事),但我相信經過提點,一定會有某些人感謝我的雞婆,有些人並不想做一些惹人討厭的事,他們所缺少的就是他人的提醒,而我扮演的 就是這個角色。就香菸這事件來說,我重視的是每一個人都該被尊重的權益;而權益受損的人,我也希望不要只是當個吃了黃蓮的啞巴,忍氣呑聲而已,因為以前的人保持沈默旳慣例不一定是對的,該改的還是要改,讓自己權利睡著了的“沈默“不該一直因循下去。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時常要對晚輩諄諄教誨,所以當我看到某些人做了不好的事時,心中總是千迴百轉,掙扎不已-自己是不是該出面糾正呢?想想我對晚輩總是可以義正詞嚴的耳提面命哪些事可做,哪些不可做!但對於其成年人的錯誤的舉動,我的道德標就該明顯就降低了嗎?大多時候我會採取行動,但這對於寧願平和,鄉愿的臺灣人來說,無疑會對自己的內心造成衝擊,可想而知,我為此死了多少的腦細胞。 還好,大部份我遭遇的人都可以從善如流,並對自己的行為而感到不好意思,有人甚至還謝謝我呢!但也有極少數的人會與我發生口角,所以做這樣的事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先生! 鞋子不該穿到裏面來的?“”先生!這個地方不是不能抽菸嗎?“這種不愉快的互動一直在生活中重複著,還記以前在亞力時,有一個帥哥在健身後,隨意丢器材,被我“建議”了一下,本來以為是被我搭訕的他,頓時羞赧的道歉連連,然後溜掉了,之後,我自己也覺得尶尷,最可惜的是一段可能發生的友誼就這樣被我“消烕”了!真教人愁悵! 一般而言,就算我的積極作法是對的,但相較於一般平和的大眾,我的作法就被突顯得有點突兀,更可怕的是,很多時候,我反而像是在做壞事,破壞原有的和諧,為此,我真的感到不舒服,或許沈默一點,會過得好過一點。 2008年的最後一天,我與朋友在紅樓與各處湧來的民眾一同迎接新的一年到來,這是我第一次發現這個都巿有這麼多的癮君子,他們不用乾冰就可以把整個紅樓暈弄得“菸”霧繚繞。迷矇煙霧籠罩了整個紅樓,氣氛是變得很迷幻,而那些不抽菸的參與者好像變得不存在一樣,只能默默概括承受那些二手菸。那時被菸薰得難過的我,有著一陣陣的不適,只想逃離現場。 雖然我抱怨菸味帶給我的不適,但就如前面說的,我並不是討厭抽菸的人(我的父親.我敬愛的軍中長官都是癮君子),因為我知道不抽菸的受害者苦,吸菸的不一定就快樂。在游泳畔常有人請教我如何讓游泳的技術提昇到跟我的一樣-平穩而快速,我通常給的建議是-把菸給戒了吧!抽菸會讓人有喘不過氣的癥狀,所以運動員必須與香菸保持距離,只是說的比做的容易,最後那些請益的朋友多是搖頭苦笑,因為“戒菸難,難於上青天”!這種無奈倒讓我想起了大陸著名的文學作家從維煕的故事。從維煕先生是個老菸槍,他曾自述,寫作的時候,菸總是一根接著一根的點,有時一根菸還沒抽完,只是暫擱一旁,便不由自主的又點起另一根菸,所以說他點菸的習性已變成了反射動作,不單是上癮的問題。有一次文友建議厭惡用電腦創作的從先生改用電腦寫作,也許雙手齊用的狀況之下,便沒有多餘的手可以拿菸了,從先生姑且一試,沒想到真的有效,從此,從先生不但愛上了電腦,還少抽了好多菸呢!所以建議菸癮大的朋友們,何妨多上上網,寫部落格,也許可以多多少少減少與香菸的接觸呢!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