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的「在地經濟」是李登輝的「戒急用忍」翻版?
2011/08/09 09:10:17瀏覽266|回應0|推薦5

中央日報社評----在地經濟是戒急用忍的翻版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1621286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自從在黨內初選時提出在地經濟的意見以來,就利用各種機會闡述。日前當國際信評機構標準與普爾將美國長期債信評自3A調降至2A+,引發全球股市大震盪,甚至出現可能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的「二次衰退」的聲音時,蔡英文再度提出要發展在地經濟,來彌補出口的不足,在地經濟似已成其競選的重要政見。只是它真的可以為台灣經濟帶來活力嗎?

 何謂在地經濟?蔡英文解釋,它是一種複合式的經濟型態,有農村、農業,有創新研發、有文化藝術的創作、有休閒產業,甚至於可以與鄉村景觀及水土保持相容的輕度工業生產。她也指出,這種產業型態可以供應外銷的商品,也可以同時供應國內的需求,而且有強化知識、科技與人文的元素,讓商品的價格可以提高,讓生產者的收入也可以提高。其主張實質上與現行政府政策無異。

 在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今天,任何一國的經濟動盪都會引起他國經濟的連鎖效應,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為了降低全球經濟變化的衝擊,自然會採取擴大內需的措施來應變。只是蔡英文不用「擴大內需」的提法,而刻意使用「在地經濟」的概念,實際上不是著眼於經濟發展,而是透過宣傳「在地」的觀念,表達其比國民黨更重視基層民眾的用意,以達成拉攏民心的政治目的。

 更深層的用意是在告訴選民,兩岸經貿愈來愈緊密合作,大量企業外移大陸,是導致台灣失業率高升,勞工辛勤工作卻面臨萬物都漲、薪水不漲之窘境產生的根本原因。可是當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效應愈來愈明顯時,若公然用反ECFA當成其競選經濟政策的主軸,恐怕會引起反效果。於是就改用發展「在地經濟」的概念,以此與國民黨作出區隔。
實際上依據全球分工體系的運作,先進國家將製造業外移至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因製造業外移而多餘的就業人口流到設計、研發、服務業等相關行業發展,原本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常態。若是違反此種經濟運行常態,不僅無法使用限的資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運用,反而會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廠商若在生產成本上不具競爭優勢,又沒有能力進行轉型,若不靠外移增加競爭力,以利有更佳條件投入研發與設計,最後只有倒閉一途。廠商倒閉後,既對提供就業機會沒有幫助,也失去外移獲利後重新回到移出地投資的機會。這樣的發展,是全輸的局面,又豈是台灣所樂見?因此,發展經濟不是單看是否在地,而是要看市場競爭優勢。

 大陸無疑是當今全球各國最具有吸引力市場,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過去因為對大陸經濟發展有錯誤解讀,以致於採取錯誤的「戒急用忍」政策,使台灣錯失利用大陸市場發展經濟的良機。民進黨執政初期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方針為台灣經濟注入活力,稍微糾正了戒急用忍的偏差方向,又因政治因素而調整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回到戒急用忍的老路。

 國民黨2008重新執政後,深知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於是展開一連串強化兩岸經貿關係的積極作為,使得台灣經濟能順利挺過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在地經濟」強調「在地」,本意在於忽略大陸市場,是戒急用忍的翻版,只是用不同的面貌呈現。「戒急用忍」政策已經被證明對台灣的經濟發展不利,台灣真的要重回戒急用忍的老路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juju2&aid=551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