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0 10:11:53瀏覽1339|回應0|推薦2 | |
吳敦義與劉兆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劉是技術官僚,吳是專業政客,馬英九以吳代劉,不僅代表他用人風格的大轉彎,也預告了馬政府的治理風格將會有重大變化。 技術官僚之於政府,就像中產階級之於社會一樣,本來都該是「結構的穩定力量」;但技術官僚太重理論、通案與數字,卻輕忽現實、個案與情緒,與專業政客正好相反。劉兆玄雖曾講過一句名言「精明的技術官僚可以變成好的政客」,但事實卻證明:技術官僚即使再精明,精明如劉兆玄,也一樣不可能變成好的政客。 吳敦義不但是專業政客,而且是精明的政客,但「精明的政客可以變成好的技術官僚」嗎?雖然問這個問題有點像在問「玫瑰可以像稻米一樣讓人吃飽嗎?」但專業政客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吳敦義是否能將疑問句變成肯定句,就要看他的本領了。 但吳敦義有什麼本領?如果用類型來劃分,他是一個外顯型的政治人物,精明全寫在臉上,機智都掛在嘴邊;而且他是一個常識型的專業政客,知識雖不夠厚,信念也不夠深,但他有政治動物的特殊本能,他是靠本能在政治叢林中野外求生至今;如果劉兆玄是人工養殖的政治動物,吳敦義就是天然野生的政治動物。 而且,吳敦義的口語傳播本領,在國民黨歷任高官中無人能出其右。去年底他到香港演講時,曾改寫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來比喻兩岸關係:「兩岸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唯『反攻大陸』,已成歷史;『解放台灣』,又嫌霸道;一國兩制,或統或獨,都為台海掀波濤。俱往矣,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雖然明顯在賣弄小聰明,但他的語言老嫗能解,比滿嘴八股教條確實更有傳播效果。 機智、常識與口才,乃是表演政治的三大成功要素,這三樣東西是劉兆玄欠缺的,卻是吳敦義的專長。但「個人的表演政治」也許可以靠這三樣東西有所成就,「政府的表演政治」卻必須還要有智慧、知識與論述來當政策的脊椎骨,否則脫口秀主持人豈不更適合當政府領導人?為了避免未來施政淪為華而不實的表演政治,吳敦義必須要收斂他習慣性的表演風格,否則,馬英九以專業政客取代技術官僚的結果,很可能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吳敦義可能「害」到馬英九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事實上,不僅吳敦義與劉兆玄是完全不同的人,馬、吳也是如此,即使有人形容他們的關係再怎麼麻吉,但他們二人的差異也像玫瑰與稻米一樣,很難找到相似的地方。 而且,馬英九的用人風格跟南韓總統李明博一樣,一向都像上帝造人,根據自己的形像用人。這次李明博提名鄭雲燦當總理,馬英九任命吳敦義當閣揆,之所以都跌破眾人眼鏡,就是因為吳不「像」馬,鄭也不「像」李,這兩個人都不是他們出於本性的選擇,而是迫於現實的選擇,也都是險棋,險棋如果下錯,不僅是一著之失,更可能全盤皆輸。 當然,李明博下的這著棋比馬英九更險。吳敦義是馬的同志,但鄭雲燦卻是李的反對者,南韓輿論形容他們的結盟就像「一個人穿傳統韓國服,另一個人卻穿西裝」;而且,李明博在改組內閣前,就先大幅更動青瓦台人事,特別加強政策、政務與宣傳的幕僚陣容,可以想見,李明博雖標榜政府改組是為了貫徹「中間實用主義」路線,但將來令出於青瓦台的權力關係不但不會改變,反而會更明顯強化。 馬英九雖然也換了總統府秘書長,但那是為了補黨中央之缺,不得不然,府內人事基本結構未變。但馬政府過去一年多的施政問題,雖有出自內閣者,卻也不乏出自府內者,尤其是府內嚴重缺乏政策與政治幕僚,特別是異質性的幕僚,更是馬英九的致命傷。 如果馬英九不學李明博,總統府的人事依然不動如山,同質性也依然如故,「府弱院強」的結果難免令人擔憂,許多人大概也祇能像劉兆玄一樣,祈禱「天佑中華民國」了。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