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27 06:48:02瀏覽693|回應0|推薦1 | |
塞納河 到法國不能不去巴黎,遊巴黎不能不走巴黎的橋。橋,是巴黎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線,也是這座城市真正的歷史見證人。巴黎共有35座橋,其中3座已被列為歷史古跡。這些橋或石壘,或鋼制,或簡約,或豪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洪水、火災和戰爭之後,今天,它們依然屹立在塞納河上。 一進入聖-路易島就能看見蘇利橋(Pont Sully),橋以島的一個岬角為中心,往北、南分別跨越塞納河。北向的分支較短,是單拱橋,南向的分支較長,是三拱橋,它們將亨利四世大街和聖-日爾曼大街連接起來。兩段橋的會合處,即島的岬角有個小廣場,是一個花園的遺址,緊鄰毀於1840年的壯麗輝煌的布列東威列爾。 塞納河右岸的瑪利橋是以這座橋的設計者、1614年開拓聖-路易島的發起人克裏斯多夫·瑪利(Christophe Marie)的名字來命名的。橋呈驢背形,橋墩附近飾有壁龕,1658年的一次河流驟漲沖毀了橋拱,而以木樁支撐的橋墩卻巍然屹立至今。通過這座充滿魅力的橋便能到達同樣充滿魅力的聖-路易島。 在河的左岸,映入眼簾的是都爾奈勒橋(Pont de la Tournelle),橋上的巴黎保護神——聖-熱那維埃夫雕像,是蘭登斯基1928年的作品。過了阿西衛士橋(Pont de l'Archeveche)再往前走,便是小橋(Petit -Pont)和緊鄰的雙倍橋(Pont au Double)。叫小橋這名兒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它是這個都市最短小的橋之一。雙倍橋建於17世紀,教會醫院坐落於此,橋跨塞納河兩岸,照料病人的嬤嬤們就在河邊洗醫院裏的衣物,因此需要方便地往來於兩岸,同時,又不能妨礙行人,於是規定橋寬的三分之一供行人行走,禁行的橋寬恰恰是它的兩倍,橋名由此而來。 再往前走,是詩人阿波里內爾筆下的“一群低泣的橋”:路易-菲力浦橋(Pont Louis-Philippe),不堪過往車輛的重負,於1848年斷裂,1862年得以重新修復;阿荷高勒橋(Pont d'Arcole),以1830年在此罹難的一起義者的名字命名;聖母橋(Pont Notre-Dame)的前面是兌換橋(Pont-au-change),這是12世紀貨幣兌換業興起的見證。 最為著名的是經過凡爾-伽郎角而跨越西岱島的新橋,它是這個城市第一座現代橋樑,此橋的工程始於1578年亨利三世時代,於1603年建成,亨利四世主持了落成儀式。後來,根據路易十三的旨意,亨利四世的騎馬塑像被安放在橋的醒目位置。修建此橋是為方便盧浮宮、聖-日爾曼·德·普雷修道院和塞納河左岸之間的聯繫,它是5位建築師的共同成果,其設計和裝潢堪稱一流:橋的寬度為28米(為那個時代所罕見),由12個橋拱組成,橋拱飾有三百多形狀各異的面具。被人們稱為“聖瑪利丹”的水泵就安置於第二個橋拱,塞納河水通過它供給盧浮宮和周圍地區,附近一些大商場也由此得名。此後整整兩個世紀,新橋成為各種娛樂和商業活動的中心:街頭藝人、拔牙人、自編自唱者、舊書商、流動攤販從四面趕來,這兒是愛熱鬧、好閒逛的人們最好的去處,也一直是觸發藝術靈感的場所,經常有畫家將作品拿到這裏展示。 離這兒不遠便是藝術橋(Pont des Arts)。從這裏可看到巴黎市中心最美的景色:盧浮宮、鑲嵌於塞納河中的西岱島和法蘭西研究院。180 4年,拿破崙決定修建此橋,因橋名易讓人聯想起當時的藝術宮,遂將藝術宮改名為盧浮宮。這是法國第一座金屬建築物,建成伊始便是專供行人通行的步行橋。長期以來,這座裝點著小灌木、鮮花和長凳的橋對行人來講是一座真正的空中花園,同時也吸引著那些想使其成為不朽景觀的藝術家們前來創作。 皇家橋(Pont-Royal)呈誇張的驢背狀,與新橋和瑪利橋一起,是巴黎歷史最悠久的3座橋。1685年和1698年間由伽伯裏艾爾和蒙薩爾建成,全部由路易十三出資建造,皇家橋由此得名。 隨後是協和橋(Pont de la Concorde),此橋和與它同名的廣場一樣,都承載著一段歷史。它由工程師貝豪奈設計,建於1791年,一部分築橋石料來自巴士底獄,使得“人民可以繼續藐視舊城堡”。橋上飾以拿破崙時期的將軍和復辟時期文武大臣的雕像,由於人們擔心橋會不堪重負而塌陷,這些雕像因此被搬到了凡爾賽宮。1830年至1832年擴建之後,行人可以看到橋兩頭協和廣場和波旁王宮的美麗景色。 亞利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Ⅲ)具有20世紀初的優雅風格。它于1900年落成,全長107米的橋身由一個橋拱組成,橋身較低是為了不影響香榭麗舍和榮軍院的視野。作為當時法俄友誼的象徵,橋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每一個入口都豎著高高的角柱,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橋身是一群水生動植物圖案與一組花環圖案;橋上,做工精緻的金屬路燈在夜間更添魅力。 經過榮軍院橋(Pont des Invalides)和阿勒瑪橋(Pont de l'Alm a)就來到伊納橋(Pont d'Iena),取此橋名是為紀念1806年普法戰爭的勝利。橋上的裝飾主要是雕刻家巴厘耶的一組鷹雕像和四組騎兵群雕像。伊納橋位居夏樂宮和埃菲爾鐵塔所在的三月廣場之間,氣勢雄偉。 最後,是米拉博橋,它在19世紀末的金屬建築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米拉博橋有此盛名應該歸功於詩人紀堯姆·阿波里奈爾,他在感歎時光流逝的一首詩中寫道: 一日日,一周周時光 與愛情 都如米拉博橋下的塞納河水 一去不復返 這其中的傷感情調,為眾多歌唱家吟唱,以至家喻戶曉。 塞納河上的橋作為巴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人們遊覽的絕佳地點。在徜徉中觀賞塞納河四周的各種景致,你會沉緬於對巴黎歷史的幻想之中,因為巴黎的歷史就刻在橋上,刻在與橋相連的堤岸上。而從塞納河上觀橋與漫步橋上則有異曲同工之妙:遊客們乘坐各種船隻沿塞納河漂遊,就好像身處在歷史的河流之中,它會幫助你更多地揭開這些橋樑建築物的奧秘,讓你的旅行帶上一層更加浪漫的色彩。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